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2016年,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言猶在耳。四年來,各地深入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緊密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家庭文明建設。中央文明委評選表彰兩屆全國文明家庭,近800戶全國文明家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好家風傳遍神州大地。如今,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難事一起幫,幸福一起享
一戶好家風變為萬千好家風,才能有社會的良好風氣。在社區,全國文明家庭如「能量棒」,照亮自己,更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注入文明的力量。
「日記婆婆」餘洪芝。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75歲的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居民餘洪芝,18年來每天走家串戶,把收集的民情都記錄在筆記本上,攢下16本日記,被人們稱為「日記婆婆」。「志願服務日記本是我的傳家寶,我要把這些日記本傳給兒子、孫子,讓志願精神成為家風,代代相傳。」餘洪芝說。在餘洪芝的影響和帶領下,百步亭社區已有40多個家庭參加了餘洪芝倡導成立的「貼心關愛服務隊」,形成「人人爭做志願者」的社區新風尚。「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的志願服務文化已成為百步亭社區獨特的風景線。
在大連瓦房店市,77歲的溫福珍是滿族民間文化「棒棒舞」的傳承者。溫福珍利用休息時間,組織愛好文藝的村民到家裡排練「棒棒舞」。溫大媽的兒媳婦高桂玲能歌善舞,特別擅長對影調戲演唱,是「棒棒舞」隊裡的骨幹,成了溫福珍的好幫手。溫福珍的熱情漸漸帶動了更多人來跳舞。西蘭旗村村民王淑芹說:「我跟溫大媽跳舞十幾年了,不僅身體硬朗了,而且感覺生活特別充實,每天都特別開心。」溫福珍樂呵呵地說:「家人和睦融洽,身邊的人健康快樂,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幸福生活。」
心裡有溫暖,臉上有快樂,這就是幸福的模樣。給予身邊人力所能及的幫助,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更多人,讓自己更幸福,讓身邊人更和諧。
全國文明家庭 彭雲松家庭。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
在北京,尋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動已連續開展6年,圍繞「夫妻和睦、孝老愛親、科學教子、勤儉持家、鄰裡互助」等主題評選優秀家庭典型,全市湧現出各級各類「最美家庭」58.6萬。「讓我們傳遞分享,探尋那一封封家書背後的故事,追尋那一條條家訓背後的傳承,通過感受一封封家書中那些樸實文字裡蘊含的精神和力量,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彰顯新時代良好家風。」這是湖南長沙「瀟湘家書」的活動倡議書。今年7至9月,第三季瀟湘家書徵集活動共收到近千封家書,每一封家書都承載著為國盡忠、為職盡責、為家盡孝的如夢情懷。
2017年,河北石家莊建起了一座「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如今,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特色的「家風家訓」主題公園、「孝」文化公園。無論是最美家庭、書香家庭、星級家庭、好家長之星等評選,還是家風孝道主題公園、家風家訓館、親子閱讀體驗基地等陣地,好家教、好家訓成為時尚「家」文化的標配,正潛移默化走入生活中。
與此同時,各地還制定了對文明家庭的禮遇政策,激勵全民爭做家庭好成員,踐行弘揚家庭美德。前不久,湖南株洲的陳女士憑藉「文明家庭」的榮譽,從銀行獲得了一筆30萬元的低息貸款。文明也可以作抵押,這是當地推出的一種「好家庭信用貸」。在重慶潼南,「家育清風」行動把文明家庭故事收藏於「家風館」,讓文明家庭成為人人追捧的明星。禮遇「最美家庭」,實現道德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在全社會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信義無價」的社會價值導向,這也是對文明家庭的最好肯定和褒獎。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國事。2016年5月,重慶市通過了我國內地第一部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規《重慶市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此後貴州、江蘇、福建、浙江、安徽、山西、江西等省份相關條例相繼出臺。202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專家認為,這體現了立法者對於婚姻家庭關係中道德倫理規則的尊重,有利於鼓勵和促進人們對於家風的培養,有利於社會整體風氣的提升。
家庭文明建設事關個體幸福,關係世道人心,也影響著國家的繁榮穩定。進一步加強家庭文明建設,呵護好每一個家庭,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將更加牢固。(來源:中國文明網)
來源:榆林文明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