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鐵甲》、KOB機器人格鬥皆出自他手,他如何用一年走過歐美二十年的道路?

2021-01-14 創客貓

茹晨(右)陳曉(左)


陳曉:《鐵甲雄心》這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磨合的點,或者是有什麼困難嗎?


茹晨:我們做了非常多的科技節目,科技和大眾傳播、興趣點融合最難的是在於專業和娛樂,這怎麼更好的平衡?在綜藝裡面,現在新冒出來的頭部產品,一定具備三個要素,新視聽,新故事,新知識。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視頻平臺,他們的超級網綜都是小眾文化找題材,在好內容稀缺的市場裡面,用戶會對新的東西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你要保證視聽體驗是新的,輸出的一些知識是新的,以及故事是新的,這幾點要做好把控,包括技術和娛樂融合的平衡度。如果做得太娛樂,會失去核心用戶的認可,如果做得太專業,泛用戶又打不開。


陳曉:有沒有具體的例子?


茹晨:首先第一是推薦大家看我們的節目,核心是我們的新視聽,這個東西必須好看。如果不好看,你做了很多的編劇,你講了很多的故事,大家都覺得這東西並不吸引人,所以基礎就沒有了。我們做了兩檔節目,一檔是《鐵甲雄心》,一檔是《這就是鐵甲》,我們把錢花在了核心的看點上。所以,要想結合得好,核心看點一定要成立。


第二,你要尊重你想傳播的文化,我們想傳遞的創客文化價值觀必須通過這個節目來更好的體現。我們有12歲的學生,有75歲的工人,不分國籍、性別和年齡,在賽場上,我把我的技術方案更好的貢獻給你,或者我幫我的對手去解決他的機器故障。這幾點都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把一個內容產品打磨到一個非常好的程度。


陳曉:一個好的綜藝節目還是要把我們要傳達的態度和精神融入進去,才會打造成大家喜聞樂見的節目。《這就是鐵甲》火爆了之後,也會有同質的類型節目,我們怎麼繼續打造優質的節目?


茹晨:第一,我們開創了硬科技的全新品類。我們的方向,我們一開始就說了,我們希望跟科技的創業類的節目、知識傳播類不一樣,他們只是把內容作為管道,我們希望以技術上的創新作為內容最核心的變化或者是核心的看點。我們通過新的技術的呈現手段,我們去推動它,去革新它。


比如我們的《鐵甲雄心2》,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技術上的變化,會出現全自動的機器人,目前有一批技術團隊帶來的機器人是自動的,包括人型的機器人開始出現,這個品類是比較佔優的地方。真人格鬥,你很難讓他在第二年具備輕功、會飛,但是我們的機器人是可以通過技術來做的。


為什麼從綜藝來切?我們是以綜帶賽,我們通過頭部的綜藝把品牌客戶的專注度做起來,很多人在學習這種模式,希望開發綜藝產品來做這個比賽。未來,我們的布局還包括了漫畫、動畫,它的核心點,我們在做格鬥機器人的IP。我們在北京辦賽的時候,人山人海,大部分的小朋友可以叫出每一臺格鬥人的名字,IP是什麼?IP是需要時間去養,它不等同於品牌。IP是一代年輕人共同情感的體現,它最終是一個社群,有社群才是有IP。從這個角度來講,在製作人圈裡,我說中國的綜藝節目是沒有IP,綜藝是快迭代的產品。但是我們的比賽,現在每個月一次比賽,每年一屆世界盃,包括我們做的這些綜藝,我相信這個是擁有充分的生命力,它是可以伴隨著這些小朋友一年一年的成長,包括機器人會不斷的變化。


陳曉:您要把機器人格鬥或者是賽事作為一個IP或者是作為一個社區來運營,國內的機器人格鬥文化並不是特別的濃厚,也不是歷史特別的長遠,你在推行這樣的IP或者是模式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境?


茹晨:本身是一個半地下、小眾的文化類型,我們是通過以綜帶賽來做。我們整個團隊體系對這個東西的認知很精準,比如說我們也有競品,他們對於認知本身是不夠精準的,傳遞出來的審美、價值都是偏暗黑的。大家來看我們的內容,我們不光是色彩還是整體風格調性上,視覺上,強調更陽光的、更偏未來感的、正能量的。所以核心的原創團隊,對你要推的文化和傳輸出去的價值的認知精準,我覺得也是非常核心的。


陳曉:對於KOB形式,未來會有哪些具體的規劃?你們會做一個城市職業賽事?


茹晨:我們未來KOB機器人格鬥賽會分3層,最頂上的是世界盃,一年一次。未來會和歐美的比賽全部打通,最落地的是輕量級的,城市賽一臺機器也就幾千塊錢,我們把運動的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最核心的是我們搭中間的體系,這個運動十幾年一直屬於愛好者半職業化的狀態,沒有真正的做到職業化。我們未來要把它打造成超級賽事,職業化是一定要邁出去的一步。


最終,我們希望和一些科技公司背後的產業更深入的打通來推這件事。如果是機器人公司一起合力打造未來能夠更多消費者對於創新技術、創新文化認知的一項運動,我覺得這事成的概率就會非常的高。這事的起步,創客星球為什麼能夠做成這件事?是因為我們有我們的種子用戶和種子選手,我們不是一家之力做成的,而是中國的創客圈打了一場漂亮的仗,未來也能夠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大家一起推動,未來的人型的、巨型的機器人格鬥世界盃,聽起來就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事情。


陳曉:創客星球如何通過這樣的賽事盈利?


茹晨:我們還是2B的模式,以綜帶賽,小眾類的比賽賽事,要長周期的養。我們通過我們的節目更好地打通品牌客戶線上和線下的營銷場景。目前2B品牌廣告上,我們走得比一般的賽事公司要好,也走得比一般的綜藝公司要好。接下來未來的計劃,我們最終去打通toC的市場,我們看到小朋友現場的表現,他們對於機器人的痴迷程度,我們未來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切入到消費級的機器人,或者是青少年的機器人教育,把我們頭部的IP價值和線下的C端消費場景做更好的連接,這是大部分內容公司沒有做成的內容產業化的事。

相關焦點

  • 中國鐵甲格鬥機器人發展現狀
    上溯到1994年,美國舉辦了第一屆機器人大擂臺比賽,格鬥機器人開始以民間賽事的形式在國外悄然發展。1998年英國TNN電視臺首次組織了科普類節目《機器人大擂臺》,將這項運動搬上了電視熒幕,憑藉激烈、刺激、酷炫的「械鬥」場面,和機械類科技知識的全民科普,機器人格鬥運動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 這就是鐵甲:發展二十載,風靡全世界,你不知道的機甲格鬥史
    鐵甲格鬥類綜藝節目正處於風口浪尖,國內主要幾大網絡視頻平臺都參與其中,紛紛祭上殺手鐧,投資出品此類綜藝節目,其中《這就是鐵甲》風頭最盛。其實此類節目並非國內首創,小編今天為各位詳細講解一下機甲格鬥的前世今生。
  • 聊城青少年 機器人大戰了解一下 KOB克拉瑪依站圓滿落幕,鐵甲格鬥...
    KOB鐵甲格鬥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指導,創客星球2017年發起創辦的大型科技娛樂體育項目,是全球最高規格的機器人格鬥競技賽事,擁有上百支籤約機器人格鬥戰隊,代表了世界機器人格鬥最高的競技水準。每一次比賽的開啟鐵甲格鬥的大家庭都會迎來生力軍,來自浙江的15歲小將小五同學令人眼前一亮,戰隊聚首為夢想加油的克拉瑪依,詮釋了KOB所提倡的創新、創造精神,鐵甲格鬥不受年齡、性別和職業的限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冠軍。
  • 專訪《這就是鐵甲》總製片人:這是世界範圍內最頂級鐵甲格鬥節目
    他確實做到了…… 國際頂配製作打造一流S+級超級網綜很多觀眾在剛看到《這就是鐵甲》現場時,可以用驚訝來形容:是我走錯片場了嗎?這應該是好萊塢科幻大片的特效吧?在確認過真實現場之後,筆者興奮的簡直快要原地爆炸了:震撼!誇張的震撼!
  • KOB克拉瑪依站圓滿落幕,鐵甲格鬥燃動石油之城
    KOB鐵甲格鬥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指導,創客星球2017年發起創辦的大型科技娛樂體育項目,是全球最高規格的機器人格鬥競技賽事,擁有上百支籤約機器人格鬥戰隊,代表了世界機器人格鬥最高的競技水準。鐵甲上的累累傷痕就是光榮的勳章,見證了參賽者的堅持和智慧 ,通過鐵甲碰撞,去挑戰意志的極限,並且探索科技的邊界 。  CCTV紀錄片頻道也對本次賽事的參賽戰隊騎士王進行了全程關注,選手永不言棄的格鬥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從備戰到進入決賽,這背後動人的故事將後續為大家更新。
  • 機器人格鬥在中國火了,「科技+體育」圓你《鐵甲鋼拳》的夢
    《鐵甲雄心》節目機器人對戰。電影《鐵甲鋼拳》中機器人格鬥的場面曾經讓無數影迷心潮澎湃,然而很多人一定沒有想到的是,電影之外,機器人格鬥早已走入了現實。早在上世紀1980年代,在美國就有極客聚在一起進行半地下的機器人格鬥比賽。1994年,在舊金山舉辦的第一屆機器人大擂臺(Robot Wars US)則標誌著機器人格鬥開始浮出水面,進入公眾視野。
  • 【專訪】《這就是鐵甲》聯合出品人茹晨:讓年輕人覺得愛創造是一件...
    年初的《鐵甲雄心》節目是鐵甲文化在國內綜藝的首次嘗試創客星球成立於2014年,目前的核心業務為機器人格鬥競技相關的賽事、綜藝和IP衍生業務,其創始人為前央視經濟頻道《對話》、第一財經《頭腦風暴》、《波士堂》節目製作人茹晨。在製作出兩檔主打鐵甲文化的節目之前,茹晨與他的團隊曾經也打造過傳播創客文化的真人秀節目《創客星球》,主打的是篩選真人創業項目。
  • 《這就是鐵甲》掀鐵甲文化新熱潮 入選優秀網絡視聽作品
    機器人格鬥席捲而來,《這就是鐵甲》掀起鐵甲文化新熱潮   1994年,機器人格鬥首次出現在美國舊金山,距今已發展二十餘年。自1998年被英國BBC包裝成節目形式首播之後,其鼎盛時期不但連續數年斬獲收視冠軍,並在全球40多個國家發行,風靡全球。1999年央視轉播《機器人大擂臺》,成為無數90後的經典童年記憶。
  • 站在巨人肩膀上,《這就是鐵甲》用專業態度打造高品質綜藝
    9點《這就是鐵甲》首播成績,連著微博話題#鄭爽 果斷# #這就是鐵甲#衝上了熱搜榜。他們同時為《這就是鐵甲》提供了專業的技術導演,從美國等鐵甲格鬥相對成熟的國家回來,具有多年鐵甲格鬥賽事組織和管理經驗。
  • 機器人格鬥會像電競一樣成為「全民爆款」嗎?
    2018年,國內綜藝市場颳起了一股「鐵甲」科技風潮,以《鐵甲雄心》第一季、《這就是鐵甲》為代表的一系列機器人格鬥綜藝紛紛湧現。其中《鐵甲雄心》第一季豆瓣評分達到了8.4分;《這就是鐵甲》截至收官當日,獲得了近18億的累計播放量,節目的豆瓣評分也維持在8分左右。在較為冷門的科技圈層題材中,可以稱得上口碑與熱度的突破。
  • 最強鐵甲集結,高燃科技對決,KOB克拉瑪依站即將熱血開戰
    熱愛科技競技的寶寶們看過來啦~ 這裡有一場精彩的KOB機器人格鬥大賽 即將展開 先讓我們欣賞一下 精彩的鐵甲格鬥精彩的瞬間吧~ KOB鐵甲格鬥精彩混剪 KOB鐵甲格鬥(King Of
  • 《這就是鐵甲》正式收官,優酷打造教科書式超級網綜
    6月15日,優酷、天貓出品、創客星球聯合打造,優制娛樂承制的S+超級網綜《這就是鐵甲》以遠超同類型節目的評價、收視率和熱度正式收官,引發業界關注與熱議。其實,與當前國內在線視頻領域三強爭霸局面相仿,《這就是鐵甲》並非國內唯一鐵甲格鬥類網綜,但與同類節目如幾乎是先後上映的《機器人爭霸》相比,前者在口碑、內容、製作等多個維度上取得了全面領先。
  • 機器人格鬥綜藝風潮蔓延到中國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迎熱潮
    1998年,英國BBC的《機器人大戰》播出後一炮而紅,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收視率第一,並在全球27個國家播出。20年後,參加該節目的機器人選手從最初的30多部發展到現在1700多部。  在歐美國家風靡20多年後,機器人格鬥綜藝的風潮終於蔓延到中國,掀起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熱潮。
  • 吳尊加盟《這!就是鐵甲》 手繪鐵甲戰士萌氣十足
    就是鐵甲》 手繪鐵甲戰士萌氣十足 2018-02-01 14:41:49來源:紅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8年02月01日 14:41 來源:紅網
  • 機器人格鬥綜藝完結,其中哪一隻中國鐵甲戰隊是最強的?
    隨著《這就是鐵甲》的完美收官,今年3大機器人格鬥類型的綜藝節目就只剩下愛奇藝的《機器人爭霸》了。而在《鐵甲雄心》及《這就是鐵甲》中有著出色表現的中國鐵甲,那一個才是你的最愛呢?二、兩頓燒烤兩頓燒烤在《這就是鐵甲》中雖然沒有太亮眼的表現,但在《鐵甲雄心》裡還是打得很不錯的。加了前防彈玻璃的兩頓燒烤一度讓暗影獵手無從下口咬他,還被他打掉了自己的大牙,最終還是被暗影獵手夾住屁股懟牆惜敗了,不過兩頓燒烤的威力確實也挺大,主操手的品行也很不錯,值得點讚。
  • 機器人格鬥綜藝是這樣打造爆款的
    以上是《這就是鐵甲》的比賽現場,雖然被網友調侃為「兩個掃地機器人打架」,但看似題材小眾又很工業氣質的硬科技綜藝,最後以總播放量近20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0億,豆瓣評分8.1的成績收官。該節目的出品方之一創客星球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科技娛樂內容公司,專注打造由創新技術驅動的娛樂IP。
  • 《鐵甲雄心》《機器人爭霸》…… 「機器人」爭霸 繞不開版權
    但在國內,機器人競技節目才剛剛興起,為什麼這類內容題材會在今年年初的綜藝市場上密集出現呢?看看本文的分析,一起來了解一下。 在鋼筋和鋼化玻璃搭建的賽場裡,重達百餘公斤的鋼鐵機器們被場外選手操縱,抬、砸、刺、壓,在碰撞與摩擦間迸濺出鬥志的火花,試圖將對手撂倒、壓扁、摧毀。這是《機器人爭霸》節目中的情形,也是《鐵甲雄心》《這!就是鐵甲》的情形。
  • 《鐵甲雄心》駐場機器人鐵甲獅:註定會被寫進世界機甲歷史
    王奚對自己主導的形象設計成果的評價是:「這是國內最帥最酷的形象外觀。」為了將這個國內首屈一指的機甲形象從2D變成3D,KOB找到了中國巨型機甲第一人——孫世前。製造讓世界看到中國的機器人藝術孫世前工作室與KOB早在2017年就有聯繫,「鐵甲格鬥」這個概念一直吸引著孫世前這個機器人藝術家的注意。
  • 錯過了電競,我該錯過機器人格鬥嗎?
    就是鐵甲》和《機器人爭霸》兩檔綜藝節目接連上線,以及在今年3月播出的《鐵甲雄心》,機器人格鬥這一比賽形式再度來到了大眾視野。 就是鐵甲》的聯合出品方創客星球獲得由啟明創投的近億元Pre-B輪融資;同樣是4月,從事機器人格鬥線下賽事運營的極戰FMB 獲得了千萬美金的A輪融資,由微影資本領投、北極光創投跟投;而在去年,工匠社和機甲爭霸等格鬥機器人的製造商也紛紛宣布獲得融資。 由於機器人在中國以往多少仍有些專業和技術的門檻,使得機器人格鬥也一直是個小眾愛好,具體說更多是以極客理工男為主。
  • 對孩子太有用了,mini格鬥機器人火遍全國!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歐國家就已經掀起了機器人格鬥的熱潮,上面的視頻是由美國廣播電視公司,於2000年創立的機器人格鬥電視節目BattleBots,至今已更新到第九季。近年來,國內類似的節目《鐵甲雄心》《這就是鐵甲》《機器人爭霸》等也獲得了廣泛的追崇。一群對技術狂熱的愛好者們,帶著他們親手製作的戰鬥利器來到擂臺上一較高下,只需要動動遙控器,一場文明而又充滿硝煙的戰鬥就呈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