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公共藝術與城市創新--廣東當代雕塑學術邀請展」11月27日在位於東城街道33小鎮的華南美術館開幕,展覽邀請了7位有實力的中青年雕塑家參與,共展出近30多件作品,試圖呈現出公共藝術的開放、共享、交流的精神與價值,讓公眾能在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快節奏生活中通過觀看好作品得到審美。
此次展覽由華南美術館攜手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東城街道辦事處、廣州市雕塑學會、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由東莞市文化館、東城街道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公室、東城文化服務中心、東莞市文化館東城分館、碧桂園廣東33小鎮協辦。
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以直覺的視覺、觸覺形態存在於公眾的生活,在裝點城市的同時提升城市品位,豐富市民的審美,凝結著文化、自然、歷史。
此次展覽與廣州市雕塑學會攜手舉辦,七位雕塑家分別為陳經毅、程一峰、關振華、何錦華、李超、梁建創、梁永標,這七位藝術家的作品自成風格,擁有自己的形式語言,他們的作品觀念突出、造型獨特,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並巧妙地將藝術作品融入到時代與個人理念中,
策展人之一,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陳國輝表示,這次「公共藝術與城市創新」展因為一些原因就沒法走到公共空間裡去,但公共藝術涉及到城市創新和發展,未來發展的動力是熱門的話題,雕塑作為其中的參與公共藝術的必不可少的一個藝術樣式,將發揮著強有力的作用。參展藝術家何錦華認為展示純粹的作品是一種感謝,藝術家的作品能到地方展示是一種緣分。
記者了解到,今年華南美術館已經舉辦了20多場展覽,在疫情期間,該館堅持把展覽活動做了起來。美術館從2018年運行到現在將近兩年時間,在業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次雕塑展覽是華南美術館第二場的雕塑展覽。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葛宇飛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葛宇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