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上海人精明,有錢,尤其是愛理財。
很多人對上海人的印象是:一旦拆遷就有數千萬資產和n套房,就連上海丈母娘找女婿,都要求理財年化收益率達到10%。
全國只有1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上海的平均工資就有9000多元。
不過,最近有個數據讓人大跌眼鏡。
有媒體報導說,上海人均存款是——13萬元。而全國14億人口的人均存款為6.5萬元。
數據還公布了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存款數量,想要了解北京、廣州、武漢、深圳、重慶等10個城市的人均存款金額,請至文末點擊空白處。
同時,這家媒體還很「扎心」地指出,根據《2018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
中國35歲以下的年輕人,有56%的人未開始儲蓄,就算已經開始儲蓄的也有44%的人每月平均儲蓄也僅為1389元。
(包括小編在內的)很多吃瓜群眾露出了來自底層的仰望,無論如何,有存款的都是「人上人」,在此先給你們跪了。
但是,「上海人均存款13萬元」的說法還是讓人生疑。不知道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作為一些生活態度稍微嚴肅了點兒理財小編,我們去找了一下數據的源頭。
哦,原來是每年年初的時候,統計局都會發布上一年度各大城市的「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
也就是比如說,2019年所有上海人的存款總數加起來是多少,北京人是多少,深圳人是多少……
2019年上海居民的存款總數是3.2萬億元,而同時期的常住人口是2428萬人,兩者除一除就得出了人均13萬元存款的結論。
好吧,如果說13萬元存款不假,那麼「存款」又是什麼?
小編又去國家統計局官網扒了一下,發現這裡的存款餘額主要包括兩部分:
城鄉居民人民幣定期儲蓄存款 城鄉居民人民幣活期儲蓄存款 額……暈倒。日常生活中一般說到「我有多少存款」指的其實是「我有多少錢」,相當於資金,或者說是流動資產,也就是你的身家減去房子、車子等不動產的部分。 但統計局的這個數據,指的其實僅僅是——銀行存款!!!
而有錢人怎麼可能把資金全部放在銀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裡面呢?
顯然還有股票、基金、理財產品、餘額寶、信託、期權期貨、比特幣、原油寶………等等,等等。
就連《理財周刊》某「大佬」也表示,自己的存款數額拖了上海的後腿,只有5000元不到。(如想知道這位5000元大佬是誰?請在評論區開撩~)
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如果算上了各類投資、證券資產,上海的人均持有的「存款」可遠遠不止13萬元這麼少啊。
同理,居民儲蓄餘額高於上海的首都北京,也是同樣的情況,人均的金融資產遠遠不止十幾萬元。
另外,說35歲年輕人沒有儲蓄的,小編也想請問下「儲蓄」的定義是什麼?
很多年輕人都習慣把錢放在餘額寶裡,餘額寶不是銀行存款,是不是又沒有統計進去。
這次,你是不是真的感覺自己拖後腿了呢?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