聚焦「雙一流」 |我校9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12-14 騰訊網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名單,我校有9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門,線下一流課程5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近年來,內蒙古大學堅持「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積極響應教育部建設「金課」,實施一流課程「雙萬計劃」的戰略部署,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印發《內蒙古大學新時代本科課程建設方案》。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以深化教師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生學業考核評價改革為重點,實施「531」課程質量提升計劃,立項建設主幹核心課、校級一流本科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課程思政示範課、專創融合特色示範課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1000餘門,投入建設經費3000萬元,全面提升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

學校將繼續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注重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強化「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著重調整優化專業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和課程考核機制,提高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加強課程教學研究,切實提升課程內涵水平、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內蒙古大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

線上一流課程(1門)

01

課程名稱:實用大學英語語法

課程負責人:段滿福

團隊成員:段滿福、楊振宇、劉麗軍、胡猛、楊志勇、王繼軍、陳 微、郭亞楠、王偉祿、趙 澍

課程介紹:該慕課由79個視頻和24個非視頻資源組成,共計18個單元,總時長578分鐘。課程受眾主要是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和社會英語學習者,運行中發現還有部分中學英語教師使用該課程。課程主要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英語語法基礎薄弱,語法知識不成體系,而大學英語課時不足,無法單獨系統開設語法課的現狀,系統梳理基礎英語語法內容,著力於學生英語學習中的語法盲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單元測試、思辨討論、期末考試等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全面構建英語語法框架,掌握各類語法知識,提高英語語法水平和輸出語言的準確性,突破英語學習的瓶頸。課程在「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平臺」已完成兩輪線上運行,分別有8194人和12751人在線註冊學習。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門)

01

課程名稱:工業化單晶矽太陽電池製備工藝優化虛擬仿真實驗

課程負責人:宮箭

團隊成員:宮 箭、樊國梁、王延來、李天天、劉瑞建、班士良、朱成軍、徐淑銀、朱 俊、秦豔麗、和江變、夏 超

課程介紹:該實驗課程依託「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光伏重點實驗室」,以騰暉太陽能有限公司、日月太陽能有限公司兩個光伏企業現代化生產流程為參考,將科研成果和企業先進的生產實踐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學生通過虛擬仿真實驗了解實驗原理、儀器構造,掌握實驗過程、生產流程、實驗現象及參數。同時依託我校「半導體光伏技術校內實訓基地」的真實實驗,採取虛實結合的辦法,使學生加強實操鍛鍊,通過課後總結、交流,提升理論水平,再進入科研實驗室開展科研訓練,進入企業完成實習實踐,學會在不同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設計,根據得到的不同結果學會優化生產工藝條件、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通過「理論-實踐-理論-再實踐」的教學方法,達到培養創新拔尖一流人才的目標。

02

課程名稱:煤炭高效清潔利用虛擬仿真綜合實訓

課程負責人:張軍

團隊成員:張軍、曾尚紅、仙保震、高官俊、郝海剛、陳樹峰、楊緒壯、薛輝、吳進芳、郭豔

課程介紹:該課程通過虛擬仿真教學實驗,讓學生練習模擬現代化工廠(德士古水煤漿氣化、煤制甲醇和低溫費託合成)開車、停車、正常運行和各種事故處理,將抽象、複雜的化工工藝過程、化工單元及化工裝置形象化、可視化,通過身臨其境的練習,使學生全面、具體和深入地了解化工工藝過程和生產單元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在逼真的操作環境中進行實驗、訓練,親自動手進行參數設置、操作、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最終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學專業知識,提高化工專業學生的工程素養。

線下一流課程(5門)

01

課程名稱: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B1

課程負責人:張吉維

團隊成員:張吉維、盛立民、張海燕、盧豔芹、鄒海燕

課程介紹:該課程是在介紹哲學產生發展規律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發展過程的前提下,以馬克思實踐觀為基石和主線,全面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辯證法、認識論、社會歷史觀、文化觀及價值論,使學生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本質區別,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本課程通過48學時的課堂講授、4次分組討論、1次合作性學習來實施課程教學內容。課堂講授主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講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和原理,並介紹相關前沿動態,重點啟發學生哲學思維方式和批判性思維;指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和文獻,撰寫文獻綜述和發言提綱,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指導學生分組開展合作性學習,組織開展經典讀書會,將教學內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02

課程名稱:泛函分析

課程負責人:賀飛

團隊成員:賀飛、郝曉玲、楊聯貴、王鎂、楊紅麗

課程介紹:該課程是一門抽象的數學課程,是學生進入現代數學研究的必備基礎課程。本課程主要講述線性泛函分析,主要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空間、線性算子以及線性算子空間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學會將分析中的具體問題抽象到一種更加純粹的代數、拓撲的形式中加以研究,學會綜合運用分析、代數、幾何手段處理問題的方法。通過「泛函分析」的學習,學生能夠從全新的視點審視和處理數學基礎課程的內容和問題,能夠學會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近代數學、近代物理,從事數學和應用數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03

課程名稱:統計熱力學A

課程負責人:班士良

團隊成員:班士良、趙國軍、崔鑫、劉志鋒、宋鐵磊

課程介紹:該課程立足國家數理基地物理方向人才培養目標,使學生在《熱學》基礎上,更系統全面深入地掌握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如熵及各種熱力學函數)、基本原理(如統計規律性、統計系綜)和處理熱物理問題的基本理論方法(如熱力學基本定律和三種統計方法的靈活運用),把握統計物理微觀理論和熱力學宏觀理論的特點及相互間的融會貫通,建立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後續課程學習和研究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通過課程內容教學和恰當引入課程思政元素,培養有家國情懷和世界胸懷,勇於攀登科學高峰,具有引領物理基礎科學未來潛質的人才。

04

課程名稱:分子生物學

課程負責人:莫日根

團隊成員:莫日根、哈達、範麗菲

課程介紹:該課程主要介紹科學家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成就和科學研究的艱辛經歷,激勵學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結構和功能、基因組複製與損傷修復、轉錄和翻譯及其調控機制、合成生物學基本理論和分子生物學前沿發展和前景,掌握科學探索的邏輯和思想,樹立科學情懷和家國情懷。旨在結合學校「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建設目標和國家級一流生物科學本科專業建設的要求和定位,圍繞生物科學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立足內蒙古、面向未來,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本、重能力、求創新、國際化、個性化培養」的教學理念,培養高水平生物科學創新人才。

05

課程名稱:管理會計學

課程負責人:頡茂華

團隊成員:頡茂華、袁學英、宋雲玲、劉向偉

課程介紹: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成本性態與變動成本法;本量利與利潤規劃;標準成本法、目標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決策方法與應用;業績衡量與分層激勵;資本成本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環境管理會計。旨在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使學生全面掌握管理會計學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夠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解決企業現代管理中預測與決策、規劃與控制、分析與考評的問題;了解國內外管理會計學的最新發展動態,領會在國家政府重大發展戰略以及新技術下,企業等各類組織單位急需解決的管理會計新問題,並能夠提出應對的方案,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需要,具備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和誠信品質的高素質會計學創新人才。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01

課程名稱:新聞採訪與寫作

課程負責人:劉寒娥

團隊成員:劉寒娥、張麗萍、許 晉、劉豔婧、馬 騏

課程內容:該課程以教育部「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為指導,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確立實踐教學目標,內容設計為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專題實踐三大模塊。課程依託實踐基地開展新聞現場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快速的判斷力,良好的溝通力和精準的表達力,使學生具備解決新聞採寫核心問題的綜合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夠運用不同介質的傳播形式、技術方法、報導體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來源:教務處 內蒙古大學新聞網

排版:安璐 李澤舉 特日格勒 王曉華

責編:張聰 史新宇 薛曉歌

審核:李文娟

相關焦點

  • 廣東工業大學6門課程入選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廣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服務體驗設計(2)》《嶺南衣裳》《理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6門本科課程入選,取得我校在國家級課程評選的最佳成績。
  • 北京大學10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北京大學在五類一流本科課程中均有課程獲得認定,總共有102門課程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72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51門),線下一流課程20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5門(含2017年、2018年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3項),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門。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出爐! 浙理工12門「金課」入選!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名單,《英語口語直通車》等12門課程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學校入選課程總數列省屬高校並列第1位。我校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此次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名單,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課程質量高。
  • 四川240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四川在線記者 江芸涵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共計5118門課程。四川有27所高校的240門課程入選,全國省(區、市)排位第8名,佔公布課程總數的4.7%。本次公布課程是按照教育部分配推薦指標、分賽道申報、專家評審遴選入圍、公示無異議後正式發文認定,名單包含2020年新增五類一流本科課程3559門和2017年—2018年認定的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及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559門。
  • 喜訊:成都大學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10月29日,國家教育部公布「關於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公示」。成都大學2門本科課程進入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認定數位居全省第12位。其中,師範學院陳大偉教授團隊負責建設的《教師職業道德》被認定為「線上一流課程」,商學院王積慧團隊的《出納實務》擬認定為「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 河南理工大學4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11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河南理工大學四門本科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開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是「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具體舉措。一流本科課程突出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課程建設新理念與各學科專業的結合,有效推動優質資源和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在更大範圍內應用共享。下一步,期待我校產出更多適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一流本科課程,加快我校國內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進程!
  • 南方醫科大學34門課程入選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布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金課」)認定結果,我校《系統解剖學》等34門課程入選2020年度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7門、線下一流課程12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入選數位居全省高校之首。
  • 喜報| 上音三門課程獲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喜報 | 上音三門課程獲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2020-12-09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江蘇大學18門課程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共有18門課程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線上一流課程6門,線下一流課程4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力爭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以推動高校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創新,實施科學課程評價,完善以質量為導向的課程建設激勵機制
  • 上音三門課程獲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上音三門課程獲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時間:2020/12/10 16:28:15 來源:上海音樂學院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根據《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號),上海音樂學院
  • 5000多門國家級「金課」!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 西京學院兩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西京學院孔令雲教授主持的《工程創新設計》和王引衛副教授主持的《機械設計》兩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據悉,本次陝西省29所高校入選的200門課程中,西京學院2門課程獲批,這是該校課程建設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陝西省唯一一所有國家一流課程入選的民辦高校。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提出要在2019-2021年間,建成萬門國家級和萬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 實用丨5000多門國家級「金課」!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包括——1875門線上一流課程728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463門線下一流課程868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84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 海南3所高校7門課程正式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附教育...
    根據《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和有關通知要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高等學校申報推薦,並經專家評議與公示,教育部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口經濟學院3所高校7門課程入選。
  • 《長安與中國佛教》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日前,教育部推出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成果。據悉,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言生主講的《長安與中國佛教》41集精採視頻線上課程(慕課),入選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來了 五大「金課」亮相
    新華網北京11月30日電 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其中不僅有經過兩個教學周期檢驗的新認定課程,而且還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開展大規模在線教學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也一併納入了名單。
  • 全國首批!教育部權威發布,此高校5門課程獲國家級「一流認定」
    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在教育部發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瀋陽藥科大學5門課程入選。其中化學製藥工藝學、生物技術製藥、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化學4門課程入選線下一流課程,診斷學課程入選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 「淘汰水課」 「打造金課」 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即建設10000門左右國家級一流課程和10000門左右省級一流課程。日前,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計5118門,來自639所本科院校。
  • 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五大金課首次亮相
    11月30日,教育部官網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共5類5118門。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這類課程面向高校和社會學習者開放;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這是教育部在2018年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啟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以來,國家級五大「金課」首次一併亮相。
  • 無錫太湖學院兩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我校《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負責人:商學院 沙琦)、《品牌形象設計》(課程負責人:藝術學院 陳瑋)2門課程入選,入選課程數量居同類高校之首。本次一流本科課程申報中,學校精心組織,廣泛動員,深入挖掘課程優勢和亮點,聘請專家會評,並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開展一對一輔導,多措並舉,成效顯著。學校將以此次認定為契機,繼續大力推進一流課程建設工作,通過課程建設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