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語愛好者會很煎熬,因為英專絕大部分課程不是在培養英語使用能力,而是在搞語言學,文學,翻譯學等等,這些東西對英語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沒有直接的立竿見影的提升作用,對於你的工作,生活,娛樂都沒多大用。
這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當時就很煎熬,很後悔選擇了這個專業!
二、對你的英語學習會起阻礙作用,因為課程設置多,這些課程的設置目的不是為了提高你的英語能力,而是為了完成專業培養目標:提升英專學生的語言修養水平和語言知識。但修養,知識,和技能不是一回事。你把自行車所有零件名字都背的爛熟,你照樣不會騎自行車。
所以,如果你想額外的通過自學提高英語使用技能,你會發現,課程太多了,沒時間,自己的學習受阻礙。
這個說法只限於二三流的英語院校,一流的英語院校水平還是很好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二三流的英語專業不因地制宜狠抓聽讀詞彙語法,而是學習一流院校那樣搞語言學搞文學,學生本來基礎就不好,學了四年基礎一點沒補,反而更差。
三、專業的培養方向和培養內容比較滑稽,效果也不好,舉個簡單例子,專四專八其實是個很簡單的考試,英專的最差水平,應該是可以較為輕鬆的通過這兩個考試的,但很不幸,有相當一大部分英專生,接受最正統的英語教育,這輩子都跟專八徹底無緣。
四、英語基礎好的人報考英語專業,屬於暴殄天物,浪費自己的技能,精力,和時間。
五、英語基礎不好的人報考英語專業,得不到直接對口的技能培養,所以提高不了多少,除非是自己真的下苦功,問題在於,如果真的下苦功,有這個自律能力學英語的,當初就更不該報英語專業了,報個金融財務甚至中文法律,都挺好的(反正你有自律能力,專業及格的同時還能自學英語到高水平,這對你的專業是如虎添翼,可是你報了英語專業,就只有一個專業了,不像別的有兩個技能本領)。
因為國內英專的培養機制極度僵化和落後(當然,國內的英語教育體制大範圍的就很僵化落後),所以導致培養效果很差,比如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全國演講大賽,目前全國總決賽選手裡,英專出身的人已經滑落到兩成不到。
兩成是啥意思?也就是說作為英專生,即便你學到了全國頂級水平,你仍然要和8成多的非英專生競爭,這些人一口流利英語的同時,還可能懂財務,法律,市場,物理,數學,統計等等。
你一個只懂英美文學的,你拿什麼和這些人在職場上競爭?
所以英專生最好的出路是什麼?
大一趕緊轉專業,大二的話,想辦法自救,逃課去學習英文實用技能,同時要有意識的去用英文,去閱讀大量的原版商業書籍,比如市場營銷,統計,工商管理,用英語學習商業技能和商業知識,同時頻繁參加各類英語演講辯論比賽和創業大賽,學習PPT和PPT演講等這些硬技能。
英語專業不是個絕望的專業,但對於高中生來說,真的不建議報考。
已經報考的,也不用絕望,一切都在自學,好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