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對馬海戰(1905年5月)之後,日本雖已躋身於海軍大國之列,然而論實力,其海上力量仍遜於美、英海軍。為同美、英海軍,尤其是同美國海軍相抗衡,取得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日本海軍於1920年制定了龐大的「八。八艦隊計劃」(以8艘戰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組成),「赤城」號就是該計劃中的第6號艦,一艘新式戰列巡洋艦。該艦1920年在橫須賀造船廠動工建造,但不久碰上華盛頓裁軍條約,即《五國海軍協定》。協定規定,主力艦(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噸位,日本海軍對美、英的比例為5:3。據此,日本海軍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而航空母艦卻尚有較大發展餘地。
按規定,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可擁有81000噸,而當時卻只有一艘小型航母「鳳翔」號(7500)噸。因此,日本海軍決定將停建的「赤城」號改建成航空母艦。1925年4月實施改建工程,1927年3月終於建成航母「赤城」號,隨即編入現役。
早期的「赤城號」航母與「長門」號戰列艦
「赤城」號標準排水量29500噸(頌為26900噸),航速31。7節(公布為28。5節),成為僅次在美國航母「列剋星敦」號的世界第2大航空母艦。
「加賀」號與「赤城「號的起源很類似,原始設計也是戰列巡洋艦(「天城」號),於1920年7月開始制.造。1923年在其完工後由於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被改成航空母艦。1928年3月正式開始服役,1930年中進行過改裝。服役之後,加賀號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
「飛龍」和「蒼龍」號屬同一級別中型攻擊航母,都是日本帝國海軍的第二批航空母艦。「飛龍」號的原始設計是所謂的「航空巡洋艦」,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但設計之中發現:既多載飛機、又裝載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而後「飛龍」號設計成為專職航母。借鑑「赤城」號和「加賀」號的設計經驗。
「飛龍」號於1936年7月開工,1939年7月服役。「飛龍」號比「蒼龍」號稍長一些,其艦橋也不同於「蒼龍」號,設在飛行甲板的左側。服役後「飛龍」號與「蒼龍」號編為第二航空戰隊,由山口多聞少將指揮。
翔鶴號和瑞鶴號屬同一級航空母艦,是太平洋開戰之初日本海軍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艦。翔鶴號於37年12月開始建造,41年8月服役;瑞鶴號於38年5月開始建造,41年9月服役。兩艦共同編為第五航空戰隊一同作戰。
12月8日(夏威夷時間12月7日)黎明,太平洋上波濤洶湧,一支龐大的艦隊正迅速向南駛去。這就是在海上航行了12天的日本艦隊,這裡包括了以上6艘航空母艦。此刻它們在珍珠港以北230海裡。不久,飛機起飛的轟鳴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日本的俯衝轟炸機、魚雷機、戰鬥機一架接一架地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直撲珍珠港。此刻,美軍艦艇仍靜靜地停泊在珍珠港內。7時50分,日機飛臨珍珠港上空,頃刻之間,爆炸聲震耳欲聾,火光閃閃,濃煙沖天,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輔助艦艇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
襲擊珍珠港的計劃中原本沒有兩龍,在山口多聞的力薦下,「蒼龍」號和「飛龍」號作為6艘攻擊航母的組成部分參與攻擊。並且由於續航能力強,在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又奉命增援威克島。
隨後,1942年1月,南雲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與第五航空戰隊(「翔鶴」號和「瑞鶴」號)參與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23日,空襲紐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後南雲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協助佔領荷屬東印度,空襲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匯合轉戰對印度洋,襲擊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加賀」號回本土修理,沒有參與4月在印度洋對英海軍的作戰)。4月5日,戰隊空襲了錫蘭灣英太平洋艦隊的科倫坡和亭可裡蘭基地,並在基地之外擊沉了躲避不及的英軍重巡洋艦「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和航母「競技神」號。
但實際上,珍珠港行動的後5個月中,日本海軍對一、二、五戰隊六艘航母的使用是「浪費的和不恰當的」(淵田美津雄),因為所攻擊的對象包括競技神號航母在內其戰略意義都不大,並且致使聯合艦隊最鋒利的矛偏離了其主要的目標美太平洋艦隊有近半年的時間。
從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戰隊受命支援莫爾茲比港的登陸。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戰中,第五航空戰隊擊沉美航母列剋星頓號、重創約克城號。對壘中翔鶴號也中了三顆炸彈嚴重受損,瑞鶴號雖沒有受損但嚴重減員,所以兩艦都沒有參加42年6月的中途戰役。而後,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戰隊與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
1942年6月,第一、二航空戰隊4艘攻擊航母(「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和「蒼龍」號)參與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四艦中「飛龍」號最後受到攻擊,之前其艦載機重創了美航母「約克城」號,後者最後被日潛艇擊沉。
中途島後,翔鶴號和瑞鶴號就成了聯合艦隊的頂梁柱,並改稱第一航空戰隊。1942年8月在瓜島爭奪戰中,在東所羅門海,翔鶴號和瑞鶴號擊傷美航母企業號,42年10月的聖克魯斯海戰中,又擊沉美航母大黃蜂號。
進入1943年,太平洋的天平已完全逆轉。美國埃斯克斯級航母服役後,聯合艦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仍然在苦苦支撐,兩艦屢屢受創,但還劫數未到。1944年6月,在馬裡亞納海空戰中,翔鶴號被美潛艇棘鰭號發射的魚雷擊中,隨後燃油爆炸,沉沒。1944年10月,在菲律賓戰役的恩加尼奧角海戰中,已是空有其表的瑞鶴號作為誘餌被美第3艦隊擊沉。至此,6艘偷襲珍珠港的航空母艦全部被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