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自9月11日起,將終止「定活智能通」 及「智能分段計息」業務,這是廣發銀行此前推出的智能型存款產品。事實上,這款產品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不再辦理新業務,如今只是對存量業務進行清倉處理。
在此之前,也有農行「活利盈」等產品停止辦理,那為什麼此前風靡市場的「智能存款」類產品(高息存款)都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監管機構持續加強監管力度
今年3月,央行下發了《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要求,明確指出:
「各存款類金融機構應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
這也就意味著原來銀行力推的智能存款開始真正受到了監管機構的監管,這種「靠檔計息」的「拉存款利器」如今已經很難再買到了,尤其是中小銀行。
比如此前媒體報導的:張家口銀行發布《張家口銀行某分行關於活期智能存款清盤公告》,提示儲戶停售該行所有在售智能存款產品,並對已籤約的帳戶進行清盤處理。同時還表示,產品清盤後,原來籤約過該類產品的卡內存款將統一按照自律委規定的活期掛牌利率上限0.42%執行。
二、銀行自身經營盈利需要
銀行是盈利性單位,追求利潤是第一目標。
廣大智能存款雖然可以靈活支取,但是靠檔計息的規則下,銀行需要付出比普通活期存款更高的利息給儲戶,所以,為了實現經營利潤最大化,銀行肯定是希望壓降存款付息率,來提高盈利能力的。
三、為了配合資管新規順利落地
我們知道,資管新規原本計劃在本年末落地,但是考慮到疫情影響,又推遲到明年底了。資管新規裡就明確規定了,理財類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其實在許多銀行推廣的智能存款中,有一部分是結構性存款,也就是「存款+理財」的組合,才會有這麼高的收益率。
在資源新規的影響下,這類產品明顯不符合「打破剛性兌付的」條件,監管機構希望銀行釐清存款和理財的界限,存款就是存款,存款和理財不能混為一談。
所以,砍去智能存款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那麼現在想要存款利息高應該怎麼辦?
據小編的同事介紹,由於要保經營利潤,為了壓降存款付息率,減少成本支出,目前幾大國有銀行都還在壓降結構性存款,所以要想存結構性存款難度非常大,但也有幾個方法可以試一試:
一是組團湊足一定金額,向銀行申請定製。目前結構性存款直接銷售是不開放的,但是如果金額大(1000萬元以上),可以和銀行申請進行定製,這就需要大家組團進行申請。
二是有一定的信貸比例。因為單純的做高息的結構性存款其實本身盈利空間就小,銀行賺取大部分都是通過貸款收入-存款付息的存貸利差來盈利的,所以大家要想存高息存款,就可以通過先申請貸款,再申請定製,這樣成功機率會高一點。
三是找理財經理進行產品組合,使收益最大化。如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配置一定比例的基金、債券、理財,再結合一定的存款產品,這樣達到預期收益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