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命名規則和幾個特例

2020-12-07 歷史中郎將

二戰期間,舊日本海軍曾保有大量的艦艇,有人認為舊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頗有古風,給人一種唯美的感略,例如舞風、若葉、青葉、蒼龍等艦名。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方式,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方式較為單一,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屬於有跡可循的那類,整理起來也較為簡單。

昭和5年8月15日橫須賀海軍工廠三段式甲板赤城與戰艦長門

首先來說說戰列艦,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一般以日本歷史上的古國來命名,例如長門,陸奧,土佐,大和,武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扶桑的命名,扶桑級作為日本自主研製的第一型超弩級戰列艦(日本人將超無畏艦稱之為超弩級戰列艦),擁有12門356mm主炮的強大火力,所以日本人對該型艦寄予厚望。扶桑為日本古稱,以一國之名冠以一艘戰艦,可見日本海軍對扶桑級的期望值有多高。

大正4年8月24日公試中的戰艦扶桑

然而扶桑級服役後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超重的武裝導致其無法全火力齊射,這樣炮口暴風會損壞艦上的設備。而且六個炮塔大大壓縮了艦上空間,導致扶桑級戰列艦在改進後其艦橋極為高聳,為了安裝更多的艦載設備只能一味加高艦橋,而且侷促的布局使得扶桑級難以換裝更大功率的主機,最終兩艘扶桑級成為了日本海軍最失敗的戰列艦。

昭和8年4月28日吳海軍工廠大改中的戰艦扶桑

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中只有金剛級的命名規則有些不同,金剛級是日本向英國訂購的新銳戰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日本稱巡洋戰艦),日本的命名規則中將戰列巡洋艦和一等巡洋艦都用山嶽的名稱來命名,所以四艘金剛級戰列艦的分別以金剛山、榛名山(也就是頭文字D中的秋名山)、比叡山和霧島山命名。雖然經過大改裝後,四艘金剛級艦籍改為高速戰列艦,但是其命名仍然保持此前的山嶽名。

大正15年6月佐世保全主炮塔迴旋中的比睿戰艦

再來說幾個原本是戰列艦或戰列巡洋艦,最終遭到拆解或改裝為航母的案例。首先就是天城級戰列巡洋艦中的天城號和赤城號,兩者都是以戰列巡洋艦專屬的山嶽名字命名。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天城號和赤城號按照條約規定被廢籍,並被改裝為航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中,還在船臺上接受改裝的赤城號龍骨遭到地震破壞,已經不具備修復的價值,無奈之下,只有赤城號順利改裝成了航母,雖然赤城號改裝成了航母,但是其命名仍然沒有改為航母常用的飛行動物的命名方式,仍然保留了山嶽名。

昭和11年11月14日館山衝標柱間二次改裝後公試中的金剛戰艦

具有相似命運的還有此前建造的加賀級戰列艦加賀號和土佐號,加賀號和土佐號採用了標準的戰列艦命名規則。加賀號在天城號受損後,接替天城改裝為航母,但加賀號改為航母后仍然沿用其在戰列艦時代的命名加賀。加賀級的二號艦土佐號則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作為靶艦被擊沉。

昭和5年8月15日橫須賀海軍工廠三段式甲板赤城與戰艦長門

擁有相似命運的還有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信濃號,中途島海戰結束後,日本海軍為了補充急需的海軍航空兵力,將大和級的三號艦信濃號改裝為航母。信濃也是仍然保持了此前命名規則中的古國名。信濃號是美國海軍小鷹號航空母艦下水之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也是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在航行17個小時後就被美軍擊沉。總的來說,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命名還是非常規律的,當然因為海軍條約或改裝修改艦籍的航母或戰列艦等的名稱會有些許不同,需要仔細梳理整個日本海軍史。

相關焦點

  • 別小看這條戰列艦,雖然很不起眼,她可曾是舊日本海軍的一代傳奇
    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三笠號是英國建造的戰列艦,因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的大獲全勝,三笠號也成為神話般的存在。遊戲中三笠就是這條不起眼的II級戰列艦三笠號是舊日本海軍敷島級戰列艦四號艦,以奈良縣的三笠山命名。1894年至1895年期間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在沙皇俄國的壓力下被迫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一、日本的戰列艦信仰 1930年代,日本與歐美列強的對立不斷加深。在1937年(昭和12年),亦因倫敦裁軍條約到期而失去約束力,所以日本海軍評估英國與美國的等列強將會建造更新式的大型戰列艦。
  • 最新盾艦傳承二戰命名,侵略迷夢死灰復燃?可別忘了上一艘結局
    圖為日本海自摩耶級宙斯盾艦羽黑號近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最新兩艘宙斯盾艦依次下水,滿載排水量上萬噸的它們傳承了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一級重巡洋艦的命名:摩耶級,而這早已不是日本第一次用二戰艦名來命名新艦了,難道這是侵略迷夢死灰復燃的前兆?
  • 三十年老兵不死,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級
    河內級戰列艦雖然統一了主炮口徑但由於炮管長度不一從而導致了地位和用途上的混淆  為了擁有自己的超無畏艦,日本還派人到英國進行了學習與研究,英國也對當時人員進行了培訓,同時也同意了為日本建造一艘全新的戰列艦。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依阿華級戰列艦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
  • 海軍文庫 | 大和號之前的最強戰列艦:一生碌碌無為
    提及戰列艦,大家都有各自的「最愛」,戰列艦的發展在二戰時代達到頂峰,也失去了海戰核心的地位,理論上最強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的大和號
  • 「夢想之舟」的荒誕命運——舊日本海軍伊勢級航空母艦的覆滅
    100年前,世界各國都在拼命發展海軍,日本不甘落後,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伊勢」「日向」是舊日本海軍為最早一級」無畏艦「扶桑級第三、四號艦準備的艦名。伊勢,取自日本中部的伊勢國,那裡存有供奉著天皇傳說的祖先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
  • 英國皇家海軍最詭異的戰艦艦名,命名者被「詛咒」沒兒子!
    隨著「山東」艦的入役,之前關於國產航母命名的種種爭論和猜測也塵埃落定,借著這個熱點網絡寫手們又不厭其煩地將海軍艦艇命名規則一遍又一遍地貼到網上賺流量,進而開啟了下一艘航母的命名大猜想。
  • 野心勃勃,巧取豪奪,不宣而戰——舊日本海軍的野蠻「發家史」
    英、法、荷等國也紛紛要求相同待遇,日本閉關鎖國的時代從此結束,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直到強敵來臨,幕府才意識到強大海軍的重要性。當時幕府與荷蘭關係交好,於是聘請荷蘭教官團,購買一艘蒸汽艦作為訓練艦,建立長崎海軍講習所培養海軍人才。 講習所培養了勝海舟、榎本武楊等一大批人才,成為舊日本海軍的創建者。
  •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給了日本海軍致命的打擊,幻想破滅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打造的一座號稱是永不沉落、世界最強的戰列艦。不可否認,二戰時期的日本確實具備了優質的工業系統,發達的軍工產業,因此,當時「大和號」戰列艦的問世,就讓全世界為之震驚,日本人更是引以為豪。
  • 二戰德國海軍軍艦命名來源,帶你一次認全二戰德國海軍
    二戰德國海軍艦艇總數不多,但海軍面臨著繁重的作戰任務,波羅的海,大西洋,北海到處都有德國海軍戰鬥的身影,每艘德國海軍的戰艦都經歷過炮火的洗禮在戰史留名,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德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和具體名字。
  • 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山中無老虎,猴子扛大旗」的輕巡洋艦
    【話說軍世】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都是一直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二戰前期,全盛時期的舊日本海軍接連大敗當時世界海軍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英美,不過,古語有言:「月滿則虧」,此後舊日本海軍一路敗仗不斷,急劇縮水,這一點從其旗艦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來。
  •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沉沒了多少艘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在1939年時,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共計擁有10艘戰列艦、37艘輕重巡洋艦,在太平洋地區是非常強大的一直海軍力量,此時的日本戰列艦大多是一戰前後建造的傳統戰列艦,主要有4艘金剛級,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還有2艘長門級。
  • 它是舊日本海軍驅逐艦,在二戰前,曾給世界海軍帶來很大衝擊
    吹雪型驅逐艦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國的戰列艦、重巡洋艦等大型艦艇總噸位進行了限制。為了彌補舊日本海軍與英美海軍之間的差距,舊日本海軍就將注意力放到輕巡洋艦以下,這些並不受條約限制的小型艦艇上,採用強化這些艦艇的辦法來提升戰鬥力。
  • 過目難忘的「海上違建」:日本海軍「扶桑號」戰列艦的生命歷程
    1914年3月28日「扶桑號」在廣島吳海軍工廠的下水儀式。提起日本海軍戰列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鋼鐵巨獸「大和號」,在這艘以大和民族命名的巨艦在廣島吳海軍工廠下水26年前,日本海軍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超無畏型戰列艦也在同一地點舉行了下水儀式,這艘寄託了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本海軍強國夢想的軍艦被命名為「扶桑號」。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非典型的戰艦設計不被軍方看好但這麼彪的想法還是由舊日本海軍從設想拉到了現實,並付諸行動。這就是伊勢級戰列艦-同時擁有若干數量飛機和一大半戰列艦性能的混血戰艦。那麼骨子裡因循守舊的日本人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將好好的主力戰艦改的這樣不倫不類呢?萬事有因有果,舊日本海軍這樣做自然是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絕對不是為了給世界艦船發展史上,增添一款特色的混血戰列艦。
  • 二戰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赤城號,放到現在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來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候的日本海軍,實力還是相當可觀。當時日本海軍的主力戰艦,大和號、武藏號、赤城號、加賀號,這些軍艦即使到了今天,也沒有幾個國家能造出來。
  • 海軍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大和」號
    她的誕生就好像大家都在造火槍時,日本鍛造出了一把終極之劍。那麼作為「帝國的救星」,其當年被日本人灌注了怎樣的心血?其強大與先進在哪?她的一生經歷又是如何?誕生的歷史意義又是什麼?本文考證全面,乾貨充足,全文原創,共計12283個文字,81張配圖,請君欣賞。誕生伊始作為日本帝國海軍的決戰兵器,大和級體現了舊日本帝國造艦技術的頂峰。
  • 為什麼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得那麼迅速?
    雖然此後由於薩摩藩在西南戰爭中的失利,明治政府一度重視陸軍多於海軍。然而,日本本身是島國(由4個大島和6800多個小島組成)的原因,另外黑船事件後,西方列強海軍陸續展示出來的強大威勢,使得明治政府不得不重視海軍的發展。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擁有了三十一艘軍艦、二十四艘水雷艇。
  • 曾經的亞洲第一海軍,日本有幾個海軍迷必去的地方
    日本海軍是海軍愛好者不能錯過的研究對象,日本的海軍歷史和海軍文化都有很多值得學習參考的地方,現在的日本本土也有很多海軍相關的旅行地點,主要集中在舊日本海軍的四大鎮守府橫須賀、吳、佐世保和舞鶴,現在是屬於海軍自衛隊的地方隊總監部,四個地點都與大城市相鄰,交通也十分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