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慧海在這張圖配上「可以往回看,但別往回走」,得到了近240萬個贊。(受訪者供圖/圖)
50歲的釋慧海第一次做直播時「簡直嚇死了」。
「當時沒有想到這麼多人。」那是2020年2月底的一天,這位浙江省永康市普照禪寺住持的直播間湧進七八萬名觀眾,留言快速刷屏,他都來不及逐一看清。
釋慧海直播的初心是弘揚佛法,但講到佛學相關內容時,平臺跳出了警告:禁言十分鐘。十分鐘後,只剩七八千人。他無奈匆匆下播。
5個月內,釋慧海發布了169個作品,在抖音擁有超254萬名粉絲。
在短視頻平臺上,如釋慧海一般活躍的「網紅」僧人已不在少數,粉絲量最多的超過三百萬,少的也有幾十萬。粉圈代替信眾,成為了僧人們的有力支持者。
弘法只是「基本操作」,唱歌、講雞湯、直播帶貨的也不在少數。早已名聲在外的少林寺武僧,則已然形成了武術為主打特色的傳播矩陣——儘管這一群體尚未獲得「官方認證」。
從視頻裡,有人看出了武俠世界中的快意恩仇,有人在歲月靜好的隱士生活中得到慰藉,也有人指責「和尚不念經,天天刷抖音」。而在種種議論聲中,「佛系」新媒體漸成氣候,僧人們的商業價值亦已初現端倪。
雞湯、武打、帶貨
釋慧海覺得最誇張的一次在5月17日。他發布了一張正在前行的照片,配著《紅色高跟鞋》的網友翻唱,和一句「可以往回看,但別往回走」,得到了近240萬個贊。
「那個視頻就讓我爆了,一下子漲了八十多萬粉絲。」釋慧海回憶。
一位網友在評論區問:「現在醒悟還來得及嗎?」
他答:「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條回復留言也得到了1.3萬點讚量。
也有人請教他的直播成功之道,他總結:要有著力經營的文案;要給對方啟發;要「大道至簡」。歸根結底,「把佛學這種高深的東西轉化成比較平實的日常語言。通俗一點,佛法不離開生活。」
文案譬如「你怎麼愛自己,就是在教別人怎麼愛你」「斷過的繩子無論怎麼接都有結」,這些句子被部分粉絲總結為「心靈雞湯」。
在粉絲「看山」(網名)看來,釋慧海對人生有更深層次的看法,也懂得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可以幫助自己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給釋慧海留言的有學生、白領、企業家等,諮詢內容包括人生困惑、家庭難題、夫妻問題、事業瓶頸。他一般會用佛學的知識來回答。
釋慧海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名聲鵲起——寺院「每天都閒得慌」,一位弟子趁機向他「安利」了短視頻平臺。「少林三寶」也是在此時進入公眾視線的,這位才三歲半的小網紅,因家住少林寺附近,大半年前入寺學武,師從武僧釋延澱。
「少林三寶」與「少林寺釋延澱」是師徒聯動帳號,前者更多發布釋延澱教育三寶人生哲理的劇情短視頻,後者大多會出現三寶下腰、劈叉、朝天蹬的身影。不到一分鐘的視頻,通常是由從全景到特寫的不同機位拍攝而成,一些片段還會有多位僧人配合出演。
「三寶他倆過完年火起來的,因為疫情期間沒事幹,他倆天天在那發視頻,剛好三寶長得又討喜,慢慢熱度就起來了。」少林寺外聯處工作人員張立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心靈雞湯、武打場面是「佛系」直播的兩大主要看點,此外亦有僧人主打直播帶貨。
浙江省金華市雲泉禪寺的比丘尼(指尼姑)釋覺空便是在微信上售賣素食酸辣粉,全國招代理。她在朋友圈中註明,酸辣粉的收入用作建寺院及做慈善。
2020年7月20日下午3點許,釋覺空進入直播間。她拿起一串綠檀手串,「63塊,誰喜歡誰要,開光的,女款的,就這一串。」手機屏幕左下角跳出一個購物連結,不一會兒,東西就被人拍下了。釋覺空念叨著對方的名字,用筆做下標註。
許多人在彈幕裡問:「師父這個有什麼用」「師父這個真的能闢邪嗎」,釋覺空回答:「看個人吧。自己喜歡就拿著,沒有什麼一定可能的事情。」
屏幕右下角的購物車在不停閃耀,隨後釋覺空又推出了秒殺價31.9元、包郵到家的艾草香、價值59.9元的百年老檀香等,一場兩個半小時的直播裡,釋覺空與觀眾「結緣」了二十多件商品。
成為網紅
「少林寺釋延澱」與「少林三寶」是師徒聯動帳號。(抖音視頻截圖/圖)
2020年7月17日,三寶參加了洛陽的「快手網紅文旅大會」,並登臺領取「最佳創作達人獎」。
臺上站著13位獲獎者,他年紀最小,其次便是13歲的鶴崗男孩、模仿達人鍾美美。三寶希望師父陪同上去,釋延澱拒絕了,在臺下反覆教了上臺禮節,目送徒弟接受主持人的採訪。
這是當地政府主辦的一場大型活動,目的在於助力洛陽文旅傳播。在釋延澱看來,官方看中的是「在某個領域比較突出的網紅」:「現在快手抖音都分了幾大塊,涉及美食、文化、體育、手藝、旅遊等……把這塊的人召集到一起,去宣傳一個地方。」
「少林三寶」帳號開通僅半年時間,即被官方邀請,作為城市文旅方面的宣傳者。
三寶和鍾美美在臺上合了影。「他們是屬於引起話題的人,自身有才藝細胞,也確實能讓一部分人受到影響。」釋延澱覺得粉絲「從三寶身上能看到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
這也是網紅僧人著力打造的直播人設。
釋慧海曾是攝影愛好者,從海鷗120相機一直玩到尼康與佳能。目前寺院有一臺佳能5D,他教徒弟如何調參數,拍順光,拍好後,自己會在電腦上用Photoshop處理。
他有意識地明確了自己的定位——講佛法與國學。他雖不清楚平臺流量的具體運作規則,但大致明白流量算法會將作品歸類。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做東西不能太雜,「抖音根據內容就知道我是一個出家人,它就會把我推到這些經常停頓在佛學這一塊的用戶面前。」
釋延澱對此頗有研究,他在快手擁有128.8萬粉絲,抖音更多,307.3萬。早在2018年2月參加春晚武術表演時,他便發布了第一條視頻。
7月2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登封見到釋延澱時,他剛帶著三寶習完一節古箏課。「我還沒上報呢。」釋延澱介紹,媒體需向少林寺外聯處提交採訪函,方丈批准後方可接受採訪。
他曾在接受《河南青年時報》採訪時表示,曾有人私信聯繫,希望代為運作帳號,收益分成。少林寺文化具有特殊性,他們不願意將帳號交給商業團隊。「關注度增多了,帶來的可能不是煩惱,也可能是貪念。」
「據我們了解,有幾個人已經不是個人了,背後有團隊的。」張立飛發現,部分武僧存在合作者,團隊負責出策劃、出劇情,僧人負責拍攝鏡頭,再交由團隊剪輯、加字幕、配音樂。
已有MCN(指網際網路專業內容生產聯合體)機構在公司簡介中明確與僧人有合作關係,譬如在機構目前達人一欄註明「少林寺武僧團武僧」「有少林功夫非遺傳承人」。截至發稿,該機構沒有回應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邀約。
背後有MCN機構運營打造的僧人團隊並不多,據南方周末記者觀察,更多的是數名僧人的簡單合作,在新冠疫情期間迅速聚攏粉絲。除了帶貨和打賞,未見有特別的商業模式誕生。
另一位網紅小和尚釋恆毅原本展示的是學武片段,2020年3月起,改講生活中的禪意與禪理。而粉絲也基本上是從3月底開始猛增。
據負責教授釋恆毅文化、禪修方面課程的老師崇豪介紹,轉型契機是在疫情期間,他們一起看動畫片《一禪小和尚》,「正好恆毅也是一個小和尚的形象,當時我們就想可不可以也創造一個這樣的角色,以恆毅為藍本,通過問答形式,將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傳達出去。」
第一條視頻因而在4月5日誕生,也是至今帳號漲粉最多、點讚最多的視頻。釋恆毅在裡面表現得很穩重。在崇豪的規劃下,釋恆毅的定位是少林小子,「類似少林釋小龍」。
「我們沒籤公司,就是自己帶著,希望把他朝著演員方向培養。」崇豪充當著經紀人的角色,「我們目前拍了七八部戲,大概有四五十個人來找過我們。」
他們希望更火一點,知名度更高一點,把更多東西傳遞給大家,讓更多人看到。
流失嚴重的少林寺武僧
在抖音、快手上搜索「少林寺」,會出現不少武僧帳號。(抖音視頻截圖/圖)
釋延澱7月2日晚間的一場快手直播曾擠上河南區第24名,一位粉絲送了他超跑車隊(價值188.8元),炫亮的藍色動態效果划過半張屏幕。幾分鐘前,他正介紹著一款課程,手裡舉著一本書《第二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訓班——初段位培訓手冊》。
釋延澱親切地稱直播間的粉絲為「家人」,把他們歸為「少林功夫愛好者」。
同為少林武僧的釋延高,則在7月29日中午的快手直播中,登頂河南區第1名。直播採取PK模式,4分鐘內兩位主播拉攏觀眾迅速打賞進行比賽,短時間內即可獲得大量人氣以及觀眾打賞的禮物。
直播間有在線觀眾打賞榜,一位觀眾打賞2.2萬豆,結算成人民幣為2200元,另一位觀眾打賞1.1萬豆,為1100元。以此形式的單次直播進帳在4000元以上。
在快手、抖音平臺搜索以「少林寺」開頭的帳號,可以發現十餘位活躍的武僧,包括在抖音擁有378.4萬粉絲的釋延高、從小進寺習武的釋延宸等,被網友合稱為「少林男團」,視頻以展示少林功夫為主。
少林武僧傳播矩陣已在無形之中成型。張立飛說,寺院曾明確反對,禁止武僧發布短視頻內容,但隨著這些平臺逐漸發展為各機構官方傳播渠道,便也默許了。
然而,少林寺從未官方認證這一傳播矩陣,也沒有承認過「少林男團」的存在。
「如果說我們後期要去管理控制的話,這個矩陣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但是在我們考慮好怎麼用矩陣之前,我們官方不可能去出面承認矩陣的,現在還是全部屬於個人行為。」張立飛坦言。
少林寺在新媒體傳播方面尤為謹慎,目前只在微博、微信開通了官方帳號。張立飛個人認為,「短視頻就是把雙刃劍,在很接地氣的同時,也是最難把控的。」
批評聲一直在。25歲的佛學愛好者鄭興便是其一,在他看來,武僧直播運營得不錯,但卻遠離了佛學的核心。「這樣的功夫裡有技巧、有節奏、有美感,大家不停地刷,也是覺得好看,這如同看跑酷、翼裝飛行、自行車下懸崖之類的極限運動一般,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大價值。」
儘管並未官方認可,但少林寺也已注意到了武僧們的直播表現,並為他們開設了語文、佛教基礎與佛學禮儀等課程。
課程在每天上午進行,兩節課,每節45分鐘。張立飛本科專業為計算機,但成為了武僧們的語文老師。他回憶,自己是在3月份被叫來寺裡上班的,方丈的意思是,「趁這時間讓他們學點東西」。
他決定使用初中語文教材,教授武僧賞析散文並學會轉為己用,同時糾正大家的普通話發音。與他搭檔的還有一位上過佛學院的本科生,教授文言文。
畢竟,武僧們的帳號名上,打著「少林寺」的標籤。
短視頻這把「雙刃劍」,對於目前的少林寺來說,可以說是弊大於利。武僧正在流失,由之前的八九十人,甚至鼎盛時的上百人,縮減至現在的四五十人,「而且還在流失,來的沒有走的多」。
張立飛感嘆:「武僧人員流失太嚴重了。特別是近兩年這種短視頻平臺火了以後,好多年輕人來寺院待兩年,自己有點熱度了,就趁著這點熱度出去,自己另起爐灶,我們寺院培養了兩年就白培養了。」
他也能理解這種情況:「他們做直播拿打賞,兩三天、一個星期加起來,比在這一個月工資還高,在這兒待著幹嗎?」
盛名下的煩惱
名聲在外,自有煩惱之處。
浙江省永嘉縣普庵寺的住持釋明心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開通抖音帳號,便是為了「分享美景」與「打假」。
由于帥氣的長相和近1米9的身高,他被網友稱為「中國最帥80後和尚」。釋明心一口氣發出8張不同帳號的截圖,每個都頂著他的臉,叫著他的名字,粉絲量還大多上萬,最多的有14萬人關注。他很煩惱:「經常有大媽被騙子忽悠來騷擾我」。
他也在自己的帳號中多次澄清過。有人在評論中勸道:「假的永遠真不了,幹嗎那麼在意。師父有一百多萬粉絲。」他則回覆:「假的加人微信,詐騙。」
有相似煩惱的,還有初代「網紅」法師釋延參。2012年,一句帶著河北口音的「繩命(指生命)是如此精彩」,一段峨眉山猴子搗亂的視頻,讓他火遍全網,被稱為「史上最萌法師」。
他在抖音上有112萬粉絲。而在搜索欄輸入「延參」,能跳出來超過四十個帳號。
2016年直播剛剛興起時,他便參與其中。最多的時候,同時在15個平臺直播。用延參法師自己的話來說,他是「這個時代溫暖情懷的擁抱者」,平時「敲完木魚敲鍵盤,把經念完上直播,播完趕緊下地幹活」。
釋慧海卻默默減少了直播次數。寺院再次開放,很多人慕名而來,他忙得沒時間休息。
他發現到訪者明顯變多了。開通短視頻直播帳號前,有時候一個人都沒有,現在基本上能有七八十位。弘法途徑與平臺增多,他也因此受益,「許多人從線上轉到線下來拜訪我,他們有困惑就會來。他知道拜訪法師需要帶點禮物,比如說知道法師喝茶,就會帶一些茶葉,然後來燒個香,也會丟個香火錢,還有的人會帶個紅包過來,對寺院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但同時釋慧海發現,粉絲數量漲得很快,自己到時候也會「被綁架」,是「吃不消的」。
他打算接下來著力辦線下禪修。至於線上,維持每天更新一條視頻的節奏,「等於給粉絲的交代」。
南方周末記者 高伊琛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崔頔 南方周末實習生 羅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