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失散的月球「孿生」兄弟 一直躲在火星後面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1998 VF31與太陽、火星位置示意圖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4日消息,一項新研究揭示,月球「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被發現一直躲在火星身後。

被稱作1998 VF31的這顆小行星,在22年前被首次發現,但新研究顯示,它與月球「驚人地相似」。

位於北愛爾蘭的阿馬天文臺(Armagh Observatory and Planetarium)的科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對1998 VF31小行星進行了研究。

阿馬天文臺科學家、這項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阿波斯託洛斯·克裡斯託(Apostolos Christou)博士認為,在太陽系形成期間(約40億年前),月球遭到其他天體撞擊,被撞出的一塊巖石形成了1998 VF31。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1998 VF31可能來自月球,但它也可能來自火星。

克裡斯託利用一種被稱作光譜匹配的技術對1998 VF31進行了研究。

他向《每日郵報》表示,「光譜匹配技術與警察識別犯罪分子使用的照片比對技術類似,我們將獲得的1998 VF31數據,與其他天體(例如其他小行星或隕石)數據進行了比對。1998 VF31的數據與月球的匹配尤其令人滿意,它與月球的相似性相當驚人。」

1998 VF31於22年前首次被發現,新研究顯示它與月球「驚人地相似」

它們圍繞太陽旋轉,位置位於火星後面,與太陽L5點的相對角度為60度,或位於火星之前,與太陽L4點相對角度為60度。

1998 VF31是火星-特洛伊族小行星中的一員,長期以來,它們的起源一直是天文學領域的一個謎。

它們圍繞太陽旋轉,位置位於火星後面,與太陽L5點的相對角度為60度,或位於火星之前,與太陽L4點相對角度為60度。

由於位於拉格朗日點,它們的位置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它們不會出現在火星四周,而是一直躲在其後面。

這項研究得到英國科學與技術設施委員會資助,揭示VF31的成分與其他火星-特洛伊族小行星非常不同。

克裡斯託向《每日郵報》表示,這一發現是令人意外的。其他火星-特洛伊族小行星與月球不存在任何相似之處,使得1998 VF31顯得與眾不同。

研究團隊推測,月球可能曾遭到小行星撞擊,造成VF31脫離月球。

克裡斯託說,「早期的太陽系與當前有非常大不同之處,新形成的行星之間充斥有大量『碎片』,撞擊司空見慣。大型小行星——被稱作星子,撞擊月球和其他行星。這些撞擊產生的一塊碎片,運行到尚處於形成期的火星軌道,成為火星-特洛伊族小行星中的一員。」

雖然研究人員不能百分百地確定VF31是月球碎塊,但他們的證據是有說服力的。

為了證明直徑不到1千米的VF31來自月球,最終「流浪」到火星軌道,研究人員對獲取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之前的研究表明,一塊巖石要脫離月球,它的速度必須達到至少每秒2.4公裡。要進入圍繞太陽旋轉的軌道,速度必須達到至少每秒3.5公裡。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大小為125千米的天體,以每秒10公裡的速度撞擊月球,由撞擊產生的直徑約1千米的巖石,速度能達到每秒3.5公裡。

形成1998 VF31所需要的天體撞擊產生的隕石坑遠小於艾肯特隕石坑

如此激烈的撞擊,會在月球上形成直徑達974公裡的隕石坑。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遠大於此,因此,這種情況是完全可能的。

雖然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小行星可能來自月球,但研究人員相信,存在更多尚未被發現的月球「孿生兄弟」。 克裡斯託說,「認為存在一個就會存在多個是合乎情理的。可能存在與VF31相似的其他小行星,只是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發現它們而已,但我們將不斷尋找它們。」(作者/霜葉)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科技」。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月球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一直躲在火星身後
    一項新研究揭示,月球 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被發現一直躲在火星身後。被稱作 1998 VF31 的這顆小行星,在 22 年前被首次發現,但新研... 一項新研究揭示,月球 「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被發現一直躲在火星身後。
  • 地球孿生兄弟火星,曾遭遇過戰爭或小行星撞擊?古老文明被摧毀!
    火星位於八大星系之一,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一年為687天,白天最高可達零上22℃,夜晚溫度最低為零下87℃火星的形成:來自於太陽系超心星爆發而形成大約經歷了46-47億年,表面的火星出現了大量坑窪,這些坑窪有三種可能。
  • 月球的磁場曾經是地球磁場的兩倍,為什麼現在都沒了?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地月系統是大約45億年前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物體碰撞後形成的。這個理論被稱為「巨型撞擊假說」,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地球和月球在結構和組成上是相似的。更有趣的是,科學家們還確定,在月球的早期歷史中,曾有一個磁氣圈,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樣。你可能不會相信,月球也有過和地球一樣的磁場?不會吧?別急,接著往下看。
  • 40億年前火星遭遇一場特大洪水,為生命存在...
    大約40億年前,火星上,一場難以想像的洪水衝刷過蓋爾隕石坑,這為後來人探索火星,找出火星曾經存在生命增加更高一點可能性。科學家稱之為「狂暴的超大洪水」,它可能是由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火星,加熱並釋放了儲存在火星表面的冰造成的。高達78英尺深的洪水以每秒32英尺的速度在隕石坑上咆哮,留下巨大的漣漪,這些都是地球上科學家熟悉的結構。論文作者之一Alberto G. Fairen說,根據地球上,有水就意味著「存在生命」的經驗,在40億年前的火星上,可能已經有微生物了。
  • 40億年前,月球磁場強度是地球2倍,不過是曇花一現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大氣與行星科學系物理學家賽義德·米加尼,聯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多名科學家在對阿波羅號月球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大約在40年前,月球具有約100微特拉斯的磁場強度。而今天我們地球磁場為50微特拉斯,是地球磁場強度的兩倍。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如今只剩半克?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2000克!
    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這個龐然大物只是土星五號的第一級 比賽到了一定時候,錢也燒不起了,自然也就沒有勁頭去搞太空「面子工程」了——把「阿波羅」送上月球的土星五號重型火箭,造價高達5億美元
  • 飛向太空的「五星紅旗」,一面已在月球「升起」,一面正飛往火星
    早在50年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中,6批12名太空人先後踏上月球表面,有一些太空人還在月球表面插上了旗幟。當然,當時插在月球表面的旗幟也只是象徵性意義,並不意味著他們在宣誓月球的「主權」。可能有很多朋友都想過這樣的問題,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把五星紅旗送上月球呢?
  • 40億年前火星可能是一個海洋星球,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為什麼?
    近一段時間,在天文航天領域,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火星時間窗口。我們都知道,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的一顆行星。由於火星跟地球的距離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值,我們發射火星探測器要選擇在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這個時間被稱為火星窗口。每25個月,也就是二年零二個月,新的火星窗口就會出現。
  • 超級計算機模擬月球形成:4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向地球
    一個新的超級計算機模擬研究顯示,月球可能是在45億年前地球與一顆叫做Theia的行星相撞形成的,這個行星和火星大小差不多,科學家們還模擬了其形成機制。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們生成了數種模擬情景的動畫展示,每一種代表了這顆「漫遊行星」 Theia在靠近地球過程中帶有不同自旋數的情況。
  • 中國嫦娥成功,美國真的不在乎月球,只想去火星嗎
    有關太空飛行器設計、貨物質量能力、增壓體積、有效載荷的功率可用性,以及到月球「門戶」運輸時間的想法也列在提案中。隨後,正式的固定價格合同招標逐步形成,15年內所有「門戶」服務的最大合同授予額將達到70億美元。
  • 44億年前,「黑美人」撞上火星,卻給地球送來了液態水和生命
    這其實與遠古時期火星受到撞擊,一些碎片進入太空,之後落在地球上有關。說起來,不止是火星隕石,地球上還有著月球隕石等,同時,地球隕石也在月球上被發現過,這意味著,遠古時期,星球之間的「隕石交換」,其實是很普遍的一件事。
  • 地球上的生命:我們可能要感謝月球現已不復存在的磁場
    從行星表面數千公裡之下的液態地核產生,這些磁場可一直延伸到太空,為大氣層遮擋有害的太陽輻射。若沒有強大的磁場,行星就無法維持可呼吸的大氣層——這對我們已知的生命而言無疑是個壞消息。最近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大約40億年前生命正孕育之時,月球上的磁場曾經可能保護過我們地球的大氣層。只不過,如今,月球磁場已經消失。
  • 火星月球之後,下一站金星?
    今年7、8月份,包括我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國家的探測器扎堆發射,奔向火星。12月1日深夜,「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引起全世界矚目。繼火星、月球之後,哪個星球將成為下一個行星探測的熱點? 不少學者將目光投向了地球的另一位近鄰——金星。
  • 在實地取樣前,人類早就可以得到月球甚至火星的樣品!
    還有人說,如果質疑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否真正送人上過月球,那麼多達382公斤的月球樣品哪裡來的?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很大漏洞的。實際上人類在地球上早就見過無數的來自地月系之外的外星物質。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和隕鐵都是外星物質。而來自月球的隕石佔落地隕石的相當大比例;因此地球表面從來不缺月球物質,甚至都不缺火星物質!
  • 火星男孩再出驚人宇宙論!揭秘月球來源以及地球時間早已被加速
    關於火星男孩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他幾乎伴隨著90後的整個成長曆程,一直2010年左右還活躍在關於預言以及外星人和神秘論的漩渦中心。但是這是神國對人類居住的地球的淨化,因為若不到一定關頭,人類則不會覺醒,地球上的暴力與戰爭將一直存在。2020年地球上的一個大陸將要發生大的災難。在2008年的訪談中,波力斯卡提及未來的保護神「指導靈」誕生在中國。我與偉大的指導靈一樣,都有著自己的使命。中國這個被神國選出來,讓承擔使命的神輪迴的國家有著特定的歷史身份。
  • 火星探測器怎麼傳信號到地球_火星探測器有幾個國家
    火星探測器,是一種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包括從火星附近掠過的太空船、環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動的火星漫遊車以及未來的載人火星飛船等。   1960年,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1A號探測器,它是人類探測火星的開端。1964年,美國成功發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它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到達火星的探測器。隨後美、蘇、歐、日等國相繼發射了數十個火星探測器。
  • 5位俄羅斯科學家提議摧毀月球,把月球炸了,地球才會溫暖如春?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在地球生命演化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可以說月球是地球最鐵的兄弟。那俄羅斯科學家揚言要炸掉月球,這裡面究竟有什麼貓膩,為什麼會有如此想法呢?這種想法大膽嗎?「五位俄羅斯科學家揚言要炸掉月球」這則消息出自於一篇無法查證真偽性的報導,我的看法是,這是有些報紙故意博人眼球的做法。文章中稱,由於月球對地球施加了穩定的引力作用,致使地球的傾角始終維持在23.5度左右,才使得地球上有四季之變化,才會讓俄羅斯廣袤的土地上大片是冰雪覆蓋白雪皚皚。所以那五位科學家想要徹底毀掉月球,讓地球上大部分地區一直處在四季如春的天氣裡。
  • 從火星到月球,2021年各國的太空探索有點兒忙
    「希望號」將致力於研究火星大氣,並將有價值的數據傳回地球,預計2月9日抵達火星。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將於2月10日左右進入火星軌道,在環繞火星一段時間後,將於5月著陸。《紐約時報》報導稱:「完好無損地降落在太陽系的第四顆行星——火星上是危險的。去年,中國的『嫦娥五號』登上月球表面,帶著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如果今年『天問一號』在火星上成功著陸,中國舉世矚目的航天成就將再次創造歷史。」
  • 如果在月球上瞄準火星開一槍,不考慮阻力影響,能否打到火星?
    由於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層,那麼來自外太空恆星直接照射或者行星反射的光線,勢必在幾乎沒有什麼損耗的情況下到達月球表面。假如在月球上我們看到了地球的近鄰之一火星,用槍瞄準它開一槍,能否打到火星上面去呢?那麼,我們假設子彈已經逃脫了月球的引力,而且也沒有射向地球,恰巧在月球上還能夠看到火星(說明火星與地球處於太陽系平面的同一側),火星處所的位置與月球中間也沒有地球的阻擋,在這種狀況下,考慮到忽略宇宙空間中的一切阻力,子彈是否能夠到達火星呢?
  • 火星的衛星曾經都是地球的,後來被神秘力量推離,才去了火星?
    兩個塊狀衛星,火衛一和狄莫斯,均於1877年發現,並以希臘神話中的戰神之子命名(火星以羅馬戰神命名,希臘語為戰神)。火衛一代表恐懼或恐慌,而Deimos代表恐懼。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它們實際上是被地球引力捕獲的小行星。兩者的成分似乎與黑色碳質球粒隕石小行星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