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比如百慕達三角洲以及埃及金字塔,又或者是神秘的「宇宙牆」和「戴森球」是否存在。但這些問題在宇宙本身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中國有一句古話「朝聞道,夕死足以!」表達了人們對於真理的執著,而實際上也正是如此,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抱有類似的想法:如果能夠參透宇宙的本質,那麼即使是馬上死亡也是幸福的!
那麼,宇宙究竟是什麼呢?
根據科學家們對宇宙的定義,宇宙是一切空間、物質、能量的總稱,不依賴於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並處於不斷運動和進化中!通俗來講,宇宙就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然而這只是人類對於宏觀宇宙的定義,真正的宇宙要複雜得多。宇宙從何而來?有沒有邊界?單單這兩個問題,以目前的科學來講根本無法解答(宇宙大爆炸只是適合宇宙膨脹的一種設想,它更像是一種可能性)!
事實上,科學家對宇宙的認知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瓶頸:宇宙是有限的嗎?如果是有限的,那麼它究竟在什麼地方?如果是無限的,那無限的東西又是怎麼存在的呢?
雖然這並不是一個悖論,但人類身在宇宙之中,龐大的宇宙限制了人類的視野,所以這個瓶頸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於是一些科學家便另闢蹊徑,試圖用其它方法來揭示宇宙的本質。
有一種說法認為,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原子,如果將我們世界的任意一個原子放大無數倍,其內部很可能就是一個宇宙!
不得不說這種說法很瘋狂,但同時也代表了一種可能性。
我們知道,佛教有一句非常有名的禪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與一個原子就是一個宇宙這種說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事物的認知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早以前,人類以為組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是地、火、水、風,後來發現了分子,然後是原子、夸克。就目前的認知而言,夸克是組成物質最微小的粒子,夸克的尺度可以達到10的負18次方米,然而這就是原子內部的最小結構了嗎?
如果將物質的尺度定位到10的負28次方米呢?所以說,夸克也許只是人類認識物質所經歷的一個階段而已,也許在更加微小的尺度內,夸克是由無數其它東西組成的,而原子的內部也許真的藏著一個宇宙!
事實上,還有人有類似的看法,比如宇宙是一個巨大生物的細胞,或者宇宙是高維度生命體的大腦等等說法,歸根結底,其立足點可以看作是一個「輪迴」,或者說是一個循環。
也許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宇宙也許就像克萊因瓶的結構類似,是一個微小的物質組成巨大的物質,然後巨大的物質又組成微小物質的循環,就像美國科幻電影《黑衣人》中描述的那樣,人類生活在一個盒子裡,而銀河系也只是一個彈珠而已,但是銀河系裡面的人類卻可以將銀河系的彈珠握在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