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潰瘍性大腸炎讓日本首相安倍辭了職,今天結腸癌又帶走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對不起,我們比熱點晚了幾天!

但是!這些「腸」識,必須不能少,也希望對大家而言,不算晚。

最近以來不少名人政要在腸道疾病上栽了跟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辭去首相一職;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年僅43歲!

腸道健康跟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它不僅具有排毒功能,同時也擔負著抵禦疾病的作用,當腸道老化時就會減弱其屏障功能,細菌和病毒會隨之而來,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下面就以上述事件為例,一起來了解下腸道疾病的相關「腸」識。

潰瘍性結腸炎,尷尬又難治?

先來說,這個折磨了安倍40多年的慢性隱疾——潰瘍性大腸炎。

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之為潰瘍性結腸炎(終於清楚了!被最近各種資訊上的潰瘍性大腸炎or結腸炎搞得暈乎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該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覆發作。

說它尷尬,是因為它的典型表現叫做「裡急後重」,即會讓人不停地想上廁所,又無法通暢地排便,上完之後也不會像一般人那樣覺得「啊,舒服了」。

潰瘍性結腸炎可見於任何年齡,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或黏液便。由於該病會影響患者對食物的吸收,因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身材普遍偏瘦。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更容易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除已知與免疫因素相關外,還可能與感染因素相關。此外,潰瘍性結腸炎發展一段時間後,有一部分人會發展成為結腸癌,比正常人的癌變率要高。潰瘍性結腸炎與慢性病相似,很難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根治,患者的患病時間通常為幾年甚至幾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病病因不明,也沒有很好的診斷手段,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排除其他各種類型的腸炎之後,才能確定。因此,不推薦普通人去篩查潰瘍性結腸炎,當然,預防也相對困難。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就是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習慣,多食用纖維素高的食物以及注意營養均衡,避免發生感染性腸炎,從而導致潰瘍性結腸炎。

結直腸癌

隨著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成為我國第三高發的惡性腫瘤,並且其發病率以每年約4%的速度遞增。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50歲以後人群發病率增長特別迅速。

通常,小編又要說這個「通常」了——通常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

但如果能夠早點篩查,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答案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治療後的 5 年生存率能達到 90%。

78% 的生存率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

怎麼「早發現」呢,做什麼檢查?

哪些人需要做?

「早發現」的辦法之一就是做結直腸癌篩查。

常見的篩查方法有 7 個:結腸鏡、免疫法糞便隱血、糞便愈創木酯試驗、乙狀結腸鏡加免疫法糞便隱血、結腸 CT 成像(仿真結腸鏡)、多靶點糞便 DNA 檢測、單獨的乙狀結腸鏡。其中「腸鏡檢查」能夠幫助醫生直接觀察到結直腸內部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診和漏診。

哪些人需要做呢?45 歲以上及高危人群都應該做腸鏡檢查。

年齡是結直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會逐漸升高,40~50 歲以後顯著上升,所以體檢或定期身體檢查,可加上結直腸癌早篩檢查。

另外有高危因素的年輕人應每隔3至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腸鏡檢查開始的年齡也要提前:

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病;

結腸息肉;

軟組織腫瘤和骨瘤的人;

有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病。

另外,生活中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的人也要注意。如果出現排便次數異常增多、放屁次數異常增多、便血次數突然增多、腹部疼痛、肛門處疼痛,這樣「三多、兩痛」的症狀就要警惕結直腸癌。

生活越來越好

我們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發布的《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指出,70%的散發性結直腸癌與生活習慣有關,且66%~78%的結直腸癌可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而避免。

與遺傳和基因這些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相比,擁有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所以,結直腸癌的預防重在平時,預防共識給出了6個建議:

多吃膳食纖維;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製品;

戒菸;

戒酒;

控制腰圍和體重;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最後,教大家一個簡單易學的辦法,來判斷自己的腸道是不是健康的,那就是——看便便!

每天早上起來拉完便便後,先別忙著衝走,記得回頭看看便便的顏色、性狀等,如果老是出現異樣,就要引起注意了。

越說越有味道,好吧,以上。

祝大家都擁有健康腸道,

享受「腸」壽人生!

參考

1. 新聞素材來源:人民網科普 健康餘杭 浙江健康教育 家庭醫生

2. 丁香醫生:尷尬又難治,讓日本首相辭職兩次的病到底有多兇猛?

3. 丁香醫生:《黑豹》主演因癌離世,這個癌症在中國也很常見

4.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腫瘤協作組. 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 [J] . 中華消化雜誌,2016,36( 11 ): 721-73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11.001

5.2020年05月08日健康時報《「三多兩痛」警惕腸癌》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江蘇疾控(微信號:jscdcwx)

原標題:《惡補這些「腸」識!「昨天潰瘍性大腸炎讓日本首相安倍辭了職,今天結腸癌又帶走了我的黑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獨家報導|日本首相安倍因大腸炎再次辭職,日本民眾有何反應?震驚...
    日本首相安倍因慢性潰瘍性大腸炎又要辭任了。8月28日,安倍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因病情將辭任,並且稱將一邊治療一邊暫時代理首相一職,繼任者選出來後就卸任。 1954年出生,今年65歲的安倍在2006年9月初任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
  • 日媒:日本政府計劃在9月17日選出新首相
    9月17日,自民黨計劃召集臨時國會,屆時將選出新任首相。 此前報導: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安倍正式辭去首相一職 當地時間28日下午17時左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宣布正式辭去日本首相一職。安倍在會上表示,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無法做出正確政治判斷,決定辭去首相一職。
  • ...男主角因結腸癌去世、安倍因潰瘍性結腸炎辭去首相結腸問題有多...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辭職。8月29日,《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結腸癌去世。結腸在體內處於一個很特殊的位置,是糞便形成的主要場所,大量的食物殘渣、病原體、細菌、微生物都會匯聚在此,就像一個大的垃圾回收廠。
  • 怎麼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8月28 日正式宣布辭職?
    剛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正式辭去日本首相一職。 另據日本NHK新聞早前報導,安倍希望避免因自身慢性病的惡化而影響國政的事態。 安倍本月24日成為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不過,他的健康狀況近來受到關注。一家日本媒體曾報導,安倍7月吐血。安倍本月17日在醫院「體檢」7個多小時,24日赴同一家醫院聽取結果並接受更多檢查。 共同社此前報導稱,在安倍第一次內閣期間,他曾因潰瘍性大腸炎病情惡化而辭職。
  • 陷入醜聞的安倍,能否第三次擔任日本首相?
    儘管如此,但他依舊有做首相的條件。第一,根據自民黨規定,雖然其總裁連任不能超過四屆,但並未明確規定卸任後的總裁不可以再次競選總裁。而安倍顯然滿足這個條件。第二,日本是一個崇尚「世襲政治」的國家,從日本發展史上看,「世襲政治」帶給日本深遠的影響相比以其它方式從政有著無可替代的得天獨厚。
  • 誰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 日本媒體看好「貴公子」麻生太郎
    誰會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復發必須接受治療,於當地時間28日下午17時,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的記者會中表示很難繼續日本首相職務,正式宣布辭職。他同時稱,在下一任首相選出之前,將繼續處理首相相關公務,履行首相職責。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漫威》男主角去世……皆因這些「腸」識...
    最近以來不少名人政要在腸道疾病上栽了跟頭比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 潰瘍性結腸炎復發再比如: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之為潰瘍性結腸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該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覆發作。
  • 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潰瘍性結腸炎真的是不治之症嗎?
    >NHK新聞報導截圖 | NHK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因病辭職。在驚嘆他刷新日本首相最長連任記錄的同時,他的辭職原因也讓人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頑疾讓日本首相兩次辭職?這個頑疾叫「潰瘍性結腸炎」。這種名字聽上去並沒多麼嚴重的疾病,為何會讓一國首相一度因它而離任?很多人說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是否正確。
  • 最有望成為下一任日本首相的菅義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據日媒當地時間9月2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自身罹患潰瘍性大腸炎而辭去首相一職後,下一任日本首相的人選成為了日本政界乃至日本民眾最為關心的話題。據悉,輔佐了安倍晉三8年之久的日本內閣官房長菅義偉,於當日正式宣布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如果他能夠成功當選,那麼下一屆的日本首相就是他了。安倍晉三退出日本政治舞臺已經有些日子,接下來的日本政壇也可以說是「群雄爭霸」。
  • 日本首相熱門人選河野太郎,對美做出3點保證,堅持對華強硬立場
    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自己辭去首相一職,早在此前幾天,安倍晉三就被傳出在首相官邸吐血,隨後緊急送醫,此後安倍晉三也多次前往醫院,據了解由於安倍晉三潰瘍性大腸炎再度復發,因此其已經不再適合擔任事務繁忙的日本領導人一職。
  • 安倍辭職後,日本首相選舉出現黑馬,菅義偉宣布參選
    安倍突然離任,首相候選成關注焦點2020年真是「魔幻」的一年,疫情肆虐,世界局勢多邊複雜。而在本月28日,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辭任首相一職。據此前消息,安倍首因潰瘍性大腸炎病情惡化,故匆忙做出這項決定。早在2007年,安倍首相就曾因病情原因暫時退出政壇。
  • 第4次報吐血一天如廁20次 日本首相安倍患腸炎50年後確診癌症?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公開自己病情,使得這種罕見疾病在日本人人皆知,因此這種疾病也被稱為安倍結腸炎。2.目前,對潰瘍性大腸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水楊酸類、皮質類固醇和生物免疫製劑等。美沙拉嗪如今已是臨床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規用藥,但一部分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耐藥。美沙拉嗪不起作用時,安倍會注射類固醇,而這種藥劑會引發面部浮腫和抑鬱症。
  • 日本首相因病辭職,被潰瘍性結腸炎折磨了 50 年!好醫友案例解讀
    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去首相職務。是什麼讓這位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突然辭職?
  • 安倍辭職後首次赴醫院就診,治療宿疾潰瘍性大腸炎
    當地時間9月12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度前往位於東京的慶應大學醫院就診。此前,安倍曾在8月17日與8月24日赴慶應大學醫院檢查身體。此次距離他上次赴該院僅過了19天的時間,也是其宣布辭職後首次接受診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因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並表示在繼任者選出前會繼續履行首相職務。
  • 菅義偉正式就任日本首相!安倍內閣全體辭職
    今天,日本舉行臨時國會,先後在眾、參兩院全體會議上進行首相指名選舉。眾議員共投出462張有效投票,新任自民黨總裁菅義偉獲得314票,超過有效投票半數的232票,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中當選為日本首相。隨後,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進行的首相指名選舉中,參議員共投出240張有效投票,菅義偉獲得142票,超過有效投票半數的121票,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中當選為日本首相。
  • 安倍被曝曾在首相府吐血,日本官房長官:他身體沒問題
    海外網8月4日消息,當地時間4日,有日媒報導稱首相安倍晉三的健康出現問題,7月6日甚至在首相府內吐血。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當天對此回應稱,安倍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據日本時事通信社4日報導,周刊雜誌《FLASH》當天報告稱,安倍7月6日在首相府內吐血。
  • 日本首相接班人選成為焦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正式宣布因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這是安倍第二次因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位。自民黨將於下個月選舉產生新總裁併接替安倍的首相職務。新華社資料圖紀錄創造者突然辭職28日下午2點10分左右,日本各大電視臺紛紛播發安倍首相決定辭職的新聞速報,各大報當天下午也印發安倍決定辭職的號外。
  • 剛成「日本在任最長首相」的安倍辭任了 或留下一些「終身遺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剛成「日本在任最長首相」的安倍辭任了,或留下一些「終身遺憾」在新冠疫情中,安倍為自己創紀錄的任期劃下了句號。「7年又8個月,為了出成績我傾盡全力,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 從日本首相辭職到《黑豹》主演去世,給我們傳遞什麼重要的信息?
    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自己辭去首相一職,理由是:「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為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