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會戰,作為蔣介石中央軍嫡系——湯恩伯軍團,我們要著重介紹一下。
七七事變之後,中日發生了南口大戰,這一戰之後,湯一博的名聲日隆。一時間成為蔣介石嫡系中央軍中名氣最大的將領,也被提升為第20軍團長統轄著,關麟徵的第五十二軍,王仲廉的第85軍,分別統轄鄭國洞的第2師,張耀明的第25師,陳大慶的第89師,張軫的第110師,還有一個獨立的德式炮兵營。
可見湯恩伯軍團的實力非常雄厚。
這裡有一個事情跟大家說一下。湯恩伯起家的部隊是第13軍,所轄兩個師,第4師,第89師。湯恩伯被提升為第20軍軍團長之後,軍委會給了他一個85軍的番號。湯恩伯,非常的聰明,他並沒有把新單號給新部隊,而是給了第13軍。又把第13軍的番號給了張軫的部隊,而自己還兼任著第十三軍的軍長。
所謂新部隊老番號,老部隊新番號,要成為湯恩伯擴充軍事實力的一個隱秘做法。當時湯恩伯部隊中的所有士兵在左臂章上,都繡了一個「伯」子,用以區別其他部隊。
在河南休整幾個月之後,湯恩伯的部隊戰力更加的強勁。在王耀武的第七十四軍,還沒有出現之前,在第十八軍和第五軍沒有更多戰績的時候,胡宗南的第一軍名大於實的時刻,湯恩伯的部隊就是中央軍的首席。
至少抗戰兩年之前,日本人是這樣認為的。
湯恩伯本身就心高氣傲,性格又非常的致命,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的話說,他的眼睛長到了頭頂,誰也都不放在眼中,地方軍和雜牌軍的將領見到湯恩伯也是怕得要死。
早在1936年,湯恩伯就主動向蔣介石請命,要把部隊開往綏遠前線去,幫助傅作義作戰,他當時的表態讓蔣介石非常的感動,原話是:別人不敢打的仗,都交給我打,別人不敢去的危險地方,都讓我去。
面對這樣的表態很難說,蔣介石怎麼會不對他另眼相看!
開往魯南戰場之前,湯恩伯在許昌住地,宴請了許多的文藝青年,希望這些人對他的部隊進行宣傳和報導。談到南口大戰之時,湯恩伯說:
南口作戰中,有兩件事我最傷腦筋,第1件事,無論我的指揮部在哪兒,都有漢奸,放心發給日本炮兵和轟炸機。第2件事,部下任意槍殺日軍戰俘,至始至終,沒能交給我一個活的。
宴請結束之後,湯恩伯一聲令下,大軍立即開拔,從許昌坐火車到漯河,然後走公路,步行到安徽阜陽。在阜陽剛休息三天,就接到李宗仁的命令,說磯谷師團正從津浦線南下,讓湯恩伯率領部隊北進。
一路行軍,戰地服務團的青年們,也刷了一路的抗戰標語。
3月中旬,湯恩伯的部隊在徐州利國驛車站下車。
後來很多人說,湯恩伯下車之後,就主動讓開了津浦線正面戰場,直接奔向臺兒莊北面,棗莊附近的抱犢山,隱匿起來。與其層層攔截,不如張開一個口子,把日軍第10師團放過去,當他們正在受阻,精疲力竭之時,湯軍團作為一支有生力量,適時的再去側面來上一刀。
只是這些推測和想法都是想當然而已,大家要知道,湯軍團下車之時,日軍根本沒抵達臺兒莊,雖然說可能性很大,凡事局勢並不明朗。湯軍團最初的計劃,就是攔截棗莊的日軍,目的就是這麼簡單。
值得一說的是,湯軍團的所有行動計劃,都是李宗仁首肯的。上文我們也說到,你動人的首席參謀徐祖詒,軍部作戰廳廳長劉斐,一致的認為,將湯軍團作為一支隱蔽性的力量,更加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