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杞縣:新村新景新家園 群眾生活多「新彩」

2020-12-24 中國網新聞中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張笑聞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 李文森

  杞縣地處豫東平原,是河南省13個一類革命老區之一,是豫東農民武裝起義的策源地。現如今,老區人民的生活如何?紅色土地有沒有孕育出新的村莊美景?五一勞動節期間,記者來到杞縣三座鄉村,一探究竟。

  小崗村:幸福新沃土

  「我們村有19條街道,其中有12條街道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方針命名了街道名字,現在我們村1200多名群眾人人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5月5日,杞縣陽堌鎮小崗村居民、家住「富強路」的李肖友自豪地說。

  小崗村是2018年的脫貧村。由於村莊偏僻,交通不便,地理位置不佔優勢,經濟發展落後,2014年被定為深度貧困村。2018年小崗村爭取國家扶貧項目資金為75戶貧困群眾建設了30座蔬菜大棚;村集體籌資又建設了5座蔬菜大棚和3座溫室蔬菜大棚;利用社會扶貧資金40萬元和第一書記扶貧項目資金25萬元建設了蔬菜保鮮庫;河南平煤神馬集團注入資金100萬元援建了服裝加工扶貧車間;河南惠民然氣捐贈了150盞路燈;村裡19條道路鋪了水泥路,同時修建了通往鎮政府的道路;街道全部進行了綠化;建設了垃圾分類處理站;擴建了約26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等等。行走在具有文化氣息的小崗村道路上,品味著琳琅滿目街道文化牆,廣場上跳舞的大媽面帶笑容,孩子們歡樂地蕩著鞦韆,太陽能路燈,漂亮的樓房整齊排列……你會感覺到這裡的村民生活已和城市沒什麼兩樣。

  村黨支部書記李輝用手指著「富強路」的街道牌說:「我們村黨支部始終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圍繞著建設美麗小崗、幸福小崗,提升村民文明程度的目標,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手段,讓村民了解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深刻理解體會從國家、從社會、從個人三個層面的核心價值,『天天見』『日日新』『步步深』」。

  焦田寨:美麗新風尚

  5月5日,記者走進杞縣西寨鄉素有「美麗焦田寨」之稱的焦田寨村,乾淨有序的街道、平坦整潔的水泥路、鬱鬱蔥蔥的景觀樹、整齊排列的有機紅薯育苗大棚、掛滿果實的桃園、生豬存欄上萬頭的養殖場、到處是一個個勤勞的身影、一張張甜美幸福的笑臉……繪就了現實中美麗焦田寨的動人畫卷,一個文明、和諧、富裕的新農村正在建成,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秀美清雅的環境,更有和諧純樸的民風。

  「以前村裡環境很差,2017年俺村脫貧後,村民的居住環境改善了,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每天都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眾多路人用手機拍攝,還有很多攝影愛好者前來。」今年87歲的村民馬素花坐在村文化廣場的涼亭內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說道。

  陳規陋習在改變,文明新風拂面來。焦田寨村成立了「一約五會」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特別是村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拒絕高價彩禮,推行簡辦待客,實現了全程有專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場所辦事、廣大群眾滿意的運行格局,辦事場所實現了機構、隊伍、制度、流程、司儀、灶具、舞臺、音響的「八有」標準。

  焦田寨村黨支部書記王景恩說:「色彩鮮豔、圖案清新的文化牆是村裡一道靚麗風景,以漫畫形式為主的尊老愛幼圖,一幅幅圖文並茂、鄉村氣息濃鬱。倡導著健康、節約、時尚的生活方式,對農民群眾進行著潤物無聲的引導教育。積極引導群眾養成文明生活習慣。」

  呂寨:多彩致富路

  杞縣傅集鎮呂寨村曾是南京軍事學院前身新四軍隨營學校、原解放軍18軍前身水東獨立團的發源地,也是解放戰爭時豫東戰役的司令部所在。早在1925年8月,杞縣就建立了黨組織,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有數千杞縣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僅呂寨村就有30多位。

  5月5日下午,村黨支部書記石繼偉帶領記者參觀了呂寨村自建的豫東戰役紀念館:「我們呂寨可是有革命的骨血傳承啊!現在他們的後人憑著這股子幹勁,這些年,不斷闖、不斷試,傳承紅色血脈,以特色產業立本,2018年我們村脫貧了!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村堅持『一紅、一白、一綠、一香』的發展特色,腳踏實地創造屬於自己的『多彩』的新生活。」

  「一白」,就是蘑菇種植。村民呂建設在村兩委支持下創辦了杞縣存平農業生產合作社,通過種植特色雙孢菇,讓村裡不少貧困戶脫了貧、致了富。「2016年合作社幫扶全村貧困戶102戶,到現在已經有77戶脫貧了!」能夠幫助村裡鄉親脫貧致富,呂建設十分驕傲。

  「我家五口人都在合作社上班,現在一個人每天至少都能賺上80元!」脫貧戶李愛偉說。他對現在的生活十分滿意:「去年一年我就掙了10萬元,這不,連小轎車都買上了!」即便是在疫情期間,李愛偉的採蘑菇工作也沒有停止。

  「一綠」,則是大蒜種植。呂寨村以綠色、有機、無公害大蒜種植為龍頭,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全村穩定種植面積2800餘畝。依託杞縣大蒜產業相關的冷鏈物流、交易市場、研發機構、電子商務等配套設施,踏上「網際網路+大蒜」的便捷大道。

  村裡還有一「香」,就是擁有三百多年的釀酒史,產出的純糧白酒曾遠近聞名。石繼偉和村民們「一合計」,老祖宗傳承的工藝不能丟,準備用呂寨村的「酒」鋪出另一條致富路來鞏固脫貧成果。「通過建立酒廠,收購村裡貧困戶種植的穀物小麥,同時僱傭村民來廠裡上班增加營收,等呂寨村的酒做出名氣了,大家錢包就更鼓了!」石繼偉帶領著村民們朝著這個目標,勁頭十足。

  「一紅一白一綠一香」,在紅色傳統激勵下,老區人民不忘初心,認準產業振興這條路,將優勢產業做突出,將綠色產業做起來,讓特色更特,讓脫貧致富之路越走越多彩。

  幸福的小崗村,靚麗的焦田寨,五彩的呂寨村。每一個村子都獨具特色、風格迥異,每一位村民都眉開眼笑,生活似蜜。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杞縣大地上的人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建設目標,堅持把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紅色傳承與改善農民生活生產條件、提升農民素質相結合,不斷創新舉措,奮力推進鄉村振興向縱深拓展,呈現出了一派新村新景新家園、生態文明富強的新農村景象,腳踏實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多彩」新生活。

相關焦點

  • 身邊的公益:天星教育捐贈愛心圖書走進河南開封杞縣一高
    為豐富學生們的課外閱讀,增長見識,開拓視野,2020年9月11日,由總經辦吳濤老師代表河南天星教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走進開封杞縣一高,開展了「愛心書屋」捐贈活動,為學校「愛心書屋」建設捐款一萬元,捐贈圖書670冊(套)。
  • 開封市疾控中心紀委到杞縣陽堌鎮小崗村調研督導脫貧攻堅駐村工作
    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助力全市脫貧攻堅2020年7月10日,開封市疾控中心紀委書記張麗娟一行到杞縣陽堌鎮小崗村,對中心駐村工作隊員扶貧任務完成情況及扶貧廉政建設進行調研督導在實地查看走訪三家貧困戶家庭中,黨員志願者們向群眾宣傳上級扶貧精神,鼓勵貧困戶在國家好的政策的扶持下,堅定信心,堅決跟黨走,逐步邁上小康之路。
  • 開封發文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蘭考、尉氏、杞縣等地將迎巨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加快推進開封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結合開封實際,開封市近日印發了《中共開封市委開封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 統治開封杞縣15年的輪椅男倒下了,網友:正義是遲到還是公正?
    開封杞縣人長舒了一口氣,因為「輪椅男」這讓他們害怕的東西終於倒下了。不知道內情的人一定想知道,為什麼坐輪椅的人會讓當地人如此害怕。當執行法官清點王xxx的財產時,王xxx名下的財產總額達到了驚人的1.6億元,全部交給了財政部門。
  • 【央媒看開封】河南開封:凝心聚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幹群發力、社會合力」三方發力,破解「兩貌」整治提升難題;做好生態扶貧文章,探索「增綠、增收」互助雙贏新路徑…… 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結合蘭考「龍頭企業帶兩端、貧困群眾幹中間、金融扶貧惠全鏈」的產業扶貧模式,開封市探索更為符合實際的平原糧食主產區扶貧產業倍增之路。
  • 杞縣湖崗鄉:饅頭飄香 村民小康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 通訊員 張永志)「佔勝家的饅頭香、有嚼勁,家裡人都喜歡吃佔勝家的饅頭」,從杞縣圉鎮天池窪村過來買饅頭的村民李長福這樣說道。記者看到,在杞縣湖崗鄉宋寨村佔勝饅頭加工廠裡,前來購買、批發饅頭、麵條、包子、餛飩的村民、商販絡繹不絕,大家對佔勝家的饅頭、包子讚不絕口。
  • 開封多家單位、小區、道路上榜!
    開封多家單位、小區、道路上榜!擬命名2020年河南省園林縣城(城鎮)、園林單位(小區)、綠化達標道路(公園、廣場)名單正在公示開封多家單位、小區等榜上有名擬命名2020年河南省園林縣城(城區)城鎮名單河南省園林縣城(區)(2個)開封市:杞縣
  • 河南杞縣: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和活力
    」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亮說:「杞縣將力爭在非遺傳承創新、宣傳展示等方面有新突破,積極打造打響杞縣非遺品牌,傳承弘揚杞縣」近年來,杞縣深入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杞人憂天傳說」在內的百餘種傳統文化正煥發新時代活力;嗩吶、醬菜、伊尹傳說、剪紙等非遺項目更是聲名遠播。杞縣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1個。一項項傳統藝術在當代社會得以延續與創新,杞縣文化正在向世界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 河南杞縣:「全國大蒜第一縣」的十年嬗變
    走進杞縣潘安食品有限公司,蒜片、蒜粉、黑蒜等大蒜的深加工產品琳琅滿目,這裡是中國農業大學開封試驗站大蒜研發成果轉化基地,主要圍繞杞縣大蒜產業發展和大蒜深加工工藝、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開展科研工作,是杞縣大蒜深加工產業的主力軍。
  • 杞縣:門口是舞臺,唱出新生活
    張利生還欣喜地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的影響,人們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我和楊雷、潘虎、李輝等人自願組織商議,於4月份就選我店門口為固定場所,無論炎熱夏季,還是現在寒冷的冬季,每晚準時八點開始,表演達2個多小時,引導許多人走出來,動起來,我們幾個義務自願自備各種電聲、燈光、音響設備,義務為過街群眾表演節目,門口就是舞臺,只要有才藝,想唱啥就唱啥,想演啥就演啥,只要對身體健康,展示出自己的各種才藝,那就是快樂
  • 杞縣湖崗鄉:返鄉參加基層實踐 讓青春更出彩
    「當我看到媒體上推出的《中共開封市委組織部共青團開封市委員會關於開展『我和我的家鄉』千名大學生返鄉實踐行動通知》時,我非常激動,感覺到自己參加社會實踐、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的時刻到來了。」來自洛陽師範學院的杞縣湖崗籍大學生翟瑩晨說到。
  • 開封2020年610個重點項目公布
    其中,新開工項目254個,含當年新開工並竣工項目93個,總投資922.2億元,年度投資目標312.5億元;竣工項目114個,總投資407.9億元,年度投資目標159.8億元;續建項目122個,總投資2043.3億元,年度投資目標419.9億元;預備新開工項目120個,總投資733.3億元,爭取完成投資108.2億元。
  • 河南杞縣:讓青春在基層淬鍊中閃光
    央廣網開封8月14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焦宏昌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奮鬥所在處,青春恰自來。青年一代要做新時代的弄潮兒,肩負起民族復興的大任,在奮鬥的青春中書寫美好年華,書寫祖國更輝煌的明天。」8月14日,杞縣湖崗鄉宋院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廷斌在自己扶貧日記扉頁上的這段話後面又鄭重的加上了一句:「今日任務:走訪2戶貧苦戶,向鄉裡、縣裡上報『鄉村光榮榜』人物。」李廷斌2019年6月到湖崗鄉宋院村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入村後,他了解到宋院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06人,在非貧困村中,屬於扶貧任務較重的村。
  • 開封2020年610個重點項目公布丨附名單
    河南新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世元鋁型材門窗生產項目開封市開建鋁業有限公司型材生產項目杞縣銀河路北延廊道及周邊開發項目杞縣輸變電項目(打捆)三一開封市杞縣70MW風電場項目杞縣大北環項目國道106杞縣段改擴建項目杞縣S213雨汙水改造工程項目S218杞縣段道路提升(泥溝至沙沃)項目
  • 河南杞縣: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紅色輕騎兵」
    在河南杞縣,一支特殊的「文藝輕騎兵」活躍在田間地頭,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形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提振自主脫貧的精氣神,補齊精神短板,助力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文藝輕騎』踏歌行,紅色基因永相傳。近年來,杞縣縣委宣傳部、杞縣文學藝術屆聯合會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認真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四個故事』,組織舉辦了『紅色文藝輕騎兵』下鄉演出活動。」
  • 杞縣大豆田中牌子真惹眼
    今天下午1點58分,一位杞縣的熱心拍客給杞縣家園發多張圖片及視頻並留言稱:「下午沒事去杞縣經四路北頭耀華學校附近辦事,結果在一塊大豆田中發現了一塊掛有『誰偷我豆子SI你全家』字樣的牌子。。」
  • 新村新景新氣象
    記者一路隨行,圍繞鄉村振興主題進行實地採訪,與當地幹部、百姓暢談農村新變化,暢想發展新圖景,並藉此展示我省按照「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要求,在鄉村振興領域湧現出的新氣象,挖掘我省鄉村振興的新亮點、新經驗。  從「建」到「管」  「我每天都要在村裡巡查,看看哪條路保潔不到位,或者垃圾分類沒有做好。」
  • 66萬字的三國演義寫在一張宣紙上杞縣這些令人叫絕的非遺手藝煥發...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邵佔坤 實習生 嶽媛 「杞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對非遺傳承人充滿關懷和寄予厚望。」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亮說:「杞縣將力爭在非遺傳承創新、宣傳展示等方面有新突破,積極打造打響杞縣非遺品牌,傳承弘揚杞縣文化。」
  • 杞縣湖崗鄉翟寨村:貧困村莊變了樣
    「俺村以前是遠近皆知的貧困村,貧困人口多、基礎設施差,通過黨和政府這幾年的扶貧,俺村脫了貧,老百姓富起來了,俺村咧變化可是大類很啊」,說起翟寨村的發展變化,杞縣湖崗鄉翟寨村村民翟新月有說不完的話。據了解,杞縣湖崗鄉翟寨村是2016年脫貧村,共有貧困戶191戶600人,已脫貧187戶588人。近年來,為了幫助翟寨村貧困群眾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湖崗鄉黨委、政府多措並舉,精準施策,在責任組長、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及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翟寨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 伊車嘎善:一座「新村」的滄桑往事
    伊車嘎善,這個在錫伯語裡意為「新村」的村莊也迎來了最美的時刻。山上桃花芳菲爭豔,山下蘋果花暗自吐香。面對這樣的美景,村民卻淡然地說:「今年的桃花還不算是最盛的呢。」  他們是這片土地的開拓者,也是這片土地舊貌換新顏的實踐者和見證者。而這些就是他們的生活本身,這般美景在他們的雙手裡一點點累積而成,累積成了生機盎然的「新村」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