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艦輕甲,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大澱」級輕巡洋艦

2020-12-16 書劍雜談

在舊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梯隊中,有一級輕巡洋艦的地位與其他幾級輕巡洋艦有較大不同。和「天龍」級等專門用來領導「水雷戰隊」進行「洋上魚雷戰」的輕巡洋艦不同,舊日本海軍中的「大澱」級輕巡洋艦,是為了配合舊日本海軍中的「潛水戰隊」而專門打造的,是一款與潛艇配合作戰的輕巡洋艦。

而在太平洋戰爭末期,隨著其他主要水面戰艦的陸續折損,「大澱」級輕巡洋艦中的「大澱」號輕巡洋艦,在1944年的上半年,也成為了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

「大澱」號輕巡洋艦

而本文今天就在此向各位讀者介紹一下這款在舊日本海軍輕巡洋艦發展史上擁有特殊地位的巡洋艦,順便也讓各位讀者朋友們通過該級艦,對那段特殊歷史中舊日本海軍的狀況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為「潛水戰隊」找一個「領頭羊」——為特殊任務而生的「大澱」級輕巡洋艦

「大澱」級輕巡洋艦的誕生和舊日本海軍對潛艇部隊的定位轉變有相當大的關係,和德國海軍不同,舊日本海軍並不需要自己的潛艇部隊執行攻擊任務,而是希望其能夠以「潛水艦」的身份,替水面艦隊進行前出偵察,提前探知敵人主力艦隊的情報。

舊日本海軍的大型遠洋潛艇

隨著舊日本海軍大型遠洋潛艇建造技術的逐漸成熟,從1914年下半年開始,舊日本海軍開始將原來的「潛水大隊」和第四水雷戰隊一起,改編為「潛水戰隊」。至此,舊日本海軍開始了自己「潛水戰隊」的探索之路。

雖然舊日本海軍認為「潛水戰隊」的優勢在於其水下隱蔽性,但是考慮到當時潛艇的水下潛航時間較短和遠洋自持力不足,舊日本海軍認為「潛水戰隊」還需要一艘大型水面艦艇充當其指揮艦,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前出偵察的作用。同時,這艘水面指揮艦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為潛艇提供物資補給,進一步提升「潛水戰隊」的戰鬥力。

老式「築摩」號防護巡洋艦

一開始,舊日本海軍並沒有打算建造一款全新的輕巡洋艦來滿足需要,而是使用老式「矢矧」號防護巡洋艦來充當第一潛水戰隊的旗艦,老式「築摩」號防護巡洋艦作為第二潛水戰隊的旗艦。通過這兩艘老艦的使用,舊日本海軍也逐漸開始意識到了其在充當潛水戰隊旗艦時性能方面存在不足。

為此,舊日本海軍決定開工建造全新的新一代輕巡洋艦。不過,當時的舊日本海軍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潛水戰隊」和「水雷戰隊」在技戰術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所以,在一開始的「丸四計劃」中,舊日本海軍決定建造一級共13艘輕巡洋艦,以同時滿足「潛水戰隊」和「水雷戰隊」的作戰需求,這也就是W-03級巡洋艦。

「潛水戰隊」和「水雷戰隊」差異較大

但實際上,這種設想是錯誤的。「水雷戰隊」主要執行的是「洋上魚雷戰」,對於航速和艦隊指揮能力有較大的硬性要求。而「潛水戰隊」則不同,因為其主要任務並非作戰,而是前出偵察,甚至必要時還需要前出至美國西海岸執行偵察任務,所以「潛水戰隊」的旗艦不僅要擁有極大的續航裡程,而且還要擁有強大的海上自持力。

水雷戰隊對續航裡程和自持力要求就較高

因此,從1938年年中開始,舊日本海軍開始投入力量為「潛水戰隊」設計一款專用的旗艦。舊日本海軍要求該級艦除了要具備較強的對空、對海自衛能力之外,還應當裝備機庫和大型彈射器,增強整個「潛水戰隊」的航空偵察能力。最終,1939年三月份,舊日本海軍通過投票的方式,確定了新款輕巡洋艦的性能指標:

1、標準排水量8200噸,滿載排水量9800噸;2、最高航速不低於35節,在以18節的經濟航速航行時,其續航裡程不低於8700海裡;3、裝備2座三聯裝155毫米艦炮、4座雙聯裝100毫米高射炮、8座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4、艦上安裝一座大型彈射器,同時本艦應當擁有機庫,具備攜帶6架遠程水上偵察機長時間作戰的能力;

早期設計方案

從最開始的設計方案上來看,新型輕巡洋艦完全是按照航空巡洋艦的規格來建造的。經過評估後,舊日本海軍認為,要是這樣設計,還不如直接設計一款專用的輕型航空母艦,作戰效果還更好。最終,舊日本海軍決定放棄航空巡洋艦設計,而採用傳統艦形設計,這也就是C-42設計方案。

最終採用的C-42設計方案

首艦「大澱」號預計於1940年6月份在吳海軍工廠開建,但是因為吳海軍工廠產能不足的問題,首艦一直拖到1941年的2月份才正式開工。而此時為了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進行決戰,舊日本海軍對原來的造艦計劃進行了調整,二號艦「仁澱」號被直接取消建造,因此,「大澱」級輕巡洋艦最終單艦成級,僅有一艘「大澱」號建成。

「大艦輕甲」——「大澱」級輕巡洋艦艦型特點分析

雖然一開始時舊日本海軍就給「大澱」級輕巡洋艦定下了9800噸的滿載排水量,但是因為建造公差和隨後設計改動的原因,等到進行海試時,首艦「大澱」號輕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已經達到了10416噸。如果僅從排水量上來看,「大澱」號已經有資格被稱為重巡洋艦了。

「大澱」號的艦體艦型圖和防護結構圖

為了保證艦體結構強度,「大澱」號的艦體採用DS鋼材進行建造,其艦底船體鋼板厚度為25毫米,並逐漸向上遞減。等到了船艙甲板位置時,其船體鋼板厚度就只有14毫米了。不過,其船體並不是單純的一層鋼板而已,而是多層鋼板構成。理論上,其裝甲防護水平只能夠承受155毫米艦炮火力的打擊。

在艦型上,「大澱」級輕巡洋艦採用了高艦艏平甲板設計,以滿足自己在遠洋環境下長時間航行的需要。同時,其艦艏到艦艉的過渡比較平緩,落差也比較小,艦身整體過渡比較平滑,以滿足艦身後部航空設施的安裝和正常使用。

首艦「大澱」號上的主要設備一覽

艦艏位置上安裝有2座三年式60倍徑三聯裝155毫米艦炮,主要用於對海射擊,並可以在必要情況下司職防空作戰。4座九八式雙聯裝100毫米艦載高射炮以煙囪作為中心,呈四角布置。6門九六式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中,2門部署在艦橋前部,4門部署在機庫頂部,這樣一來,主要的艦載武備系統就都集中到了艦身前部和中部靠前的位置。

機庫最多只能容納4架水上偵察機

在艦身中部和艦尾位置上,則主要布置了航空設施,包括一座航空機庫和可旋轉彈射器。一般情況下,「大澱」級會在機庫中存放4架水上偵察機,在機庫後方的航空甲板上,再保留2架水上偵察機。彈射器能夠向左右各30度旋轉,使用壓縮空氣將水上偵察機彈射出去。

彈射器工作示意圖

艦身機庫兩側各安裝有一臺起重機,最大起重重量可以達到6噸,專門負責水上偵察機的回收工作。不過有意思的是,因為預想中的「紫雲」水上偵察機最終都沒能上艦使用,所以最終「大澱」號輕巡洋艦改搭載零式三座水上偵察機。因為該型水上偵察機重量較輕,後來「大澱」號輕巡洋艦也改用重量更輕的火藥式彈射器。

作為一款立足於指揮「潛水戰隊」作戰的旗艦,「大澱」號輕巡洋艦上自然也少不了大量的無線電設備。在無線電報設備方面,「大澱」號總共裝備了8臺短波發信儀和24臺長短波收信儀。無線電話設備方面,則裝備了5臺中短波發信儀和5臺中短波收信儀,基本上能夠滿足與「潛水戰隊」的正常通訊需求。

總體上來看,「大澱」號輕巡洋艦屬於標準的「大艦輕甲」設計。雖然其排水量已經破萬,但是其噸位並不是用來加強其裝甲防護水平,而是用來增強其航空作業能力和作為旗艦的指揮通訊能力。

「大澱」級輕巡洋艦基本達到了初始設計

雖然其裝甲較為薄弱,不過考慮到舊日本海軍本身並不需要該艦衝鋒在第一線執行最主要的海戰任務,所以其基本性能也算是達到了舊日本海軍在設計該級艦時的預期。

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大澱」號輕巡洋艦最後的輝煌

在1943年年初,「大澱」號輕巡洋艦正式通過舊日本海軍的驗收,並加入現役。在整個1943年的上半年,「大澱」號輕巡洋艦都沒有參加大規模的作戰任務,只是根據舊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實際作戰經驗,不斷進行小規模改裝,並進行艦上官兵與新設備的磨合,直到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年初,「大澱」號才少量參與了對商船隊的護航任務。

剛剛竣工的「大澱」號輕巡洋艦

而此時的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則陷入了無旗艦可用的情況,按照傳統,舊日本海軍作戰時,旗艦一般會選擇「大和」號之類的戰列艦。但是為了保證指揮機構的安全,一般旗艦都會比較靠後,這反而導致前線作戰部隊缺乏足夠的兵力。

此前這種殊榮只有「大和」號這類戰艦有

恰巧此時,經過太平洋戰場的慘烈搏殺,舊日本海軍也開始認識到了早前對「潛水戰隊」的定位是有問題的。於是,擁有較大噸位、通訊能力強大且對前線部隊戰力影響較小的「大澱」號輕巡洋艦,就成為了當時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選中的旗艦。

從1944年3月6號開始,「大澱」號輕巡洋艦開始接受改裝。因為此時舊日本海軍的時間不多,所以並沒有對「大澱」號輕巡洋艦的主體結構進行大的修改。改裝的重點主要在機庫方面,將之劃出多個艙室,以滿足聯合艦隊指揮機構的正常運轉。

改裝後的機庫結構示意圖

在1941年4月1號,「大澱」號輕巡洋艦正式成為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並參加了「捷一號」作戰。不過在此戰中,舊日本海軍不僅未能打開局面,反而損失了自己為數不多的航空作戰力量。而「大澱」號輕巡洋艦也在1944年10月28號,被正式解除了聯合艦隊旗艦的任務,重新成為作戰艦艇。雖然這段充當旗艦的時間並不長,卻也讓「大澱」號獲得了聯合艦隊末代旗艦的榮譽。

以旗艦身份行動的「大澱」號

在此之後,「大澱」號輕巡洋艦隻執行了一些運輸和護航任務,在1945年3月1號編入吳鎮守府訓練部隊,駐守吳港,拱衛日本本土。但此時美國海軍已經逼近日本本土,並加大了對日本本土軍艦的空襲力度,「大澱」號在3月份遭受重創,直到五月份才修復。但在7月28號又重新遭受重創,被美軍徹底擊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從貢獻上來說,「大澱」號,或者說「大澱」級輕巡洋艦,在實戰中並沒能取得什麼傲人的戰績。在其短暫的服役生涯中,最大的貢獻也不過是在短短數月的時間內,充當了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

側翻的「大澱」號輕巡洋艦

從設計上來看,其「大艦輕甲」的設計在太平洋戰爭末期航空兵佔主導的情況下已經顯露出巨大的劣勢。其薄弱的裝甲不用說面對美國海軍航空兵的250公斤航空炸彈,甚至是美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無控火箭彈,都能夠對其造成較大的傷害。

不過,要求一艘本來以偵查、聯絡和指揮為主的戰艦去扛住對手炮火的打擊,也是一件有失公平的事情。如果真要找責任的話,那麼在大戰之初確定「大澱」級輕巡洋艦定位和技戰術性能的人,也許要為「大澱」級輕巡洋艦的悲慘一生負點責任。而需要為「大澱」級輕巡洋艦負主要責任的,則是那群悍然發動戰爭的赳赳武夫。

相關焦點

  • 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山中無老虎,猴子扛大旗」的輕巡洋艦
    【話說軍世】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都是一直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二戰前期,全盛時期的舊日本海軍接連大敗當時世界海軍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英美,不過,古語有言:「月滿則虧」,此後舊日本海軍一路敗仗不斷,急劇縮水,這一點從其旗艦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來。
  • 日本聯合艦隊的歷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松島號的爆炸原因日本查了10年也沒個結果,從此成為謎案。 「大艦巨炮」時代的明星 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是英國造敷島級戰列艦的4號艦三笠號,東鄉平八郎大將就是坐鎮該艦指揮日本海軍取得對馬海戰的勝利的。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通過對「天龍」級輕巡洋艦誕生背景和設計特點的了解,能夠讓普通的軍迷朋友們對早期舊日本海軍「水雷戰隊」的組成和作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本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下舊日本海軍歷史上的第一款水雷戰隊的專用旗艦——「天龍」級輕巡洋艦。
  •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最後的「大BOSS」,為何是一艘不起眼的輕巡?
    ▇1943年6月,泊於吳軍港的"大澱"號。經常玩遊戲的人都知道,最後出場的人物總是最難對付的那一個,俗稱"大BOSS"。如果將舊日本海軍比作一個遊戲,那麼"聯合艦隊旗艦"應該就是那個所謂的"大BOSS"。不過,最後坐上這個位置的,不知為何竟然不是大型戰列艦,而是一個不起眼的輕巡洋艦"大澱"號。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擊穿重創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面對著北洋艦隊的旗艦,1885年服役的定遠號戰列艦(也稱為一等裝甲艦、一等鐵甲艦),以及鎮遠號,兩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水線上裝甲厚達355毫米,水線下裝甲也有305毫米厚。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反炸重創
    此時的日本海軍還並沒有一戰、二戰旗艦的那樣強大,聯合艦隊的前身常備艦隊也並沒有建立,尤其是1886年北洋水師定遠、鎮遠等艦停靠長崎時,曾與當地人發生過衝突,給予日方極大的震撼和壓力,因為此時的日本海軍中並沒有刻意與之匹敵的戰艦。
  • 吉野後人、天龍前輩——舊日本海軍早期輕巡洋艦的探索歷程
    吉野"號在當時日本海軍序列中被列為"二等巡洋艦",但是從艦型上來說,當時的巡洋艦又被分為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1898年基本將裝甲巡洋艦轉而劃歸"一等巡洋艦",而"吉野"號雖然在甲午戰爭中是以速度快、火力兇猛著稱,但實際上屬於防護巡洋艦,其特點是只在水線附近甲板上安裝一層穹甲,保護動力艙、彈藥庫等關鍵部位。
  • 日本聯合艦隊最後一艘從國外訂購的主力艦 金剛級戰列巡洋艦
    在結束了二戰德國裝甲系列後,筆者正式開始二戰中的聯合艦隊IJN系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金剛號(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日俄戰爭前,日本海軍便提出「六六艦隊」的方案,既6艘戰列艦加6艘裝甲巡洋艦組成聯合艦隊的核心力量。
  • 日本六六艦隊、八八艦隊、九十艦隊、十十艦隊
    除了12艘主力戰艦外,六六艦隊計劃還包括10艘輕巡洋艦、37艘雷擊艦及魚雷艇和眾多輔助艦艇,整個計劃中新建和外購的軍艦達103艘,合計排水量達15萬3千噸。(八雲級,德制) 吾妻號裝甲巡洋艦(吾妻級,法制) 八八艦隊 八八艦隊是以八艘戰列艦和八艘巡洋艦組成,是日本海軍以主力軍艦為核心的海軍擴充計劃,其宗旨是組成強大的海軍力量與敵對決。
  • 英國輕巡洋艦典範,德國海軍永恆的噩夢,強大的城級輕巡洋艦
    如果說起輕巡洋艦,估計很多人都會有些陌生,畢竟這些輕巡洋艦在艦隊裡的地位略顯尷尬。雖然它們的航速極佳,但在裝甲和火力上卻可能略顯薄弱。與它們那些被稱之為重巡洋艦的表親不同,輕巡洋艦受限於自己的火力和裝甲,因而無法承擔起艦隊決戰的重任。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也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美國海軍打造出了自己的萬噸輕巡洋艦——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一、海軍條約 在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籤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按照條約,各國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噸位被做了嚴格劃分。
  • 日本巔峰時有九大艦隊?聯合艦隊如何組成?5分鐘讓你真正略懂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以英國為師,以舉國之力打造強大的海軍,經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歷練,日本海軍成為僅次於英美海軍的世界第三大海軍。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海軍的實力達到頂峰,擁有10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8艘重巡洋艦、20艘輕巡洋艦、112艘驅逐艦和65艘潛艇,總噸位超過120萬噸,約為美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的80%,上述作戰艦艇絕大部分都配屬於赫赫有名的聯合艦隊。
  • 野心勃勃,巧取豪奪,不宣而戰——舊日本海軍的野蠻「發家史」
    ▲日本聯合艦隊大和級戰列艦 舊日本海軍是如何發家的,為何發展如此迅速? ▲日本幻想的「漸減迎擊」戰術 這種大艦巨炮對決的陳舊思路,在二戰中隨著航母和航空兵力量的興起,成為日本聯合艦隊覆滅的推手。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這是因為它所屬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原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而設計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才改為重巡洋艦。在這個問題上,和金剛級戰列艦的情況很相似。1931年,日本海軍在01艦艇補充計劃中列入了4艘8500噸級和2艘8450噸級大型輕巡洋艦,但到了國會審議時,只有前4艘獲得了批准,後面那兩艘大藏省的老爺們說什麼也不肯掏錢。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由於華盛頓條約硬性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的總噸位之比為5:5:3:1.75:1.75;戰前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海軍的造艦計劃,就是對標美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日本海軍由於在戰列艦數量以及噸位上遠遜於美海軍,於是採取「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來建造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
  • 二戰日本著名重型妙高級巡洋艦爪哇海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最後完勝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不可一世的海軍力量,曾經最高綜合噸位達到120萬噸位列於世界第三,但日本海軍在二戰太平洋戰役的亮點確實不多,1941年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時期,卻陰差陽錯的正面挑戰了,當時位於美洲的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太平洋艦隊,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行在一次無差別擴大,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絞肉機之中,日本海軍在巔峰時期的唯一作為就是主動出擊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
  • 二戰日本海軍夜戰能力強?美軍的先進技術讓巡洋艦古鷹號沉入海底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無授權禁轉古鷹號,日本舊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這艘軍艦原本是按照列強海軍條約限制下的產物,但隨著條約廢除日期的日益臨近,和太平洋戰爭即將爆發的陰雲籠罩下。這艘軍艦和日本帝國的野心一樣開始膨脹了起來,日本海軍將這艘軍艦拆了設備再重新改裝。它的體重開始膘肥體壯,但它沒有完成日本人的目的:稱霸世界。
  • 一隻艦隊實力超過整個日本海軍,美國海軍TF58「滅國艦隊」
    最終在1944年美國組建了人類歷史上的最強艦隊,第五十八特混艦隊,包含了15艘航母,7艘戰列艦,21艘巡洋艦和66艘驅逐艦,在當時這隻艦隊的紙面實力已經超過了日本海軍的綜合,作為主力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和衣阿華級戰列艦都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大型艦隻,我們看看這隻龐大的艦隊由哪些艦隻組成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日本海軍第4艦隊事件——艦隊慘遭颱風襲擊,數艘戰艦被風浪重創
    日本方面希望能夠用這些強化過火力的小型軍艦在未來可能的衝突中以小博大,卻不料他們的舉動給自身帶來了多大的麻煩。時間回到1935年7月,日本海軍下令各艦隊集結於本州島北面的八戶衝,準備舉行海軍秋季大演習。這種演習是一種對抗性演習,目的是為了訓練日本海軍的作戰能力,找出其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