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漁民江中撈出90公斤鐵柱,當廢鐵賣了65元,專家:價值3個億

2020-12-15 淺弋道歷史

文 | 淺弋道歷史

中國具有上下5000年的悠久歷史,在數千年的文化沉澱中,朝代更迭、風雨變幻乃是常有之事,每一次興亡衰替都帶有獨特的文化印記、每一場王朝變化都有多年的歷史象徵。在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年代,每段歷史都蘊含著獨特的奇人異事,這些「大小事、大小人」無法在戰亂的年代完整保存下來。

千年後,後人只能通過書籍記載作為參考,以此來推理朝代發生的大事,書籍具有一定的參考性、卻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想要證實書中記載的事件是否為真,就要通過實實在在的文物加以佐證,這些文物在考證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這些具有時代印記的文物,能夠被後世發掘並發揮它的真正價值嗎?

一、「鐵柱」其貌不揚,被二次轉手賤賣

被發掘不僅有專業使然,還有運氣成分,不是每個文物都能遇到它的「伯樂」,一些「千裡馬」未必有幸遇到伯樂。一個重慶漁民在嘉陵江捕魚時,無意間撈到了一個大「鐵柱」,這個「低顏值」的鐵柱被專家估價3個億。

那麼,這個漁民是如何打撈到這個鐵塊?又是如何將這個鐵塊賣出?最後,這個鐵塊又有著怎樣的結局?

這件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一個姓陳的重慶漁民在長江嘉陵江一如往常地進行打撈時,突然感覺自己的漁網變得極為沉重,本以為是收穫頗豐的陳某費盡全力將戰利品收收繳上岸時,發現打撈的是一個「鐵柱」。陳某當時還心生不悅,本以為可以滿載而歸,結果收穫了一個鐵柱子。

陳某思前想後這個鐵柱既不能為己所用又不忍扔回江中,索性當作廢鐵賣掉好了。

後來,陳某將鐵柱拉到廢品收購站,賣得了65元高價,他覺得這是意外之喜,一個 「一文不值」的鐵柱竟然可以賣到65元,陳某興高採烈地回到家中。

再後來,相關部門聽聞有人在長江中打撈到物品時,立馬趕往廢品收購站進行調查。在看到這個鐵柱時,專家發現這個鐵柱不同尋常、鐵柱上刻有一些字符,必定有神奇之處因此,以200元的價格從廢品收購站的老闆手中將其贖回。

那麼,這個「鐵柱」究竟是什麼?為何可以引得專家一致嘆服?

二、鐵柱一波三折,最終發揮價值

接著,專家將這個「被嫌棄」的鐵柱帶回博物館後,開始進行研究。文物專家對其進行一定的清理後,這個鐵柱逐漸散發出原有的光澤,專家開始了對它剝絲抽繭的層層揭秘。

首先,來看一下它的外形:這個鐵柱長75釐米、直徑約為25釐米,既然沉浸在長江流域一帶,一定是某個朝代建橋所用,專家在這個鐵柱上發現了鳥篆文

通過參考相關史料,專家破譯了這些鳥篆文的含義:這個鐵柱來生產與2000多年前,誕生於漢武帝時期,當時長江一帶水流為患,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想要建造一座極為牢固的橋梁實屬不易,漢武帝便招收全國的能人巧匠打造橋梁,想出了以鐵柱固定橋梁的方法。

這個鐵柱就是漢武帝用來固定橋梁的鐵柱之一其他鐵柱在歲月悠悠中不知去向,這個橋墩沉落水中,被陳某撈出。令專家稱奇的是:鐵遇水極易生鏽腐蝕,這個鐵柱竟然能在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中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其材質令人嘆服。

作為迄今為止唯一出土的一根橋墩,它的價值不言而喻,對研究漢武帝時期修建橋梁所用的材質以及當時的文化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從65元飆為「文物寶物」,其經歷實在是一波三折。

據四川省的相關專家估計,這個橋墩在市場上大概值三個億也被四川博物館即刻收藏成為了四川博物館的鎮館文物之一。

三、一夜暴富或者轉身錯過就在一念之間

其實,橋墩能夠在多番轉折中找到了真正歸宿實在不易,若不是專家聽聞消息立刻行動,這個鐵柱恐怕就成為了一堆廢鐵,不知道陳某和垃圾回收站的老闆在得知它的真實價值後有何感想?

像這種事情不在少數,上世紀九十年代就發生了一件令專家痛心疾首之事。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一個內蒙古姓張的男子在河邊釣魚時無意間摸到了一塊散發金澤的物品,當「方塊牌」被清洗乾淨後,張某以為自己撿到了金塊,興奮不已,為了驗證它的真假,張某不惜火燒驗證,最後為了增強方塊牌是金塊的說服力,張某帶著金塊去到文物局一辯真假。

文物專家經過鑑證,告訴張某,這並非什麼方塊牌,而是帶有契丹文的遼國金器,遼國金器產量少,能夠出土遼國金塊實屬不易,專家建議張某上交,被張某一口拒絕。

本以為張某會將其珍藏,結果這個老張直接拿著遼國金塊去到金行打成了一對手鐲,令專家痛心不已,還沒來得及和張某談一談,這件文物就瞬間消失。

對於這件事的判別,我們無法去譴責老張的「一己之私」,畢竟,金塊由老張出土,他有一定的處置權。如果老張將其悉心保護,這件為數不多的遼國金器或許可以為其帶去不同的價值。

小結

總的來說,鐵柱的「死裡逃生」也好、遼國金器的「毀於一旦」也罷,這些文物對後代造福具有不可磨沒的價值。在常人的認知中,文物只是古老無用的物品,對於陳某、張某、垃圾回收站、金行老闆來說,這些文物毫無意義,但對於文物部門來講,鐵柱乃是漢武帝時期一段歷史的縮影、遼國金器乃是契丹民族的發展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這件事也提醒大眾:一定要加強自己的文物保護意識,在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中,保護文物不僅是部門的職責,而是全人類的義務。當一些稀奇古怪的物件時出土時,一定要加強警惕、提高辨別能力,不要隨便將其處置,一個看似毫不顯眼的物件可能就蘊含著極大的意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重慶漁民在江中撈出90公斤鐵柱,轉手賣了65元,專家:價值3個億
    譬如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重慶有個漁民從河中撈出「寶貝」之後,卻因不識貨的緣故,以65元的低價給轉手了。那麼,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對於一個普通漁民來說,自己撈出來的「寶貝」,不過是一塊鏽跡斑斑的廢鐵。在無法辨認其真正價值的情況下,漁民不得不失望的將其賣給了廢品站。
  • 重慶漁民意外發現90公斤鐵柱子,65元賣給廢品站,專家:價值3億
    許多人根本就領略不到這些文物的偉大和其重要性,比如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所講解的這篇文章,在我國重慶就有漁民在江中意外的打撈出了一根重達90公斤的鐵柱子,但是卻以65元的價格賣給了廢品回收站,後來經過專家的鑑定得知其價值在三個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就跟隨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 重慶漁民撈到90公斤鐵柱子,以65元賣給廢品站,專家:價值三個億!
    正如《舉案齊眉》所言:「有眼無珠」一樣,許多人根本看不見這些文物的偉大和重要性,比如重慶就有漁民在江中意外撈出一根鐵柱子,以六十五元賣給廢品站,但是後來經過專家鑑定之後,它竟然價值三個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一漁民撈到90公斤鐵柱子後,65元當廢品賣掉,專家趕來:價值3億
    這樣的情況在我國經常發生,多年前有一個重慶的漁民,意外地打撈出了一個重達90公斤的鐵柱子,結果以65元的價格,賣給廢品站專家。得知這個情況後,專家表示這個鐵柱子至少價值三個億。這個漁民之所以打撈出來這個鐵柱子,跟當地的風俗習慣有一些關係,重慶地區有許多河道,從古至今修建了很多橋梁。最近一些年,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老舊橋梁,基本都需要拆除。
  • 90公斤鐵柱子被撈,重慶漁民65元賣給廢品站,專家:值三個億
    曾經,在重慶地區就有一位漁民打撈上來一根九十公斤的鐵柱子,當時,他以六十五元的價格賣給了廢品回收站,然而,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根鐵柱子的價值居然高達三個億。那麼,在這根平平無奇的鐵柱子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重慶漁民65元賣廢鐵柱,專家鑑定為2000年前文物,立即收歸博物館
    ▲廢品收購站近照01就是在這時候的重慶,漁民老陳有一天在嘉陵江的江底隱約看到了一個大傢伙,像是大型的鐵塊金屬,他曾經也收過廢品和舊彩電在收購站裡,老闆打眼一瞧,它像一根廢鐵柱子,高約75釐米,直徑約27釐米,再一稱,好傢夥,竟然90多公斤重,老闆當時就笑得合不攏嘴,一揮手,給了老陳65元。
  • 96公斤和80公斤的大刀當廢鐵賣了,專家考證:那是吳三桂之刀
    有專家考證後,根據實物證據得出一個結論並寫進《岑鞏縣誌·文武名勝篇》:「陳圓圓墓在水尾鎮馬家寨獅子山上、鰲山寺南端。」除了口口相傳,還有實物為證,只可惜其中很重要的兩件東西,重達96公斤和80公斤的兩柄大刀,在1958年被賣了廢鐵,專家根據售賣者描述考證:那是吳三桂之刀!
  • 福建漁民撈海螺發現稀有珍珠 或價值幾十萬
    據中青網3日報導,2日上午,48歲的福建惠安崇武大岞漁民老張像往常一樣在近海撒下一落網,撈出一個三斤多的海螺,正好午餐可以拿來下飯,誰知一切開螺肉,發現了顆直徑2釐米的珍珠,圓溜溜、黃燦燦的特別漂亮,一稱足足有15.6克重。
  • 漁民撈個海螺當午飯發現2釐米珍珠 售價可達幾十萬(圖)
    近日,48歲的福建惠安崇武大岞漁民老張像往常一樣在近海撒下一落網,撈出一個三斤多的海螺,正好午餐可以拿來下飯,誰知一切開螺肉,發現了顆直徑2釐米的珍珠,圓溜溜、黃燦燦的特別漂亮,一稱足足有15.6克重。
  • 漁民撈起一隻「海怪」,船長嫌晦氣直接扔了,日本專家:那是國寶
    國寶通常是價值連城,可遇不可求,但人的知識面是有限的,因此也就會出現一些讓人感到惋惜的事情,在1977年,日本的漁民撈起了一隻「海怪」,但船長嫌晦氣直接扔了,日本專家得知後卻痛心疾首道:那是國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事情的整個經過。
  • 黃驊南排河漁民河裡撈出一「寶貝疙瘩」!
    4月16日,黃驊市的多位漁民在歧口河捕魚時,意外捕撈到一門古代大炮。整個炮身鏽跡斑斑,炮身上面有「E C L」三個字母和一個模糊的圖案。4月16日,黃驊市南排河鎮西高頭村村民謝先生和往常一樣,來到南排河鎮歧口村附近的歧口河捕魚。
  • 一農民撈出明朝金印章,一夜暴富賣了1300萬,3年後卻大難臨頭
    . —— 呂蒙正《破窯賦》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很多的寶物,多年來,有的被考古專家們發現收藏在博物館,有的至今被長埋於地下,還有的被普通民眾撿走,遺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我們都知道,這些文物價值連城,對我們國家有著重要的作用,專家們也在經歷的收回這些文物,希望能從中提取更多有利的信息,來推動社會的發展。
  • 重慶一男子偷消防車當廢鐵賣,消防:感到被侮辱
    近日,真有消防車被偷了……偷消防車當廢鐵賣?膽兒真肥!12月20日,重慶警方破獲了一起消防車被盜案,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盜竊罪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經審訊,王某對偷車行為供認不諱,目前王某因涉嫌盜竊罪被巴南警方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 寧波漁民捕到一條3米長怪魚立馬放回大海為什麼?因為它有個奇怪的...
    通訊員 王林威 記者 夏裕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寧波奉化一艘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船老大陳宏江一眼就認出了它,「看還活著,沒多想,直接放生了。」在漁民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翻車魚在捕獲上岸的魚群中顯得無比巨大,一個成人站在旁邊也顯小。它身上有黏性,粘滿了細碎的小魚。
  • 重慶漁民捕獲21斤罕見掠食魚,兇猛力大售60一斤,網友:鱤魚
    比如近日,重慶彭水一位漁民,在烏江裡捕魚時,就意外捕獲一條罕見的「怪魚」,並喊出「60元一斤」的賣價... 烏江是漁產重地,也是重慶、四川、貴州等地垂釣愛好者聚集的「釣魚聖地」,因此現場有許多釣魚愛好者在附近垂釣。
  • 中國漁民立大功!無意撈出5000億寶藏,美日兩國求歸還卻遭到拒絕
    奈何他們卻遺漏了我國漁民這個龐大的群體,不少漁民在出海捕撈的時候,無意間總是能撈出很多的東西,當然也包括美國的一些監聽設備。有一次我國漁民從海底打撈出來了一艘沉船,經過簡單的查驗之後,才發現上面裝著很多寶物的箱子,漁民們也知道這並不是普通的船,並將其上報給了國家,這才得知原來是二戰時期的一艘商船。
  • 「長江十年禁漁令」出臺8個月,28萬漁民如今過得怎麼樣?
    《通告》的發布也意味著,上至長江源頭的青海,下到入海口的江蘇和上海,長江流域10多個省市的漁民生活將發生改變。以長江上遊中心城市重慶為例,今年1月1日起,該市水生生物保護區以及主城區相關水域實行全面禁漁,其餘水域的禁漁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 漁民捕魚撈出一網寶貝,其中有一國寶級文物,上交後獲200元獎勵
    說到中國漁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們不僅僅在海上捕撈魚蝦,還主動承擔了保家衛國的重任,他們在水中不僅擔任捕魚工作,還撈到不少的其他國家的監測設備,以及我國曾經遺失在歷史上的寶貝,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漁民在捕魚時,打撈出一批珍貴的文物故事。
  • 別光羨慕黃賓虹賣了3個億,當年是「被低估」的大師!
    熱鬧的競拍現場昨晚很多人都很興奮,也很羨慕,這則消息刷爆了朋友圈:黃賓虹的作品《黃山湯口》賣了3個億,加佣金最後成交價為3億4500 萬元!!這件作品 2011年拍賣價格是4700萬,六年時間變成了現在的3.45億。黃賓虹刷爆了朋友圈,6月19號的夜晚成了藝術界的不眠之夜,也是個興奮之夜、振奮之夜,當然也少不了羨慕嫉妒恨!但是當年的黃賓虹可沒有那麼受歡迎,他的作品捐出去人家都不要!硬捐了,30年後包裹才打開!
  • 今日影像|江鮮漁市年末最熱鬧的時候到了,文末還有江鮮買買買攻略
    杭州有一些江鮮漁市,清晨開市,賣的全是本地漁民現捕現撈的各色江鮮,很受大家的歡迎。早鍛鍊,逛漁市,拎一條鮮篤篤的魚回家。很多家住周邊的居民,一天的打開方式由此開始。尤其是現在越到年邊,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年年有餘」,漁市就愈發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