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器人「俠客」一記平沙落雁式把英國機器人「彈射」鏟了起來,然而「彈射」翻身彈了回來,繼續戰鬥。一個幾百平的場地內,兩臺機器人在進行著火花四濺的彈撞砸鏟式打鬥。
賽場邊,兩對選手緊張快速地操作手柄,指揮格鬥機器人發動技能。不遠處的椅子上,鄭爽、撒貝寧、吳尊、張一山四位戰隊經理人隨著選手們的打鬥時而狂歡時而屏息凝神。
在比賽前兩分鐘,「俠客」拆掉了「彈射」的一個輪子,拔了它一顆牙,三次將其彈翻在地,進攻勢頭猛烈,一度佔上風,而隨著「彈射」一記狠狠的彈出,「俠客」被彈翻,在比賽最後10秒喪失行動能力,判定KO。
以上是《這就是鐵甲》的比賽現場,雖然被網友調侃為「兩個掃地機器人打架」,但看似題材小眾又很工業氣質的硬科技綜藝,最後以總播放量近20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0億,豆瓣評分8.1的成績收官。
該節目的出品方之一創客星球成立於2014年,是一家科技娛樂內容公司,專注打造由創新技術驅動的娛樂IP。公司的核心業務為機器人格鬥競技相關的賽事、綜藝和IP衍生業務,希望用優質內容連接創新和大眾。
創客星球聯合創始人王星
引進機器人格鬥賽事被資本看好
據創客星球聯合創始人王星介紹,她和創始人茹晨一直在探索科技領域內容爆款的引爆點。科技內容的專業性與爆款要求的娛樂性,兩者如何完美調和,是個門檻很高的技術活兒。
創客星球成立以後推出了多檔科技類綜藝節目,包括科技創業節目《創客星球》和科技演講節目《未來簡說》等。
事實上,機器人格鬥起源於1994年舊金山舉辦的第一場機器人格鬥賽事《Robot Wars US》,之後有《博茨大戰》和《機器人大擂臺》,這些節目一度風靡全球。在王星看來,科技內容完全可以不冰冷,可以撬動大眾審美,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熱潮和題材創新的需求,她認為,機器人格鬥是時候進入中國了。
2017年,創客星球打造機器人格鬥領域的「世界盃」——KOB(King Of Bots)機器人格鬥大賽。共邀請來自全球12個國家的48支戰隊參與110公斤級別的機器人格鬥。
大賽在技術標準、選手和對戰水平、賽事組織運營方面發力,籤約了近百支代表著全球機器人格鬥最高競技水準的機器人格鬥戰隊,成為與美國博茨大戰(BattleBots)、英國機器人大擂臺(RobotWar)並列的全球三大重量級機器人格鬥賽事之一。
能夠推出多檔節目與賽事源於創客星球團隊資深的內容製作經驗和行業資源。公司創始人兼CEO茹晨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資深財經節目製作人,曾任央視經濟頻道《對話》欄目導演,第一財經品牌欄目《頭腦風暴》、《波士堂》製片人;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星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傳播學碩士,曾創辦在線英語教學平臺新禾利在線教育,還是科技財經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在融資方面,創客星球於2016年完成來自聯創永宣、國灝創投的數百萬元A輪融資,於2017年完成來自洪泰基金、辰海資本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並於2018年5月完成啟明創投的數千萬元Pre-B輪融資。
如何持續打造爆款綜藝?
2018年創客星球將機器人格鬥搬上熒幕,先後與浙江衛視共同出品中國首個機器人格鬥科技綜藝《鐵甲雄心》、與優酷聯合出品S+級超級網綜《這就是鐵甲》,開創了中國綜藝市場上全新的「硬科技」品類。
據王星介紹,《鐵甲雄心》創下了全國周間科技節目的收視紀錄,最高收視率0.52,豆瓣評分8.2分;《這就是鐵甲》首日播放量破1.4億,創下日播放量最高紀錄,豆瓣評分8.1分,據優酷視頻數據,到目前,節目總播放量近20億。
創客星球創始人茹晨坦言,「節目最大的難度,就是如何精準調和專業性和娛樂性,優酷團隊也花了很多精力去思考,明星參與進來之後界限在哪裡,如何既不幹涉比賽又讓觀眾覺得有趣?尤其是十期節目如何設計賽制、如何起承轉合地調動情緒、如何選擇選手的個性,都十分難把握,節目構建的是全新的工業體系。」
公司在比賽層面聚焦專業,通過綜藝的手法建立選手們的魅力標籤。「每支隊伍從名字到造型,到機器人建造的所有細節都是公司與選手、製作團隊一起決定的。目標非常明確:希望這些機器人和戰隊形象能夠成為陪伴這一代小朋友成長的英雄,就像我們小時候玩的變形金剛、四驅車一樣。」王星表示。
能否持續產出爆款綜藝,一直保持內容的吸引力是行業普遍的難題,對此茹晨表示,「因為我們一直在做一套標準。未來,純粹的暴力旋轉我們一定會去限制,通過規則的引導,重點激發選手創造新機型,將這項運動的精髓扳回到想像力、新技術的層面,重新煥發運動競技的生命力。」
除了《這就是鐵甲》,創客星球還在籌備大熱的「無人機競速」項目。
將上線桌面級格鬥機器人
就在《這就是鐵甲》播出之時,愛奇藝也推出了同類型節目《機器人爭霸》,已於近日收官,累計播放量超9億,豆瓣評分6.1。
從點擊率與觀眾數量來看,《這就是鐵甲》打造了一個短期爆款,但創客星球要做的,不僅僅是一檔熱門節目,對於未來商業體系的搭建,公司的規劃是基於節目和賽事,不斷豐富整個產業鏈條。
目前,KOB機器人格鬥大賽已經設計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底部是線下高頻次、高密度的區域賽、城市賽和高校賽;中間一層是職業比賽,明年上半年會推出詳盡的賽事模型;頂部的一層是每年一次的「世界盃」,綜藝真人秀相當於全明星賽,成為一次氣氛集中的賽事狂歡。
「今年下半年KOB將陸續在國內外舉辦線下比賽,10月,清華的同學將率先有機會參與高校賽。」王星說。
據王星介紹,公司目前的主要盈利來源為廣告贊助,未來,IP衍生品即桌面級的格鬥機器人,將於9月正式上線售賣。此外,創客星球還計劃切入教育領域,圍繞IP的開發做授權等合作。
因為格鬥機器人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很多規則和實踐還處於探索階段。但在王星看來,機器人格鬥這項運動將有機會成為第一個由中國制定標準,全球參與的全民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創客星球希望可以起到引導作用。
「儘管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我們相信最終機器人格鬥終會構成一個技術+文娛+教育的生態。內容公司只有將內容的壁壘越做越高,才越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