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會走進電影院嗎 等夏花燦爛,會有一部電影與你重逢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疫情之下,影視行業被迫按下暫停鍵,無數電影和戲劇從業者遠離現場、舞臺和觀眾。截至4月中旬,有報導說全國三千多家影院企業註銷。

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言勇 攝

其實,這個行業說大不大,全年600億元的票房規模也遠非國民經濟的支柱。但是,電影業及其相關行業就此停頓嗎?觀眾們就此不再走進電影院了嗎?我想起了王朔的名言:「知道光和光怎麼打招呼嗎?在最黑的地方見。」

日前,電影人方勵在「影人自救,路在何方」的線上論壇說:「20年前我開始做電影的時候,中國沒有電影市場,不還是一群人在做電影嗎?那是因為你熱愛電影。所以說『路在何方』這個命題,要看你因為什麼來做電影的,如果你是因為熱愛,路永遠都有。」

我們也看到,電影行業「升溫」需要政策上的扶持、從業者的加倍努力,需要有大量優質內容登上銀幕,更需要合理的票價和優惠的福利吸引大眾消費。希望疫情過去,我們能在電影院裡見面。

百年前的美國電影噩夢

1918年的最後幾個月,一場災難席捲了美國。這種後來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瘟疫,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流行病之一,在美國造成67.5萬人死亡,是美軍一戰死亡人數的五倍多,超過了美國20世紀任何一場戰爭中的死亡人數。

意外受害者之一,是當時剛剛發展壯大的好萊塢。

一戰期間,美國電影業剛剛趁機打敗了曾經的行業霸主——法國和義大利,成為全球電影工業的中心,結果卻因為突如其來的陌生瘟疫,而迎來了一場電影學者所謂「美國電影史上的世界末日」。

1918年9月下旬開始,隨著病毒蔓延開來,全美80%的電影院歇業,時間從一周到兩個月不等,15萬員工因此失去工作。

很難準確量化西班牙流感對美國電影業的財務影響,但是有數據顯示,影院關閉造成的損失約4000萬美元,換算成今天的美元要接近6億美元。

電影生產也遭受重創,好萊塢產量減少60%,東海岸電影業完全停產,流行一時的戰爭片風潮因此戛然而止。

電影對民眾的巨大號召力,似乎也被恐怖的病毒驅散了。1919年,默片影星瑪麗·璧克馥在火車上打了個噴嚏,所有乘客捂著鼻子自動退散開。

面對行業末日,廣大從業人員並未束手待斃。

一些影院老闆積極參與抗疫宣傳,如密西根有120多家影院的經理下令在影院門口張貼廣告,向公眾普及流感知識,試圖擔當起新的社會角色,扭轉電影院在疫情中的形象。

另一些電影院則更加進取,試圖以實際行動證明:電影院並非是為大眾提供廉價娛樂的不安全場所,而應該成為向公眾傳播公共衛生信息的教育基地。

爭取之下,底特律的幾家影院成為了第一批重新開張的實驗地,每次放映正片之前,影院先為觀眾播放衛生部提供的教育幻燈片,內容包括全國疫情數據、流感病因,以及避免和抗擊流感的方法。

這些影院也盡力保證觀眾安全,在開始售票前對影院全方位消毒,安裝最先進的公共通風系統。影院門口張貼的觀影須知寫道:如果有咳嗽或打噴嚏的觀眾不用手帕捂住口鼻,會立刻被工作人員請出影院。

這幾家影院的做法,受到了美國各地區政府的認可,它們紛紛鬆口,允許更多的電影院重新開業,加入對抗流感的隊伍。

電影製作行業也選擇了類似的策略,1919年10月8日,第一部關於流感的教育電影《蔓延的西班牙流感》上映,由底特律衛生專員詹姆斯·w·英茨親自執導,當地教育電影公司大多會出資拍攝。

電影業還是在防疫方面受到了肯定。

疫情過後,紐約市衛生專員羅亞爾表示:「人們因進電影院感染的概率,遠遠小於受到教育的概率。電影業在疫情期間是全國最偉大的教育力量。」

長時間隔絕娛樂活動之後,人們對久別的電影院也更加依賴。1919年12月,美國全國電影院恢復營業,結果迎來了史無前例的最高上座率。

十七年前的中國電影噩夢

十七年前,中國電影遇到過類似的處境。

2003年3月31日,香港淘大花園的一幢公寓突發SARS疫情,超過100人受到感染。

4月20日,官方宣布北京的確診病例增至339例。超市出現搶購,演員宋丹丹也被拍到去買泡麵和必需品。

演藝圈最先被確診的是第四代導演謝飛,他在醫院檢查身體時意外感染上非典病毒。

4月26日,北京市政府下令關停所有公眾聚集性娛樂場所。不少影院停工,只給員工發基本工資。

4月25日上映的《指環王2》成了第一個犧牲品。因為沒有別的片子放,原本排期一個月的電影連放了兩個月。即便如此,劇情更激烈、戰爭場面更加宏大的《指環王2》只拿到了2400萬元的票房,連2002年《指環王》的一半都不到。

2003年,原定上半年上映的電影大多改檔至下半年,包括《海底總動員》《黑客帝國2》《黑客帝國3》《終結者3》。雖然當年引進片子的數量減少,但還是貢獻了近4億元的票房。

受非典影響,2003年票房前八名的國產片僅有2.05億元票房,加起來還不如2002年的一部《英雄》。這2.05億元中有四分之一來自2003年12月底上映的《手機》。

《手機》劇組剛剛開機就遭遇疫情,街上熙攘的人流沒有了,偶有幾個人也嚴嚴實實地捂著口罩,外景根本沒法拍。

馮小剛堅持拍攝,不然要賠錢。劇組只好增加成本,集體去了青島。當時青島沒有病例,當地居民集體抗議,要求劇組就地隔離14天,還指著「京」字汽車牌照說是「SARS牌照」。

阻攔未果,《手機》如期拍攝,當地居民又忍不住去圍觀,只是沒有人主動要求和葛優握手、也沒有人要求合影,只是遠遠望著。劇組人員開玩笑說:「葛優個子高,加上光頭引人注目,遠遠地就好像告訴別人『我是SARS代言人』一樣。」

拍攝之外,劇組人員長時間躲在房間裡,十分憋悶。一天下午沒有拍攝任務,有人提議出去活動活動。因為有葛優太容易暴露目標,一行人決定去室內活動,找了家撞球廳。

葛優剛進入狀態,就感覺有個中年婦女一直跟著他。他開始心不在焉,打兩桿就要回頭看看。只要葛優挪動位置,身後就會發出「哧哧」的聲音。

顯然,這家桌球房早就做好了準備,見到葛優就知道「北京人來了」,派了一位中年婦女盯著他,用消毒噴霧清潔他停留過的區域。沒幾分鐘,葛優已經沒了心情,和劇組人員離開,縮回了酒店。

4月29日晚,小湯山醫院大體成型。一天後,1400名醫護人員進駐小湯山醫院。北京地區的非典疫情被迅速控制。

2003年5月16日,和SARS抗爭了24天的導演謝飛康復出院。一周後,北京地區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結束,非典疫情得到控制。

6月11日,停業50天的北京電影院重新開張。

在2003年之前,電影產業基本都是國企在做。非典疫情之後,新政策出臺,支持鼓勵民營資本參與電影製作發行。很多民營影業成長起來,比如現在的博納影業就是在2003年成立的。

另外,2004年後電影審查制度放寬。2003年12月,有關部門頒布了《電影劇本(梗概)立項、電影審查暫行規定》,規定在影片立項上,除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特殊題材、國家資助影片、合拍片之外的國產影片不必再向電影局申報劇本,只用提供1000字的故事提綱。

隨著審查政策放寬以及更多民營資本的參與,從2004年開始,國產電影每年的產量都會增長30%-50%。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年度票房總量從非典前後的10億元增加到642億元,全國銀幕也從2000塊增加到了69700塊。

電影行業在困境下逆襲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下,電影行業如何解困突圍?網際網路漸次融入,電影生態出現變局,危機會給電影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變革?

2019年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報收186.9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據拓普數據統計,票房報收22.4億元左右,若以去年同期標準計算,疫情下,一季度產生了近165億元的票房缺口。中國電影發行協會副會長、首都華融影院董事長鄧永紅表示,影院長時間停業所面臨的生存壓力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應該是一場從來沒有過的災難。首都電影院這邊大概損失票房將近4000多萬元。能夠扛到兩三個月的影院,我覺得應該還算是不錯的,還能發工資的(影院)都算不錯的。」

影院是整個電影產業鏈中資產最終端,是觀眾品嘗電影盛宴的場所,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介紹,停擺近3個月,電影行業從未料想此輪寒冬會如此漫長。近期,去影院拍婚紗照的廣告出現在社交平臺,此外,釋放庫存商品、預售票券套餐都透著自謀生路的掙扎,影院希望能在有限的商業空間內盡全力保持現金流運轉。

為了緩解電影行業的經營壓力,3月起,國家和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幫扶電影企業紓困發展的政策,力求通過財政補貼、房租減免等措施,對各生產環節給予補助,這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是「雪中送炭」。然而,壓力的多重性也讓執行陷入兩難,比如房租減免與疫情下本已步履維艱的民營物業。鄧永紅擔心影院的停擺會帶來產業鏈上下遊的惡性循環,目前讓影院活下來是最急迫的事。鄧永紅說:「現在我覺得最迫切的是專資返還,能有資金給到影院,讓影院先能夠活下來,這點真的非常重要。」

3月底,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召開的「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專題網絡會議上,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對「電影專資返還」政策的期盼。於冬表示:「我們去年600多億元票房,將近有二三十億的電影專項資金上繳,能不能適度的返還緩解當前現金流的緊張。今年電影票房達不到去年的一半,希望免徵可以適度放寬,讓行業休養生息。對於重點影片的拍攝給予一定的拍攝補貼資金。面對產業的發展,希望能夠對於符合條件上市的企業,讓它自身造血。」

網絡視聽智庫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認為,目前,電影行業在資金緊缺、項目減產延期、庫存加劇、上映不確定性因素大增的多重壓力下,變現、降維或成為特殊時期的有限選擇。「線下院線重啟,可能在短時間內還不一定能夠可預期,一些公司他們也在採取非常現實的做法,就是迅速把存量的內容變現,但是未來可能隨著疫情慢慢過去,大家可能會得到一個更穩定的一種平衡。」

於冬認為,經歷疫情的電影市場觸底反彈後,觀眾對好電影、好內容的渴望會只增不減,特殊時期進行優質內容的規劃儲備也是解困突圍的選擇。「這個時間其實是給了我們製片公司更多的時間來調整劇本,利用疫情期間,我們同時幾個籌備的劇組都在研發劇本,都在劇本的創作階段進一步的深化,我們希望今年再推出一部醫療戰線的英雄電影,來獻給特殊時期為國家為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的醫護人員,向他們致敬!」於冬說。

日前,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發布了一份疫情下觀眾觀影意願調研報告,數據顯示,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期待」。左衡認為,不妨考慮分區分步,畢竟對依靠現金流支撐日常運轉的影院來說,政策一刀切不利於其恢復元氣。「我個人認為可以在嚴格監控、可控的情況下,安排好人與人之間的間隔,做好衛生消毒,考察一下復工的可能性。」左衡說。

本文寫作參考了央廣網:《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電影業》;大象公會:《瘟疫一來,電影圈就亂了》;叉少:《疫情過後,我們還會有電影院嗎》。

相關焦點

  • 華納取消窗口期,觀眾還會走進電影院嗎?
    疫情以來,電影公司和電影院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窗口期不再,觀眾還會走進電影院嗎?華納此舉會否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神奇女俠"只是誘餌,北美幾大院線股價狂跌一般來講,一部新電影會一個90天的窗口期,即,至少在影院上映滿90天之後才能在其他平臺播出。
  • 喜歡電影的你,2020你有多久沒有走進電影院了?
    2020,你有多久沒有看多電影了? 還記得和TA並排看電影的場景嗎? 還記得拿著紙質電影票的滿足感嗎?
  • 電影院回歸刷屏!你還記得在影院看的最後一部電影嗎?
    文化中心有法國主題電影輪流展映,票價也不貴,幾十塊錢就能看到法國影片。對北北來說,法國電影最耀眼的時刻莫過於新浪潮時期,新浪潮五虎將(戈達爾、特呂弗、裡維特、夏布洛爾、侯麥)的電影作品在文化中心會時不時有重映。
  • 春花豔盛,夏花燦爛,季節裡總有讓你賞不夠的美景
    明媚的四月剛剛結束,溫暖的五月有閃亮登場了。春花謝了,夏花開。滿世界的生機勃勃,繼續奼紫嫣紅!此時,在我們國家肆虐了好幾個月的疫情,終於在眾志成城的民族力量抗爭下,在偉大逆行者們奮不顧身的勇敢搏擊下,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人們也在逐漸地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中。
  • 電影院要開門?這部關曉彤變成180斤胖子的電影,你會去看嗎?
    電影院是不是也準備重新開門營業了呢? 在某網絡售票平臺上可以看到,3月份準備上映的影片多達14部,其中3月10日前的就有5部。這是片方在看疫情發展形勢再做打算,還是已經橫下心來要如期上映呢? 其中,定檔3月6日的愛情喜劇片《月半愛麗絲》是當下最受關注的電影,售票平臺上已經有1萬8千人點了「想看」。
  • 希望這些電影,能在電影院重映
    時隔 180 天后,我們終於再次聽到了影院開放的消息。你還記得上一次走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嗎? 感謝這部電影留下了馬裡奧最好的樣子,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暗戀經歷,把ta的名字寫在本子上,跟朋友說過關於ta的一切,會為了讓ta看見努力讓自己發光發亮,最後是否在一起都變得不那麼重要
  • 開眼 看了那麼多電影,你真的會看電影嗎?
    但你都是怎麼看電影的呢?是看明星的演技或是看故事情節?看了那麼多次電影,有想過導演為什麼要這樣拍嗎? 也許你會說,導演的想法和我有關係嗎?嗯!因為長報君發現大家評價一部片子好與不好,往往是談的個人喜好,這沒什麼不好,但我們身邊有朋友不是這麼看電影的,他們看完除了會談到故事好不好,還會說到分鏡頭、主觀鏡頭、蒙太奇……總之聽起來高大上的一堆分析,讓人瞬間崩潰啊有沒有。 其實這個解讀的「技能」並不神奇,長報君就準備為你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不但要看出電影裡面的門道,還能掰扯掰扯哦。
  • 半月談|無障礙電影,讓視障群體走進電影院
    無障礙電影,讓視障群體走進電影院半月談記者 金津秀 李典患有視覺障礙的長春市民張國軍「二刷」了電影《戰狼》無障礙版本。「佳片有約,作品不斷,讓我們視障觀眾非常期待。」他興奮地說。越來越多像張國軍一樣的視障人士,也可以走進電影院,或通過線上點播方式,「觀看」特別製作的影片。
  • 電影院,我們想死你了
    來源:虎嗅網今天(7月16日),全部電影人都被影院即將從7月20日開始分批開業的消息點燃。從業者們總算等來了這一天,觀眾也說:「我十分想見劉昊然」。這一次,是和電影分別176天的重逢。截止發稿,已經有一部藝術片《第一次的離別》和商業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分別定檔在7月20日和七夕當天。有從業人員吐槽,控制上座率30%就意味著影院放一場就虧一場;而等待觀影的人最關心的問題則是「票價會直接翻三倍嗎」。放映時間需控制在2小時以內又帶來電影選擇上的困難。
  • 電影院終於開放了,2020年下半年,你想在電影院看哪部電影呢?
    春暖花開的三四月,一個個好消息的傳來,讓我們對戰勝這場疫情充滿了信心,而久久未開放的電影院也讓我們心癢不已,一個又一個月過去了,距離上次進電影院仿佛已經過了很久很久,而就在七月,我們終於等到了!面對已經關閉了一百多天的電影院,你還記得你上一次走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看的是哪一部電影?看見這個片頭有沒有熟悉的感覺呢?
  • 大片開始院線、流媒體同步上映,你還會去電影院嗎?
    相比往年,今年的電影行業走得並不順利,疫情讓行業按下了暫停鍵,甚至是倒退。這也直接引發了許多新變化,其中甚至有部分試圖改變我們的觀影習慣。如此大量的商業大作都取消了窗口期,我們的觀影習慣真的要被改變了嗎?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否值得我們走進電影院?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最近大熱。作為繼《大聖歸來》之後的又一部國產動漫神作,是否值得我們花錢走進影院,下面小編會為你一一分析。如果實在覺得不過癮,電影中龍王三太子敖丙絕對會把你帥呆。嘿嘿,小編在這裡就不做劇透了。
  • 《花木蘭》大電影轉網背後,OTT敲響了電影院的喪鐘
    「你是什麼行業的?」「電影行業。」「有這個行業嗎?」「以前有。」雖然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足以反映2020年電影行業的冰冷,。本以為在凜冬之下,一體共生的關係會讓片商和電影院同生共死,但是在現金流的壓力下,片商們卻紛紛自尋生路,背離電影院,投奔新的發行渠道。比如迪士尼近日就宣布《花木蘭》將跳過院線,於9月4日直接在流媒體上線。有意思的是,另一部與《花木蘭》同樣具有話題性的諾蘭新片《信條》卻依然選擇在電影院上映。
  • 春節檔回歸,6部電影搶佔中秋國慶,你會走進影院嗎?
    來源:中新經緯距離「超長版」中秋國慶假期還有十餘天,國慶檔電影宣發早已加緊步伐,迎接長假到來。據悉,今年國慶檔包括不少在春節與大家擦身而過的電影,如《奪冠》《姜子牙》等,此外《我和我的家鄉》等新片也早已開始宣傳。這個假期,你會為誰走進電影院?
  • 十幾部新片宣布定檔助力影院復甦,你會為哪部走進電影院?
    終於在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提出低風險地區電影院7月20日起可有序開放。 經過一百七十多天停擺,院線總算是迎來了曙光。 但是能營業了,就等於有救了嗎? 其實,院線復甦之路還需要跨越重重阻礙,克服不少困難。
  • 11月好看的電影有哪些?張藝謀與你重逢電影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轉眼間,內地影院已正式復工三個多月,經歷過國慶節的票房狂歡後,內地影市的下一個大檔期便是年底的賀歲檔,作為承上啟下的11月,會有哪些影片和觀眾見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河南奧斯卡電影院線提供的數據獲悉,11月共有
  • 被叫停2個月的電影,你最期待哪部?有誰會令你走進電影院?|斯嘉麗...
    2020年,因為一場疫情,全部電影院被迫關閉。許多我們期待的,許多我們等待的,許多我們嚮往的大片,都不能一一觀賞,只能延期。不過現在隨著疫情的發展控制,商場和餐飲的陸續開放,也意味著電影產業也漸漸開展起來。大家都期待哪些大片可以被投放到呢?大家都期待的續集會不會上映呢?
  • 豫論場丨我只想快點走進電影院
    對於院線從業人員和影迷來說,重新走進電影院,稱得上是久別重逢。時隔170多天,再次看到熟悉的「龍標」,聽到久違的前奏,每個人的心境想必都會有所不同。在離別的這段時間裡,也許有的人已經習慣了在線觀影,也忘記了最後一次是和誰一起觀影,看的又是哪部影片。但記憶的模糊不代表不重要,相比線上觀影,傳統院線在人們心目中依然具有無法替代的優勢。
  • 低風險地獄電影院開業!推薦電影清單來襲!哪一部是你想看的?
    低風險地獄電影院開業!推薦電影清單來襲!哪一部是你想看的?隨著疫情情況得到控制,各個地區已經逐漸開始恢復娛樂活動等場所。今日,宣布低風險地區電影院即將開業。既然電影院即將開業,就難免想到那些我們錯過的好電影,雖然還不知道確切的開業時間,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先囤一波好電影清單。畢竟這裡面有相當一部分電影都是自己在家也可以看得。首先說說那些年初本該上映卻被我們錯過的電影。
  • 電影院終於開了!這些電影即將上映,有你想看的嗎?
    >是我們和電影院分開的第179天現在終於可以體驗久違的大熒幕啦~影迷們的快樂要回來了!我們的約會還遠嗎?你最想看的電影是哪一部呢?堆積了179天的排片從7月20日開始瘋狂向我們「湧」來啦!!!小編趕緊整理了10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快來看看有你期待的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