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晨(右)陳曉(左)
陳曉:《鐵甲雄心》這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磨合的點,或者是有什麼困難嗎?
茹晨:我們做了非常多的科技節目,科技和大眾傳播、興趣點融合最難的是在於專業和娛樂,這怎麼更好的平衡?在綜藝裡面,現在新冒出來的頭部產品,一定具備三個要素,新視聽,新故事,新知識。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視頻平臺,他們的超級網綜都是小眾文化找題材,在好內容稀缺的市場裡面,用戶會對新的東西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同時你要保證視聽體驗是新的,輸出的一些知識是新的,以及故事是新的,這幾點要做好把控,包括技術和娛樂融合的平衡度。如果做得太娛樂,會失去核心用戶的認可,如果做得太專業,泛用戶又打不開。
陳曉:有沒有具體的例子?
茹晨:首先第一是推薦大家看我們的節目,核心是我們的新視聽,這個東西必須好看。如果不好看,你做了很多的編劇,你講了很多的故事,大家都覺得這東西並不吸引人,所以基礎就沒有了。我們做了兩檔節目,一檔是《鐵甲雄心》,一檔是《這就是鐵甲》,我們把錢花在了核心的看點上。所以,要想結合得好,核心看點一定要成立。
第二,你要尊重你想傳播的文化,我們想傳遞的創客文化價值觀必須通過這個節目來更好的體現。我們有12歲的學生,有75歲的工人,不分國籍、性別和年齡,在賽場上,我把我的技術方案更好的貢獻給你,或者我幫我的對手去解決他的機器故障。這幾點都必須同時具備,才能把一個內容產品打磨到一個非常好的程度。
陳曉:一個好的綜藝節目還是要把我們要傳達的態度和精神融入進去,才會打造成大家喜聞樂見的節目。《這就是鐵甲》火爆了之後,也會有同質的類型節目,我們怎麼繼續打造優質的節目?
茹晨:第一,我們開創了硬科技的全新品類。我們的方向,我們一開始就說了,我們希望跟科技的創業類的節目、知識傳播類不一樣,他們只是把內容作為管道,我們希望以技術上的創新作為內容最核心的變化或者是核心的看點。我們通過新的技術的呈現手段,我們去推動它,去革新它。
比如我們的《鐵甲雄心2》,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技術上的變化,會出現全自動的機器人,目前有一批技術團隊帶來的機器人是自動的,包括人型的機器人開始出現,這個品類是比較佔優的地方。真人格鬥,你很難讓他在第二年具備輕功、會飛,但是我們的機器人是可以通過技術來做的。
為什麼從綜藝來切?我們是以綜帶賽,我們通過頭部的綜藝把品牌客戶的專注度做起來,很多人在學習這種模式,希望開發綜藝產品來做這個比賽。未來,我們的布局還包括了漫畫、動畫,它的核心點,我們在做格鬥機器人的IP。我們在北京辦賽的時候,人山人海,大部分的小朋友可以叫出每一臺格鬥人的名字,IP是什麼?IP是需要時間去養,它不等同於品牌。IP是一代年輕人共同情感的體現,它最終是一個社群,有社群才是有IP。從這個角度來講,在製作人圈裡,我說中國的綜藝節目是沒有IP,綜藝是快迭代的產品。但是我們的比賽,現在每個月一次比賽,每年一屆世界盃,包括我們做的這些綜藝,我相信這個是擁有充分的生命力,它是可以伴隨著這些小朋友一年一年的成長,包括機器人會不斷的變化。
陳曉:您要把機器人格鬥或者是賽事作為一個IP或者是作為一個社區來運營,國內的機器人格鬥文化並不是特別的濃厚,也不是歷史特別的長遠,你在推行這樣的IP或者是模式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困境?
茹晨:本身是一個半地下、小眾的文化類型,我們是通過以綜帶賽來做。我們整個團隊體系對這個東西的認知很精準,比如說我們也有競品,他們對於認知本身是不夠精準的,傳遞出來的審美、價值都是偏暗黑的。大家來看我們的內容,我們不光是色彩還是整體風格調性上,視覺上,強調更陽光的、更偏未來感的、正能量的。所以核心的原創團隊,對你要推的文化和傳輸出去的價值的認知精準,我覺得也是非常核心的。
陳曉:對於KOB形式,未來會有哪些具體的規劃?你們會做一個城市職業賽事?
茹晨:我們未來KOB機器人格鬥賽會分3層,最頂上的是世界盃,一年一次。未來會和歐美的比賽全部打通,最落地的是輕量級的,城市賽一臺機器也就幾千塊錢,我們把運動的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最核心的是我們搭中間的體系,這個運動十幾年一直屬於愛好者半職業化的狀態,沒有真正的做到職業化。我們未來要把它打造成超級賽事,職業化是一定要邁出去的一步。
最終,我們希望和一些科技公司背後的產業更深入的打通來推這件事。如果是機器人公司一起合力打造未來能夠更多消費者對於創新技術、創新文化認知的一項運動,我覺得這事成的概率就會非常的高。這事的起步,創客星球為什麼能夠做成這件事?是因為我們有我們的種子用戶和種子選手,我們不是一家之力做成的,而是中國的創客圈打了一場漂亮的仗,未來也能夠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大家一起推動,未來的人型的、巨型的機器人格鬥世界盃,聽起來就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事情。
陳曉:創客星球如何通過這樣的賽事盈利?
茹晨:我們還是2B的模式,以綜帶賽,小眾類的比賽賽事,要長周期的養。我們通過我們的節目更好地打通品牌客戶線上和線下的營銷場景。目前2B品牌廣告上,我們走得比一般的賽事公司要好,也走得比一般的綜藝公司要好。接下來未來的計劃,我們最終去打通toC的市場,我們看到小朋友現場的表現,他們對於機器人的痴迷程度,我們未來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切入到消費級的機器人,或者是青少年的機器人教育,把我們頭部的IP價值和線下的C端消費場景做更好的連接,這是大部分內容公司沒有做成的內容產業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