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1艘航母服役,現役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但是直升機航母和真正的航空母艦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如果是明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會獲得自己的第一艘輕型航母,也就是排水量2.7萬噸的「出雲」號,日本稱為「防衛性航母」。如果我們把視線再放長遠一些,那日本海上自衛隊將肯定會裝備真正的、強大的航空母艦,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正如筆者多年前就曾經下過結論:中國海軍一定會建造航母,且要造就造大型航母,因為中國海軍如果沒有大型航母,就無法完成對自己國家廣泛權益的保護,而輕型航母完全不能滿足我國海軍需求。現在筆者也依然可以下一個結論:日本海上自衛隊必將擁有真正的航空母艦,但是一定會是一個逐步突破的過程,先從改造「出雲」號輕型航母開始,然後是3-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最後才是大型航母。因為日本需要一個讓其他大國逐步接受的過程。
當然,我們就當下來看,日本海上自衛隊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這4艘直升機航母分別是排水量1.8萬噸級的「日向」號和「伊勢」號,以及排水量2.7萬噸級的「出雲」號和「加賀」號。從這些軍艦的命名就能看出日本對這4艘直升機航母寄予的厚望:日向、伊勢是日本聯合艦隊在二戰時期的戰列艦的名字,而出雲是日本在二戰時期,駐中國艦隊的旗艦,加賀號則是二戰時期日本聯合艦隊一艘航母的名字。等於說,日本用的都是一等主力軍艦的艦名來命名這4艘直升機航母。
有人看過這4艘直升機航母的照片,於是就想:這些軍艦,擁有高速艦型,航母一樣的外飄結構,內置的機庫,側舷艦島,全通式飛行甲板,飛機升降機等和航母完全一致的設計,為啥說是直升機航母呢?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現在的航空支撐設備,只能滿足直升機的操作所需,他們現在都只能使用SH-60J和MV-22魚鷹等垂直起降的旋翼飛行器,就連垂直起降戰鬥機都無法使用。
其中,日向級可以攜帶16架反潛直升機,出雲級可以攜帶30多架反潛直升機。這些擁有航母外觀的載機軍艦,稱為兩棲攻擊艦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主要不是承擔兩棲作戰的任務,稱為是輕型航母也不合適,因為他們也不是為了海空機動作戰而誕生,只有叫做直升機航母才是最合適的,當然,日本所謂的「直升機驅逐艦」,那就純粹是為了避免敏感採用的艦名了。
如今,出雲級直升機航母要被改造為防衛型航母,改造方案在2018年制定,工程從2019年底開始,還將會持續一兩年時間,到時候,出雲級將會具備操作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當然,美國是不希望看到這一點的,美國雖然對日本的軍事發展進行了鬆綁,但是發展真正的航母顯然是超過了美國的允許範圍,那美國是如何同意日本的改造計劃的呢?
很簡單,日本用了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讓這艘軍艦為美國所用。如果日本以自己的軍事需求為由發展航母,那麼不光會得到中俄韓的譴責,也會引起美國的注意,但是日本發表聲明說,出雲號改造完成後,將會用作美國兩棲攻擊艦數量不足的補充,在美國兩棲攻擊艦調度不開的時候,為美國的直升機、垂直起降戰鬥機提供一艘隨時可以使用的軍艦,發揮替補的作用。
美國一看,這個改造對自己很有利,恰恰美國自己現在也很缺乏兩棲攻擊艦和航母,因此也就不會那麼反對了。其次,日本提出,這艘軍艦的改造規模不大,改造完成之後,航空操作能力依然有限。主要體現就是,日本改造完成後的出雲級,只有1條起飛跑道,雖然可以使用垂直起降的方式起飛戰鬥機,但是會嚴重影響戰機的性能發揮,因此,一般使用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航母,大多會採用滑跑起飛的方式起飛戰鬥機。
而如今,出雲級只有1條起飛跑道,也就無法完成大規模的戰機放飛作業,只能消耗大量的時間,慢慢的起飛戰鬥機,效率其實並不高。而且,在起飛飛機的同時,出雲不能回收戰鬥機,因為降落區域就在起飛跑道上。最後,這艘航母本身搭載的飛機也很少,改造完成後,出雲號將只能搭載不到10架F-35B戰鬥機,戰鬥力實在是有限。
本身F-35B就是所有的F-35戰鬥機系列中性能最差的型號,因為他垂直起降消耗的燃料多,而且飛機的升力風扇帶來了死重,影響機動能力,同時,飛機的機翼面積小,體積小,本身升力就低,重量大升力低,造成戰鬥機的作戰性能嚴重不足。所以,本身F-35B戰鬥力就差,結果搭載的數量還不多,放飛的速度也有限,如此一來,日本稱其為簡單的防衛性航母,似乎也就能站得住腳,美國也就同意了日本的改造計劃。
總而言之,日本海上自衛隊如今沒有任何1艘航母服役,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但是假以時日,日本一定會有自己的航母艦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