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航空母艦,雖然現在還沒有服役的,但以後就說不定了

2020-12-19 騰訊網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1艘航母服役,現役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但是直升機航母和真正的航空母艦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如果是明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會獲得自己的第一艘輕型航母,也就是排水量2.7萬噸的「出雲」號,日本稱為「防衛性航母」。如果我們把視線再放長遠一些,那日本海上自衛隊將肯定會裝備真正的、強大的航空母艦,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正如筆者多年前就曾經下過結論:中國海軍一定會建造航母,且要造就造大型航母,因為中國海軍如果沒有大型航母,就無法完成對自己國家廣泛權益的保護,而輕型航母完全不能滿足我國海軍需求。現在筆者也依然可以下一個結論:日本海上自衛隊必將擁有真正的航空母艦,但是一定會是一個逐步突破的過程,先從改造「出雲」號輕型航母開始,然後是3-4萬噸級的中型航母,最後才是大型航母。因為日本需要一個讓其他大國逐步接受的過程。

當然,我們就當下來看,日本海上自衛隊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這4艘直升機航母分別是排水量1.8萬噸級的「日向」號和「伊勢」號,以及排水量2.7萬噸級的「出雲」號和「加賀」號。從這些軍艦的命名就能看出日本對這4艘直升機航母寄予的厚望:日向、伊勢是日本聯合艦隊在二戰時期的戰列艦的名字,而出雲是日本在二戰時期,駐中國艦隊的旗艦,加賀號則是二戰時期日本聯合艦隊一艘航母的名字。等於說,日本用的都是一等主力軍艦的艦名來命名這4艘直升機航母。

有人看過這4艘直升機航母的照片,於是就想:這些軍艦,擁有高速艦型,航母一樣的外飄結構,內置的機庫,側舷艦島,全通式飛行甲板,飛機升降機等和航母完全一致的設計,為啥說是直升機航母呢?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現在的航空支撐設備,只能滿足直升機的操作所需,他們現在都只能使用SH-60J和MV-22魚鷹等垂直起降的旋翼飛行器,就連垂直起降戰鬥機都無法使用。

其中,日向級可以攜帶16架反潛直升機,出雲級可以攜帶30多架反潛直升機。這些擁有航母外觀的載機軍艦,稱為兩棲攻擊艦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主要不是承擔兩棲作戰的任務,稱為是輕型航母也不合適,因為他們也不是為了海空機動作戰而誕生,只有叫做直升機航母才是最合適的,當然,日本所謂的「直升機驅逐艦」,那就純粹是為了避免敏感採用的艦名了。

如今,出雲級直升機航母要被改造為防衛型航母,改造方案在2018年制定,工程從2019年底開始,還將會持續一兩年時間,到時候,出雲級將會具備操作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當然,美國是不希望看到這一點的,美國雖然對日本的軍事發展進行了鬆綁,但是發展真正的航母顯然是超過了美國的允許範圍,那美國是如何同意日本的改造計劃的呢?

很簡單,日本用了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讓這艘軍艦為美國所用。如果日本以自己的軍事需求為由發展航母,那麼不光會得到中俄韓的譴責,也會引起美國的注意,但是日本發表聲明說,出雲號改造完成後,將會用作美國兩棲攻擊艦數量不足的補充,在美國兩棲攻擊艦調度不開的時候,為美國的直升機、垂直起降戰鬥機提供一艘隨時可以使用的軍艦,發揮替補的作用。

美國一看,這個改造對自己很有利,恰恰美國自己現在也很缺乏兩棲攻擊艦和航母,因此也就不會那麼反對了。其次,日本提出,這艘軍艦的改造規模不大,改造完成之後,航空操作能力依然有限。主要體現就是,日本改造完成後的出雲級,只有1條起飛跑道,雖然可以使用垂直起降的方式起飛戰鬥機,但是會嚴重影響戰機的性能發揮,因此,一般使用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航母,大多會採用滑跑起飛的方式起飛戰鬥機。

而如今,出雲級只有1條起飛跑道,也就無法完成大規模的戰機放飛作業,只能消耗大量的時間,慢慢的起飛戰鬥機,效率其實並不高。而且,在起飛飛機的同時,出雲不能回收戰鬥機,因為降落區域就在起飛跑道上。最後,這艘航母本身搭載的飛機也很少,改造完成後,出雲號將只能搭載不到10架F-35B戰鬥機,戰鬥力實在是有限。

本身F-35B就是所有的F-35戰鬥機系列中性能最差的型號,因為他垂直起降消耗的燃料多,而且飛機的升力風扇帶來了死重,影響機動能力,同時,飛機的機翼面積小,體積小,本身升力就低,重量大升力低,造成戰鬥機的作戰性能嚴重不足。所以,本身F-35B戰鬥力就差,結果搭載的數量還不多,放飛的速度也有限,如此一來,日本稱其為簡單的防衛性航母,似乎也就能站得住腳,美國也就同意了日本的改造計劃。

總而言之,日本海上自衛隊如今沒有任何1艘航母服役,只有4艘直升機航母,但是假以時日,日本一定會有自己的航母艦隊的。

相關焦點

  • 鳳翔號航空母艦,日本的第一艘航母,現代航母的開端
    第一艘航空母艦是英國人建造的,但是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則是日本建造,其就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同時呢鳳翔號航空母艦也是日本的第一艘航母。在1917年英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後,在1918年英國海軍決定建造的新的航母。而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本,也是很早就關注了航母。在獲悉了英國將建造新的航空的時候,日本便提出了自己的航母計劃。
  • 二戰時,日本海軍的第一首航空母艦,鳳翔號
    鳳翔號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歷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它是世界航母建造競賽中以航母的標準設計建造,並最先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艦,所以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於1920年在橫須賀海軍造船廠開工,1922年竣工服役。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僅僅航行了17個小時就被美軍擊沉,當時美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才三萬多噸,「信濃號」相當於二戰時期兩艘大型航母噸位的總和,標準艦載機47架,最大可載機120架,而且火炮數量眾多,有很強的防控能力,為了有效防禦美軍的高空和俯衝轟炸,「信濃號」的飛行甲板鋪裝了75毫米的甲板裝甲,同時還覆蓋了200毫米厚的鋼骨水泥層,加裝的防護裝甲就消耗鋼材1.7萬噸,可謂鋼筋鐵骨。
  • 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6艘航空母艦的結局
    協定規定,主力艦(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噸位,日本海軍對美、英的比例為5:3。據此,日本海軍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而航空母艦卻尚有較大發展餘地。 1923年在其完工後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被改成航空母艦。1928年3月正式開始服役,1930年中進行過改裝。服役之後,加賀號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 「飛龍」和「蒼龍」號屬同一級別中型攻擊航母,都是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二批航空母艦。「飛龍」號的原始設計是所謂的「航空巡洋艦」,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
  • 印度測試國產航空母艦的發動機,維克蘭特號將於2022年服役
    印度測試本土航空母艦的發動機,維克蘭特號將於2022年服役印度航母印度海軍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INS Vikrant)的發動機已經完成試驗,預計將在2020年中期開始海上試驗。現在還沒有正式消息。國產航空母艦的主要結構和安裝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對船上其他設備和系統進行測試。不過由於俄羅斯米格-29K航空設備的供應延遲,該船的目標交付受到了影響。1月20日在柯欽造船廠廠審查了該船的建造進度。
  • 護航航空母艦的巔峰之作——「科芒斯曼特灣」級護航航空母艦
    再細化一下還可以分為T3-S-A1、T3-S2-A1、T3-S2-A3、T3-S-AZ1、T3-S-B這幾個子型號,大致區別主要在動力方面有所不同,有的用蒸汽輪機、有的用柴油機。除了裝載原油之外還可以承載其他液體化學品的運輸,所以也被稱為「液體運輸船」。與之前的T2型油輪相比,它的航速達到19節,比T2要快1.5-4節左右。排水量比T2要多1500噸左右。
  • 老照片二戰日本航空母艦一覽,不能遺忘的歷史,永遠銘記!
    赤城號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於1920年12月開始製造。服役時間 1927年3月25日,定型時間 1925年4月22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採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
  • 老照片:二戰日本航空母艦一覽,不能遺忘的歷史,永遠銘記!
    赤城號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於1920年12月開始製造。服役時間 1927年3月25日,定型時間 1925年4月22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採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
  • 流水線模式生產的航空母艦——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這些護航航空母艦雖然單艦性能根本無法與艦隊級航空母艦相媲美,但勝在建造速度快、成本低,解放了艦隊級航空母艦的任務,強有力的彌補了海上航空兵力不足的問題,也通過租借法案不斷輸出到英國、加拿大等盟國。本篇文章將重點介紹建造數量最多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 二戰末期服役的超級航母,沒趕上打日本人,卻成了美國人打卡聖地
    整個太平洋海戰持續3年,期間明星航母層出不窮,比如列剋星敦號、埃塞克斯級、企業號還有日本翔鶴。以及排水量達7萬噸的信濃號。然而這些航母都或多或少上了戰場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唯獨中途島級航空母艦,沒有趕上太平洋海戰,因此很多軍事專家都認為,中途島級航母生不逢時。
  • 中國前後共買入4艘航空母艦,為何最終選擇了瓦良格號?
    墨爾本號是一艘多災多難的航空母艦,從1955年服役開始,就發生了多起撞船事故,簡直是個倒黴鬼,不但沒有有效提升澳大利亞的海上軍事力量,而且還造成了眾多傷亡。1984年,我國以收購廢品的名義買下了墨爾本號航空母艦,雖然購買時該艦的武器設備已經被拆得差不多,但是艦體本身還是完整的,而且據說最重要的蒸汽彈射器沒有拆。
  • 雄心勃勃的印度航空母艦發展計劃
    從1957年獲得第一艘航空母艦開始,就一直想打造3個航母戰鬥群,以達到東西艦隊各有1艘航空母艦,另有1艘在修整的目標。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雖然已經前後擁有的3艘航空母艦,在建1艘航空母艦,雖然還未實現同時擁有3個航母戰鬥群的目標,但是也為印度的航空母艦發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二戰時日本最強悍的航空母艦悲催的命運
    在經歷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海戰和馬裡亞納海戰,曾經強大的,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或被擊沉,或被重創,日本海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反觀美國一方,憑藉著其雄厚的工業實力,在1943年末其太平洋艦隊的戰力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遠遠地超越了日本。
  • 沒能趕上二戰的「直升機母艦」——美國海軍「拳師」號航空母艦
    "下餃子"這個詞被我們所熟知是因為美國海軍在二戰時大規模建造了24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其下水速度之快就像我們煮餃子一樣。雖然說美國海軍大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在太平洋戰區發揮了骨幹作用,有效遏制了日本海軍的行動,但是由於訂單數實在過多,以至於部分埃塞克斯級航母在1945年中旬或下旬下水,甚至還有在二戰結束才完工下水,給急於在戰後裁減軍隊的美國帶來了不少麻煩。
  • 「有槍無彈」,舊日本海軍「尷尬」的雲龍級中型量產航空母艦!
    舊日本海軍的航母發展在早期是非常成功的,1911年啟動航空母艦的研發工作,1922年率先下水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鳳翔號,1941年成功運用六艘航母完成了史上第一次航母作戰(偷襲珍珠港),在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29艘各型航空母艦,其規模曾一度超越美太平洋艦隊,聯合艦隊也一度憑藉這些「海上巨獸」橫掃太平洋。
  • 日本新一代萬噸神盾艦服役,一個關鍵能力超過055,我們暫時還沒有
    據日本媒體報導,當地時間3月19日,日本新一代萬噸神盾艦摩耶號舉辦儀式正式交付日本海上自衛隊,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親自參加交付儀式。摩耶號絕大多數方面都會被055萬噸大驅吊打,日本稱其反導能力,強於目前狀態的055。
  • 兩手都要抓的典型,日本Junyo「隼鷹」級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隼鷹」級航空母艦共有兩艘,「隼鷹」為一號艦、「飛鷹為」二號艦,其前身為客輪「橿原丸」。1939年3月於三菱長崎造船廠開工,1940年10月客輪尚未完工即被日本海軍徵用而改造成航空母艦。 「橿原丸」(Kashiwara Maru)的設計噸位為27500噸,航速24到25節,乘客890名左右。「隼鷹」1941年6月26日下水,1942年5月5日服役。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戰時改裝為航母的能力。水密隔艙按軍艦標準布置。
  • 二戰日本航空母艦彩繪圖集
    日俄戰爭使日本之國力進一步騰飛,這對其後數十年東亞乃至世界的歷史演變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日本海軍從此篤信「精強」主義,全力向英國皇家海軍模仿學習,緊緊追隨其發展腳步,英國老師有的東西就是強大的、先進的,日本也要有。舉凡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魚雷艇、潛艇都是如此,航空母艦亦是如此。
  • 日本研發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將直接威脅航空母艦
    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隊(圖源:日本海上自衛隊網站)日本正在研發能高空巡航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而這可能威脅部署在東海的大型艦艇,特別是航空母艦。據《南華早報》29日報導,日本防衛省表示,新研發的飛彈將是高超速滑翔彈(HVGP),滑翔彈具有比一般的航空炸彈飛行路徑更長的優勢。日本防衛省公布的初版飛彈研發計劃將在2026年部署,而升級版則會在2028年以後再部署。這款飛彈能以音速5倍的速度飛行,一旦服役,日本將成為繼中、俄、美後第4個擁有高超音速滑翔飛彈的國家。
  • 一個日本小兵的中途島戰役,蒼龍號航空母艦乘員的回憶
    我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找到了一篇日本普通水兵的中途島參戰回憶,覺得很有意思。剛好前段時間《決戰中途島》上映,各種自媒體集中火力普及了一陣相關知識,大家對事件經過應該非常熟悉,所以我直接翻出來發給大家。 講述者佐藤利彥當時是一名地勤,和他的弟弟佐藤尚家同在蒼龍號航空母艦上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