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竟然是錯的!孩子防近視,眼科醫生給出3個...

2020-12-24 瀟湘晨報

今天,是第25個全國「愛眼日」,今年的主題之一是「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市衛健委提醒,保護視力要講究正確的方法,這些保護視力的誤區一定要避開。

最近,看眼科門診的孩子和家長絡繹不絕,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師李堅博士要跟大家聊聊關於近視的事。

什麼是近視?

近視是指人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遠處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主要表現為遠距離視物模糊,常有看遠處物體時眯眼、歪頭、視疲勞等,近視度數較高者,除遠視力差外,常伴有飛蚊症、漂浮物和閃光感等症狀,嚴重者導致失明。

近視有很多分類方法,最常見的可以按照近視度數分為低度近視(300度以下)、中度近視(300度到600度)、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按照病理變化還可分為單純性近視(眼底無病變)和病理性近視(眼底有病變)。

近視會遺傳

近視是一類複雜的疾病,由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導致。對於基因遺傳因素來說,父母近視的青少年發生近視的風險明顯增大,而且與父母近視的度數呈正相關。對於高度近視,尤其是病理性近視者,遺傳因素的作用更為明顯。

環境因素較為 複雜,目前認為與近視高度相關的環境因素 包括受教育程度、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戶外活動缺乏、讀寫習慣及環境不良、睡眠和營養不足等。

眼睛健康的小朋友要嚴格做到用眼衛生,預防近視;而已經出現了近視的小朋友更應該立刻採取行動,保護眼睛,防止因為近視不斷加深導致的眼底病變。那麼在護眼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醫生又有哪些專業建議呢?接著往下看。

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是錯的!

1.保護視力就該常滴眼藥水或護眼液

眼藥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藥物劑型,對於許多眼病,眼藥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療作用。然而,許多人沒有眼病也習慣點眼藥水,或者眼部不適、不經醫生診斷就隨便點眼藥水,這都錯誤的。

使用眼藥水要遵醫囑,護眼液對緩解眼疲勞雖有一定作用,但不等於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因為有很多視力減退的情況是由其他眼病造成的,如果判斷不準,一味使用護眼液或眼藥水,反而會使眼病進一步惡化。

2.晚上看書寫字,燈光要夠亮才能看清楚

以往人們認為用暖色調的白熾燈照明有利於保護視力。但研究表明,適合於閱讀、書寫等要求較高的視覺作業的光源,應選用高色溫的冷色光源照明燈具,少用或不用低色溫的白熾燈。

很多學生晚上往往在自己的房間寫作業,只開檯燈,同時為了營造安靜的氣氛或省電,把周圍的燈都關掉。這樣做不可取。因為人們通常只注重將照明集中在書桌臺上,認為燈光夠亮能看清楚就好,而忽視環境光照的設置和對眼睛的影響。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家庭晚上看電視,也需要一定的背景光,提供眼睛的環境亮度,不要為了省電而損害視力健康。而且,並不是燈光光源越亮,眼睛看得越清楚就越好。眼睛看得清楚,舒服和持久才是最好的。

3.視力不好,就一定要戴眼鏡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近視或視力不好的孩子都需要配眼鏡。首先近視有真假之分,真性近視必須戴鏡矯治、定期複查,以穩步提高視力和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但假性近視多是用眼過度或視疲勞引起,一般不需要戴眼鏡治療。

如果小朋友出現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眼睛經常乾澀、經常揉眼、眯眼、湊近視物等症狀,要及時告知家長和老師,定期到醫院檢查眼睛,如果確診為近視,要科學驗光配鏡,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濃度阿託品或者佩戴角膜塑形鏡(OK鏡)減緩近視進展。

4.眼睛做檢查時,能不散瞳就不散瞳,因為有副作用

散瞳(睫狀肌麻痺)是檢查青少年眼睛屈光狀態的重要檢查步驟之一,散瞳一般是為了其後的檢查做準備;散瞳驗光就是將專用的睫狀肌麻痺眼藥水滴入眼睛,使眼睛的睫狀肌完全麻痺,達到最放鬆狀態,然後再進行驗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雖然散瞳本身不會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但散瞳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畏光及視近物模糊現象(眼睛恢復正常的時間需要視不同的散瞳方式而定),所以散瞳後要避免強光刺激,室外陽光下要戴帽子或墨鏡避光;還要避免近距離用眼,避免看電視、電腦和手機;極個別兒童散瞳後如有顏面潮紅、口渴、發熱、頭痛、噁心嘔吐、幻視、興奮等症狀,應立即停藥或諮詢眼科醫生。

5.戴眼鏡雖然能提高視力,但眼鏡戴久了會造成眼睛「凸出」

有些近視的青少年取下眼鏡後,的確眼球會比正常要凸出一些,但眼球凸出並不是因為長期戴眼鏡的關係,而是和近視眼的眼軸增長有關。

除了近視眼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眼部疾病也會引起眼球凸出。這需要家長平時對孩子細心觀察,如果發現孩子的視力變化或其他異常現象,要及時到專業的眼科醫院或視光門診就醫診治。

護眼三點建議收好

1.對小朋友來說,要做到:

(1)認真規範做眼保健操,做操時注意力集中,閉眼,認真、正確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覺到酸脹為度。

(2)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吃飯、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

讀寫每40分鐘左右要休息10分鐘,可遠眺或做眼保健操等。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

日間戶外活動每天至少2小時。

保證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積極參加近視篩查活動,建立屬於自己的視力健康檔案。

2.對於家長來說,要做到:

(1)督促孩子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2)設定明確規則,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積極選擇替代性活動,如遊戲、運動和戶外活動等,減少視屏時間。

(3)定期調整書桌椅高度,使其適合孩子身高的變化。

3.對於學校老師來講,要做到:

(1)組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2)鼓勵課間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個30分鐘的大課間。

(3)教會並督促學生保持正確讀寫姿勢。

(4)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

資料/市衛健委、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來源:杭州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視力|眼科|OK鏡|-健康界
    孩子是否配OK、戴OK眼鏡是否保護OK了呢?關於OK鏡,家長不得不知道的5個問題。什麼是OK鏡?OK鏡,即角膜塑形鏡,是一種非手術的方法。戴上OK鏡,要注意這些!● 嚴格按醫生指導佩戴OK鏡孩子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按照流程佩戴OK鏡,由於不同品牌的OK鏡及孩子的情況各不相同,醫生會給予有針對性的戴鏡及鏡片護理指導。
  • 這3種做法,看似保護孩子視力,其實更傷眼睛
    孩子小小年紀就戴上了度數很深的眼鏡,這是每個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景,保護孩子的視力,你都用了哪些方法?下面這3種做法,看似保護孩子視力,其實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家長要警惕:01日常佩戴護目鏡能保護視力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 真正的標準視力是怎樣的?東莞眼科醫生告訴你
    來自東莞清溪友華醫院眼科主任梁醫生告訴患者,在視力檢查中,1.0其實並不能代表什麼,很多檢測為1.0視力的人也同樣會有輕度近視、輕度遠視的可能,當然是正視眼的機率同樣很大。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視力表是用於測定視覺的敏銳度,即視網膜黃斑中心凹分辨二維物體形狀和位置的能力的,簡單來說就是只能檢測到屈光度數。
  • 這些眼科假知識,騙了你們這麼多年!杭州華廈眼科醫生真科普
    這些年,你中招過哪些眼科「假科普」?醫療技術一代代更新,幾十年前的謠言卻仍被視為「真理」。所謂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這裡杭州華廈眼科醫生帶大家撕破那些眼科謠言的「嘴臉」!
  • 視力表:保護視力的第一道防線
    孩子頻繁接觸電子產品,難免會讓家長對孩子的視力產生擔憂。通過視力表,可以簡單迅速地了解視功能的初步情況,判斷視力是否健康,及時發現眼部問題並採取相應措施。視力表的問世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它的進階歷程始終與人們保護視健康息息相關。
  • 疫情當下,簡單幾招教你在家自測孩子視力
    本周以來,「居家」和「線上」成為主旋律,電視、電腦、平板和手機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工具,這就意味著每天至少有4、5個小時將面對各種視頻終端,再加上缺少戶外活動,家長最大的擔憂就是小朋友的視力是否會受到影響。疫情期間不方便來醫院檢查,怎樣能儘早發現小朋友的視力異常呢?今天,兒科醫生給大家介紹幾種在家簡易測試視力的方法,建議至少一個月檢查一次。  第一,親子對比法。
  • 遠視儲備只剩50,不到3歲的兒子成近視高危,保護視力可馬虎不得
    保護視力啊,真得從嬰幼兒時期抓起,有這樣一組數據,我國兒童的近視率分別是3歲3%,4歲1.7%-4.2%,5歲2.5%-4.7%,6歲12.2%,17歲84.6%。 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有種心驚膽戰的感覺,3歲的孩子也會近視!
  • 近視300度配鏡200度 誰來為孩子的視力負責?
    央廣網北京9月16日消息(記者趙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兒童近視的問題越來越引起家長的重視,眼科專家認為,除了因睫狀肌痙攣所致的假性近視,真正的近視是無法被治癒的。對於已經近視的孩子,醫生給出的建議是一定要佩戴眼鏡,否則近視更容易加深。
  • 藍光眼鏡不能防近視」醫生一句話救了孩子一雙眼
    7歲姑娘近視75度有個動作做錯了7歲小姑娘優優(化名)被媽媽帶進刁醫生診室,大眼睛忽閃忽閃,但讓人遺憾的是,優優已經有了75度近視。優優媽媽一臉憂桑,「刁醫生,孩子怎麼辦?還沒正式讀書,就輸在起跑線了。」
  • 昆明眼科醫院:孩子視力好,也要戴眼鏡
    曾有位家長這樣吐槽:我孩子上課黑板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平時也沒有眯眼睛看東西,昨天去眼鏡店驗光,眼鏡店的人卻說孩子要配眼鏡,這不是明擺著坑人嗎?聽到這裡,大家是不是也很憤慨!其實呀,眼鏡店的驗光師的判斷還真不一定是錯的,為什麼呢?
  • 配錯眼鏡引發兒童「癔症」!專家提醒:眼科規範檢查很重要
    滴了幾滴眼藥水後,矯正視力居然慢慢提升了……如此神奇的事情就發生在一名13歲玉溪女童身上。近日,該女童被確診為「癔症」引發的視力低下,但在醫生進一步診療中發現,該女童的病情竟然和配錯眼鏡有很大關係。1年多前,該名女童因視物不清被家長帶去眼鏡店配鏡,小瞳孔電腦驗光後得出檢查結果為:右眼近視250度,左眼近視300度。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周末帶孩子(5歲)去檢查視力,視力1.0,我在心裡暗暗竊喜:「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啊」 沒想到醫生卻語重心長地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啊?為什麼會這樣???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1年後會近視
    周末帶王孩子(5歲)去檢查視力,視力1.0,我在心裡暗暗竊喜:「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啊」 沒想到醫生卻語重心長地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啊?為什麼會這樣???
  • 2歲半寶寶近視高達九百度,醫生怒斥家長:你們毀了孩子一生!
    曼曼(化名)是一個可愛的2歲半寶寶,最近父母發現她有點不對勁,總是愛頻繁眨眼睛、揉眼睛,而且看東西的時候需要皺著眉頭眯起來眼睛才能勉強看清楚,父母帶曼曼到當地權威的眼科去就診,醫生的診斷結果卻讓父母大吃一驚,才2歲多的曼曼竟然近視高達900度!
  • 雷射筆的光束對視力有傷害 醫生提醒:勿讓孩子當玩具
    □本報記者 王 鑫    8月12日晚,在柴場小區,記者看到一群8、9歲左右的孩子在一起騎車、打鬧,相互追逐,期間有孩子用類似於手電的東西向同組小夥伴發出信息,共同追擊其他夥伴,大家玩得不亦樂乎。上前了解,才知道這些孩子手中的發光物體是雷射筆。
  • 諾貝爾獎得主給孩子的視力保健法:1天看3分鐘,給孩子一個好視力
    這三個部位同樣重要,哪一環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我們看東西。而近視呢,就是晶狀體出問題了。簡單地說就是晶狀體的調焦功能出現了問題,費勁的調了半天焦,最終焦點還是落在了視網膜的前面,我們當然就看不清楚了。這些建議其實網上面都可以查得到,開心爸爸就不多說了。諾貝爾獲獎者給孩子們的視力保健法今天開心爸爸想說說諾貝爾獲獎者給孩子們的視力保健法,它有個專業的名稱一一加博爾視標。這是開心爸爸最近剛接觸到的一種強化孩子視力的方式,原書叫做《1天看3分鐘,極速強化視力的加博爾視標》。
  • 眼科醫生:女生更易近視 與閱讀多運動少有關
    去年11月份,她在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眼科被查出近視50度,醫生建議3個月或半年複查,暫不配鏡。  今年6月份她來醫院複查視力。一查近視度數近300度。小恬媽媽嚇了一跳,她納悶:怎麼才半年多,孩子的近視度數就增加了200多度?除了上網課,孩子平時基本上沒玩電子產品,也沒看電視。  林泰南醫生發現小恬平時練習小提琴、鋼琴。鋼琴每天練習1小時,小提琴半小時。
  • 保護孩子視力,別忽視這些細節
    手機平板這種哄娃利器,誰知道竟然成為傷害孩子眼睛的罪魁禍首。孩子視力發育的敏感期是0~3歲,這個時期也是眼睛最薄弱的階段。由於小孩子他沒有辨識能力,也不會給家長說,家長主觀方面去觀察也難以判斷出來。等到孩子有了明顯的動作,開始眯眼、揉眼、眼睛發紅時,那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視力發育,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小細節千萬不能忽略。
  • 獨眼老人眼底出血視力「告急」,成都普瑞眼科全力施救挽光明
    10月12日,73歲廖大爺在成都普瑞眼科醫院接受由疑難眼病專家董曉雲院長主刀的眼底手術,順利保住玻璃體嚴重出血的右眼,術後視力從光感提升至0.05,生活自理已不成問題。廖大爺激動地說:「原本我對自己的眼睛已經不抱希望,是普瑞眼科讓我重獲光明,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