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愛理財的上海人人均存款才這麼點?錢都去哪兒了?

2021-01-15 東方財富快訊

都說上海人精明,有錢,尤其是愛理財。

很多人對上海人的印象是:一旦拆遷就有數千萬資產和n套房,就連上海丈母娘找女婿,都要求理財年化收益率達到10%。

全國只有1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上海的平均工資就有9000多元。

不過,最近有個數據讓人大跌眼鏡。

有媒體報導說,上海人均存款是——13萬元。而全國14億人口的人均存款為6.5萬元。

數據還公布了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存款數量,想要了解北京、廣州、武漢、深圳、重慶等10個城市的人均存款金額,請至文末點擊空白處。

同時,這家媒體還很「扎心」地指出,根據《2018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56%的人未開始儲蓄,就算已經開始儲蓄的也有44%的人每月平均儲蓄也僅為1389元。

(包括小編在內的)很多吃瓜群眾露出了來自底層的仰望,無論如何,有存款的都是「人上人」,在此先給你們跪了。

但是,「上海人均存款13萬元」的說法還是讓人生疑。不知道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作為一些生活態度稍微嚴肅了點兒理財小編,我們去找了一下數據的源頭。

哦,原來是每年年初的時候,統計局都會發布上一年度各大城市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

也就是比如說,2019年所有上海人的存款總數加起來是多少,北京人是多少,深圳人是多少……

2019年上海居民的存款總數是3.2萬億元,而同時期的常住人口是2428萬人,兩者除一除就得出了人均13萬元存款的結論。

好吧,如果說13萬元存款不假,那麼「存款」又是什麼?

小編又去國家統計局官網扒了一下,發現這裡的存款餘額主要包括兩部分:

  城鄉居民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  城鄉居民人民幣活期儲蓄存款  額……暈倒。日常生活中一般說到「我有多少存款」指的其實是「我有多少錢」,相當於資金,或者說是流動資產,也就是你的身家減去房子、車子等不動產的部分。  但統計局的這個數據,指的其實僅僅是——銀行存款!!!

而有錢人怎麼可能把資金全部放在銀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裡面呢?

顯然還有股票、基金、理財產品、餘額寶、信託、期權期貨、比特幣、原油寶………等等,等等。

就連《理財周刊》某「大佬」也表示,自己的存款數額拖了上海的後腿,只有5000元不到。(如想知道這位5000元大佬是誰?請在評論區開撩~)

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如果算上了各類投資、證券資產,上海的人均持有的「存款」可遠遠不止13萬元這麼少啊。

同理,居民儲蓄餘額高於上海的首都北京,也是同樣的情況,人均的金融資產遠遠不止十幾萬元。

另外,說35歲年輕人沒有儲蓄的,小編也想請問下「儲蓄」的定義是什麼?

很多年輕人都習慣把錢放在餘額寶裡,餘額寶不是銀行存款,是不是又沒有統計進去。

這次,你是不是真的感覺自己拖後腿了呢?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

相關焦點

  • 一年人均存12w!網友靈魂答覆:我沒有存款
    深圳人愛搞錢,如今已是全國周知的事情了,但對於廣大「深圳務工者」來說,賺到了錢不等於攢到了錢。而36個主要城市中,城鄉居民儲蓄餘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西安和武漢。
  • 35歲年薪70000塊,存款高達10萬,怎樣利用理財錢生錢?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當我們35歲開始反省時才發現,似乎自己啥也不會,更不用說錢生錢了。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是一個理財小白,今年剛好35歲,目前存款有10萬塊,而年薪則是7萬塊,想要理財該如何開始?那麼,35歲才開始理財,算不算晚呢?年薪7萬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每個月攢下更多錢呢?對於理財,又該如何操作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理財那些事兒。
  • 中國有多少家庭沒有存款?答案「意想不到」為什麼他們不愛存錢?
    熟悉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人有一大愛好就是存錢,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國人的收入越來越高,到銀行存錢的人也越來越多,儲蓄率已經連續多年排世界第一,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中國人均存款已經達到6.46萬,而反觀其他國家,根本某機構調查數據顯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有60%以上的人存款不足500美元,成年人中僅有41%
  • 人均存款公布,北上廣​「落後」?真正有錢人,主要來自3個地方
    無論是發下來的工資還是其它的一些日常收入,人們通常都會選擇把錢存入銀行。同時,對於一些擁有大額現金的人來說,銀行也成了他們存錢的首選。那麼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中國的人均存款又是多少呢?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居民住戶存款餘額為8861萬億元。根據中國14億人口來計算,目前中國的人均儲蓄約為63300元。
  • 人均存款公布,北上廣「落後」?真正有錢人,主要來自這3個地方
    一部分人認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能有幾套房產,就有上千萬固定資產。這樣的人,就是有錢人。另一部分人卻認為,房子的確重要,沒房子肯定不行,但是相對於房子,在應對不時之需時,還是有錢管用,如果你只有房產,沒有存款,一旦遇到要花錢的時候,還不是一文錢憋死英雄漢,因為房子要變現很困難的,不如手中有大量存款,這樣可以應對一切挑戰和機遇。
  • 如果不去上班,銀行卡裡至少有多少存款才不會慌?
    最近一段時間天氣變冷,想必有不少人早上都不想起床去上班了。可如果不去上班又掙不到錢,掙不到錢就連睡覺都不安穩,所以沒辦法,在溫暖的被窩和賺錢面前,絕大多數的人還是無奈會選擇後者。那麼,想要不去上班,銀行卡裡至少有多少錢才不會慌呢?
  • 負債率暴漲55%,老百姓的錢都去了哪?這4大現象正影響著國人
    據統計,中國人均負債13.34萬億元,負債總額200萬億元。本來中國很多居民只有存款沒有負債,現在卻背負起一身債務。1996年,中國家庭平均負債率為3%,2019年升至55%。為此,國內專家驚呼,難道中國人都不愛存錢了嗎?為什麼錢袋子裡面的錢越來越少了。
  • 「智能存款」是存款還是理財?
    尤其是民營銀行推出的高利率殺手鐧——「智能存款」引發業界關注。有消息稱,對於這種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央行已關注到並進行了窗口指導。   利率甚至高於理財   「以前沒聽說過智能存款,最近發現還有這麼一種產品存在。」日前,濟南白領杜先生致電經濟導報記者詢問智能存款一事。
  • 銀行有存款的人要小心了,「這三點」已有人「上當」,特別是老人
    作為儲蓄大國,我國人民的儲蓄意識一直都是十分高的。所謂「家有餘糧,心裡不慌」,不少老百姓都將存款當作是自己安全感的來源。 相對於國外的超前消費來說,我國人民的消費觀念還是相對保守的,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人們都是非常的謹慎。
  • 銀行有1億存款,只靠利息生活會怎樣?銀行高管說出「4個字」!
    另外,銀行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覺得最安全的地方,去銀行存錢不但可以「以備不時之需」,還能為子女存結婚生子的錢。只要你花錢不大手大腳的話,這筆利息還是可以讓你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衣食無憂,即便是開豪車、住豪宅都不在話下!所以,如果存1億我們能得到多少利息呢? 那麼既然我們選擇依靠利息生活的話,這麼大一筆錢自然的選擇信得過的大銀行,而且要選擇利率比較合適的存款方式。當然了,當你去銀行存1億的時候,你受到的待遇就是比VIP還VIP的待遇。
  • 「世紀悍匪」張子強一共搞到多少錢,都去哪兒了?
    不少網友好奇,張子強弄這麼多錢、究竟是怎麼花出去的呢?如果永遠不能見光的話、豈不跟「廢紙」沒區別?先說那40箱勞力士。勞力士在港臺、東南亞都是相當搶手,不僅有面兒、而且保值,江湖大佬都喜歡買兩塊以備「著草」,只要有貨、不愁銷路。張子強之前做過手錶生意、在地下有不少門路,2500隻勞力士低價「出貨」、最後到手2000萬,張子強與幾個兄弟一起分了。
  • 人均存款公布,真正有錢人,大多來自這3個地方
    為了買套房,可能需要一大家子去還債,這時候即便想存錢,也沒有多餘的資金放進銀行了。每個月那點工資,除去日常開支外,基本都用來還房貸了。這時候自然會有人好奇,全國各地的居民都被房子「掏空」了,那麼有錢人會在什麼地方呢?說到有錢人很多人第一想到的自然都是北上廣這樣的城市,畢竟一線城市的工資水平高,有錢人當然不會少。
  • 40歲擁有100萬存款,不上班光理財,能夠過上什麼樣的日子?
    近日,某網友提問:自己今年40歲,有100萬存款,不工作而靠投資理財養活自己一個人,這種想法現實嗎?那麼,40歲不工作,100萬真的能夠養活自己嗎?用理財過日子,生活又真的幸福嗎?如果不是單身,而是養活一家人,又需要多少錢才行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一、40歲100萬存款,不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嗎?
  • 在上海26歲的男生至少得擁有三十萬存款
    偶然間看到一個上海的街頭採訪,採訪的主題是「你覺得男生大學畢業後三年至少應該擁有多少存款。」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的基本上都是女生。年齡層也比較年輕化,基本上是在18-25之間。有的說50萬,有的說一百萬,但是最少也有30萬。
  • 現在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仍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
    有網友提問——「現在存款利息那麼低,為什麼仍有很多人選擇存款,而不是做理財?」,眾所周知,銀行存款利率是十分的低的,但是有很多人仍然選擇進行銀行存款,而不是進行理財,這是為什麼呢?二、 銀行理財的門檻更高由於銀行的理財產品是由一定的風險的,因此銀行為了保證購買者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設定了一個五萬元的門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篩選掉了一些風險承擔能力比較弱的投資者。而銀行存款是沒有門檻限制的,任何數額的資金都可以存入,因此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年輕一代的人雖然有意嘗試理財,但是資金受到門檻的限制。
  • 為何現在還有人存款存成定期?銀行職員:主要因為這3點原因!
    中國人愛存錢的習慣是眾所周知的,只要手中有閒錢,第一時間就會直接存到銀行裡。尤其是老一輩,存錢的意識一直都很強。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去銀行存錢了,有的人是習慣性地把錢投資到其他地方,有的人則是覺得現在錢"不值錢"了,一直把錢存到銀行就縮水了,還不如用來買房子。雖說現在不升值,但最起碼可以保值。
  • 曾經風靡一時的銀行「智能存款」都去哪了?
    在此之前,也有農行「活利盈」等產品停止辦理,那為什麼此前風靡市場的「智能存款」類產品(高息存款)都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呢,原因主要有三點:一、監管機構持續加強監管力度今年3月,央行下發了《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明確指出:
  • 給銀行拉到3000萬存款,大概有多少獎金?「答案」出乎意料
    熟悉銀行的人都知道銀行的主要賺錢渠道就是靠息差,也就是從儲戶手裡低利率吸收存款,然後再把這些錢高利率貸出去,賺利息差,所以銀行能不能賺到錢,靠的還是存款,存款越多,那麼相應的能賺到的錢就越多。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末人均存款達到了6.46萬,所以能一次性拉到3000萬存款,已經算是銀行的大客戶了,當然能不能獲得獎金也要看具體情況。
  • 中國人口超14億,存款多少你才算體面?多數年輕人連「及格」都難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 「5.6億人零存款,人均貸款超4.4萬元,年輕人更是集體性負債,我國14億人口,人均存款才65779元,那麼一個家庭多少存款才能活得更體面
  • 學習工行好榜樣,存款要找小銀行
    大戶雖有不滿,但這已經讓踩P2P和信託雷的很羨慕了,渠道圈的榜樣啊,錢都回來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裡面的蹊蹺點在於,管理人鵬華不吭聲,不是賠不起,鵬華也是幾千億的大戶。反倒是代銷的渠道在賠,工行怎麼就這麼雷鋒? 找原因就要看另一則新聞了,關於工行徐衛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