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衡水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衡水市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劉建軍透露,截至6月,衡水市水環境質量考核斷面全部達到國家以及省級考核要求,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0%,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
今年,在衡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衡水深入實施了城市排水管網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全面推進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進一步加大水汙染防治、加速水生態修復、加強水資源保護,以「三水共治」的強有力措施,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制定《2020年衡水市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及《責任分工表》,提出7大類22項工作規劃和要求,明確職責,細化任務。出臺白洋澱上遊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衡水湖治理與保護、飲用水源環境保護等多項專項工作方案,以制度為保障,狠抓水汙染防治工作落實。落實《衡水市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通報排名和懲罰問責辦法》,加強重點河湖斷面水質生態補償考核工作,按月對各縣市區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進行通報排名、預警提示,推動了水環境質量改善。
強化重點河湖監管,按上下遊、左右岸的關係,科學增設13個監測斷面,綜合確立全市51個河渠斷面位置,構建國控、省控、市控、縣控4級斷面監管體系;制定重點河(湖)《水質整治達標方案》,實施十餘項重點工程;出臺《衡水市子牙新河獻縣閘斷面消除劣Ⅴ類水質保障方案》,成立工作專班,全面攻堅劣Ⅴ類水體;啟動地表水環境質量三級監管預警體系建設;加密斷面水質人工監測頻次,加強現場調研、督導檢查,及時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強化衡水湖治理與保護,從嚴控外源汙染和加強內源治理兩方面著手,全面打響衡水湖攻堅戰役。「對外」開展引水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全方位摸清引水河道汙染風險點,制定《衡水湖引水水質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引水期間沿途設置8個監測點位,跟蹤監測引水水質,保障入湖水質達標。「對內」建立衡水湖國控水站數據日分析日預警、考核斷面周監測周預警制度,及時分析水質變化。加快科研體制機制建設,全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在湖區建設複合人工生態浮島、種 植沉水植物、放養水生生物,營造衡水湖健康水環境。截至日前,累計撒放魚苗14.2萬斤、清淤10萬立方米、安裝生態浮島2千平方米、種植水生植物11萬平方米。通過一系列水環境綜合整治,衡水湖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另外,衡水市還強化全面管控,著力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聚焦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在全省率先全部完成「千噸萬人」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等工作,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狠抓汙水處理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集中攻堅,強力實施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加快推進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開展城市雨汙分流工程等;還利用中央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資金2927萬元,助力農村汙水處理項目實施;在防治工業水汙染方面,充分發揮園區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的作用,推進並完成涉水工業企業入園進區工作,完成36個主要入河排汙口的審批或登記手續,開展「碧水2020」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工業廢水汙染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涉水環境違法行為。
來源:衡水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