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有故事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1166個作品
作者:snazd
圖片:網絡
2019年的春天,每個深夜我都翹著二郎腿躺在床上擺弄手機。媽媽總是大聲喊:「別玩手機了!」而我總是略帶不耐煩地一遍又一遍回答:「我是在工作!」
夜間的工作群總是特別熱鬧,因為大部分網劇都是晚上上線的。組長在群裡不斷指導著表情包的做法,告訴我們表情包可以用哪些修圖APP快捷製作,配字不要超過十個、要簡練有趣等等。
我端著手機,在評論區噼裡啪啦打下幾個字:「絕對是本年度最好的電影,演技太好了」,並附上了一張加上了最新流行語的男主角表情包,點擊發送。
轉回微信群,同事們也正在紛紛響應。沒有意義的文字在短時間湧入網頁。我仿佛能看到一個個評論者在屏幕後掰著手指頭,盤算著這些字符能拿到幾個錢。
在此之前,我也沒有想過自己竟然會成為一名水軍。
求職網站上並沒有叫「水軍」的崗位。作為一個需要實習證明的新聞系畢業生,我根據自己的專業和愛好,老老實實地投了文案、策劃、媒體運營等方向的實習。
B公司的線上實習offer來的時候,我還有些難以置信,它在國內也算幾大熱門視頻平臺,知名度大概如同廣告界的4A公司,律師界的紅圈所。它的及時到來終於緩和了我一個多月找不到實習機會的焦慮,在眾多拿到網際網路大廠和電視臺offer的同學面前,算是堪堪挽住了顏面。
B公司的招聘崗位上很簡單地寫著線上實習生,崗位要求也與其它招聘運營、策劃的公司大同小異,寫了「參加文案策劃」、「參加內容選題」等常見說辭。在入職前一周,我還抱著對心儀工作的幻想。
直到看到入職指導時,我才隱約察覺這份職業的真相和廉價。
「每天為劇集寫20條評論,每條大於50字,以積極正向的安利為主。每天回復5條他人評論,記得引導討論。控制好點讚,不要回復質疑的評論……」
這,不就是水軍?
我讀著入職指南,在心裡狐疑地嘀咕。但我不敢講出來,群裡,同期入職的實習生們已經在不斷跟屏:「好期待呀。」「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明天就開始嗎?」仿佛從這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工作了。
我怕不說話顯得孤僻,掩蓋住內心的困惑,也跟著發話:「感覺好好玩哦。」
這時候的我完全沒料到,後來這份工作能讓我很快就拋開心理負擔,真的發自內心覺得好玩。
出乎意料,當水軍要如此「自食其力」,公司連馬甲也不發,而是要用自己的帳號,這令我十分緊張。我在網絡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小透明,不愛發原創微博和評論,偶爾發表一下對流行的事物的看法,除了個位數的朋友以外根本沒有人會點讚評論。我也深知網絡暴力的可怕之處,也從來不敢說些博眼球的話,免得引來粉絲的扒皮和攻訐。
思前顧後,我還是不敢將自己的個人常用帳號暴露,而是選擇花錢在網上買了幾個帳號。
在第一次點擊發送前,我有些忐忑,不過轉念一想,反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
第一天,我總共發了幾十條長評和「樓中樓」。長評是貼合劇集內容,一百字左右的原創觀點,樓中樓則是為同組的其他水軍評論捧場當託,只要無意義地發幾句:「嗯嗯嗯嗯嗯!!我也是!!」倒有些像多年前在貼吧水15字經驗的形式。
我大部分的評論都沉了下去,只有其中一條長評收穫了700多個贊和40多條評論。那條評論不是我自認為寫得最好的,反而只是實在想不出什麼有深度的主題,就隨口誇了誇主演湊數。能引起這麼大的熱度,我既緊張又驚訝,忍不住把每一個點讚的ID和每條回復都看了一遍。還好,沒有網友發現我是水軍,反而抱著找到知音的心情找我聊天。
緊張的情緒全部消散了,瞬間變成了興奮,仿佛沉默寡言的自己終於變得能言善辯。
找到感覺的我逐漸遊刃有餘起來。
工作群裡的要求
每晚我的工作大概如下:二倍速拖動進度條看完更新的劇集,往往用不了二十分鐘,再開始製作已經熟記於心的套路化截圖和快餐式文案,然後在B平臺和微博、豆瓣等社交平臺發帖,這些也用不了半小時。帖子發的越多,錢也越多。唯一麻煩些的是驗收工作,我們需要將一整晚的工作成果拼成長圖發給組長計算績效。但這種麻煩,在第二天聽到反饋自己的哪些評論又變成了熱評從而能拿雙倍績效時,又變成了快樂。
然而快樂總不會維持太久的。
當我發布的熱評點讚數漸漸積累過萬,並開始趨向穩定時,我的心已經不會再為這些數據而激動了。我甚至不會再點開消息欄查看自己收到的新消息。一是因為消息太多已經麻木,第二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在這份工作剛開始不久後就收到了第一份辱罵,而我恰好是個玻璃心。
說是辱罵也並不準確。實際對方只是問了一句:「哈,你是水軍吧?」
這句話放在日常的語境裡可能偏向貶義,但在我確實是水軍的狀況下,人家只是說了一句實話。
只不過,在我心裡水軍是一個負面的職業,梗著脖子不願意承認。我把自己的不開心歸因於當水軍就像玩狼人殺,狼人被識破了真實身份肯定是不開心的。
我急需找到同類做安慰,但不包括所謂的同事們,我與他們很少交流,反而有些鄙夷不屑。除了我這種急需實習證明的畢業生外,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拿著微薄的薪水長久地做這份工作。
我更傾向於把微博上的坐擁幾百萬粉絲的營銷號當作自己的同類。我每天沉溺於網際網路世界,想多找到一些「狼人同伴」證明自己的價值。
看得多了,也慢慢摸出些門道:
「這麼爛的劇他也誇的下去,還每天堅持看連載,絕壁收錢了吧。」
「這個表情包好眼熟,不是我做的嗎?」
「啊原來不止我們公司,x公司也在推這部劇啊!」
我漸漸發現,自己原本特別欣賞的幾個博主,居然也是收錢辦事,只不過作為KOL(意見領袖)比普通水軍高級一點。我的心裡又生出了失望。
有一個追劇博主,我原先覺得她很有意思,也吃過幾次安利,結果她也被我識破了真面目。
當時,我正在為一部B平臺自製的劣質網劇當水軍,那部劇唯一的賣點就是低俗賣腐。我每天都要為如何換花樣誇這部劇而焦頭爛額。一天刷微博,我發現那位博主居然也在尬誇,清奇的角度和艱難的姿勢和我如出一轍,吹捧兩位男主什麼「相互扶持肝膽相照」、「勢均力敵王不見王」……
入職幾個月,文筆倒退,鑑別營銷能力卻是日益增長,我一眼就看出了她一連串感嘆號安利下的虛假。哎,怎麼連我這麼欣賞的你,清高地在自我介紹欄寫著「不打廣告,勿擾」的你,多次澄清自己不是營銷號的你,其實也在偷偷 「恰爛錢」?
從這份失望中,我又生出一種詭異的安慰感。連我如此崇拜的人們都不能免俗地為金錢低頭,那我這份工作或許也沒那麼不堪吧。
解決了自己不開心的源頭,習慣了每次點開都是999+的新消息後,我的內心也從九曲迴腸的大型矯情連續劇走向了平淡,無喜無悲,波瀾不驚得像每一個上班社畜一樣。
就在我以為自己習慣了上班日復一日做機器人時,新一輪打擊又來了。
工作兩個多月的時候,一部新劇的宣傳開始了。這部劇的男主、女主、配角匯集了我討厭的明星。平時聊天時,我沒少和朋友吐槽譏諷他們整容、油膩、沒作品。但是,為工作所迫,我在接下來的幾個禮拜裡都要為他們充當水軍,誇他們顏值高、人品好、有實力,要靈活運用各種彩虹屁,把一部在我看來必撲無疑的爛片吹捧成國產劇之光。
騙別人,在經歷了幾個月的厚臉皮訓練後,我已經習慣了。但騙自己,就讓我更難以接受了。
「我憑什麼要誇XXX那個已經整到笑容僵硬的女明星是天仙啊,給我一百萬再談吧!」
「刀架在我脖子上我都誇不出XX那種尷尬的演技是實力派。」
當然,B公司沒給我一百萬也沒把刀架在我脖子上,我自己氣結了一晚,第二天還是乖乖工作了。
「XXX真是我的小寶貝,笑起來的樣子太可愛遼!」
「這集真實落淚了,作為路人不得不說,幾部戲下來XX演技見長啊。」
在我連續一周用最膚淺浮誇的語言,對著從男一號到女三號全員誇無可誇時,連組長都看不下去了,在群裡發出提醒:「誇不出來不要尬誇,多從劇情出發。」
而我卻不敢說實話,其實這部劇我一點沒看,都是隨便找個截圖就開始誇男主多帥女主多美,反正粉絲們不管有沒有營養,只要看到我這個「路人」誇了他們愛豆,就會湧上來給我點讚。
我誇這些自己討厭的人時,心裡甚至也沒那麼抗拒了。光是想文案就夠累了,我懶得再有其他情緒。反正能賺錢,都是成年人,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唯一觸動我的時刻,是我的留言又成為熱評後,幾位主演的粉絲在我的評論下面回復訴說著對自己偶像的喜愛。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他們了。
就像水軍一樣,粉絲似乎也有一種特殊的氛圍讓人辨識出身份。他們可能不會發幾百字的廢話,但會頂著哥哥姐姐們的頭像每晚準時出現,為自家偶像搖旗吶喊,和別家粉絲或者路人吵架。比我更慘的是,他們連工資都沒有,還要幫我炒熱度。他們甚至不知道我其實是他們偶像的「黑」,反而把我當成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這種不適的溫馨氛圍讓我非常不自在,「白痴」、「腦殘粉」等字眼在我腦海裡浮現。我想了想,在確定能瞞過領導的情況下,把那條熱評刪掉了。
叮咚!我收到了一條新私信。
「姐妹,哥哥好不容易有條熱評第一,你怎麼刪了?是被對家舉報的嗎?」
一時間,我腦海中閃過各種念頭,想回答她「我不是姐妹」,又想說「小妹妹別追星了,他不值得」,也想說「是我刪的,XXX就是個沒演技的廢物!」
最後,我還是只說:「嗯嗯,是被舉報了TAT」
對方又發來好幾條消息,一邊安慰我一邊怒罵對家。此外,還有好些粉絲也紛紛發來詢問和關懷的話語。
我突然覺得很疲憊。
我們是多麼渺小啊。巨大的市場浪潮中,每個人都只是一朵小水花,沉溺於自己的幻想中被裹挾著前進。做幼稚狂歡的烏合之眾沒意思,做金錢至上的社會人也沒意思。
實習最後一段時間裡,我終於等到了一位喜歡的演員的新劇,我可以毫不違心地當水軍了。我心裡美滋滋,這部劇我本來就打算追,順便誇誇喜歡的人,豈不是躺著就把錢賺了?
但是在真正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卻忍不住把看劇也當成了工作內容,在原該好好沉浸在劇情裡時,不得不頻繁按下暫停鍵,記錄下靈光一現的文案。這種焦灼感讓我沒辦法獲得樂趣,最後便棄劇了。這部劇也成了我第一部沒有看完的這個演員的劇。
大概算是職業創傷後遺症。直到實習結束半年後,我才慢慢克服這種抗拒心理,開始能重新以普通觀眾的角度欣賞劇情和演員。當然,那時我半條評論都懶得發。
工作滿三個月以後,我辭職了。很難說我在這段短暫的水軍生涯裡學到了什麼。我看了十幾部國產爛片,知道了四五個十八線小明星,能夠熟練地在五分鐘內寫一兩百字沒有營養的彩虹屁或者暗戳戳的拉踩。
其中,彩虹屁是去各大營銷號的微博裡東拼西湊抄的,精髓是無意義的「啊啊啊」和五個以上感嘆號。拉踩其實是公司規範中不允許的,但我為了吸引更多粉絲同理心,總是忍不住發些「在95小花中算優越了」、「沒想到這部劇比隔壁還要好看」等遊走在規則邊緣的話。
也許最真實的收穫,是我知道了水軍原來不都是機器,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緒的普通人,儘管在這份工作中,他們的情緒是無用而多餘的。
投稿郵箱:istory2016@163.com
長期徵稿,一經選刊,稿酬1000-2000元/篇
『有故事的人』是鳳凰網旗下一個為每個普通人提供講述機會的非虛構故事平臺,鼓勵多元化的題材,探索非虛構寫作的技法。關注本公號並回復「投稿」,可接收具體投稿要求。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有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合作郵箱:istory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