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2020-12-15 以史為鑑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歷史上一次著名的襲擊事件,日本聯合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對珍珠港事件,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日本一次「愚蠢」的戰略決策。它將美國這個強大的戰爭機器拉入二戰,無疑加速了日本的覆滅。

但以日本方面的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珍珠港,絕非愚蠢的決定,而是日本國內諸多的軍事、政治、外交人才,經過長時間反覆討論做出的挽救日本的正確決策。

日本襲擊珍珠港

一、二戰中的日本

說起二戰中日本戰敗的原因,很多時候都離不開資源問題。沒錯,日本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少是日本一直以來都面臨的困境。

在日本最開始發動「侵華戰爭」之初,所宣傳的「三個月滅亡中國」表面上是日本對其軍事能力的自信,實際上也是日本無奈之下給自己定的「目標」。因為在日本軍部看來,如果三個月沒能快速的滅亡中國,受本國國力的制約,日本將在侵華戰爭中失敗。

而當時日本雖然佔領東北以後獲得了東北的煤炭、鐵、銅等戰略物資,但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主要都靠從美國進口。1937年這一年,日本從美國進口的物資就達到了過億美元,僅僅石油、精煉油、廢鋼鐵、原棉等四項就達到了1.4億美元。

就單單石油這一項,日本所需要石油來自美國的份額就達到80%,到了1939年石油份額上升到了85%。

侵華日軍

也就是說美國完全掌控著日本的資源命脈,一旦美國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日本的這個戰爭機器就會立馬停運,那些飛機、大炮、艦船就是一堆沒用的廢鐵。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隨著戰爭的延續,日本國內的財政越發緊張。日本的軍費支出也越來越多,1937年日本的經濟預算為34億日元,其中直接的軍事費用就達到了43%。到了1938年,日本光軍事預算達到了53億日元。比日本1937年的總體經濟預算還多。

當時的日本為了維持戰爭開支,只能增加稅收和增加發行國債。根據記載1938年日本「法人所得稅約提高80%;個人所得稅提高30%;繼承稅提高10%,並建立財產稅,增收酒、煙間接稅」。當時的日本已經開始實施戰時物資管制。國家經濟已經開始出現危機。

為此日本能做的就只有擴大戰爭,加強對他國的掠奪,來獲得資源和利益。當時的日本在中國就是通過「以戰養戰」來維持戰爭的。

此時的日本軍隊面臨兩個選擇:一是陸軍主導的「北上」進攻蘇聯,獲得西伯利亞的油氣資源;二是海軍主導的「南下」東南亞地區,獲得當地的橡膠與石油,但這勢必會觸碰美國的利益。

二、諾門坎戰役,日軍徹底放棄北上戰略

1939年冬天,日本陸軍決定對遠東地區的蘇聯軍隊發動試探性的攻擊,雙方在諾門坎地區發生了戰爭,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開始進攻蘇聯支持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而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開始介入。

諾門坎戰役中的蘇聯軍隊

6月18日,蘇聯名將朱可夫將軍被任命為第57特別軍軍長,開始在諾門坎地區集結兵力對日作戰。朱可夫組建了多兵種合成的第1集團軍,配備了大量的坦克、飛機和重炮。當時的蘇軍無論是裝備還是火力都比日軍強了好幾個檔次,在這場衝突中,蘇軍方面炮彈消耗達31000噸,而日軍的物資總消耗還不到2000噸,戰爭完全就是一邊倒的形勢。戰役的結果也是日軍慘敗。

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在蘇俄鐵拳之下毫無還手之力,日軍第23師團的步兵、炮兵聯隊長全員戰死,不算航空兵,確定戰死少佐以上35人,而且日本戰敗後,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前線總指揮小松原道太郎剖腹自殺。

可以說日本陸軍大批基層軍官都死在了諾門坎。關東軍的戰敗讓日軍本部認識到了一個事實,現在日本完全不是蘇聯人的對手。再加上諾門坎戰役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作為盟友的德國突然和蘇聯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不但讓日本、德國東西夾擊蘇聯的戰略流產,而且蘇德條約的籤訂讓日本人感覺到了背叛。

於是日本決定不再挑釁蘇聯,和蘇聯籤訂了《日蘇中立條約》。

諾門坎戰役中蘇聯軍隊繳獲的日軍裝備

至此,日本陸軍「北上」的戰略徹底失敗。日本「北上」計劃的失敗後,想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日本只剩「南下」這一條路可走。

兩年後,1941年7月24日,日本進攻了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日本的這一行為,嚴重觸碰到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當時剛剛擺脫經濟危機的美國決定對日本進行制裁,要求日本從中國和越南撤軍。7月25日,美國宣布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並且實施石油禁運。

三、美國制裁,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之前,由於美國的制裁,日本國內石油儲備只夠2年使用,也就是說,兩年之後日本必定會在戰爭中失敗。

當時的日本面臨兩選擇:一、就此服軟,臣服於美國,承認戰爭失敗,從中國撤軍。二、南下爭奪太平洋地區,和美國撕破臉,繼續進行戰爭。

首先,如果日本屈服於美國,承認戰爭失敗從中國和越南撤軍。日本國內肯定不會同意,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勢必會讓日本崩盤,其結果是任何人都沒法承受的。

如果南下進攻太平洋地區,雖然勢必會讓日本面臨美國的怒火,但日本卻能獲得維持戰爭用的資源,讓日本短時間能避免戰爭失敗,並且獲得翻身的機會。

「珍珠港事件」策劃者:山本五十六

也就是說,第一個選擇,日本必定會戰敗,第二個選擇,日本則有機會勝利,雖然機會很渺茫,但兩者相害取其輕。所以日本決定進攻太平洋地區。

既然日本決定和美國在太平洋進行爭霸,那必定要面對美國強大的太平洋艦隊。當時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制定戰略計劃的時候就說過,美國既然發動了經濟制裁,那麼隨後必定會有軍事行動。俗話說「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於是日本海軍決定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艦隊,為日本贏得先機。

四、珍珠港事件,讓日本得以續命

其實,日本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初,其戰敗的結果就已經註定,日本軍部的高管們能做的也就是儘量延緩那一天的到來。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日本海軍在大霧的掩護下,全程實行無線電靜默,成功到達了珍珠港附近。日本海軍六艘航母升起350多架戰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部衝向毫無準備的美國艦隊,當珍珠港守軍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珍珠港就已經成為了一片火海。美國5艘戰列艦重傷3艘,其他艦艇也傷了10多艘; 損失188架飛機,291架不能起飛,6400多人傷亡。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和陸軍對南太平洋諸島發動了全面進攻。

珍珠港事件後,太平洋艦隊勢力受損的美國人,大半年的時間內都處於戰略防禦的狀態,日本趁機佔領了東南亞和太平洋西南部,勢力一直擴張至印度洋。東南亞地區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讓日本的戰車再次開動起來,使日本短時間內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也讓日本軍國主義續命長達五年。

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

五、總結

偷襲珍珠港事件,對當時的日本而言是極其正確的戰略選擇。日本軍部高層山本五十六曾經在美國當過海軍武官,所以他對美國的工業能力和戰爭潛力是有深刻認知的,他一生都極力反對與美國開戰,但就當時日本所面臨的情況看來,和美國開戰是日本不得不做的事情。

世人眼中珍珠港事件是日本愚蠢的戰略決策,但其在邏輯上有著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已經決定對美開戰這一大戰略前提下,偷襲珍珠港,直擊美國海軍的「心臟」是極其正確的抉擇。

而且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的確給美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麥克阿瑟,丟下菲律賓的部下「轉進如風」,赴澳大利亞擔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

可以說日本發動的珍珠港事件,雖然現在看來是日本將美國拉入戰爭渾水之中的昏招,但當時的日本的確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萬幸的是日本在東北因為技術原因和運氣的原因沒有發現大慶油田的存在,要不然日本整個戰略就會出現第三種選擇,整個二戰的結果誰知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特約作者:福爾摩小登

相關焦點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上世紀的二戰以日本的投降告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日本把美國帶到了戰場上,日本在面對美國時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儘管還有著魚死網破的勇氣,不過被兩顆原子彈炸得徹底沒脾氣,最終選擇低下了驕傲的頭顱。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偷襲日本?
    日本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所以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軍隊去偷襲日本本土?畢竟偷襲珍珠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動,消滅了美國太平洋戰爭的主力,讓美國一直在戰爭初期相當的被動,被迫陷入防守的局面。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但它的野心可遠比國土面積大多了,當時聯軍裡面的強國,日本都打了一個遍,連最強的美國也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被強行帶到了二戰戰場上,當然這也加快了日本的滅亡。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瘋子舉動,因為日本的這一次衝動,導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覆滅,最後在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擊碎,只能無奈選擇放下武器投降,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不然也不會被原子彈襲擊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不然也不會被原子彈襲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全球半個世界都捲入進來。這次戰爭,是由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三個主要軸心國發起的戰爭。最後德國義大利先後投降,日本一直到8月15日才選擇投降。
  • 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到底持怎樣的態度|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
    當時美國對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造成了空前的破壞,是什麼讓美國人對日本恨之入骨呢?自然是1941年發生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造成了美國多艘主力戰列艦被炸沉,太平洋艦隊一時之間喪失了戰鬥力。但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的討論一直不斷,有認為是日本人狂妄無邊想要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也有支持美國陰謀論者,認為是美國主動給予日本偷襲的機會,進而有藉口參與二戰。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到如今才知道其中緣由
    距離我們最近的大型戰爭,應該就是有61國家參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雖說這場世界級大戰已經過去了有七十幾年的時間了,但一直都是人們討論最多的一場戰爭,畢竟帶給我們的傷痛是最多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在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主角就是日本。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邱吉爾、蔣介石都什麼反應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簡單點說,日本國內物資貧乏,支持戰爭的戰略物資主要靠海運,日本侵華後,美國對日本實施了封鎖和制裁,斷了他的物資來源,逼得日本沒有辦法,所以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妄圖在太平洋上打出一條活路。
  • 日本和美國在國力差距很大,為何山本五十六還敢發動珍珠港偷襲?
    偷襲珍珠港計劃的真正決定者其實真正決定要偷襲珍珠港的,並不是山本五十六,而是當時的首相東條英機為代表的整個日本高層。當時整個日本社會上下瀰漫著極端的民族主義,當時在日本只要說所謂的「愛國」就是絕對的正確,只要有一點點鴿派的想法,就會被認為是「賣國」行為,東條英機也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下,不斷地叫囂戰爭從而逐漸上位的。
  • 珍珠港被偷襲後,第一個對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
    珍珠港被偷襲後,第一個對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首先提起珍珠港事件,不得不說它是二戰中極富戲劇性和轉折性的一幕。1941年12月7日清晨,正值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
  • 歷史上的今天:日軍偷襲珍珠港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這一天上午,日軍突然襲擊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軍覆沒。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呢?目的又是什麼呢?一九四一年,二戰進入了極為重要的一年,日本深陷中國戰場,資源短缺的短板開始顯現,當時戰爭最關鍵的兩個資源鋼鐵和石油主要由美國本土提供,而日本的不斷擴張嚴重觸犯了美國在我國和東南亞的利益。美國對日本採取了石油鋼鐵的禁運。為了解決問題,日本嘗試與美國協商,但美國提出的要求是日本必須從中國撤軍,對日本來說這是不可能接受的條件。
  • 太平洋戰爭後,為什麼盟軍不偷襲日本,反而和日本爭奪東南亞?
    我們知道,美國加入二戰直接和日本開戰已經是二戰後期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日本在中國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當中不能自拔了,而進攻蘇聯明顯力不從心。所以日本決定利用在二戰期間還沒有怎麼表現的海軍,再加上陸軍的配合,開始南下,進攻東南亞。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有什麼反應?
    而作為盟軍的日本也是在戰爭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在亞洲戰場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一路高歌猛進。之所以日本進展快,主要是因為亞洲地區普遍落後,發展真的差不少。為什麼日本敢放下「吞併中國」的話語?其實就是覺得我們太弱了。如果當時日本真的全佔中國,那麼中國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竟是一個德國家庭和日本書記官的密謀
    偷襲珍珠港(英文: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真珠灣攻擊)是指由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 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日本海軍名將南雲忠一,最後下場如何?
    文|觀景說史日本人在二戰中幹了很多瘋狂的事情,為了掠奪戰爭資源,日本制定了「南下」和「北上」兩個作戰計劃,「北上」計劃在蘇聯受阻後,日本人開始啟動「南下」的作戰計劃,並很快制定了轟炸珍珠港的作戰計劃。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是日本海軍名將——南雲忠一指揮偷襲珍珠港的是日本海軍名將叫南雲忠一,1887年3月25日在日本山形縣出生,畢業於海軍大學,他成績優異,在海軍兵學校36期191人中排第五名,是海軍大學甲種18期的次席。他先後擔任艦長、海軍大學校長、戰隊司令、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官等要職。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來向美國道歉了嗎?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對美軍夏威夷珍珠港基地進行了大規模空襲,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美軍4艘主力戰列艦被擊沉,188架戰機被擊毀,2400人喪生,美國蒙受了自建國以來的最大恥辱。這場空襲發生在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之前,也就是所謂的不宣而戰,這既不符合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的戰爭道德,也違反了有關國際戰爭法——《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海牙第三公約),是應當受到譴責的。那麼,在戰敗之後,日本有沒有就偷襲珍珠港向美國鄭重道歉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這個問題。
  • 二戰時日本在中國戰場都自顧不暇,為什麼還要攻打珍珠港?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1年偷襲珍珠港事件,日本的侵華戰爭已經打了10年,雖然已經佔領的中國東部大片領土,但是明顯感覺到打不動了,日本人覺得這是蘇聯和美國給中國支援造成的。按照日本人的思維模式:要得到朝鮮就要先打敗它背後的的宗主清朝,要得到滿洲就要先打敗背後的操控者沙俄,要得到中國就要先打敗背後給予支持的蘇、美。日清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結果讓日本得償夙願,也堅信這個理論的正確。於是在日本高層出現了北上攻蘇和南下攻美兩個大戰略。
  • 珍珠港事件對日本有何影響?可以說從偷襲開始就註定戰敗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887字,閱讀約6分鐘珍珠港事件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乃至現在大概是沒有人知道的,它是日本政府在二戰期間秘密策劃的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的襲擊事件,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
  • 日本偷襲珍珠港
    喜歡戰爭題材影片的朋友們可能都看過一部好萊塢大片,名叫《珍珠港》,在這部2001年出品的影片最後一段,英雄的飛行員們駕駛著滿載炸彈的轟炸機,從一艘航空母艦上起飛,越過茫茫海面飛向日本本土上空,影片中演繹的經典歷史場景,再現的是當年珍珠港事件後美軍的報復行動,杜立特空襲。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大家都知道,日軍偷襲珍珠港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這次出其不意的偷襲雖然讓日本取得了短暫的戰術勝利,癱瘓了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但也直接導致美國走出孤立主義,投入二戰,從而徹底扭轉了二戰局面。那麼偷襲珍珠港事件中,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分別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