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後,為什麼盟軍不偷襲日本,反而和日本爭奪東南亞?

2020-12-03 深更讀史

我們知道,美國加入二戰直接和日本開戰已經是二戰後期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日本在中國陷入了人民的汪洋大海當中不能自拔了,而進攻蘇聯明顯力不從心。

所以日本決定利用在二戰期間還沒有怎麼表現的海軍,再加上陸軍的配合,開始南下,進攻東南亞。

不過之前日本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轟炸了美國珍珠港。日本希望能夠打掉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這樣就沒有後顧之憂。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把美國拉了進來。

不過日本還是在進攻東南亞時,勢如破竹,短短一年多就佔領了東南亞大部分地盤。

我們先說一下為什麼英美不可能聯合起來進攻日本本土。

對於英國來說,歐洲永遠是重中之重,雖然日本進攻東南亞,吞佔了英國的殖民地,固然讓英國人非常頭疼。

但是歐洲的局勢更加嚴峻,雖然德國放棄了進攻英國本土,轉而開始挑戰蘇聯了,但是英國之前被打擊的有點厲害,所以日本轟炸珍珠港,最高興的是英國的邱吉爾。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陣線才開始逐步形成。

在這個時間階段,歐洲的局勢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扭轉,包括在非洲,英國同樣面臨巨大的壓力。

所以在歐洲局勢不明朗,或者說德國投降前,讓英國和美國一起偷襲日本本土,其實是做不到的。

對於美國來講,其實是可以辦到的,在美國珍珠港遭到轟炸後,就開始了報復性的轟炸, 比如曾轟炸過東京以及日本幾個城市。

雖然對日本的報復作用起到了,但是傷不到日本的根基。這是因為在當時美國在太平洋還沒有對日本形成絕對的優勢,也就是說日本還保有非常大的制海權以及制空權。

在這種情況下,偷襲本土根本辦不到,就算偶有一艘船突破過去,也毫無用處。要知道,美國在二戰末期,還要把蘇聯拉進來,其實目的很明顯,美國人惜命,尤其是面對日本那種報復性的自殺式攻擊,吃了大虧,非常害怕。當然了,美軍也缺少像蘇軍不惜犧牲三十萬人攻克柏林的那種狠勁。

其實盟軍,還真計劃過偷襲日本本土,那就是沒落行動。這個行動分為兩部分,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奧林匹克行動時間在1945年11月1日開始實施,小王冠行動則計劃於1946年5月1日實施。

從時間上看,這也已經是德國投降以後的事了。英國可以騰出手來了,而美國也在太平洋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包括制海權和制空權。

日本的海外的防守已經不堪一擊了,只能進行所謂的本土決戰了。

這個時候突襲,才可以達到效果。

不過我們還得說一下,日本在二戰期間,本土並不空虛。同時日本對於本土的防禦力量也是非常看重的。

除了本土外,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佔領的諸多地區和島嶼,可以對日本本土形成屏障。再加上日本絕對的海軍和空軍優勢。還是那句話,在這些力量被打掉之前,或者局勢不明朗的時候,只能是美國那樣的報復性轟炸,絕不可能大規模偷襲本土。

相關焦點

  • 二戰風雲: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
    兩年後,1941年7月24日,日本進攻了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日本的這一行為,嚴重觸碰到了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當時剛剛擺脫經濟危機的美國決定對日本進行制裁,要求日本從中國和越南撤軍。7月25日,美國宣布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並且實施石油禁運。
  • 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夢靨
    日本鑑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調整侵華戰略,對國民黨採取誘降政策,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對八路軍、新四軍進行掃蕩。由於日本的戰線拉長,戰爭所需要的橡膠等都來自於東南亞國家,當時東南亞是歐美等過的殖民地,日本預見到和歐美必然會開戰,以獲取更大的利益。歐洲戰場,英國陷入德國法西斯戰爭汪洋中,無法東顧。
  • 日本有可能取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嗎?沒有一點機會,甚至從沒想過
    就軍事實力和工業能力來說,日本人怎麼做都不成,哪怕上天入地也不行,許多軍事愛好者至今沒有弄清楚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的目標是什麼,大小鬼子們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能戰勝美國,他們所致力的是「談和」!也就是在西太平洋確立一定的軍事優勢,同時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逼迫美國承認日本在亞洲和西太平地區的既得利益,構建其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 二戰中日本為什麼不進攻蘇聯?反而要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老周摘要:二戰期間,日本和德國是盟友,在德國進攻蘇聯,特別是在1941年下半年,蘇聯最為困難時,如果日本出兵進攻蘇聯,很可能就會將蘇聯徹底打敗,為什麼結果日本不但沒有進攻蘇聯,反而偷襲珍珠港和英美開戰?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日本在初期和德國兩線開花,完全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可惜這樣的優勢並沒有保持下去,儘管日本戰前誇下了海口要三個月拿下中國,不過最後被中國控制住局勢,這場戰爭也被拉鋸成持久戰。 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二戰時,日本偷襲珍珠港,為什麼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偷襲日本?
    日本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偷襲珍珠港,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所以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軍隊去偷襲日本本土?畢竟偷襲珍珠港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動,消滅了美國太平洋戰爭的主力,讓美國一直在戰爭初期相當的被動,被迫陷入防守的局面。
  • 東南亞是歐美各國殖民地,二戰中為何被日本迅速佔領
    但在二戰爆發以後,日本僅僅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就佔領了這裡。歐美各國,幾乎沒有稍顯反抗的能力。既然東南亞對歐洲國家那麼重要,而且這些國家,實力又不弱,為什麼會眼睜睜的看著東南亞,以這樣的快的速度淪落呢?日本選擇進攻東南亞,來自於當時日本面臨的狀況實在糟糕。在二戰爆發的初期,日本滿心以為自己能迅速的吞併中國。可日本想不到,看似貧弱的中國,在面對日本進攻的時候,空前的團結。
  • 1942年太平洋的水下戰爭,日本海軍的野望,日本潛艇部隊封鎖行動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對日本採取了更加嚴厲的封鎖禁運。尤其在歐內斯特·金海軍上將的主導之下,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部隊,開始對任何在太平洋地區出沒的日本船隻,或者可能為日本服務的船隻實施攻擊,也就是無限制潛艇戰。而有仇必報的日本人也開始對美國實施潛艇打擊報復,一時間太平洋上掀起千層浪。
  • 二戰日本為何一邊進行侵華戰爭,一邊卻去發動太平洋戰爭?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被逼無奈的選擇,被美國人逼得,更是被中國軍民逼的!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認識:美蘇戰勝日本,中國是搭了美蘇的便車。不但日本人這樣認為,連我們自己的某些知識界人士,也這樣認為,並廣為宣揚。
  • 珍珠港事件對日本有何影響?可以說從偷襲開始就註定戰敗
    2、睡獅的覺醒事實上,珍珠港事件並非沒有先兆,1940年日本奪取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並驅逐英國僑民,再加上1941年日本決定開始染指東南亞,都說明了日本的野心。這一系列做法引起了英美的不滿和警惕。其中,美國是最憤怒的一個,因為日本的行為直接威脅到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和太平洋的國防安全。
  • 二戰時日本如果不招惹美國,德國和日本結局是否會不一樣?
    美國當初也是以為日本會進攻蘇聯,這和德國的想法是一致的,因為在歷史上日本和俄國經常發生戰爭,1905年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的日俄戰爭日本居然取得了勝利,鑑於此,為了限制蘇聯的發展,美國便開始去支持日本。到了後來,美國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這樣日本發動的戰爭就進行不下去了;而且美國還切斷了對日本的鋼鐵供應,使得日本的經濟隨時面臨崩潰。於是日本想到東南亞地區掠奪石油和橡膠,而東南亞地區又是美國的勢力範圍,在此背景下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意欲把珍珠港上的太平洋艦隊消滅掉,然後到東南亞地區掠奪資源。
  • 日本為什麼要發動太平洋戰爭?只因他們轉動地球儀,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首先要聊日本為何會發動太平洋戰爭,我們得知道在太平洋戰爭之前美國和日本的關係。我們都知道,美國和日本的合作早在1937年之前就一直進行著。 在1937年的時候,美國對日本的出口已經達到了28億美元。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按照規模和激烈程度來說,中途島海戰不但比不上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甚至還不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馬裡亞納海戰。那麼,中途島海戰為什麼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呢?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941年12月7日,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為標誌。
  • 「賭徒之國」VS「咖喱之國」:二戰懟遍世界的日本為何放過了印度
    一、日軍攻打印度的嘗試:英帕爾戰役慘敗日軍真的不敢覬覦印度嗎?其實瘋狂的日本人曾經也進行過嘗試,不過最終敗北了,這便是1944年日軍發動的英帕爾戰役。為什麼此前一直不著急攻打印度的日本,會選擇在1944年這個節骨眼呢?
  • 「日本不是真想佔領中國」 發動「無勝算」太平洋戰爭的背後原因
    ,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但南進不得,被中國「拖住」,國內資源用盡,只好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郭表示,外界疑惑在戰爭後期,為何日本會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其實是因為深陷中國戰場。「日本當年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她解釋,日本當年真正想要的是東南亞的能源資源,包含橡膠、石油和礦場,並且成立一個個親日傀儡政權,控制中國的資源。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邱吉爾、蔣介石都什麼反應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簡單點說,日本國內物資貧乏,支持戰爭的戰略物資主要靠海運,日本侵華後,美國對日本實施了封鎖和制裁,斷了他的物資來源,逼得日本沒有辦法,所以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妄圖在太平洋上打出一條活路。
  • 冷戰後東南亞在日本地緣戰略中的地位
    關鍵詞:東南亞;日本;海權 一、日本「海洋國家」的自我認同 「海權」(Sea Power)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海軍上校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提出,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他將控制海權提高到事關國家興衰的最高戰略層面,「海權的歷史雖然不完全是,但是主要是記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鬥爭和最後常常會導致戰爭的暴力行為
  • 太平洋戰爭的起點——偷襲珍珠港
    一、山本五十六驚天豪賭,制訂Z計劃 計劃中寫道,日本將大批的航空母艦集中在珍珠港附近的單冠灣,然後在某個傍晚或清晨,出動日軍的第一王牌空戰隊對美國軍艦發動突然襲擊,然後再派出一個潛水艇部隊在水下進行攻擊,通過空襲和海襲上下包抄,在最短時間內一舉殲滅美軍,不給其有任何喘息機會,這個計劃就是偷襲珍珠港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瘋子舉動,因為日本的這一次衝動,導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覆滅,最後在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擊碎,只能無奈選擇放下武器投降,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東南亞清道夫:「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真的在東南亞取得了大勝嗎?
    在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之後,美國人展現出了詭異,不合乎邏輯的憤怒感,美國人直接用轟炸機去東京開了一場盛大的燒烤派對,可是這種看上去合乎邏輯的意氣用事在戰爭中間就是非常不合乎常理的,應為美國明明知道日本人要去東南亞地區截殺戰爭物資,去東南亞進行擴張侵略,而美國的第一反應卻是飛到了東京進行轟炸,這實在是不合乎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