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子超樓蔣介石辦公室內懸掛的大幅彩色戎裝照(圖一)。該照片攝於1943年9月,原照是黑白的(圖二)。1946年10月份,蔣介石舉辦60大壽,又特地請光華照相館將這張照片重新上色,洗了上萬張,用卡車拖走分發給國民黨官兵。並在祝壽的畫冊上刊用了這張照片。蔣介石對這張照片十分滿意,多次將這張照片贈送他人。
照片上的蔣介石身穿大元帥禮服,也許是抗戰最艱苦的時期即將過去,看到了勝利曙光,也許是再任國府主席,可以大權獨攬,他有一種發自內心喜悅。照片上的蔣介石神採奕奕,目光有神。這張照片是光華照相館的老闆之一王貴遜所拍。這張照片的拍攝由來還要從光華照相館的發跡說起。
蔣介石的照片較多,一些重要照片也是由知名照相館所拍。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系列結婚照由中華照相館拍攝。中華照相館是上海最早的照相館之一,老闆是宋子文的同學。蔣氏夫婦非常滿意,常常照顧相館的生意,也就認識了當時在中華照相館裡工作的錢樹滋和王貴遜。
錢樹滋和王貴遜都是勤奮好學之人,隨著技術的提高,名氣也越來越大。他倆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翅膀硬了,就想「單飛」開店做老闆。可是二人沒有什麼積蓄,好在錢樹滋的哥哥當時在郵政局是個小頭頭,出資相助。光華照相館終於在南京的石板橋開業,市民聽說老闆是從大上海來的,蜂擁而至,生意不錯。王貴遜是錢樹滋的侄女婿,因此這「光華」也可稱的上是家族企業。「光華」能夠攬到如此重要的業務,主要還是兩位老闆因為通過長時間努力,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
宋美齡是光華照相館的常客,也是最好的「廣告」,許多高官的太太也都成了「光華」的常客。有一次宋美齡與戴季陶夫人一起光臨,挑剔地批評桌面有灰不衛生。但講歸這麼講,照相館主要還是靠技術吃飯的,宋美齡依然是「光華」的常客。「光華」生意好上加好,幾乎成為了「御用」照相館。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開幕,「二號人物」汪精衛在合影時遇刺。蔣介石迅速命令手下展開調查,當時在場拍照的王貴遜也未能避免。經過一番折騰後,驚魂未定的王貴遜才回到家裡。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光華」的員工從貴州輾轉到重慶,在上清寺重開光華照相館,在孔祥熙公館附近,位置很好,生意也不錯,「國共和談」的一些照片也出自「光華」。
兩位老闆拍照技術雖都不錯,但王貴遜比錢樹滋略高一籌。1943年9月,蔣介石再任國民政府主席,請光華照相館去官邸拍攝準備過壽用用的照片。錢樹滋先去拍了幾張(圖三、圖四),蔣介石不滿意。現在看來,這兩張照片確實沒有拍出蔣介石的「神採」。
王貴遜只好冒險再去補拍,幹不好真是有可能腦袋的。王貴遜拍前仔細思考各種方案,由於準備充分,拍攝時倒是很快、很順利。拍攝時蔣介石先是戴帽子的,後來乾脆摘帽凸現「光頭」本色。蔣介石對王貴遜拍攝的照片很是滿意。除了這張「標準照」,同期拍的另一張(圖五)也受到蔣介石的青睞。
王貴遜拍攝成功後,光華照相館更加鞏固了「御用」地位。王貴遜不但成了首屈一指的照相師傅,也幾乎成了蔣介石的御用攝影師。暗房技術也很重要,這一般由王夫人錢競秀負責的工作,如遇到重大體裁,則是王貴遜親自出馬,從拍照到整修底片、衝洗照片,一條龍負責到底。
抗戰勝利後,是光華照相館最風光的時光,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軍政要員為主,總統生日、政府會議、官員合影等許多照片均被其「壟斷」,以至有人認為「光華」是「官辦」的。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就職攝影」照片也是由光華照相館拍攝的,並在照片下方落款,這也算是一種殊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