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若論師徒情分最飽受爭議者,當屬陳儀與湯恩伯。湯恩伯在最關鍵的時刻出賣了一手提拔他、待他如親兒子一般的陳儀,導致69歲的陳儀被處決。湯恩伯也因此舉成為了背信棄義的小人,一直以來被人所不齒。那麼,湯恩伯為何要背叛恩師,這其中有什麼內幕呢?蔣介石又是如何評價湯恩伯的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陳儀1883年生於浙江紹興,乃同盟會最早的會員之一,可謂是元老級別的人物。1900年陳儀到日本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學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參加了浙江獨立運動。民國成立後,陳儀因為首義之功被推舉為浙江都督府陸軍部長兼陸軍小學校長。
那個時候,湯恩伯是浙江體育學校一個窮困潦倒的貧民學生。為了能夠繼續求學,家境貧寒的湯恩伯多次找陳儀求助,請求他資助自己讀書。那時候的湯恩伯極為勤奮上進,儼然一個貧困人家有志青年的模樣。在湯恩伯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陳儀看中了他的潛質,讓他免費在陸軍小學做旁聽生,還每個月給他生活費,吃住都在陸軍小學的校舍裡。
湯恩伯的確是個讀書的料子,他學習勤奮刻苦,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後來,陳儀又兩次自掏腰包資助湯恩伯赴日本留學,湯恩伯因此得以進入日本明治大學和陸軍士官學校深造。陳儀對湯恩伯有再造之恩,湯恩伯也將陳儀視為自己的恩師和義父一般對待,為了不忘恩師之情,湯恩伯將原名「克勤」改為「恩伯」,寓意是永遠不忘陳儀對他的恩情。
1926年,湯恩伯從日本學成歸國。當時陳儀已經升任浙江省省長兼第19軍軍長,為了給湯恩伯找個好工作,陳儀親自將湯恩伯推薦給了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陳儀的幫助下,湯恩伯被任命為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隨軍參加北伐。
湯恩伯與蔣是同鄉,又先後在日本留學,所以頗得蔣的青睞。湯恩伯也從此一路官運亨通,從參謀、師長到集團軍總司令,官越做越大,成為了蔣的心腹幹將。湯恩伯是蔣的心腹,也是奉行蔣反動政策的最堅定執行者。在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時,湯恩伯曾在蘇區製造了多個「無人區」。在一次行動中,湯恩伯就下令活埋了200多名農民自衛隊和革命群眾。在新集附近,湯恩伯又活埋、射殺了地方交通員20多人。
全面抗戰爆發後,湯恩伯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豫魯皖蘇邊區總司令,駐守河南。第一戰區在中原抗戰中打得極差,40多萬人被日軍一個師團打得節節敗退,27天喪失28座縣城。其手下士兵作戰無能,多經進行經商買賣。當時河南有「四害」——水、旱、蝗、湯」,湯指的就是湯恩伯。湯恩伯及其手下在河南的口碑極差,河南人民甚至說:「寧讓日軍來燒殺,不願湯軍團來駐紮」。
1944年,湯恩伯在豫湘桂大戰中潰敗,導致中原大片國土淪喪。在群情激憤之下,湯恩伯被調到重慶委以閒職務。湯恩伯失去軍權後,跑去恩師陳儀處哭鬧,陳儀又動員各種關係為他疏通。不久之後,湯恩伯又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部第三方面軍司令。
1946年7月,全面內戰打響,時任陸軍副總司令兼第一綏靖區主任的湯恩伯指揮5個整編師15個旅共12萬人馬,從南通至泰州一線向蘇中解放區進犯。結果,在泰興、如皋、海安、邵伯一帶,華野蘇中部隊的3萬多人七戰七捷,殲滅湯恩伯部5.3萬餘人,湯恩伯慘敗而回。
1947年3月,蔣又集中24個整編師對山東解放區實行重點進攻,湯恩伯被任命為第一兵團司令官。第一兵團主力——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冒進至沂蒙山區的坦埠時,由於急於冒進形成了孤軍。
經過激戰,張靈甫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高地被華野全殲。作為長官,湯恩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被調職檢查;第83師師長李天霞因為救援不力,被撤去師長之職;第25師師長黃百韜被嚴重警告。
湯恩伯返回南京之後,被蔣用拐杖痛打一通,顏面丟盡。事後,湯恩伯跑去陳儀面前哭訴,力陳對蔣的各種不滿,說出自己心中的各種委屈。陳儀見湯恩伯遭到如此羞辱,也極為痛心,於是親自出面為湯恩伯恢復軍職到處運動,找遍了何應欽、張群、吳忠信等人。不久之後,湯恩伯再次被重用,任命為滬杭警備總司令。
1949年,在擔任滬杭警備總司令期間,湯恩伯在得知恩師陳儀為避免浙江陷入戰火,準備進行反蔣起義時,湯恩伯第一個表示了支持。湯恩伯在陳儀面前保證:只要解放軍不追究他當年的一切,他願意舉兵擁護起義。然而,誰也料想不到的是,湯恩伯卻最終出賣了恩師陳儀。
原來湯恩伯身邊潛伏著一個大特務,此人就是滬杭警備司令部參謀處少將參謀毛森。毛森嗅到了陳儀與湯恩伯的密謀,於是秘密告發了湯恩伯與陳儀的密謀。不久後,蔣介石派兒子經國到上海以視察警備為由試探湯恩伯。在試探中,湯恩伯認為計劃已經洩露,於是下出了一身冷汗。當蔣經國將上海庫存的20萬兩黃金和上海戰備物資的處理權交給他時,湯恩伯對蔣經國感恩戴德,將恩師陳儀的計劃和盤託出,並說自己毫不知情,是陳儀在「策反」他。
陳儀被湯恩伯出賣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被解放軍潛伏在湯恩伯身邊的特工獲悉,當地下組織聯絡員胡邦憲將湯恩伯背叛的消息傳給陳儀時,陳儀卻怎麼也不相信這個跟自己情同父子的湯恩伯會害了自己,他認為這是毛森在釋放煙霧彈,於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然而,短短幾天之後,陳儀就被免去了浙江省主席一職。陳儀雖被免職,起義的重任落在了湯恩伯肩上,於是他滿懷信心地區上海見湯恩伯時,一下火車就被抓捕押回了浙江衢州,最後又輾轉押到臺灣基隆要塞。1949年3月,陳儀的女兒陳文瑛去衢州看望他時,才將湯恩伯叛變的經過告訴了他,陳儀這才知道真相,痛心疾首。
1950年6月18日,陳儀被判處死刑,在臺北馬場町刑場就義,時年69歲。在就義前,法官問他有何話說,陳儀說「一人死,精神永存」,便不再言語。而湯恩伯雖然與陳儀私交甚深,但由於舉報有功,免於追究責任。湯恩伯出賣恩師後,他的人生並未獲得更大的轉機,他的行為被同僚所不齒。
湯恩伯備受排擠打擊,身體日漸消沉。1954年4月,湯恩伯突然感覺腹部奇痛無比,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十二直腸有一個腫瘤,初步認定是癌症,於是建議他去國外醫治。1954年5月26日,湯恩伯在家人的護送下搭乘日本航班飛抵東京,東京一家著名的醫院接待了他。6月29日,湯恩伯在做手術時因失血過多,死在了手術臺上,時年55歲。湯恩伯死後,被安葬在臺北縣南宮壺山,後又遷葬五指山公墓。
湯恩伯死後,蔣介石心中沒有多少波瀾,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戰死在上海,他就是英雄!」
湯恩伯的一生是有爭議的一生,有人說他是抗日英雄,有人說他忘恩負義,有人說他大義滅親,最後還死在了日本人手裡。蔣的評價是出於他對湯的了解、湯的認可,但更多人的看法則往往南轅北轍,莫衷一是。對於湯恩伯,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本文由稗史候說收集抗戰資料、回憶錄整理和書寫,錯漏失誤之處,敬希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