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聯合艦隊的歷代旗艦都是什麼下場?

2020-12-16 騰訊網

作者:霄羽

日本聯合艦隊起源於甲午戰爭前「常備艦隊」和「警備艦隊」的合併,是日本帝國海軍中執行機動作戰任務的戰役軍團。

從常備艦隊組建算起,到1945年5月1日解散為止,聯合艦隊一共存在56年,歷經甲午、日俄、太平洋戰爭,先後有松島、三笠、敷島、朝日、金剛、山城、長門、陸奧、大和、武藏、大澱等各類艦船在不同時期擔任過艦隊旗艦,作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那麼,這些艦船因何而成為旗艦,它們最終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大和號戰列艦

彈藥殉爆而不沉,命就是硬

排水量超過4000噸的松島號是日本聯合艦隊的首艘旗艦,是日本海軍為了對付中國海軍的定遠、鎮遠鐵甲艦而專門打造的「三景艦」之一,裝有法國造320mm主炮1門,120mm速射炮11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整體技術水平比較先進,具備和定遠、鎮遠抗衡的實力,因此被定為旗艦。

在黃海海戰中,該艦作為日本海軍旗艦受到北洋水師的重點打擊,先後中彈13發。其中,平遠號260mm主炮曾發炮擊穿松島號側舷裝甲後摧毀該艦主炮。不久,松島又挨了鎮遠號發射的兩發305mm炮彈,第一枚實心彈破壞力不大,第二發高爆榴彈爆炸後引起艦上彈藥殉爆。

眼看松島即將完蛋,海面突然颳起大風,吹散了艦內的毒氣,日軍水兵這才衝進艙內拼死救火,讓幾乎死定了的松島免於覆滅。

松島號

在整場海戰中,松島死35人傷78人,徹底失去戰鬥力。如果當時北洋水師能擊沉松島,或許戰局會有大的改變。但松島的命就是這麼硬,在彈藥殉爆的情況下還能堅挺不沉,的確是奇蹟中的奇蹟。

海戰中,松島賴以自豪的320mm口徑主炮故障頻頻,沒發揮多少作用,反而是大量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卻給北洋水師以重創。由此可見日本在海軍裝備的採購上確實跟上了時代的潮流。

黃海海戰

甲午海戰後,日本人覺得千瘡百孔的松島號已經沒必要再花錢大修了,乾脆將其作為訓練艦來發揮餘熱。1908年4月,松島號彈藥庫突然爆炸,艦上的223名水兵被炸死,艦船也因此沉沒。松島號的爆炸原因日本查了10年也沒個結果,從此成為謎案。

「大艦巨炮」時代的明星

在日俄戰爭中,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是英國造敷島級戰列艦的4號艦三笠號,東鄉平八郎大將就是坐鎮該艦指揮日本海軍取得對馬海戰的勝利的。

甲午戰爭後,日本將清政府的巨額賠款全部拿來擴張軍備,打造出一支配備6艘戰列艦、6艘裝甲巡洋艦的「六六艦隊」。三笠號就是該艦隊的6艘戰列艦之一,單艦採購費用超過120萬英鎊,是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通過非法挪用預算的違憲行為才買到的。

三笠號

該艦排水量超過15000噸,配備2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首次使用了最新的無線電設備,特別是裝甲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克虜伯硬化鋼,無論噸位、火力、防護力,均比松島高出不止一個等級。

日俄戰爭中,三笠號曾與俄國艦隊旗艦太子號戰列艦在黃海正面對決,太子號多次命中三笠號,卻始終無法擊穿其克虜伯鋼裝甲板。而三笠號犀利的炮火卻重創太子號。俄軍司令官在激戰中陣亡,俄國艦隊由此潰不成軍。

在對馬海戰中,身為旗艦的三笠號挨了10發炮彈,儘管傷亡慘重,仍能憑藉裝甲優勢堅持戰鬥。經過5小時激戰,俄國7艘戰艦被當場擊沉,日本艦隊的「大艦巨炮」打出了巔峰之戰。

對馬海戰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三笠號最終也發生了彈藥庫突然爆炸事故,和松島號爆炸事件一樣,原因不明。日本的兩艘旗艦都遭遇同樣的事故,反映出這一時期日本海軍在管理中存在嚴重的問題。

三笠號一年後打撈起重新服役,不久報廢,聯合艦隊的旗艦就由同級的首艦敷島號擔任。該艦的性能在當時已經過時,自1921年起成為訓練艦,1926年正式退役,1947年被拆解。

擊沉航母的戰列艦

繼敷島之後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先後有朝日號戰列艦和金剛號戰列艦,是日本最後一批從國外訂購的艦艇。

朝日號依然是從英國訂購的,1900年服役,參加過日俄戰爭,由於性能老舊,早早就退到二線被重新定義為海防艦,甚至被拆除武裝,改裝為潛艇打撈船。侵華戰爭中,朝日被改為修理船,並承擔軍隊運輸任務。1942年5月下旬,朝日號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擊沉。

朝日號前後服役42年,是為數不多的既參加過日俄戰爭又參加過太平洋戰爭的日本軍艦,功勞不多、苦勞不少。

朝日號

服役於1913年的金剛號戰列艦最初也是在英國建造的,該艦擁有8門356毫米主炮,火力相當強悍。經過1931年和1935年的兩次大幅度改裝後,金剛號排水量超過3萬噸,速度達到30節,變成高速戰列艦。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金剛號過於追求高航速,必然要降低裝甲的強度,因此其防護性十分薄弱,和英國海軍的胡德號相似。這一弱點決定了其戰場生存能力必然不強,無法承擔高強度的作戰任務。

不過該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卻是非常活躍,參加了中途島、瓜島等多次重大戰役,而最終讓其載入史冊的重大戰績則是在雷伊泰灣用6枚炮彈擊沉了美軍護衛航空母艦甘比爾灣號,創造了二戰中戰列艦擊沉航母的唯一戰例。

金剛號

金剛號在撤離到菲律賓海域時遭到美機轟炸而鍋爐被毀,一路搖搖晃晃來到臺灣海峽時被美國潛艇用2枚魚雷給擊沉,第三戰隊司令官鈴木義尾中將及1200名乘員全部斃命。金剛號也成了日本海軍中唯一被潛艇擊沉的戰列艦。

能抗擊核打擊的靶船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山城、長門、大和、武藏等戰艦也曾在不同時間段擔任過旗艦。這裡面大和與武藏的結局人們早已耳熟能詳,在這裡就不必多說了。

山城號戰列艦為扶桑級戰列艦二號艦,主炮和金剛號一樣,都是356mm主炮,但比金剛號多了兩座雙聯裝炮塔,防護比金剛號大大加強,但航速也就相應的遠遠不如。

山城號

也許是航速過慢的緣故,山城號參與的作戰次數較少。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爆發後,山城號成為日本海軍第一遊擊艦隊的主力旗艦,由西村祥治中將率領闖入蘇裡高海峽,與美國艦隊狹路相逢。

在這場人類海戰史上最後一次大艦巨炮的對決中,美國共有6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29艘驅逐艦和39艘魚雷艇參戰,而日本艦隊只有戰列艦山城號、扶桑號、航空巡洋艦最上號以及4艘驅逐艦,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更不用說,裝備了雷達的美軍艦隊在火炮命中率上遠勝日軍。結果山城號被魚雷命中,彈藥庫發生殉爆,最終沉於海底。

長門號戰列艦是日本第一艘搭載410mm主炮的戰列艦,由於性能出色,火力兇猛,導致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在戰爭開始的時候,長門號被寄予厚望,所以被任命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偷襲珍珠港時,山本五十六就是在長門號上發布了偷襲的電文。

長門號參加的戰鬥很少,所以是日本唯一一艘存活到戰後的戰列艦,並作為戰爭賠償轉交給了美國。1946年3月18日,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舉行海上核爆實驗,長門號就是靶船之一。該艦的抗擊打能力確實不俗,居然在遭受第一次核打擊後沒有沉沒,水密性依然保持的相當好。直到第二次核爆後,艦體受損進水,5天之後傾覆沉沒。

長門號戰列艦

被美軍當做活靶子

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是大澱號,這也是日本海軍歷代旗艦中唯一的輕巡洋艦。

輕巡洋艦的優勢在於其是海戰多面手,火力和防護力明顯強於驅逐艦,同時也能發起魚雷攻擊,另外還能搭載水上偵察機。為此,日本海軍通常會使用輕巡洋艦給驅逐艦和潛艇編隊當旗艦。當初設計大澱的時候就是按照旗艦的功能來設計的,因此強化了通信指揮功能,其最大的亮點就是能搭載6架紫雲高速偵察機。

大澱號

日軍以往的慣例是把最強的戰艦當做旗艦,這樣一來旗艦經常處於最前線,司令部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於是,日軍轉變思路,決心把通信指揮功能強大的大澱改裝為聯合艦隊的旗艦。

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小澤治三郎的艦隊成功誘騙了「猛牛」哈爾西北上,其代價則是4艘艦艇被美軍航空兵相繼擊沉。小澤將司令部轉移到了大澱號上,率領殘餘艦隻北撤,逃離了哈爾西的一路追殺。

雷伊泰灣海戰

1944年12月24日,日本發動「禮」號作戰,集中了包括大澱在內的8艘艦艇,橫渡南海奔襲民都洛島登陸灘頭,企圖摧毀島上的美軍機場。美軍先後起飛百餘架飛機前往攔截,大澱號被命中兩枚500磅炸彈,結果兩彈居然都未爆炸,運氣爆棚的大澱號逃過一劫。

大難不死的大澱號返回本土後再未參戰,後來被定義為訓練兼警備艦,到日本行將戰敗的前夕還作為固定防空炮臺使用。1945年7月24和28日,停泊在吳港的該艦兩次被美軍艦載機當做俯衝投彈的活靶子,最終因艦體一側大量進水而翻沉。

11月20日,大澱號被除籍。三年後,該艦被打撈起來,解體拆毀。

相關焦點

  • 聯合艦隊旗艦的日子:「武藏」號在特魯克都幹什麼?
    1943年2月11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部從"大和"號下來,轉移到司令部設備更完美的"武藏"號,即大和級戰列艦的二號艦。它保持了舊日本海軍的三個記錄,一是舊日本海軍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艦,二是擔任聯合艦隊旗艦的最後一艘戰列艦,三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聯合艦隊旗艦時間最久的一艘艦。
  • 大艦輕甲,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大澱」級輕巡洋艦
    聯合艦隊的末代旗艦——「大澱」號輕巡洋艦最後的輝煌在1943年年初,「大澱」號輕巡洋艦正式通過舊日本海軍的驗收,並加入現役。剛剛竣工的「大澱」號輕巡洋艦而此時的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則陷入了無旗艦可用的情況,按照傳統,舊日本海軍作戰時,旗艦一般會選擇「大和」號之類的戰列艦。
  • 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最後的「大BOSS」,為何是一艘不起眼的輕巡?
    經常玩遊戲的人都知道,最後出場的人物總是最難對付的那一個,俗稱"大BOSS"。如果將舊日本海軍比作一個遊戲,那麼"聯合艦隊旗艦"應該就是那個所謂的"大BOSS"。不過,最後坐上這個位置的,不知為何竟然不是大型戰列艦,而是一個不起眼的輕巡洋艦"大澱"號。
  • 日本巔峰時有九大艦隊?聯合艦隊如何組成?5分鐘讓你真正略懂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以英國為師,以舉國之力打造強大的海軍,經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歷練,日本海軍成為僅次於英美海軍的世界第三大海軍。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本海軍的實力達到頂峰,擁有10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8艘重巡洋艦、20艘輕巡洋艦、112艘驅逐艦和65艘潛艇,總噸位超過120萬噸,約為美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的80%,上述作戰艦艇絕大部分都配屬於赫赫有名的聯合艦隊。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八大將領的結局
    海軍兵學校第40期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1941年12月7日作為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參與偷襲珍珠港,1942年6月4日,率領第二航空戰隊參加了中途島海戰,6月6日清晨,在旗艦飛龍號遭受重創無法挽回的狀況下,拒絕同僚換乘艦撤退的要求,把自己綁在錨鏈上與艦同沉,享年49歲。而其充滿武士道精神的自殺行為也留下了許多的批評與爭議。山本五十六1884-1943,日本海軍大將,被美機擊落陣亡。
  • 日本聯合艦隊從相對優勢到全軍覆沒,憑什麼說山本五十六指揮厲害
    日本帝國在最強盛的時代,其帝國海軍聯合艦隊,最終卻慘澹收場。而負責指揮的山本五十六,卻還是被認為是日本現代海軍名將,善於指揮,他真的夠格嗎? 其實聯合艦隊 的 慘澹下場,並不 完全 是山本五十六的責任,而是國內狂熱的軍國主義作用下的結果。
  • 日本聯合艦隊的落幕之戰,孤注一擲發起進攻,卻連大和號都沉沒了
    3月18日和19日,美軍第58特混艦隊對九州地區的機場、日本本土的南部地區和停在瀨戶內海的聯合艦隊的殘餘艦艇,多次進行大規模空襲。 日本海軍則不像牛島這樣冷靜,他們想在美軍使用衝繩島上的機場之前就給美軍航空母艦艦隊以沉重打擊,於是就強烈要求第32軍發起地面總攻,奪回機場。 聯合艦隊與陸軍達成發動總攻的協議後,決定發起"菊水一號"作戰。
  • 日本重巡洋艦之王 二戰太平洋戰場聯合艦隊的夜戰旗艦
    但在設計思路上發生了改變,其增強了觀測與指揮能力,在未來將代替金剛級戰列艦成為日本夜戰的旗艦指揮官。高雄級摩耶號1944年10月在雷伊泰灣海戰中4艘高雄級重巡再次聚首(之前經常分散行動),但不行的是開戰不久艦隊就遭到美軍潛艇襲擊,旗艦愛宕和摩耶號當場沉沒。而鳥海號則在兩天後的海戰中沉沒,高雄號則重傷至戰爭結束被英軍接收。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擊穿重創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面對著北洋艦隊的旗艦,1885年服役的定遠號戰列艦(也稱為一等裝甲艦、一等鐵甲艦),以及鎮遠號,兩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水線上裝甲厚達355毫米,水線下裝甲也有305毫米厚。
  • 大和號的決死戰:日本聯合艦隊的最後出擊
    一、大和出擊1945年4月6日下午3時,血紅的旭日海軍旗在春天的映襯下,反射在波光粼粼的瀨戶內海中,在三田尻衝的以戰艦大和號為旗艦的第二艦隊最後殘餘的十艘軍艦拔錨起航,準備向衝神美軍艦艇發起最後攻擊。第二艦隊執行的是「天一號作戰」,是「菊水作戰」的一環,執行的是單程決死攻擊的特攻作戰。
  • 1904年日俄海戰:俄特混艦隊被日本艦隊打得屁股尿流,掛白旗投降
    戰爭開始後,俄羅斯遠東艦隊連失利。為了扭轉不利局勢,俄皇尼古拉二世,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力量組建一支特混艦隊。他希望這支待特混艦隊,與駐紮在旅順口的遠東艦隊會師後,對日本聯合艦隊進行圍殲,徹底取得黃海制海權。這支由38艘戰艦和13艘輔助船組成的艦隊,被命名為第二太平洋艦隊,由羅熱斯特文斯基統率,於1904年9月26日起航。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反炸重創
    此時的日本海軍還並沒有一戰、二戰旗艦的那樣強大,聯合艦隊的前身常備艦隊也並沒有建立,尤其是1886年北洋水師定遠、鎮遠等艦停靠長崎時,曾與當地人發生過衝突,給予日方極大的震撼和壓力,因為此時的日本海軍中並沒有刻意與之匹敵的戰艦。
  • 如雷貫耳的八八艦隊 日本聯合艦隊的雷擊戰術中堅力量
    球磨級輕巡(本文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天龍級作為日本海軍的首級輕型巡洋艦雖然在各方面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但其3500噸的小身材卻限制了其的發展。面對假想敵美國佬7000餘噸排水量的奧馬哈級輕巡,日本開始了5500噸級別輕巡的設計,這就是今天首先的登場的主角——球磨級輕巡。球磨級多摩號球磨級輕型巡洋艦共建成5艘(球磨號,多摩號,北上號,大井號,木曾號),該級輕巡排水量5500噸,主武器為7門140毫米主炮,4座雙聯533毫米魚雷發射器。該級輕巡是八八艦隊中的水雷戰隊主力(也就是我們通常叫的雷擊戰隊)。
  • 戰神還是賭徒:日本聯合艦隊的傳奇,戰死反而減少了歷史爭議
    文:桌面戰爭兵棋| GEN山本五十六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靈魂人物,他策劃的偷襲珍珠港,使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佔儘先機,而同樣也因為他的策略使得日本聯合艦隊走向了覆滅,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充滿爭議的人物。
  • 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山中無老虎,猴子扛大旗」的輕巡洋艦
    【話說軍世】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都是一直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二戰前期,全盛時期的舊日本海軍接連大敗當時世界海軍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英美,不過,古語有言:「月滿則虧」,此後舊日本海軍一路敗仗不斷,急劇縮水,這一點從其旗艦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來。
  • 盟軍聯合艦隊迎戰日軍,卻被殺得大敗,日本近乎毫髮無傷贏得勝利
    從本質上講,馮·杜爾曼海軍少將麾下的「美英荷澳聯合艦隊」實在是徒有虛名,這支號稱「聯合打擊戰隊」的艦隊,實質上僅由2艘重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組成,沒有配備一艘航空母艦,甚至連艘戰列艦都沒有。
  • 日本六六艦隊、八八艦隊、九十艦隊、十十艦隊
    在日本海軍歷史上有多個以八八艦隊為名的海軍軍備計劃。 第一個八八艦隊計劃 1905年5月27日,在日俄對馬海峽海戰中,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殲滅了俄國由波羅的海艦隊拼湊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一舉確立了日本海軍強國的地位。
  •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日本海軍的驚天大逆轉,一舉擊垮俄國艦隊
    俄國的遠徵海軍在戰爭初期由於日本聯合艦隊的偷襲,沙俄駐紮在旅順港的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以至於被日本聯合艦隊封鎖在旅順港內,此後太平洋艦隊幾次試圖突圍,都慘遭失敗。從1904年12月到1905年2月,日本聯合艦隊的各個艦艇回到日本本土進行修理,同時日本海軍還放了短假休息,此時的日本還進行了實彈訓練,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官東鄉平八郎的名言就是「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要知道在海軍艦炮的炮彈並不便宜,所以日本在此前一直進行的是模擬練習,但是為了海戰的勝利,日本不惜一切代價。
  • 日本聯合艦隊勞模,打完全場太平洋戰爭,最終為日本帝國主義的野心...
    上期簡單的介紹了做了聯合艦隊20年之久的旗艦長門級戰列艦,而長門級戰列艦作為日本第一型純國產的超無畏艦其實也是在吸收仿製金剛級的路上走過來的。而日本在20世紀初獨立建造的河內級由於主炮倍徑不一致所以按照標準河內級並不能算作無畏艦,只能算作前無畏艦。
  • 黃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的損失到底有多大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相遇,因此爆發了甲午戰爭期間雙方海軍之間的決戰。此戰北洋水師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4艦戰沉,「廣甲」在逃跑途中擱淺損毀,共損失了5艘軍艦,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