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記載了很多英雄豪傑的故事,比如精忠報國的嶽飛,投江愛國的屈原等,但是有好人就有壞人,有名垂青史的,也有遺臭萬年的。人們在歌功頌德英雄之時,自然會唾棄小人的嘴臉。人們都怕小人當道,有一句話說:「寧願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就是說一旦不小心得罪了小人,那就會吃不了兜著走,後果很嚴重。
那麼小人的共性有哪些呢?老祖宗為我們準備了識別小人的高招:「奸者不離三」,只要具備以下3個特徵,就要「敬而遠之」。
(一)忘恩負義之人
小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不擇手段,不講道義,出爾反爾,曾經許下的諾言,最後一錢不值。可恨的是,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在人家落難時,不知報恩不說,還變本加厲地落井下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這就是典型的背信棄義的小人行為。
歷史上春秋時期的鄭厲公,讓甫瑕幫他殺掉鄭子,開始甫瑕不同意,但鄭厲公威逼利誘,承諾他復位之後,給甫瑕高官厚祿。甫瑕聽信了鄭厲公的話,幫他殺了鄭子,掃除了復位的障礙,最後鄭厲公順利復位。可令甫瑕沒想到的是,鄭厲公卸磨殺驢,說本是功臣的甫瑕對他有二心,安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把甫瑕給處死了。
鄭厲公生性多疑,又殺了很多忠臣,他這種忘恩負義的行為,在歷史上也出了「壞名」。正因為鄭厲公不守信用,才導致後來他以失敗而告終,在後人的眼中,成為小人的代名詞。
我們平時所說的白眼狼就是指像鄭厲公那樣的小人,遇到這樣的小人,惹不起還能躲得起,千萬要當心,最好是「敬而遠之」。
(二)愛嚼舌根之人
小人最喜歡在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也就是愛嚼舌根。人們常說「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喜歡說別人的壞話,當面不說,背後搞小動作,議論人的是非,這樣的人要儘量防著點。
但從議論是非來說,並不能說明對錯,但是有很簡單的事情,經過別人的議論就變質了,就會給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歷史上講的王寶釧的故事,她原本是富家千金,卻下架貧窮的薛平貴為妻,被父母趕出家門。薛平貴充軍,王寶釧一人在寒窯中苦等18年之久,有些人背後嚼舌根,說王寶釧不守婦道,無中生有,王寶釧頂住壓力,遠離搬弄是非的人,最後守得雲開見月明,薛平貴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朝廷功臣,把王寶釧接入府中,夫妻終於團圓。
(三)口蜜腹劍之人
如果有人當面誇你好,極盡諂媚之能事,那他就有目的性了,人們常說「忠言逆耳利於行」,誇讚可以讓人開心,從而放鬆警惕性,讓人有可乘之機,想毀掉一個人就是瞬間的事。
唐代的李林甫,最會當面捧人了,可他在人家背後捅刀子,由此好產生出一個成語:「口蜜腹劍」。一個人當面奉承,面譽者,背必非,這時我們就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有人居心不良。所以當有人用讚美之詞誇你時,不要飄飄然,捧得越高,將來摔得越重。
總結:
從古至今,人們都總結了識別小人的方法,「奸者不離三」是最對小人特徵的一種概括,對現在我們遠離小人提供了借鑑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外面和人打交道,能正確辨別小人,做出自己應對的策略,也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所以有以上三個特徵的人,我們要留意些,小心駛得萬年船,發現小人敬而遠之最好。
今日你說:你遇到過小人嗎?小人的標準你認為還有哪些?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