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把天下之人都看成是壞人,不如把天下之人盡看成是好人

2020-12-19 歷史國學教堂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戲謔,慎勿形言。結怨讎,招禍害,傷陰鷺皆由於此。

有一頭獅子老了,病倒在山洞裡。除了狐狸外,森林裡所有的動物都來探望他們的國王。狼因為對狐狸有所不滿,就利用探病的機會在獅子面前詆毀狐狸。

狼說:「大王,您是百獸之王,大家都很尊敬、愛戴您!可是您現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來探望您,他一定是對大王心懷不滿,所以才會這樣怠慢您啊!……」

正說著,狐狸趕來了,聽見了狼說的最後幾句話。一看見狐狸走進來,獅子就氣憤地對著他大聲怒吼起來,並說要給狐狸最嚴厲的懲罰。

狐狸請求獅子給自己一個解釋的機會。他說:「到您這裡來的動物,表面上看起來很關心您,可是,他們當中有誰像我這樣為您不辭勞苦地四處奔走,尋找醫生,問治病的方子的?」

獅子一聽,便命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說出來。狐狸說:「只要把一隻狼活剝了,趁熱將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會好了!」

頃刻之間,剛才還在獅子面前活靈活現地說狐狸壞話的狼,就變成了一具死屍,躺在地上了。狐狸笑著說:「你不應該挑起主人的惡意,而應當引導主人發善心。」

喜歡搬弄是非、挑撥怨仇,到處說別人壞話的人,最終都會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夠傷到別人,那也只是暫時的,卻不可能使自己長期受益。

凡事若關係到一個人終身名譽、命運,即使見聞真切、確實,也不能隨便宣揚,要知道隱惡揚善。但凡一句話會傷害自己的仁厚,即使是戲論閒話,也不能隨便出口。與人結怨、招惹災禍、折損陰德,都是因為這些。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正為弟子說法開示,突然從精舍外走進一位懷孕的少女,她走到佛陀的面前,直指著佛陀說道:「沙門!你害我好苦啊!你讓我懷孕,卻惡意地離棄我,我到處找你都找不著,原來你卻躲在這裡逍遙享福。現在你總算被我找著了,你說,你將要如何安置我呢?」

原來,這少女是由外道差遣而來,並未真正懷孕,她只是將臉盆綁在肚子上,偽裝有孕在身,以此來毀謗佛陀,破壞佛陀的名譽。當然,後來還是被佛陀的弟子發現,揭穿了她的伎倆。

諸弟子在疑惑中見此情形,才轉疑為安,但仍然升起了一個疑問,為何解脫的聖者如佛陀,仍會遭受此果報?因此舍利弗就代表諸弟子請示佛陀,是何因緣致使此女來毀謗佛陀?

佛陀告訴諸弟子說,在非常久遠以前,在一個王城中,有一位賢德的婦女,名叫「善幻女」。她對修行者非常的尊敬,時常子以供養,尤其常常供養兩位法師,一位叫「無勝」,一位叫「常觀」。

無勝法師修行非常的精進,德行也很高,因此頗受大家的敬重。至於常觀法師,雖然是一個修行者,但世俗的習氣仍很重。

雖然善幻女每日都以相等的供養品來供養兩位法師,但在態度上,免不了仍有一般人的分別心,以致對常觀法師的恭敬,就比不上對無勝法師的周到。

日子一久,身受差別待遇的常觀法師,因世俗習氣甚重,無法體會平常心的道理,一股強烈的嫉妒之火不禁油然而生,逢人便到處造謠說,善幻女一定和無勝法師有私通,雖然表面上是同樣的供養品,但暗地裡一定有分別。雖經別人勸說,但仍然不停止的惡意毀謗造謠。

佛陀說到這裡,停了一會兒,又向諸弟子說道:「你們知道那常觀法師是誰嗎?就是我的前身!因為曾經惡意毀謗有德的修行者,所以曾墮落地獄無數千年,受猛火燒身之苦。我現在雖然已經成就解脫,但餘殃未盡,所以仍然得受同樣惡意的毀謗!

即使是一個解脫的聖者,但因往昔曾經惡意毀謗別人的業力,在經過了極其長遠的時間後,終究還是回到自己的身上來。「毀謗者,人恆毀謗之」。因果的纖細與不爽,能不令我們警惕嗎?

背後說人是非,不僅自己的名譽受損,也結下惡緣,自贊毀他反而敗德傷名,得不償失。古人云:「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有一番薰陶玉成之心,使人樂於為善。」

與其把天下之人都看成是壞人,不如把天下之人盡看成是好人。這樣做的好處是以自己的真善美之心來薰陶別人,幫助他人也樂於形成向善的思想。

當你看天下所有人都是壞人,都對你有不良企圖的時候,你的心情肯定好不了,甚至都要間問自己的神經還是否正常,整天疑神疑鬼,簡直是非人過的日子。

但是,當你認為天下人都是好人,都會給你關心、給你幫助時,你的心情一定開明,感覺每一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所以,不要輕率地評價、譏諷別人。

不輕率地譏評別人,要緊的是在內心中戒除一個「傲」字,對待朋友、家人、古人都不能過於苛刻,處理事務時要處處留有分寸,看待周圍的人要多從好處著眼,只要大是大非不亂,小是小非就不要去深究了。這樣天長日久,在你身邊必定會形成和諧順暢的氛圍。

相關焦點

  • 錢鍾書:5句話,寫盡天下兩種人,做第二種人,活著才更快樂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說到好人和壞人,不由的想起莎士比亞的名言,但是這樣去寫不生動,不形象,沒有樂趣。那麼肯定有人會這樣寫:「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好人,一種是壞人。」這句話跟上面一句有區別嗎?更是沒有什麼意義。
  • 道德經,天下之初始;萬物之本源
    就是天下萬物的母體,這樣解釋,解釋得通嗎?不行吧!那我只能,再大白話一些,孕育萬物的那個母親,就是天下的根本所在!理解了嗎?再講透徹一點,就是構成萬物的那些基本元素,是其前決條件,這個可以看成是天下的母體,這個母體可以勉強稱之為道,所以說,道生萬物!也可以理解成萬物有道,當然這都是虛名哦!
  • 人含其明,天下不鑠;人含其聰,天下不累;人含其知,天下不惑
    ,則天下不鑠矣;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則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則天下不僻矣。人們都夠保持原有的視覺,那天下就不會受到毀壞;人們都能夠保持原有的聽覺,那天下就不會受到連累;人們都能能夠保持原來的智巧,那天下就不會受到迷惑;人們都能夠保持原來的秉性,那天下就不發生邪惡。人之初,性本善。但人世間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邪惡和紛爭呢?因為很多人都忘記了其原本的視覺、聽覺、智慧和稟性。
  • 盾之勇者成名錄:動漫裡的好人看起來像壞人,壞人看起來卻像好人
    盾之勇者成名錄講的是四個勇者拯救瀕臨滅亡的世界的故事,男主就是力量最弱的盾之勇者。四個勇者是來自於不同的世界,每個勇者都有一件自己的專屬武器。男主的專屬武器是盾,雖然有很強的防禦力,但攻擊力卻一點也不高。
  • 錢鍾書:5句話,寫出天下兩種人,做第二種人,活著更快樂!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說到好人和壞人,不由的想起莎士比亞的名言,但是這樣去寫不生動,不形象,沒有樂趣。那麼肯定有人會這樣寫:「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好人,一種是壞人。」這句話跟上面一句有區別嗎?更是沒有什麼意義。錢鍾書:5句話,寫盡天下只有兩種人,做第二種人,活著才快樂而偉大作家錢鍾書,5句話,寫盡了天下只有兩種人:天下只有兩種人。
  • 曾國藩: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全集》一書,讓我對於領導力有個更新的認識。曾國藩的在處理湘軍內部關係的時候,體現出的領導力,概括起來,那就是"拙誠"兩個字。
  • 與其做天下第一,不如做天下第二
    很簡單:因為天妒英才,即使人不收拾你,天也會收拾你。《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吧!裡面有一個「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相信讀者們朋友們還記憶猶新吧!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號稱「飛將」,為三國第一猛將,也就是天下第一。然而,呂布卻死得最快,也許有人說是他的智慧不怎麼樣,其實非也,為什麼呢?你想想看啊!就這樣一個天下第一的人,會不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呢?
  • 劉邦之得天下,證明無賴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劉邦之能得天下,從一個方面正好為無賴正名。劉邦長大後,不事產業,整天與一幫狐朋狗友四處閒逛,其父親常以無賴稱之,經常說他不如他的二哥。他的二哥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勤勤懇懇,面朝黃土背朝天。他與其嶽父呂公的相遇更是一個十足無賴的過程。有一次,沛縣來了一位呂公。
  • 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呢?曹操為何被後人爭議不斷呢?
    曹操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好人和壞人看以什麼角度看,以我的角度看,三國連年混戰,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魏蜀吳沒一個好的,假仁假義的劉備反而更不討喜,而站在他們個人的角度看,三位諸侯又都是對的,打天下求統一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何錯之有?所以那有絕對的善,又何來絕對的惡呢?
  • 力薦黑道小說:賺盡天下財富,看遍天下美人,活出超級人生!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看網絡小說,很多人在追這些書的時候,因為有的書還沒有完結,但更新的速度又沒有那麼快,正過眼癮的時候突然斷更了,再看別的新書又沒心思看進去,出現書荒也是非常難受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幾部精彩小說!力薦黑道小說:賺盡天下財富,看遍天下美人,活出超級人生!
  • 《哪吒》:從出生就被看成是問題的孩子,有前途麼?
    因為很多自閉症兒童是恐懼跟人有肢體接觸的,這被看成是他們的一個「症狀」。所以,富有愛心的老師們就創造了這種方法,把孩子緊緊抱進懷裡,任憑他們尖叫,哭喊,掙扎。他們的理論是:等暴露足夠長的時間,孩子就適應了,就知道肢體接觸並不可怕。他們就「正常」了。當時極度震驚:我靠,不想跟人有肢體接觸而已!很過分嗎?惹到誰了嗎?怎麼就連這麼一個特點都容不得呢?但是真的,就是容不得。
  • 如果把機遇看成一種資源的話,那麼成功者總在小心翼翼地使用著
    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如果把機遇看成是某種資源的話,我們會發現機遇的損耗最大。老子說:「大生於小,多起於少。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著手,實現願望要從細微的地方人手。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簡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要從細微的部分開始。
  • 回憶經典好劇——《龍遊天下》
    這是一部很多年之前的電視劇,那個時候每天晚上都會和家長一起守在電視機前,雖然不能全看明白,但是看到惡人受到懲罰,好人收穫幸福,總會拍手叫好。(尤其是文武雙全的男主真的很帥)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部劇,帶大家回憶一下吧!
  •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
    「人道酬誠」,意思是人都偏向誠信的人,對誠信的人更親近。 曾國藩說:「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 只有天下最誠實的,才能戰勝天下最虛偽的。
  • 歷史上的高力士,是好人還是壞人?
    歷史上的王朝更迭都是註定的,沒有一個王朝能永遠的統治下去。而能影響到一個朝代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宦官亂政。漢朝和明朝都是宦官最為猖狂的朝代,但是還有一個朝代的宦官更是厲害,廢立皇帝都成了平常事,甚至還殺死過好幾個皇帝,這個朝代就是唐朝,那麼唐朝最有名的太監高力士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呢?在很多影視劇中,高力士被塑造成了一個奸臣小人的形象,其實高力士並不是一個壞人,相反他還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好人。高力士本名馮元一,是偏遠的播州人,年幼的時候因為嶺南人謀反失敗,被朝廷俘虜做了太監。
  • 琉璃昊辰前世身份是什麼揭秘 昊辰是好人還是壞人
    琉璃昊辰前世身份是什麼揭秘 昊辰是好人還是壞人  《琉璃》中昊辰的前世其實就是天界白帝,白帝是執掌東方天界的人,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昊辰是少陽派的大弟子,是百年以來少陽派最有天賦的弟子,他只用十年時間就讓自己的修為有了快速的進步,他以守護少陽派秘境為己任,隨時做好了為守護秘境而犧牲的準備。
  • 《興衰兩千年》——「橫看成嶺側成峰」
    這本書就是各位名師大家對於史實的獨特見解,是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1、尊重歷史現實本書共六章,涵蓋2000年歷史中重要的各個年代,每個年代中都尋找最典型的事件,或是歷史事實,加以解析。如張蔭麟大師,在書寫秦稱帝的時候,就引用秦時詔書:......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金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這段詔文的引用就是用以說明,「始皇帝」的由來和淵源。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皆秋
    「以小見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這是《淮南子·說山》文中之佳句。同樣在《太平御覽》卷中也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的記載;梧桐、落葉,既顯浪漫,但又覺蕭瑟。李煜《相見歡》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中的「梧桐應恨夜來霜」,都寄託了一種悲傷的情懷。
  • 劍來:陳平安為何能成為數座天下的那個一
    陳平安是劍來的主角,是仙劍劍主,也是被各位大佬看好的那個一,是被譽為能成為第一個十五劍修的人。陳平安能成為那個一,應該不是因為他是天庭共主的轉世,而在於他心中一直有一股抑鬱之氣,因為他經歷過幸福,卻又墜入黑暗,但是陳平安活了下來,一直在掙扎的活著,壓抑著心中惡。而這心中的不平就是陳平安心中的劍。在那之後陳平安走了江湖,依舊走的壓抑,看到了惡,也看到了善,而陳平安的學問也在逐漸完善。
  • 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答:我們來解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人會自認為:我就是好人,我看不順眼的那個人就是壞人。我是正義之師,別人是邪魔惡道。他會把自己標榜為:我就是對的,我就是善的,我就是好的。那個跟我對立的人;沒有捧我場的人,還在那裡批評我的人就是壞人。那一種虛妄分別心之後,你的世界、你的內心形成很醜,你把世界也變成很醜,但是當事人不知道。從自我出發去界定,就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