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潰瘍性結腸炎真的是不治之症嗎?

2020-12-07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科學闢謠平臺 ,作者陸修遠

科學闢謠平臺

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慢性疾病總會在病情逐步發展時折磨人的精神,消磨人的意志,奪走人的正常生活。只有多了解、早發現、快治療,才能彌補人類對疾病認知的不足,及時控制病情,幫助早日恢復,樂享健康生活。

NHK新聞報導截圖 | NHK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因病辭職。在驚嘆他刷新日本首相最長連任記錄的同時,他的辭職原因也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頑疾讓日本首相兩次辭職?

這個頑疾叫「潰瘍性結腸炎」。

這種名字聽上去並沒多麼嚴重的疾病,為何會讓一國首相一度因它而離任?很多人說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是否正確。

01

潰瘍性結腸炎因何而起仍然是未解之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炎症性疾病,是日本厚生省指定的難治疾病,編號97(指定難病97號)。患者以結腸黏膜出現廣泛性的充血、水腫及糜爛、潰瘍和出血為主要特徵,具體表現為腹痛、腹瀉、嚴重者出現便血等消化道症狀,同時可能伴有發熱,少部分患者甚至發生腸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等極端後果。各年齡段都可能患上此病,但發病高峰在25到30歲間的青年期,且男女比例不存在明顯差異。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有多種包括環境因素、遺傳因素、腸道微生態因素及免疫因素等;其中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失衡所導致的炎症過程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潰瘍性結腸炎在北歐和北美等地區的患病率比較高,而在亞洲、非洲等地患病率較低,可能和飲食生活方式、日照強度、土壤類型、氣候條件、溫度溼度等因素有關。遺憾的是,目前確切的發病原因目前仍在研究進程中。

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的部位主要在結腸 | BruceBlaus

02

雖無特效藥物,但人類並非束手無策

目前,潰瘍性結腸炎沒有徹底治癒的辦法,只能不斷升級的藥物控制症狀,或者接受手術,但如果因此將潰瘍性結腸炎說成是不治之症,就有點聳人聽聞。該病的大部分患者均為輕症,經過規範治療後完全能夠享受與正常人相似的預期壽命和生活質量,但潰瘍性結腸炎的確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疾病,復發概率較大,安倍總理本人就曾經更換過多種主治藥物來控制病情。

除了藥物療法,白血球除去療法和糞便移植等新型療法也是目前的兩種新型治療手段,安倍總理也曾用過。白血球除去療法是利用過濾、吸附等手段除去外周血中激活的白血球,從而減輕發生在結腸的炎症反應。而糞便移植療法則是將健康人的糞便經過特定處理,保留其中的有益腸道菌群,去除有害成分,再將其移植到患者的腸道,從而起到重建腸內菌群的作用。

當出現藥物治療不理想或者嚴重出血、腸穿孔等緊急狀況時,手術可能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手術會將發生病變的結腸組織完全切除,剩餘腸管重新連接在一起。目前手術的主要方式是將小腸靠近大腸的一部分改造成袋狀,以代替原先結腸存儲糞便的功能,這樣患者就無需造口,除去排便次數仍然會較為頻繁,其它方面對未來生活的影響較小,可以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

潰瘍性結腸炎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 | 參考文獻1

03

注意休息,規律生活,做好自身保健工作

雖然頑固性結腸炎在國內還比較少見,其中重症患者也僅佔10%左右,但我們平時也不能掉以輕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和睡眠,避免疲勞長期積累,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避免疾病「找上門」。如果不幸得病了,我們也應積極配合治療,儘量控制病情發展速度,延長發作間隔。

若不幸患上潰瘍性結腸炎,遵醫囑服藥非常關鍵。規律服藥對於壓制異常的免疫反應至關重要,即便症狀已經消失,也不能自行停止服藥。同時患病後,患者發生結腸癌的機率增加, 應當以至少1年一次的頻率定期進行結腸內窺鏡檢查。

儘早發現,儘早治療是有效控制潰瘍性結腸炎進一步惡化、減少身體損傷的最佳方法。安倍首相在少年時就曾經發病,但真正確診卻是在十餘年之後,這也反應出當時醫學界對於這一疾病的認識存在不足。因此,當你出現腹痛、腹瀉乃至便血等,特別是排便後腹痛症狀稍緩解,症狀反覆出現時,應儘早到醫院就醫診治,控制病情發展。

參考文獻:

1.潰瘍性大腸炎の皆さんへ知っておきたい 治療に必要な基礎知識

http://www.ibdjapan.org/patient/pdf/01.pdf

2.潰瘍性大腸炎(指定難病97)

https://www.nanbyou.or.jp/entry/441

3.首相持病の潰瘍性大腸炎、國指定の難病 完治療法なし

https://digital.asahi.com/articles/ASN8X648NN8WULBJ00T.html?pn=4

4.安倍首相の持病、潰瘍性大腸炎とは 國內患者22萬人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MZO63156210Y0A820C2000000/

作者 | 陸修遠 大阪大學免疫前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科學闢謠平臺」(ID:Science_Facts)

原標題:《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潰瘍性結腸炎真的是不治之症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男主角因結腸癌去世、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辭去首相結腸問題有多...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8月29日,《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結腸在體內處於一個很特殊的位置,是糞便形成的主要場所,大量的食物殘渣、病原體、細菌、微生物都會匯聚在此,就像一個大的垃圾回收廠。
  • 日本首相因病辭職,被潰瘍性結腸炎折磨了 50 年!好醫友案例解讀
    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去首相職務。是什麼讓這位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突然辭職?
  • 克羅恩病——和迫使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一起被稱為「綠色...
    前幾日,我們科普了終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相生涯的疾病——潰瘍性結腸炎。(點擊了解: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 ...NHK周五消息稱,安倍晉三因身體原因決定辭去首相職務。據TBS...
    【日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辭職 東京都知事稱「非常遺憾」】日本NHK周五消息稱,安倍晉三因身體原因決定辭去首相職務。據TBS電視臺最新消息,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稱,對安倍決定辭職一事「非常遺憾」。
  • ...昨天潰瘍性大腸炎讓日本首相安倍辭了職,今天結腸癌又帶走了...
    最近以來不少名人政要在腸道疾病上栽了跟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辭去首相一職;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年僅43歲!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之為潰瘍性結腸炎(終於清楚了!被最近各種資訊上的潰瘍性大腸炎or結腸炎搞得暈乎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
  • 安倍晉三因健康原因辭職 史上任期最長的日本首相留下了什麼?
    周五(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健康原因辭職。  他表示不想讓自己的病情影響國家政策的決定,並因沒能完成自己的任期向日本人民道歉。  現年65歲的安倍多年來受困於潰瘍性結腸炎,他表示自己的健康狀況在近期惡化。
  • 安倍辭職後首次赴醫院就診,治療宿疾潰瘍性大腸炎
    當地時間9月12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度前往位於東京的慶應大學醫院就診。此前,安倍曾在8月17日與8月24日赴慶應大學醫院檢查身體。此次距離他上次赴該院僅過了19天的時間,也是其宣布辭職後首次接受診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因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並表示在繼任者選出前會繼續履行首相職務。
  • 怎麼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8月28 日正式宣布辭職?
    剛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正式辭去日本首相一職。 另據日本NHK新聞早前報導,安倍希望避免因自身慢性病的惡化而影響國政的事態。此前,日本「Daliy新潮」雜誌社也曾猜測稱,安倍17日入院可能與他的「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有關。 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然而,2007年9月,安倍突然以身體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2012年12月,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安倍率領自民黨贏得大選,再次出任日本首相。此後,安倍就連續執政至今。
  • 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計劃辭職 誰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
    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28日最新報導,安倍晉三因為自身健康原因,已基本決定辭去日本首相一職,將在今天傍晚舉行記者會見進行詳細解釋。  受該消息影響,美元兌日元短線下挫50點。  與此同時,日經225指數跳水跌2.5%。日本東證指數一度跌1.3%。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漫威》男主角去世……皆因這些「腸」識...
    最近以來不少名人政要在腸道疾病上栽了跟頭比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 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再比如: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之為潰瘍性結腸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該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覆發作。
  • 日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辭職 誰是「接班人」成關注焦點
    據日本NHK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了避免因舊病惡化等導致影響國政的事態,決定辭去首相一職。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延伸閱讀:  安倍考慮近期公開講明身體情況,再赴醫院引發外界對他健康狀況猜疑  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健康狀況頗受外界關注
  • 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到底如何區分? 常笑健康帶你深入了解
    為什麼腸道問題這麼難治好,讓日本的首相安倍晉三,四五十年裡反反覆覆出現。除了潰瘍性結腸炎還有一個與它齊名的克羅恩病同樣難纏,難治好。都是比較頑固的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病,常見於直腸、結腸不同位置,目前研究普遍認為人們工作壓力,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與導致潰瘍性結腸炎有重大關係,患者的症狀表現為:1、腹瀉,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便秘與腹瀉交替,重者每日可達10~20次;2、血便或黏液膿血便;3、腹痛,疼痛以脹痛為主,多固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輕型常無腹痛;4、裡急後重,是直腸炎的主要症狀
  • 即將離任的安倍晉三連續發文:川普,謝謝你用親切的話語表揚我
    即將離任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當地時間8月31日接連發推,對美國總統川普、印度總理莫迪以及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表示感謝和祝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去首相職務 新華社供圖安倍晉三先是向川普表示感謝:「我們的夥伴關係使日美兩國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牢固。唐納德,我和你之間的友誼和信任是如此重要。我從心底裡感激你的友誼。」
  • 第4次報吐血一天如廁20次 日本首相安倍患腸炎50年後確診癌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公開自己病情,使得這種罕見疾病在日本人人皆知,因此這種疾病也被稱為安倍結腸炎。2.目前,對潰瘍性大腸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水楊酸類、皮質類固醇和生物免疫製劑等。美沙拉嗪如今已是臨床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用藥,但一部分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美沙拉嗪不起作用時,安倍會注射類固醇,而這種藥劑會引發面部浮腫和抑鬱症。
  • 安倍晉三計劃辭職,日股跳水700點,誰將接任安倍?首選麻生太郎
    財聯社(上海,編輯 劉蕊)訊,周五午間,據日本NHK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計劃辭職。這一消息令日經225指數短線跳水700點或約2.6%,跌至8月12日以來新低;日元短線飆升50點,刷新日內新高。據媒體報導,安倍晉三之所以決定辭職,是因為他希望避免因長期慢性病惡化影響國家政治局勢的穩定。安倍晉三今年66歲,在本月早些時候剛剛打破佐藤榮作連續在任時間達2798天的記錄,創下日本首相連續執政最長紀錄。在8月17日和24日,曾先後兩次入院,其健康狀況一度引發外界擔憂。
  • 菅義偉正式就任日本首相!安倍內閣全體辭職
    今天,日本舉行臨時國會,先後在眾、參兩院全體會議上進行首相指名選舉。眾議員共投出462張有效投票,新任自民黨總裁菅義偉獲得314票,超過有效投票半數的232票,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中當選為日本首相。隨後,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進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參議員共投出240張有效投票,菅義偉獲得142票,超過有效投票半數的121票,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中當選為日本首相。
  • 誰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 日本媒體看好「貴公子」麻生太郎
    誰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必須接受治療,於當地時間28日下午17時,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很難繼續日本首相職務,正式宣布辭職。他同時稱,在下一任首相選出之前,將繼續處理首相相關公務,履行首相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