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平凡的世界》發表和出版都遭受波折。
第一部完稿後,路遙想在大型文學雜誌《當代》發表,但前來組稿的編輯給路遙退稿了,理由是"讀不下去。"
隨後作家出版社的一位編輯也來了,但讀到三分之一也給路遙退稿,理由是"不符合時代潮流,屬於老套的戀土派。"
於是,兩盆冷水澆下來,讓自信滿滿的路遙產生了深深懷疑:是自己的創作出了問題,還是文壇風向出了問題?在深入思考後,路遙還是堅持自己的寫法,他對扶持過自己的編輯董墨說:
生活和題材決定了我的表現手法,我不能拿這樣規模的作品和作品表現的生活去做新潮文學和手法的試驗品。那是不負責任的冒險。再則,我這部作品不是寫給專家看的,而是寫給廣大普通讀者看的……紅火一時的作品不一定能耐久,我希望它能經得起歷史的審視!
面對文壇否定,難能可貴的是仍然有不少"識貨人"。
得知《平凡的世界》發表不順後,詩人子頁以及文學評論家李炳銀主動給廣州《花城》雜誌社總編輯李士非打電話,推薦這部作品。
《花城》很重視,特派副主編謝望新前來取稿。謝望新認為這是一部優秀之作,《花城》不僅全文刊登第一部,而且還要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向社會各界推薦這部作品。路遙緊張的心才放鬆下來。
此時路遙的伯樂不斷出現。中國文聯出版公司青年編輯李金玉,當時剛參加工作兩年多,有一次,她到陝西向賈平凹組稿《浮躁》,但《浮躁》已經與另一家出版社籤訂合同,聽說路遙也有一部小說後,李金玉就去拜訪路遙,在讀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李金玉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手筆",當即向路遙約稿。
但路遙對此事拿不定主意。因此,李金玉又在當年來了一次西安,深入與路遙交流,得知路遙全書的框架後,李金玉對自己的組稿更有信心。
路遙決定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交給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但是,李金玉組稿成功後,出版社內部卻沒有信心,認為這是一部被多次退稿的書稿,李金玉堅持說,這是一部好作品,書中那些人物積極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在她不懈努力下,出版社才決定出版第一部。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終於出版,但隨後文學界對它的評價都不好。
1986年冬天,路遙和同事白描一同帶稿子進京,參加作品研討會。研討會上,大多數評論家都對這部作品表示失望,認為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甚至有人認為,相比於中篇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是一個倒退。
毫無疑問,這些評價對路遙來說又是不小的打擊。因此回到陝北後,他跪在柳青墓上大哭一場。但還是決定,把《平凡的世界》後兩部繼續寫下去。
因為他不相信:難道託爾斯泰、曹雪芹、柳青等前輩作家,一夜之間就成了這些小子(現代派作家和評論家)的學生了嗎?
堅定的信念支撐著路遙,讓他在後來的寫作中漸入佳境,他不再計較成敗得失,只為完成這部作品!
1987年,正在趕工的路遙接到中國作協通知,讓他參加訪問西德活動。此時路遙的寫作非常順利,緊張的勞動讓他迫切需要放鬆一下,因此他非常高興接受了這個"任務"。訪問西德前夕,路遙去了北京。
有一次,他坐公共電車,偶然遇到一位女士。此人姓葉名詠梅,是曾經在陝北插過隊的女知青,她在公交車上一眼就認出了路遙。
得知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已經出版後,葉詠梅當即向路遙索要了一本,當時《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只印刷了3000冊。
多年後葉詠梅回憶道:
書中的一群普通人,把我帶回到自己曾經插過兩年隊,當過六年兵,並深情眷戀著的黃土地,書中的一切對我來說,熟悉、親切,我仿佛就生活在孫少平,孫少安,田潤葉等人當中,接受他們的音容笑貌和喜怒哀樂。
很顯然,《平凡的世界》把葉詠梅感動了!
當時葉詠梅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長篇聯播"節目組的編輯,因此她決定,把路遙《平凡的世界》錄製成廣播劇。
葉詠梅這個決定可謂"大膽"。
因為當時《平凡的世界》寫作情況是:第一部已經出版,第二部已經成稿,但第三部還在寫作中。
一部還沒有完工的作品就被錄製成廣播劇,這在中央廣播電台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是葉詠梅對路遙的極大信任,也是對路遙的極大鞭策。
於是,路遙日夜趕工寫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就像他說的:"每當我稍有委頓,或者無法忍受體力和精神折磨的時候,那臺破收音機便嚴厲地提醒我激勵我:千萬聽眾正等著你做下面的文章呢。"
1988年5月25日,路遙終於完成6年艱辛的工作。
按照中央廣播電臺的要求,路遙必須最晚在6月1日,把第三部完成稿交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此時距離截止日期還有5天時間。
為了準時進京,路遙連夜啟程,抄近路由山西過黃河進京,當6月1日路遙趕到中央廣播電臺,與編輯葉詠梅和第一次見面的播音員李野墨坐在一起時,廣播室裡已經堆積了2000多封聽眾來信。
2018年,葉詠梅與李野墨參加「致敬經典」節目,回憶當年播出《平凡的世界》
多次退稿,出版不順,專家評價低。
《平凡的世界》走向讀者可謂一波三折。
由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對《平凡的世界》起到"幕後推手"作用的主要有3個人,第一個是《花城》的編輯謝望新,第二位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的李金玉,第三位就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編輯葉詠梅。
尤其是葉詠梅,對路遙《平凡的世界》廣為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1988年3月27日開始,《平凡的世界》一共播出130天。
在那個年代,電視媒體還不發達,報刊雜誌和廣播是普及文化最重要的陣地,《平凡的世界》廣播劇直接聽眾就高達3億人!
毫無疑問,這對《平凡的世界》傳播效應是廣泛的,它直接帶動了圖書的銷量,出版社開始不斷加印這部作品。
2019年,葉詠梅在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會議上,朗讀路遙作品
對路遙來說,天南海北聽眾的來信,不僅是對他作品的認可,更是對他的一種激勵。他非常喜歡聽廣播劇,認為是一種享受。"在那些無比艱難的日子裡,每天最歡欣的一瞬間就是聽半小時自己的作品。"
2019年,李野墨在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會議上,再次朗讀路遙作品
1991年,路遙特意寫了自己對廣播電視的感情:"我非常感謝先聲奪人的廣播,它使我的勞動成果及時地走到了大眾之中。"
正如路遙所說:《平凡的世界》不是寫給專家看的,而是寫給普通讀者看的。因此,當謝望新和李金玉,以及葉詠梅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時,他們立即發現它的巨大價值。但是,當專家們站在"文學技巧"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時,他們認為"過時了"。但路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文學的真諦不僅僅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傳達的精神內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技巧會隨著時代落伍,但人的感情永不過時!實踐已經證明:《平凡的世界》經受住了歷史考驗。
2019年,由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北京出版集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聯合舉辦了"不朽的星辰——路遙誕辰70周年紀念會"活動,會議上公布一組數據:《平凡的世界》自從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以來,銷量逐漸遞增,總銷售量已經突破1800萬冊,目前,年銷量也在300萬冊左右。正如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所說: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證明了路遙強大的、持久的對於讀者的影響力。他的作品常讀常新,總給人精神上的振奮,他對我們這個國家,這片土地、人民的熱愛,從字裡行間表達地非常有力量,非常感人。
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說:
路遙的寫作一開始,目標設定的就是人民,很多文學作品為大眾所歡迎、流傳,並非是藝術形式別出新裁,而是寫出人人共有的情感。《平凡的世界》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馬雲說:
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平凡的世界》高度濃縮了中國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達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特別是主人公艱苦奮鬥的精神,仍然對我們具有啟發意義。今天,《平凡的世界》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已經不是少數"幕後推手"賞識的結果,而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藝術魅力,徵服了讀者。#路遙#
還沒有了解這部作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連結詳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