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之舟」的荒誕命運——舊日本海軍伊勢級航空母艦的覆滅

2020-12-10 戰錘400

100年前,世界各國都在拼命發展海軍,日本不甘落後,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

「伊勢」「日向」是舊日本海軍為最早一級」無畏艦「扶桑級第三、四號艦準備的艦名。伊勢,取自日本中部的伊勢國,那裡存有供奉著天皇傳說的祖先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日向則取自位於九州東南岸的日向國這裡是天照大神首次降臨日本的地方。

以兩地命名此艦可見日本的期待之高。按照設計,該級艦將裝備當時世界最強的雙聯356毫米口徑主炮6座,排水量高達2.93萬噸。

由於日本當時的造船工業並不能完成如此複雜的戰艦,加上日德蘭海戰的影響,日本決定對伊勢號和日向號改良。於是,1917年12月和1918年4月完工的二艦,形成了新的一級戰列艦——伊勢級。

1942年,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損失4艘航母,伊勢號和日向號無戰績撤退,為了彌補航母數量的不足,日本海軍想方設法改造現有戰艦,伊勢級便成了首選。

即擁有航母的航空力量,又有戰列艦的巨炮堅甲,這是所有海軍人士夢想的事情,而此時,伊勢級就成了日本海軍的夢想之舟,這一想法終於實現。

為了保留戰列艦的屬性,僅拆除了後甲板的五六號主炮,上方鋪設飛行甲板,總長70米,前部寬29米,後部寬13米,部分飛行甲板向兩側伸出。下方布置為機庫,長40米,前部寬11米,高6米。

改裝後的伊勢級」航空戰列艦「搭載22架彗星艦載機,平時11架放置於甲板,2架在彈射器上,機庫內9架,彈射器每隔30秒就能彈射一架飛機。

原5號炮塔的彈藥庫,用來存放全部飛機3次出擊所需的500公斤炸彈44枚,250公斤的22枚。原6號炮塔的彈藥庫則用來儲存3次出擊所需的76噸輕油。

除此之外還增強了防空能力,127毫米高炮增加至8座16門,25毫米高射炮也更改為3聯裝,數量增至19座57門。

1942年12月至次年9月,伊勢號完成改裝,1943年5月至11月,日向號完成改裝。至此,伊勢級成為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航空戰列艦「,成了所有海軍認識的夢想之舟!那效果麼樣呢?

試航在萬眾矚目之下開始了,被拆除了兩座主炮外加所有副炮後,伊勢級的炮戰能力僅為原先的三分之一,主炮射擊產生的震動和氣浪使飛機完全無法起飛,對於各種精密的航空器材也是一種災難。

另一方面,短小的跑道僅能提供放飛任務,完成任務的飛機只能就近降落至航母上或者路基機長,這一點讓這個怪物只能活動在有較多陸上基地的南洋群島一帶活動,徹底淪為」局地航母「。

1944年6月,馬裡亞納大海戰,日軍航空力量遭遇毀滅性打擊,伊勢級陷入無機可用的囧境。後來為了組織盟軍進攻菲律賓。伊勢號和日向號被編為第四航空戰隊,與4艘正規航母充當第一梯隊骨幹。

此戰,伊勢級重新成為戰列艦,在飛行甲板上布置了208門25毫米機炮,6座新式28聯120毫米防空火箭炮,在長達5570公裡的作戰航程中,共遭遇美軍600架次襲擊,兩艦共擊落美軍戰機13架,防空能力僅夠自保,艦隊內其餘4艘航母全部被擊沉。

在隨後的日子裡,伊勢級被充當運輸艦活躍在太平洋上,最終停泊在吳港內,所有燃油被調用,成為兩座防空炮臺,在後來的空襲中被炸沉。日本投降後,二艦被打撈出水,並於1947年7月4日被完全拆除。

相關焦點

  • 「有槍無彈」,舊日本海軍「尷尬」的雲龍級中型量產航空母艦!
    舊日本海軍的航母發展在早期是非常成功的,1911年啟動航空母艦的研發工作,1922年率先下水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鳳翔號,1941年成功運用六艘航母完成了史上第一次航母作戰(偷襲珍珠港),在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29艘各型航空母艦,其規模曾一度超越美太平洋艦隊,聯合艦隊也一度憑藉這些「海上巨獸」橫掃太平洋。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非典型的戰艦設計不被軍方看好但這麼彪的想法還是由舊日本海軍從設想拉到了現實,並付諸行動。這就是伊勢級戰列艦-同時擁有若干數量飛機和一大半戰列艦性能的混血戰艦。那麼骨子裡因循守舊的日本人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將好好的主力戰艦改的這樣不倫不類呢?萬事有因有果,舊日本海軍這樣做自然是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絕對不是為了給世界艦船發展史上,增添一款特色的混血戰列艦。
  • 回顧史上大規模的航母對決 5原因導致舊日本海軍覆滅
    馬裡亞納海戰,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航母對決(攻擊主要由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機,在艦隊視距外進行)。導致舊日本海軍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馬裡亞納海戰中,美軍第58特混艦隊的人員觀看雙方戰機進行空戰  1.舊日本海軍大量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早在中途島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拉包爾空戰中大量損失。新飛行員又因人力和物力的差距導致訓練不足,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海軍航空兵早已不復存在。
  • 風花雪月,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命名規則和幾個特例
    二戰期間,舊日本海軍曾保有大量的艦艇,有人認為舊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頗有古風,給人一種唯美的感略,例如舞風、若葉、青葉、蒼龍等艦名。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方式,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方式較為單一,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屬於有跡可循的那類,整理起來也較為簡單。
  • 護航航空母艦的巔峰之作——「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母艦
    由於直接使用商船船體為基礎,加之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護航航空母艦的建造和改造速度非常快,至1943年年中美國海軍已經發展出包括2艘「長島」級、4艘「復仇者」級、44艘「博格」級、4艘「桑加蒙多」級和50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除了補充給美國海軍之外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租借給英國皇家海軍和加拿大海軍使用,強有力的支援了大西洋方向的海上作戰力量。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列艦的時代,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航空母艦的天下。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的作用已經初見端詳,但是相比於戰列艦,仍舊不為人所重視,因此在間戰時期,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相比,仍舊不是最受重視的存在。而在崇尚艦隊決戰的日本,這就更成為了一種傳統與信仰,而大和級戰列艦正是在這種傳統指導下,而建造出來的。
  • 大艦輕甲,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大澱」級輕巡洋艦
    在舊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梯隊中,有一級輕巡洋艦的地位與其他幾級輕巡洋艦有較大不同。和「天龍」級等專門用來領導「水雷戰隊」進行「洋上魚雷戰」的輕巡洋艦不同,舊日本海軍中的「大澱」級輕巡洋艦,是為了配合舊日本海軍中的「潛水戰隊」而專門打造的,是一款與潛艇配合作戰的輕巡洋艦。
  • 一艦四用空勞碌,炮下絕戶無人知,日本海軍千代田號航空母艦
    其次她的戰沉經歷在日本海軍中獨一無二,她是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和敵方水面艦隻玩炮戰並被擊沉的航空母艦,也是日本海軍唯一一艘死完了一戶口本的航空母艦。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海軍熱衷於建造水上飛機母艦。一方面當時航空技術進步,水面艦隊需要飛機履行偵察、支援的職責;另一方面,造水上飛機母艦可以規避華盛頓和倫敦海軍條約對航空母艦建造的限制。
  • 野心勃勃,巧取豪奪,不宣而戰——舊日本海軍的野蠻「發家史」
    英、法、荷等國也紛紛要求相同待遇,日本閉關鎖國的時代從此結束,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直到強敵來臨,幕府才意識到強大海軍的重要性。當時幕府與荷蘭關係交好,於是聘請荷蘭教官團,購買一艘蒸汽艦作為訓練艦,建立長崎海軍講習所培養海軍人才。 講習所培養了勝海舟、榎本武楊等一大批人才,成為舊日本海軍的創建者。
  • 日本的航空母艦,雖然現在還沒有服役的,但以後就說不定了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1艘航母服役,現役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但是直升機航母和真正的航空母艦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如果是明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會獲得自己的第一艘輕型航母,也就是排水量2.7萬噸的「出雲」號,日本稱為「防衛性航母」。
  • 處心積慮,二戰後日本為重獲航母使了哪些手段?一步步突破限制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自1869年明治建軍起已有77年歷史的舊日本帝國海軍宣告正式終結,而曾建造出海軍史上第一艘真正航母"鳳翔"號的日本海上力量也由此告別了自己的第一個航母時代。
  • 流水線模式生產的航空母艦——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再加之1922年籤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和1930年作為補充的《倫敦海軍條約》,當時對美國的航空母艦噸位限制在135000噸,單艘排水量不得超過27000噸。所以,對航空兵開始有著深遠認識的美國在謀求新的航空母艦發展思路,企圖建造高速輕型航空母艦,一方面是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儘量擴大航空母艦的數量。
  • 二戰時日本最強悍的航空母艦悲催的命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到了1944年,日、美海軍力量已經有了極大的差距。在經歷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海戰和馬裡亞納海戰,曾經強大的,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或被擊沉,或被重創,日本海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
  • 美國海軍歷史上的三艘「企業號」航空母艦都是什麼來頭?
    企業號航空母艦(英語:USS Enterprise,舷號CV-6,中文意譯為進取號或勇往號),綽號大E或幸運E(Big E或Lucky E),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二號艦。
  • 首次作戰任務便是參加偷襲珍珠港的翔鶴級航空母艦
    翔鶴號(Shokaku)和瑞鶴號(Zuikaku)屬同一級航空母艦,是太平洋開戰之初日本海軍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艦。1941年兩艘翔鶴級編入第五航空戰隊,首次作戰任務是參加偷襲珍珠港。實際上,丸三計劃是一個為期十年的超大規模擴軍計劃的開始,日本海軍預計在該計劃結束的1946年擁有10艘中型以上航母, 輔佐10艘超級戰列艦,實現世界第一的終極夢想。海軍軍令部其實早在1934年就開始認真總結龍驤小型航母、蒼龍型中型航母的經驗教訓,由此得出了丸三計劃中兩艘新型航母的具體要求:一、飛機搭載數量要與現代化改裝後的赤城、加賀相當,常用機72架、備用機24架左右。
  • ...量接近尼米茲級,二戰日本海軍腦袋抽了嗎?要造超大和級戰列艦?
    了解二戰歷史的軍迷應該知道,日本海軍曾經痴迷於戰列艦,尤其是兩艘大和級的建造,更是傾盡了日本海軍的資源。 不過,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已經陷入一種瘋狂的偏執之中,極度痴迷於大軍艦的建造。大和級雖強,卻依然無法滿足日本海軍的野望,於是後來他們又設計了一艘更強大的戰列艦——超大和級。
  • 日本海軍的重建:從警察到軍隊,脫胎於舊日本海軍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野村擔任日本駐美國大使,並負責日本和美國的談判,是公認的親美派,和美國政界軍界不少高層人士交往密切。研究會由野村挑頭,就是要利用他的名望和與美國高層人士的關係。野村吉三郎「野村機關」的陣容極其豪華,成員之中不乏像山梨勝之進、小林磯造、長谷川清、夏本重治這樣的前海軍大將、中將,前海軍佐級軍官就更多了。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早期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艦長,大多由大佐擔任,不過二戰時代,舊日本海軍的軍銜,實際上是將官、上長官(同佐官)和士官(同尉官)等劃分,因此還有些稱呼不容易理解;其實不只是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甚至是航空母艦的艦長,一般都是大佐擔任。
  • 二戰時,日本海軍的第一首航空母艦,鳳翔號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歷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它是世界航母建造競賽中以航母的標準設計建造,並最先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艦,所以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於1920年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922年竣工服役。
  • 日本金剛級戰列艦覆滅記
    二戰時日本海軍的金剛級戰列艦總共有4艘,除了霧島號外,還有3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和榛名號。當時日本人對這4艘金剛艦很驕傲,宣稱每條金剛艦都是所謂帝國強大實力的象徵。       4條金剛級戰列艦中的比睿號、霧島號可以稱得上是狼狽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