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格鬥綜藝會在今年爆發,並不是毫無緣由的

2021-01-10 大慶愛娛樂

在歐美國家,機器人格鬥綜藝已經有了近二十年的歷史。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格鬥綜藝,當屬英國BBC的《機器人大戰》。《機器人大戰》的原始誕生地是美國的舊金山。在1992年的時候,一位名叫馬克·索普(Mark Thorpe)的工程師在設計遙控吸塵器的時候,因為操作不當,造成了一次機器人暴力事件。他卻因此獲得了靈感,於是召集了30多個機械愛好者,在1994年舉辦了一場線下的「機器人大戰」。

當時的場地和賽制都非常簡陋,只是一次愛好者的聚會,但是因為這場比賽太過創新和精彩,引起了極高的關注。之後馬克和一家名為「型材生產(Profile Productions)」的公司合作,擴大了比賽的規模,第二年參賽的機器人就從30臺增至1700臺。

然而,在此之後,馬克和型材生產的關係破裂,雙方分道揚鑣。型材生產與BBC合作,在1997年舉辦了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格鬥的電視綜藝《機器人大戰》。而1999年,美國也推出了自己的《博茨大戰》,叫板英國。同時探索頻道旗下的TLC也推出過一款機器人闖關類的節目《機器人主義(Robotica)》。

機器人格鬥綜藝在接下來的幾年風靡全球,最鼎盛時期曾6年拿下收視冠軍,並在20多個國家播出,中國也曾在2000年左右引進,成為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之後,各類綜藝崛起,機器人格鬥迎來了一次冰封期,一直到2015年左右才又復甦。 在經歷了近20年的科技發展後,再次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機器人已經不可同往日而語。於是再一次引發了收視狂潮,遠超其他類型的綜藝6倍之多,在國外又掀起了一次機器人狂熱。

收視率給了國內綜藝製作人一個明顯的信號:在年輕人對歌舞比賽、真人秀類綜藝審美疲勞的今天,科技競技類的綜藝也許能帶來全新的觀感。 進入2018年,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和發展,國內觀眾對於機器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此時將此類節目引入國內,似乎時機已經成熟。 然而一檔爆款出來,只有天時還不夠,地利、人和一樣都不能少。製作精良,但劇情不夠 我們常說,一款綜藝能不能夠成功,要看它的兩個因素:硬體和軟體

硬體,指的是節目的製作水平。兩檔節目在製作上,其實和國外的節目差距不大,甚至還有超越國外節目的地方。軟體,指的是節目的製作思路。國外多年來製作節目的思路比較單一:前期參賽者發揮各自特長,打敗對手晉級,然後和能力強大到變態的守擂機器人對決。

相關焦點

  • 「特評」鄭爽發火上熱搜,但機器人格鬥綜藝仍需「改良品種」
    要不是鄭爽這幾天力挽狂瀾,在《這就是鐵甲》錄製現場生了個氣,不知還有多少人會繼續關注這兩檔節目。機器人格鬥,時機已經成熟今年的機器人格鬥綜藝,是由浙江衛視《鐵甲雄心》開的頭。對於一般觀眾而言,今年這股「機器人格鬥」風颳的有點突然,基本是毫無預警的就連續出現了4檔同性質的節目。在流量明星頻繁霸屏的這兩年,突然扎堆的出現了機器人格鬥類型的節目。
  • 機器人格鬥綜藝還是個賠錢貨?
    相比之下,愛奇藝另一檔重金打造的綜藝節目《機器人爭霸》便顯得失色不少。 這檔節目主打機器人大戰,操縱格鬥機器人的戰隊分別進行PK,直至角逐出最後勝者。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曾在2月份《機器人爭霸》的發布會現場聲稱:這檔綜藝是愛奇藝今年綜藝矩陣中最獨特的一支,投入大於去年的《中國有嘻哈》,被視為頭部力量進行重點打造。
  • 機器人格鬥綜藝是這樣打造爆款的
    公司的核心業務為機器人格鬥競技相關的賽事、綜藝和IP衍生業務,希望用優質內容連接創新和大眾。創客星球聯合創始人王星引進機器人格鬥賽事被資本看好據創客星球聯合創始人王星介紹,她和創始人茹晨一直在探索科技領域內容爆款的引爆點。科技內容的專業性與爆款要求的娛樂性,兩者如何完美調和,是個門檻很高的技術活兒。
  • 從《機器人大戰》,看機器人格鬥綜藝在中國能否成功
    一線導讀:今年,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熱潮和綜藝節目題材創新的需求,機器人格鬥綜藝突然成為了市場熱點。而說到機器人格鬥綜藝的經典之作,不得不提的是英國BBC製作的《機器人大戰》,堪稱該類題材的開山鼻祖。在小組賽階段,組內四位選手將會進行限時3分鐘的兩兩對決,每個小組中獲勝的兩位選手晉級到聯賽階段,聯賽中積分最高的兩名選手之間會進行終極對決,PK出本場比賽的冠軍。在經過五場比賽之後,勝出的獲勝者將在決賽時進行三方混戰,最終有一位選手與評審推選的終極機器人進行本季的大對決。
  • 機器人格鬥會像電競一樣成為「全民爆款」嗎?
    或裝備著堅固的護甲,或亮出了鋒利的高速轉輪,形態各異、造價不菲的機器人在此互相廝殺;場地之外,操縱者們神色專注地盯著戰鬥艙內的戰況;現場的觀眾們同樣全神貫注,一方獲勝之後,觀眾席上便會爆發出潮水般的歡呼聲。這不是某部科幻電影的片段,而是機器人格鬥綜藝《鐵甲雄心》第二季的比賽現場。
  • 機器人格鬥綜藝風潮蔓延到中國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迎熱潮
    1998年,英國BBC的《機器人大戰》播出後一炮而紅,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收視率第一,並在全球27個國家播出。20年後,參加該節目的機器人選手從最初的30多部發展到現在1700多部。  在歐美國家風靡20多年後,機器人格鬥綜藝的風潮終於蔓延到中國,掀起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熱潮。
  • 錯過了電競,我該錯過機器人格鬥嗎?
    不過別緊張,無論是被打進坑裡還是燒成燒烤的,都只是機器人而已。 隨著《這!就是鐵甲》和《機器人爭霸》兩檔綜藝節目接連上線,以及在今年3月播出的《鐵甲雄心》,機器人格鬥這一比賽形式再度來到了大眾視野。 不過隨著機器人格鬥在運營模式上的體育賽事化,包括在今年突然興起的「電子體育」一說中也將機器人賽事涵蓋其中,它是否會像經歷過去10來年的電競類似的發展和爆發?退一步說它是否能有百年前賽車和摩託車比賽起步時的重現?而格鬥作為一項全球由來已久的觀賞性項目,在對陣雙方變為機器人之後是否能煥發新的生機,雖然現在機器人還長得比較機械,但未來的造型誰說得準呢? 誰在看?
  • 電競火了,機器人格鬥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和Robot Wars那種頗具破壞性的激烈格鬥相比,工匠社宣傳的機器人格鬥要溫和許多。玩家下載配套App,再對機器人的格鬥動作進行設計、編程,之後就能將20 釐米高的桌面級機器人放入格鬥場。機器人遭到擊打後,身上的傳感器會將「傷害」計入系統,這種比賽並不以物理摧毀對方為目的。
  • 中國鐵甲格鬥機器人發展現狀
    鐵甲的淵源大家可能意想不到,最早格鬥機器人的靈感來自於一臺故障的掃地機器人,因故障導致掃地機器人「出乎意料的暴力結果」,人們設計出了裝備堅甲利器,能跑會動攜帶各類攻擊武器的格鬥機器人。如今,機器人格鬥賽事在國外已經有了2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歐美等地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產業鏈,帶動了包括機器人俱樂部、線下賽事等的興起和發展。中國的格鬥機器人起步比較晚,2016年才第一次參加了小規模的賽事,同時,國內機器人的水平也參差不齊,觀眾普遍吐槽從外形到武器對西方同行的抄襲,因此與世界一線水平之間存在不小差距。
  • 《巧手神探》Angelababy周震南等花式操控工匠社鋼騎格鬥機器人
    在上周六湖南衛視播出的熱門綜藝節目《巧手神探》中,小編發現了熟悉的身影。——這不是工匠社鋼騎格鬥機器人嘛!居然又上電視節目了?前段時間,它在《新相親大會》上小露了一手,就成為全場焦點,幫助小哥哥順利牽手女嘉賓。
  • 機器人格鬥綜藝完結,其中哪一隻中國鐵甲戰隊是最強的?
    隨著《這就是鐵甲》的完美收官,今年3大機器人格鬥類型的綜藝節目就只剩下愛奇藝的《機器人爭霸》了。而在《鐵甲雄心》及《這就是鐵甲》中有著出色表現的中國鐵甲,那一個才是你的最愛呢?三、貪吃蛇貪吃蛇作為一個抓舉型機器人,進攻方式雖然不那麼暴力,但是扔起機器來也是毫不含糊的。在《鐵甲雄心》裡把俠客摔了個傷痕累累,而俠客卻不能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機器的穩定性也很高,主操手的技術也不錯,是個連外國人都讚嘆的機器。連狂戰斧都被它當垃圾一樣到處扔。四、正負極正負極從比賽以來就不是很被看好,畢竟兩臺小機器感覺作用有限。
  • 《機器人爭霸》成史上「腦洞最大綜藝」
    《機器人爭霸》成史上「腦洞最大綜藝」發布時間:2018年04月08日 14:40 來源:環球網  《機器人爭霸》於4月5日播出第二集,截止目前,節目總播放量已突破3億,豆瓣評分高達7.6,被贊「腦洞最大的綜藝」、「18年最燃綜藝」。
  • 機器人格鬥在中國火了,「科技+體育」圓你《鐵甲鋼拳》的夢
    《鐵甲雄心》節目機器人對戰。電影《鐵甲鋼拳》中機器人格鬥的場面曾經讓無數影迷心潮澎湃,然而很多人一定沒有想到的是,電影之外,機器人格鬥早已走入了現實。早在上世紀1980年代,在美國就有極客聚在一起進行半地下的機器人格鬥比賽。1994年,在舊金山舉辦的第一屆機器人大擂臺(Robot Wars US)則標誌著機器人格鬥開始浮出水面,進入公眾視野。
  • 中外格鬥機器人的差距
    Robogames則是於2004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誕生的格鬥機器人大賽,成為全美最大的格鬥機器人大賽,至今仍然持續每年舉辦格鬥機器人大賽。Battlebots則是美國的電視綜藝節目,於2000年開播,2002年結束公播出5季。並且於2015年在美國ABC上復播 ,再次掀起一波格鬥機器人浪潮。
  • 讓你熱血沸騰的機器人格鬥大賽!機器人迷+格鬥迷點進來!就是幹!!!
    兩天時間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二支頂尖級格鬥機器人俱樂部齊聚北京——「東區故事751」,駕駛著他們自己設計、製造的格鬥機器戰士,展開一場「不死不休」激烈廝殺。鋼刀、戰錘、電鋸、電鑽、彈射器、噴火器……………每名參賽的鋼鐵戰士都將受到最殘酷威脅的挑戰、迎接著最激烈戰鬥的洗禮。為網友帶來緊張刺激的機器人格鬥比賽,最終來自上海大學六宇速戰隊的「電磁炮」以四場比賽全勝的好成績獲得全場冠軍。
  • 電競火了 機器人格鬥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和 Robot Wars 那種頗具毀壞性的劇烈搏鬥相比,工匠社宣傳的機器人搏鬥要溫和許多。玩家下載配套 App,再對機器人的搏鬥動作停止設計、編程,之後就能將 20 釐米高的桌面級機器人放入搏鬥場。機器人遭到擊打後,身上的傳感器會將「傷害」計入系統,這種競賽並不以物理摧毀對方為目的。
  • 中國首檔機器人格鬥秀《機器人爭霸》燃到爆,真人battle過時了!
    上周愛奇藝上線了一款非常與眾不同的綜藝——《機器人爭霸》,本來毒舌君對綜藝看到略微有些審美疲勞了,但機器人,一個全新的領域,光是名字就足夠勾起人的好奇心。對於機器人的了解只停留在電影裡的變形金剛和現實中的掃地機器人身上的毒舌君,真是relly好奇機器人是怎麼打架的啊。在普通大眾如毒舌君的認知中,機器人只是少部分極客的愛好,對於這些幾乎零了解。
  • 《鐵甲雄心》《機器人爭霸》…… 「機器人」爭霸 繞不開版權
    原標題:《鐵甲雄心》《機器人爭霸》……機器人格鬥綜藝節目你了解嗎? 但在國內,機器人競技節目才剛剛興起,為什麼這類內容題材會在今年年初的綜藝市場上密集出現呢?看看本文的分析,一起來了解一下。 在鋼筋和鋼化玻璃搭建的賽場裡,重達百餘公斤的鋼鐵機器們被場外選手操縱,抬、砸、刺、壓,在碰撞與摩擦間迸濺出鬥志的火花,試圖將對手撂倒、壓扁、摧毀。這是《機器人爭霸》節目中的情形,也是《鐵甲雄心》《這!就是鐵甲》的情形。
  • 《機器人爭霸》科技與綜藝的完美結合,開播即火,引發全網熱議
    3月29日 20點,國內首檔以機器人格鬥全球聯賽為故事主線的劇情式真人秀《機器人爭霸》節目在愛奇藝開播,集結了Angelababy、李晨、林更新和盛一倫,他們將與機器人進行第一次「親密接觸」。而這檔綜藝節目一經上線,便引發全網熱議。「林更新好搞笑啊!」
  • 中國格鬥機器人萬戶
    「萬戶」(Wanhoo),被運往洛杉磯、成為第一臺在BattleBots上正式參賽的中國格鬥機器人。 2017年,國內出現首個機器人格鬥賽事——FMB(Fighting My Bots)。當時,還在德企做工業設計師的戚緯東拽上自己的幾個小夥伴,很快就做出了「角鬥士」戰隊第一臺功勳機器人——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