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縣: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和活力

2020-12-19 中國網河南頻道

杞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對非遺傳承人充滿關懷和寄予厚望。」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亮「杞縣將力爭在非遺傳承創新、宣傳展示等方面有新突破,積極打造打響杞縣非遺品牌,傳承弘揚杞縣文化。

近年來,杞縣深入開展非遺保護傳承,包括國家級非遺項目「杞人憂天傳說」在內的百餘種傳統文化正煥發新時代活力;嗩吶、醬菜、伊尹傳說、剪紙等非遺項目更是聲名遠播。杞縣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1個。一項項傳統藝術在當代社會得以延續與創新,杞縣文化正在向世界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40後「微書」傳承人:「在我有生之年再創2到3個基尼斯之最」

崔忠慶正在葫蘆上寫《道德經》


「在這個葫蘆上我寫了5300個字的《道德經》,一個字大概6.785平方毫米,用了整整9天才完成。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頒發的『葫蘆微書之最』證書」6月23日,在杞縣金城街道閆莊村一處略顯清寒的庭園裡,80歲老人崔忠慶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跟記者講述著自己的「微書」裡的大世界。

「微書雖然微小,卻十分講求筆法、藏鋒、結構,書寫難度很大。」崔氏微書,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具有重要傳承價值。崔忠慶說,每天,他伏在桌案上一寫就是五六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20年的探索研究創新和不懈努力,他的微書藝術引起世人矚目。

2013年1月,《微書(杞縣崔氏)》經開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開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杞縣文化館館長楊鳳成介紹,崔氏微書起源於明清民間,方寸千言,字字珠璣,匠心獨具,實為一絕。更讓人稱奇的是,66萬字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歷時兩年多,也讓這雙巧手搬到長120米、寬0.24米的宣紙上,雖然每個字只有2毫米見方,但金鉤鐵畫,筆筆精到,令觀賞者讚嘆不已。

在一個有拳頭大小的葫蘆上,《三國演義》《出師表》、《嶽陽樓記》、《千字文》、《弟子規》、《蘭亭序》、《桃花源記》、《孫子兵法》等名篇,崔忠慶用微書的形式完整地寫上去,賦予了普通葫蘆藝術的靈魂。幾十年間,崔忠慶不斷在葫蘆、長卷、摺扇、冊頁上進行微書創作,作品多達3000件。他的名字也被錄入《中國書畫家大辭典》、《中國藝術家名人錄》、《中國工藝美術家大辭典》等書。在他眼裡,葫蘆微書不單單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更重要的是它彰顯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我打算近期準備把毛澤東主席的132首詩詞都展現在一個葫蘆上,推向市場。」今年已經80歲的崔忠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表示:「在我有生之年我想再創2到3個基尼斯之最。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來愛好微型書法,為中國的微書書法藝術注入新的活力,把微型書法發展傳承下去。」

70後中醫藥傳承人:「通過非遺+扶貧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常寨村周金海的非遺扶貧作坊裡幾位貧困留守婦女在正在晾曬產非遺產品


「在這裡幹活我能學到可多醫藥保健知識,最要的就是掙的錢把家裡的債還清了,經常手裡還可以多出一些零花錢給孫子孫女們買點衣服和零食。」6月22日,位於杞縣高陽鎮常寨村「周氏珍珠散青華膏」第九代傳承人周金海的非遺扶貧工坊內,6名來自周邊村莊的貧困留守婦女有的在炮製材料、有的在製作掛件、有的在塑封裝盒,小小的扶貧作坊裡充滿了歡快的笑聲,而這裡面要數脫貧戶伍倫芳的笑聲最為爽朗開心:「每天照顧完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就會來這裡做工,每個月大概3000塊錢,我喜歡這份工作。

周金海在講述中醫藥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周金海說:「身為中醫世家的一員,我希望祖輩的醫術和秘方能夠繼續一代代地傳承下去,讓這一寶貴的『財富』造福更多的鄉鄰。」

常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3戶480人,現有未脫貧5戶12人。周金海常常心系常寨村發展,致力於「非遺+脫貧」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周金海每年都會為65歲的老年人免費體檢一次,特別是貧困戶看病,減免費用。」常寨村村支部書記鹿中輝介紹:「周金海經常經常普及中醫藥文化,宣傳強身健體知識,我們村的村民說起養生都能說上幾句。」

周金海自幼跟隨爺爺、父親學醫,代代傳承中醫藥文化。其非遺項目「周氏珍珠散青華膏」2014年被人民政府公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遠銷新加坡、澳洲、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2016年被邀請入駐世界非遺城、上海迪士尼、北京非遺城、洛陽非遺城等地,並已入駐中國非遺大數據中心,是國家批准的非遺傳習所。

「我們希望通過非遺傳習所和『非遺+扶貧』組織非遺文化培訓,幫助貧困人口學習傳統技藝,提高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關亮說「我們還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脫貧攻堅中,助力鄉村振興。」

90後莫家醬菜傳承人:「讓直播帶貨把非遺也變成網紅」


莫家醬菜第四代傳承人莫新剛在講述糖蒜的醃製方法


「大家看,我們莫家醬菜色澤鮮亮、脆嫩清香、醬味濃鬱、鹹甜適度……」6月24日,在杞縣北關大街有一家光緒年間創建的老店「明德堂莫家醬菜園」,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莫家醬菜培制技藝」第五代傳承人莫聰一邊試吃各種醬菜,一邊細緻描述口感和味道,引得1296名粉絲食指大動,許多產品一上架就被迅速「搶光」。「我這一個月共賣了430多件產品。」莫聰說,許多網友通過網絡「看到、聞到、嘗到、觸到」了杞縣非遺老字號的勃勃生機,「冷門」的非遺,正更接地氣地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網友「甲天下」感嘆:「看完直播,覺得非遺它就在我們身邊。

1991年出生的莫聰從小後跟隨父親莫新剛學習「莫家醬菜培制技藝」,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思路和新的銷售模式,在非遺這個領域開啟了直播模式,產品更是供不應求,效益可觀。

「實際上,直播、短視頻等形式,不僅可以帶貨,也給一些非遺產品提供了展示平臺。也反映了非遺的傳播形式越來越多樣。」杞縣文廣旅局局長王宏博告訴記者:「非遺參與直播科普知識之餘,也能為傳承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把非遺與網絡傳播和線上銷售有機融合在一起,和生活連接起來,往日冷門的非遺,會越來越受青睞。」

相關焦點

  • 66萬字的三國演義寫在一張宣紙上杞縣這些令人叫絕的非遺手藝煥發...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邵佔坤 實習生 嶽媛 「杞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對非遺傳承人充滿關懷和寄予厚望。」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關亮說:「杞縣將力爭在非遺傳承創新、宣傳展示等方面有新突破,積極打造打響杞縣非遺品牌,傳承弘揚杞縣文化。」
  • 新華社聚焦荊州:活態非遺紮根社區煥發生機
    今年4月,成立了由沙市區委副書記、區長任組長,區委宣傳部長和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的沙市區「非遺在社區」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沙市區2020年「非遺在社區」工作實施方案》和《沙市區「非遺在社區」2020-2025年規劃》,出臺了《沙市區關於建立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機制的通知》《沙市區「非遺在社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認定和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確定區財政每年列支50
  • 河南杞縣: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紅色輕騎兵」
    在河南杞縣,一支特殊的「文藝輕騎兵」活躍在田間地頭,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形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提振自主脫貧的精氣神,補齊精神短板,助力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文藝輕騎』踏歌行,紅色基因永相傳。近年來,杞縣縣委宣傳部、杞縣文學藝術屆聯合會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認真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四個故事』,組織舉辦了『紅色文藝輕騎兵』下鄉演出活動。」
  • 「新農民」煥發江西農村新活力
    農忙時是莊稼地裡的壯勞力;農閒時是農家樂的夥計,或是建築工地上的民工……這五年,越來越多的「新農民」正改變傳統農業模式,推進城鄉良性互動,江西新農村煥發出無限生機和活力。「新農民」活躍在城市鄉村,融入城鄉生活。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農民鍾英華搞高山有機種養,在紅谷灘區開了5家門店,以「網際網路 」的思維,將有機農產品銷售觸角伸到了城市角落。
  • 傳承民間瑰寶 非遺新造物「東莞千角燈」文創產品開售
    「燈蓋之上飛龍騰躍,煥發活力生機,燈體點綴吉祥年畫,寓意百子千孫……」一款外型精緻、採用全黃銅金屬鑄造,高度復刻東莞國家級非遺項目千角燈原型的「千角燈3D金屬拼圖」非遺文創產品,從1月8日起正式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讓千角燈以帶得走的藝術品形式走進生活。
  • 讓傳統藝術煥發青春,網易LOFTER非遺衍生作品展啟幕
    如今的年輕人更主動地擁抱著傳統藝術,並通過自己的腦洞和創意讓傳統藝術煥發青春,這也正是網易LOFTER「煥發青春吧 傳統藝術」線下展覽的魅力。2021年1月10日,以「煥發青春吧,傳統藝術!」為主題的傳統藝術煥新作品展在上海文化新地標之一——朵雲書院戲劇旗艦店正式舉行。
  • 河南杞縣:「全國大蒜第一縣」的十年嬗變
    從夏朝初年置縣至今,歷經數千年滄桑,從歷史厚載的古邑到生機盎然的新城……文明古韻、現代活力交相輝映。一座新興產業之城、生態宜居之城如冉冉之星,正在黃河南岸悄然崛起。這裡便是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 ——河南杞縣。
  • 非遺傳承人陳柏忠:科技賦能,讓「老陳皮」煥發「新活力」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陳柏忠:科技賦能,讓「老陳皮」煥發「新活力」   「中國人在品嘗生活的甘甜之時,似乎也很善于欣賞苦。
  • 河南肯德基非遺小劇場喜迎中國傳統新年
    河南肯德基攜手河南的非遺小劇場「非遺有範兒」 邀請一幫年輕演員為大家表演了流傳千年的口技,非遺代表作之一的皮影戲,匯聚了「說、學、逗、唱」的相聲和風趣幽默的快板藝術,讓大家感受了傳統曲藝之美。傳統文化的推廣並不是一項泛泛而談的任務,而這次深受各個年齡段消費者喜愛的肯德基餐廳化身非遺小劇場將老輩藝術家們深耕傳統文化的精神融合年輕的力量,讓非遺藝術展現新的活力,肯德基作為紮根中國多年、深受各個年齡層次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一直將「助力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作為己任。
  • 松溪檢察|豐富主題黨日活動 讓黨支部煥發青春活力
    松溪檢察|豐富主題黨日活動 讓黨支部煥發青春活力 2020-12-11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身邊的公益:天星教育捐贈愛心圖書走進河南開封杞縣一高
    為豐富學生們的課外閱讀,增長見識,開拓視野,2020年9月11日,由總經辦吳濤老師代表河南天星教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走進開封杞縣一高,開展了「愛心書屋」捐贈活動,為學校「愛心書屋」建設捐款一萬元,捐贈圖書670冊(套)。
  • 河南杞縣湖崗鄉一村長疫期期間大肆售賣活禽無人問津
    法治河南訊 近期,提起新型冠狀病毒讓大家瑟瑟發抖,疫情防控始終繃在弦上不敢絲毫鬆懈,為防控疫情,大部分省份嚴禁一切活禽交易,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緊急時刻,可是在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湖崗鄉就有人在這特殊時刻「扯後腿」。
  • Get非遺傳承新玩法,太極拳化身行走的表情包標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藉助數位化手段煥發新生。12月22日,騰訊文旅聯合騰訊QQ,與河南省溫縣人民政府,通過數位化形式推動太極拳進入大眾視野,觸達更多年輕人,促進河南省黃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泛的傳播傳承。
  • 「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開幕
    2020年12月28日,「活力綻放——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廣州289藝術園區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開幕。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州美術學院、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廣州市大灣區文化交流促進中心、廣東省工藝美術珍品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支持。
  • 河南首個「非遺數字館」上線 一鍵開啟「黃河寶藏」
    作為「老家河南 黃河之禮」2020國際文旅創意設計季階段性成果,12月22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騰訊文旅聯合打造的首個河南非遺數字館官方微信小程序「老家河南黃河之禮」在禹州舉行上線儀式,開封、禹州、孟津、新鄭、鞏義、汝州、寶豐、孟津、澠池、溫縣等河南黃河沿線9地非遺資源率先首發上雲。
  • 廣式非遺如何喚起新活力?
    南方日報記者 劉力勤 攝  推開「嶺南之窗」,迎接「廣式非遺」。剛剛過去的8月,廣州非遺主題盛事可謂接連不斷。8月8日,圍繞非遺主題打造的「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正式啟動。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也在8月22日熱鬧開市,10家非遺大師工作室抱團亮相,為廣州展現「老城市新活力」打開新的窗口。
  • 開封杞縣:新村新景新家園 群眾生活多「新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張笑聞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 李文森  杞縣地處豫東平原,是河南省13個一類革命老區之一,是豫東農民武裝起義的策源地。現如今,老區人民的生活如何?紅色土地有沒有孕育出新的村莊美景?五一勞動節期間,記者來到杞縣三座鄉村,一探究竟。
  • 蓮花街道:「黨建+X=Y」煥發社區治理服務新活力
    12月4日,蓮花街道黨工委書記鍾義應做客《福田發布》,現場介紹了蓮花街道的全新標識(Logo)與口號(Slogan),並圍繞「黨建+X=Y」的治理新理念、街道級黨群服務中心及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蓮花街道探索「黨建+X=Y」治理思路,將「黨建+」延展為「黨建+X=Y」方程式,既思考黨建,又結合X這個變量,突出Y這個結果,進而通過研究整個方程式的關係,形成前中後閉環,破解基層治理的痛點、難點,切實提升「黨建+」的效果和水平。
  • 暖心政策助「煙火氣」恢復 消費主力行業煥發新活力
    暖心政策助「煙火氣」恢復 消費主力行業煥發新活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0-12-07 16:48:25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
  • 堆錦:創新中煥發生機
    長治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其中享有「立體國畫」和「軟體浮雕」美譽的長治堆錦更是引人注目。近年來,長治類通堆錦工藝有限公司通過技藝的創新,材料的革新,逐漸讓堆錦「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這門傳統手工絕藝迎來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