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比熱點晚了幾天!
但是!這些「腸」識,必須不能少,也希望對大家而言,不算晚。
最近以來不少名人政要在腸道疾病上栽了跟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辭去首相一職;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在與結腸癌抗爭4年後去世,年僅43歲!
腸道健康跟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它不僅具有排毒功能,同時也擔負著抵禦疾病的作用,當腸道老化時就會減弱其屏障功能,細菌和病毒會隨之而來,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下面就以上述事件為例,一起來了解下腸道疾病的相關「腸」識。
潰瘍性結腸炎,尷尬又難治?
先來說,這個折磨了安倍40多年的慢性隱疾——潰瘍性大腸炎。
潰瘍性大腸炎,臨床上通常稱之為潰瘍性結腸炎(終於清楚了!被最近各種資訊上的潰瘍性大腸炎or結腸炎搞得暈乎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等因素相關。該病病變局限於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病變多位於乙狀結腸和直腸,也可延伸至降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病程漫長,常反覆發作。
說它尷尬,是因為它的典型表現叫做「裡急後重」,即會讓人不停地想上廁所,又無法通暢地排便,上完之後也不會像一般人那樣覺得「啊,舒服了」。
潰瘍性結腸炎可見於任何年齡,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或黏液便。由於該病會影響患者對食物的吸收,因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身材普遍偏瘦。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更容易癌變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確,除已知與免疫因素相關外,還可能與感染因素相關。此外,潰瘍性結腸炎發展一段時間後,有一部分人會發展成為結腸癌,比正常人的癌變率要高。潰瘍性結腸炎與慢性病相似,很難在一段時間內完全根治,患者的患病時間通常為幾年甚至幾十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病病因不明,也沒有很好的診斷手段,需要綜合多種方法、排除其他各種類型的腸炎之後,才能確定。因此,不推薦普通人去篩查潰瘍性結腸炎,當然,預防也相對困難。
日常生活中能做的就是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習慣,多食用纖維素高的食物以及注意營養均衡,避免發生感染性腸炎,從而導致潰瘍性結腸炎。
結直腸癌
隨著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結直腸癌成為我國第三高發的惡性腫瘤,並且其發病率以每年約4%的速度遞增。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50歲以後人群發病率增長特別迅速。
通常,小編又要說這個「通常」了——通常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
但如果能夠早點篩查,事情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答案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治療後的 5 年生存率能達到 90%。
78% 的生存率差異,關鍵就在於「早發現」。
怎麼「早發現」呢,做什麼檢查?
哪些人需要做?
「早發現」的辦法之一就是做結直腸癌篩查。
常見的篩查方法有 7 個:結腸鏡、免疫法糞便隱血、糞便愈創木酯試驗、乙狀結腸鏡加免疫法糞便隱血、結腸 CT 成像(仿真結腸鏡)、多靶點糞便 DNA 檢測、單獨的乙狀結腸鏡。其中「腸鏡檢查」能夠幫助醫生直接觀察到結直腸內部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誤診和漏診。
哪些人需要做呢?45 歲以上及高危人群都應該做腸鏡檢查。
年齡是結直腸癌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年齡增長,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會逐漸升高,40~50 歲以後顯著上升,所以體檢或定期身體檢查,可加上結直腸癌早篩檢查。
另外有高危因素的年輕人應每隔3至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的年輕人,腸鏡檢查開始的年齡也要提前:
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病;
結腸息肉;
軟組織腫瘤和骨瘤的人;
有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病。
另外,生活中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的人也要注意。如果出現排便次數異常增多、放屁次數異常增多、便血次數突然增多、腹部疼痛、肛門處疼痛,這樣「三多、兩痛」的症狀就要警惕結直腸癌。
生活越來越好
我們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發布的《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指出,70%的散發性結直腸癌與生活習慣有關,且66%~78%的結直腸癌可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而避免。
與遺傳和基因這些我們無法改變的因素相比,擁有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所以,結直腸癌的預防重在平時,預防共識給出了6個建議:
多吃膳食纖維;
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製品;
戒菸;
戒酒;
控制腰圍和體重;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最後,教大家一個簡單易學的辦法,來判斷自己的腸道是不是健康的,那就是——看便便!
每天早上起來拉完便便後,先別忙著衝走,記得回頭看看便便的顏色、性狀等,如果老是出現異樣,就要引起注意了。
越說越有味道,好吧,以上。
祝大家都擁有健康腸道,
享受「腸」壽人生!
參考
1. 新聞素材來源:人民網科普 健康餘杭 浙江健康教育 家庭醫生
2. 丁香醫生:尷尬又難治,讓日本首相辭職兩次的病到底有多兇猛?
3. 丁香醫生:《黑豹》主演因癌離世,這個癌症在中國也很常見
4.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腫瘤協作組. 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 [J] . 中華消化雜誌,2016,36( 11 ): 721-733.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11.001
5.2020年05月08日健康時報《「三多兩痛」警惕腸癌》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源:江蘇疾控(微信號:jscdcwx)
原標題:《惡補這些「腸」識!「昨天潰瘍性大腸炎讓日本首相安倍辭了職,今天結腸癌又帶走了我的黑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