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牛津大學學位頒發的新聞,引爆了英國媒體,引起廣泛關注:
牛津大學一位教授,在去年於上海隆重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向一位香港商人頒發了「毫無含金量」的牛津大學證書。
該學歷頭銜是「特意為這位中國人創造」,原因是這位商人有意願為牛津提供巨額捐款。
這則新聞一經爆出,在學術界引起巨大轟動,關於「中國對英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再次引發一系列討論和擔憂。
牛津大學一帶一路院士?
「頭銜沒意義」
據英國《衛報》報導,現已從牛津大學退休的艾倫 哈德森教授親口證實:
去年他曾出席了由英國領事館官員和至少數十人共同見證的頒獎典禮,授予中共政協委員陳經緯(Chan King Wai)「牛津大學一帶一路院士(Belt and Road Academician)」的榮譽頭銜。
「一帶一路」倡議大家都不陌生,是我國一項重大對外經濟政策項目,也是取得日益壯大的國際地位的發展核心。
哈德森與中國和上海也算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擔任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執行領導力學院」訪問教授,該學校致力於「國際交流與合作」;2013年,他因對上海的貢獻而獲得了「木蘭金獎」。
那麼榮譽頭銜是個什麼概念呢?
要知道,牛津大學每年只會頒發很少量榮譽學位,而且是在自家一年一度的「Encaenia ceremony」 頒獎儀式中才會授予,分量可以說很重了。
所以,陳經緯「學歷」一經公布,遭到了廣泛質疑。
但哈德森表示,這個榮譽頭銜雖然是牛津特地為陳經緯創造出來的,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沒上過牛津就給證書
只因「可能有捐款「?
不僅證書含金量受到質疑,證書的真實性更是受到強烈抨擊。
哈德森曾經是牛津大學的教授,在退休前,曾在牛津擔任領導力和公共政策項目總監,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國家的官員開設組織短期學習課程。
這些課程通常時長是幾個星期,所有參與者在課程結束後都會獲得一份「參與證書「,不過這並不是「學歷證書」。
據媒體爆料,當時一位參與課程的人士建議:由於陳經緯致力於為牛津捐款的行為,英給他頒發一個榮譽學位證書,儘管哈德森表示,陳先生並沒有真正參加牛津大學的課程。
沒上課就給發證書,還是特設的榮譽頭銜,只因為要給牛津一筆錢?這不是「花錢買學位「嘛?抨擊聲四面而起!
哈德森也趕緊進行了回應護:
首先,我頒發的可不是學位證,只是一個榮譽頭銜啊。
「我查過『Academician』這個詞(在英語裡)的含義,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任何與大學有關的人都算。所以我當時想的是,你們想用就用吧,放在證書上也行。」
其次,這個頭銜本來只是鼓勵Chan對牛津作出的貢獻,但完全沒想到中國搞了個這麼隆重、排場這麼大的儀式,還有媒體報導啊。
「我們希望鼓勵這些自願向英國高校以及科研項目提供捐款的人士,所以頒發了這個證書。但看到儀式搞成這麼大、還有照相和報導,我很吃驚,這完全在我計劃範圍之外。」
哈德森還補充說:「 牛津大學位於香港的發展辦公室曾與我聯繫,希望與陳經緯對接…有關捐贈的討論仍在繼續。」
不過,牛津大學和牛津大學中文系均未對此作出回應,也未回應陳經緯是否真正已經捐款。
陳經緯是誰:
捐款真是只為牛津學歷?
陳經緯出生於中國大陸,於1979年移居香港,之後在香港風生水起。
如今,他不僅領導著一個房地產及保險領域的企業集團,還與大陸的眾多機構有著廣泛聯繫,除了中國政府商業機構的副主席之外,還是中國幾所大學的理事會理事,可以說與中國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但此次捐款,被媒體和學術界批判為「買證書頭銜」的行為,更何況目前沒有任何人證實陳經緯是否真的捐款了。
對此現象,英國議員、中國研究小組(China Research Group)的創始成員尼爾 奧布萊恩表示,英國大學在中國籌款時應該更加謹慎。
「每個大學都需要籌款保障經費,但令人擔心的是,如果學術界發放虛假的學歷來追逐金錢,他們還能做啥呢?」
他還表示,非常歡迎英國教育部對於個人捐款、合作項目的來源進行深度審查,避免學術捐贈上升為政治行為。
活動組「香港觀察」的聯合創始人兼主席本尼迪克特·羅傑斯也譴責了陳敬惠。他認為陳的行為「目的不單純」,創造助長一種不良風氣。
「中國對英國學術機構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這是一件好事。但在這個問題上很大程度上沒有受到爭議,審查也毫無力度。」
牛劍「榮譽院士「頭銜
是褒獎還是毒藥?
關於「徒有虛名的英國學歷」風波事件,其實已經不止第一次。
此前,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Wolfson College)也因其在2017年授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Carrie Lam)「榮譽院士」頭銜,而受到抨擊。
林鄭由於後來主持了打擊該市言論自由和一些政治活動,受到了美國的制裁。在沃爾森學院院長的壓力下,林鄭主動宣布放棄該頭銜。
該大學的管理機構曾表示,甚至在宣布制裁之前,要重新考慮該獎項。
無獨有偶,就在前不久,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的學生號召:應與中國政府斷絕合作聯繫,因為此前《紐約時報》透露:其已經接受了中國政府機構的20萬英鎊和電信巨頭華為的15.5萬英鎊。
該學生會在一封信中指責:該大學沒有「完全財務透明」。
世界頂尖名校「榮譽學士」的頭銜,究竟是科研項目發展的經濟助推劑,還是助長負面風氣的誘餌?
這一問題,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
英國大學
「靠中國留學生吃飯」?
近年來,隨著中國留學生來英群體的不斷發展壯大,為英國經濟、尤其是教育領域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英國大學的經濟對中國學生越來越依賴。
而在今年疫情的衝擊下,對留學市場造成衝擊,給很多英國大學的經濟帶來了重創,至少13所英國大學宣布頻臨破產。
據報導,目前中國學生是英國最大的海外學生群體,中國學生每年貢獻高達40億英鎊的學費收入和住宿等其他支出。
以下是媒體總結出的英國高校中國留學學生貢獻榜前十名:
1. 格拉斯哥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31%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70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0%
2. 利物浦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9%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89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9%
3. 謝菲爾德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6%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85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6%
4.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3%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7,3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4%
5. 曼徹斯特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3%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1.1億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4%
6. 倫敦大學學院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3%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1.27億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5%
7. 華威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2%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7,6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2%
8. 伯明罕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2%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7,7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2%
9. 愛丁堡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20%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7,1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0%
10. 利茲大學
中國學生學費佔比:19%
中國學生支付的學費:7,700萬英鎊
中國學生佔比:11%
這10所大學中,有9所1/5的收入都是來自中國學生;同時UCL和曼大是收中國學生學費最高的學校,分別是1.27億鎊和1.1億鎊。
你的學校,上榜了嗎?
英國高校教育如此依賴中國學生的現狀,同樣也引起了政府和教育部的注意。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所長尼克·希爾曼(Nick Hillman)就警告說,不要過分依賴中國學生。
而對於此次證書風波,
一方面有人認為:頒發並無實際意義的證書,無傷大雅,畢竟為學校的科研項目獲取經費非常重要,這是是世界頂尖大學發展的重要部分。
但另一方面,英國教育部認為,如果只是為了吸引資金而頒出滿足虛榮心的空頭證書,造成「兩相情願」的結果,是毫無意義的,在這方面必須嚴格把關,加大審核力度。
目前,英國已經對這個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對於學歷和捐款方面的審核,無疑會越來越嚴格。
你對此怎麼看呢?
KEEP CALM & CARRY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