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2020-12-11 騰訊網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電影《1942》畫面

比如老舍先生的小說《四世同堂》裡,多次描寫了當時侵華日軍佔領區北平的受災情況。

我們不禁要問,這場罕見的大饑荒是如何爆發的呢?可以說既是天災,又是人禍。

水旱、蝗災在那個年代是很常見的。河南更是有「十年九荒」之說。從1942年春天起,河南地區幾乎滴雨未下,人們眼睜睜看著田間的莊稼漸漸枯萎。老百姓們都在嘆息又一個荒年的到來。這一年的夏糧收成還不到正常年份的兩成,麥收之後,整個河南都人心惶惶。

美國記者拍攝的大饑荒中的兒童

人們把希望寄託於秋收。可是天公吝嗇,夏天還是滴雨不落。大旱之後,蝗災往往接踵而至。同年的夏秋之交,河南全境都出現了遮天蔽日的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留。那些靠河、臨井的莊稼同樣被一掃而光,人們連最後的救命糧都指望不上了,絕望的情緒迅速蔓延。

如果沒有戰亂,天災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災難。當時的河南支離破碎,半數土地都被日軍佔領。

早在1938年,蔣介石為遲滯日軍的攻勢,下令炸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以水代兵」雖然達到了一定的軍事目的,但豫東平原的萬頃良田被毀,河南的糧食產量劇減。1942年之前,日寇在河南先後發動過多次大規模的進攻。大批青壯年因連年的徵兵徵而糧離開農田,普通農民家裡根本沒有存糧。

蔣介石

即便如此,國民政府仍然強徵軍糧。於是,一場近代罕見的大饑荒無可避免地爆發了。

電影《1942》中有一處情節,時任第一戰區司令的蔣鼎文不顧百姓死活,在河南強行徵糧。蔣鼎文執掌河南軍權,自然難辭其咎。而當時河南災區流傳著一句民謠,「水旱蝗湯,河南四荒」。這個「湯」指的是國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湯恩伯。

湯恩伯

湯恩伯對日作戰還是頗有功勞的。可他的數十萬部隊駐紮河南,軍紀渙散,為害不淺。在河南災情嚴重的時候,湯恩伯強徵民役,致使民怨沸騰,因此被民間列為河南四大災害之一。

由於災情起初被瞞報,國民政府救災不力、救災款項被挪用等原因,河南的饑荒加劇。全省100多個縣裡有90多個縣受災,不少地區災情嚴重。僅河南的受災人口就達1200萬,約有150萬人死於饑荒以及災情引起的瘟疫,300萬人流離失所,向陝西等地逃荒。

剝樹皮的百姓

河南大饑荒被美國記者白修德(西奧多·H·懷特)披露出去。這在電影中也有所展現。白修德的新聞稿《等代收成》發表於《時代》周刊,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動了西方世界。發生在河南的大饑荒極其慘烈,讓他們難以想像。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白修德專攻中國歷史,1938年來到中國,曾在重慶政府擔任新聞工作顧問。後來他辭去這一職務,應聘為美國《時代》周刊駐華記者。

受災百姓

白修德在大饑荒的報導中說,"狗在路邊啃人的屍體,農民趁夜色降臨後尋找人肉,乞丐在各個城門的門洞裡擠成一團,每條公路上都有棄嬰在號哭,在死去……"。

據美國作家彼得·蘭德在《走進中國》一書中講述,目睹災情的白修德回到重慶後,心情難以平復,試圖尋找重慶政府要人反映情況。他找過的人裡有宋慶齡、孔祥熙、何應欽等。

據說,白修德通過宋慶齡的幫助見到了蔣介石。會見之前,宋慶齡還捎給白修德一張便條:「我建議你毫無保留、毫無顧忌地如實對他報告。如果因此會讓有些人被治罪甚至掉腦袋,也請不要過於忐忑不安……舍此一舉,形勢就再沒有可能扭轉了。」

樹皮被剝光

白修德和神情嚴峻的蔣介石會面,並把他在河南拍攝的照片拿給蔣介石看。在白修德的一封書信中提到了這次會面,「這個老傢伙(蔣)給我二十分鐘時間。開始,他不相信我所報導的狗從土裡扒出屍體的事情,我就拿出照片給他看。……他便開始相信我,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記下。」

至於蔣介石見到大饑荒的照片作何反應,白修德在回憶錄中是這麼說的,「他的兩膝輕微地哆嗦起來,那是一種神經性的痙攣。」

然而,國民政府的有關人員後來卻表示,白修德根本沒有在重慶見過蔣介石,純屬杜撰。

蔣介石有沒有看過白修德拍的照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饑荒實實在在地發生了,奪去了不計其數的人命。由於當年的統計數字只是粗略估算,究竟有多少人死於大饑荒,已經沒人說得清。

參考資料:《1942:河南大饑荒》

相關焦點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的「大饑荒」
    網上有人有意無意地把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年的「大饑荒」掛鈎,有意無意地等同起來。其實,那是一個誤區。原因很簡單,兩者有根本的不同。現在我們所說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的三年困難時期,也就是有人描述為「大饑荒」的年代是1959-1961年。關於這個年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認為在中國農村餓死人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是否形成了「大饑荒」,即餓死了數百萬以至於數千萬人,則沒有定論。學界對此也有爭論。
  • 蔣介石將花園口決堤,黃泛區89萬人死亡,1942大饑荒慘絕人寰
    在抗戰時期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些「優良作風」了,這樣的軍隊焉能不敗?負責阻擊援敵的第8軍102師受到日軍的猛攻,損失很大。5月25日晚,師長柏輝章收到第8軍軍長黃杰的命令居然是「碭山不必守,碭山不可失」……這是猜啞謎呢?
  • 蔣介石帥照的「孿生」照片首次曝光!反差太大!
    照片上的蔣介石身穿大元帥禮服,也許是抗戰最艱苦的時期即將過去,看到了勝利曙光,也許是再任國府主席,可以大權獨攬,他有一種發自內心喜悅。照片上的蔣介石神採奕奕,目光有神。
  • 外國記者親身經歷1942年大饑荒,母親煮兩歲孩子充飢,老蔣看發抖
    外國記者親身經歷1942年大饑荒,母親兩歲孩子充飢,老蔣看了發抖在1942年至1943年,在中國河南爆發了一場慘烈之極的大饑荒,有整整3000萬人受災,300萬人活活餓死,而造成這一場大饑荒的直接原因就是國民黨軍挖掘了花園口的堤壩
  • 美國人鏡頭下的1944:抗戰勝利前的延安
    而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卻是一名美國人。為什麼會有美國人在延安呢?請聽巴德一一道來。 1941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本宣戰加入同盟國,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與中國形成同盟關係,共同抵抗法西斯。 1943年,周恩來邀請美國駐華武官到延安訪問,並願向美提供日軍情報,以供日後美軍進行登陸作戰之用。
  • 歷史珍貴還原彩色照片:河南1942,百姓啃光樹皮!
    1941年日本成功偷襲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與此同時,自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中原地區作為主要戰場反覆遭到蹂躪,一場中原浩劫正在醞釀!當時蔣介石軍隊後勤沿用的是幾千年來的古老方式,軍糧、馬草甚至是兵源補充由駐紮省份供給,以節約運輸損耗。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舊照:餓死300萬人,吃樹皮的孩子看著心疼
    現如今,健康飲食越來越流行,人間美味不可錯過,溫飽已不再是個難題,誰還能想到在78年前,饑荒席捲了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區,因饑荒而背井離鄉的人不在少數,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抗日時期的饑荒之一,據相關資料披露,饑荒導致了大約300萬人餓死,美國記者白修德則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大災害
  • 抗戰勝利後,美國允許中國派5萬人佔領日本,蔣介石為何放棄
    一、中國佔領軍方案 開宗明義地說,中國在抗戰勝利之初,原本有機會派出5萬人佔領日本某一地區。 但這個數字一降再降,最後只降到20人。 早在1945年8月初日本還沒有宣布無條件投降之時,美國便單方面制定了軍事佔領日本的原則,達成了一個四家瓜分的基本線,即美國佔一半,中、蘇、英各六分之一。
  • 蔣介石的抗戰戰略布局,他比日本政治人物高出一籌?
    至於英法,雖然名義上三次都是贏家,但也元氣大傷。這樣算下來,大國中唯有美國是大贏家,以及一個三次都站隊正確的國家——中國。如果說一戰時北洋政府的站隊尚不無運氣的成分,那麼八年抗戰則是不折不扣的艱苦卓絕。以中國當時國力之弱,竟能在內憂外患面前挺立如此之久,不僅出乎敵方預料,甚至中國人自己起初也沒有想到。
  • 軍統特務沈之嶽,潛回大陸拍了張照片,蔣介石看後大為讚賞
    蔣介石曾經培養了一大批優良的特務部隊,包括前幾篇提到的戴笠,鄭蘊俠等等,但是蔣介石到了臺灣,很多優秀的特務兵死傷不一,手裡可以指使的人才並不多。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沈之嶽。沈之嶽曾經在戴笠手下做事,說是戴笠傾心栽培的親傳弟子也不為過。
  • 《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歷史影像全集》在南京首發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說,這批照片拍完以後就藏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是首次公之於世。 化學工業出版社悅讀名品出版公司圖書出版中心主任王冬軍對現代快報說,8年前,深圳一家公司拍攝關於中國抗戰的紀錄片,到美國國家檔案館查詢資料時,無意中發現檔案館藏有1.2萬張老照片。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為報復日軍暴行,蔣介石和國民黨採取軍事「復仇」,收集證據對外揭露。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 遭蔣介石拋棄的4.12政變主兇 抗戰時甘當漢奸 被軍統十三槍斃命
    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周鳳岐的第26軍被蔣介石調往上海。4月8日頒布《戰時戒嚴條例》,任命白崇禧和周鳳岐為淞滬戒嚴正、副司令。4月12日,流氓幫會襲擊工人糾察隊,周鳳岐藉口工人內訌,下令第26軍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打死打傷工人三百餘人。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照片,每一張都觸目驚心,讓人心酸
    被饑荒受害者拋棄的空空蕩蕩的村莊道路上垂死的老人與孩子,飢病使老者先死,留下孤獨和無助幼兒也會不久於人世婦女在搗碎曬乾的植物當食物光禿禿的山坡上,人們剝樹皮充飢饑荒受災地區帶著兩個孩子的難民饑荒受災地區的兒童饑荒受災地區的難民
  • 蔣介石與日本人死拼8年依然屹立不倒,為啥內戰僅3年就撐不住
    蔣介石作為國民黨最高的領導人,也曾君臨天下,只是最後失道寡助,悽慘的退守臺灣。縱觀蔣介石的一生,他雖然做錯過很多事,卻從來沒有背叛過中國,對抗日戰爭做出的貢獻是永遠被載入史冊的。
  • 老照片:穿草鞋的蔣介石,參拜靖國神社的溥儀,沒步槍高的日軍
    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穿草鞋的蔣介石,參拜靖國神社的溥儀,沒步槍高的日軍【二戰時,美國沙灘上無憂無慮的百姓】1943年,汪精衛偽政府對英美宣戰,中國大地上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抗日戰爭,蘇聯人在列寧格勒發動反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最激烈得時候。
  • 講座︱唐德剛、餘英時曾熱心「保釣」,蔣介石堅決支持
    現美國將該列嶼之行政權與琉球一併『交還』日本,中華民國政府堅決反對。中國民國政府本其維護領土之神聖職責,在任何情形下,絕不能放棄對釣魚臺列嶼之領土主權。」       楊天石先生評價蔣介石維護釣魚島主權的努力時說:「蔣介石不只是在日記裡維護釣魚島的主權,而且在外交公文上也是明確表態的。在釣魚島問題上,蔣介石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 湯恩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湯恩伯死後,蔣介石用10個字評價他
    湯恩伯也因此舉成為了背信棄義的小人,一直以來被人所不齒。那麼,湯恩伯為何要背叛恩師,這其中有什麼內幕呢?蔣介石又是如何評價湯恩伯的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當時陳儀已經升任浙江省省長兼第19軍軍長,為了給湯恩伯找個好工作,陳儀親自將湯恩伯推薦給了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兼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陳儀的幫助下,湯恩伯被任命為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隨軍參加北伐。湯恩伯與蔣是同鄉,又先後在日本留學,所以頗得蔣的青睞。湯恩伯也從此一路官運亨通,從參謀、師長到集團軍總司令,官越做越大,成為了蔣的心腹幹將。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同時,中國也舉行了受降儀式,史稱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