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疫情=超長假期
把所有人都封印在家裡
每天的生活就是
吃了睡,睡了吃
終於要出門了,發現:
褲子穿不上了,
衣服扣不上了,
體重超標了……
於是決定用跑步來減肥
但是快醫君想說,你要是跑不對,小心跑殘膝蓋。有位朋友半年前迷上了跑步,每天下班再晚都會堅持跑兩步的那種。結果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膝蓋骨刺痛,特別是在跑步腳落地的時候。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告訴她得了「髂脛束症候群」,大白話就是:膝關節受傷了,跑成了很多人口中的「跑步膝」。
據2016年《中國跑者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80%的跑者受到過傷病困擾,而「膝關節損傷」佔到運動損傷總數量的25%左右,「膝病」是跑者最常遇到的傷病之一。
如何才能正確的跑步,減少傷病呢?請認真看下去哦!
科學跑步,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1.跑步前做好熱身運動
在跑步前,做好熱身運動,讓身體機能適應即將進入的快速運動狀態。熱身運動時,壓腿、伸展、彎腰等動作必不可少。這樣既可以防止肌肉拉傷,還可以減少跑步後的肌肉酸痛現象。
2.跑步時動作要標準
跑步如果動作不標準,會影響跑步鍛鍊的效果。怎麼樣的跑步才算標準呢?主要有三個方面:
跑步的高度要高。身體保持穩定,身體上部稍微向前,兩手半握成半拳形。跑步時身體要放鬆。只有做到跑步動作標準,姿勢協調,才能讓跑步更健康。
3.跑步的距離要相對穩定
有些人在跑步時,時短時長,這樣跑步效果不好。跑步的距離要相對的固定,比如每天跑2千米,那麼這個距離就要相對固定,每天增加幅度不能超過10%。這樣堅持有規律的跑步,能使身體機能處於更協調狀態,更利於健康。
4.跑步時速度要變換
一些人跑步時速度幾乎是固定的,沒有變化,這樣運動的效果也不理想。健康的跑步需要在跑步過程中,變換跑步的速度,可以先慢跑幾分鐘後,加速跑一會兒,再減速跑,然後又加速跑步,這樣變換著速度跑,運動鍛鍊效果更好。
5.跑步切忌空腹長跑
跑步,尤其是長跑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空腹長跑可能會導致低血糖,在跑步前最好先吃點東西。
6.跑步要穿合適的鞋
跑步的鞋子很重要,不一定要穿很貴的跑鞋,但是鞋子一定要合腳,不然容易把腳拉傷,影響跑步。
7.跑步後不要立即停止運動
跑步後不要停下來坐著不動,而是要小量的運動或者是慢走一會,讓身體從高強度的運動中慢慢的減緩下來。
8.跑步後一定要拉伸
跑後拉伸這件事,還真不能看心情,尤其怕腿變粗的小仙女們。
跑步中,肌肉持續收縮會變得僵硬,而拉伸有助於舒展肌肉,恢復線條。
記住啦,想要「能打」的好身材,拉伸不可少!
你要是不聽勸,到時當心「一頓操作猛如虎」,回到家來成病貓,膝蓋痛得哇哇叫……
出現這些情況,請停止跑步!
1.胸口痛
跑步過程中出現胸口痛一般來說是不正常的,這有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如果你感到了胸部有壓迫感或者酸痛,尤其還感到了頭暈、噁心、嘔吐、呼吸急促或大量出汗,一定要立刻停止跑步。
2.心跳異常
一般這是心律不齊的症狀,會讓人感覺心臟快速跳動或是受到了重擊,很多房顫患者在激烈運動時會有這種感受。
3.多汗、頭暈、眩暈
跑步時頭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你跑步前沒有攝入足夠的熱量,此時頭暈主要是由低血糖引起的,這種情況只要喝一些蜂蜜水、糖水、含糖飲料,或吃顆糖,吃點餅乾或麵包即可緩解。
4.抽筋
跑步中抽筋,大多數是因為肌肉被過度使用,肌肉達到一個極限值,有時是因為跑的過快,有時候是因為跑的太遠,或者兩者皆有。
5. 身體很疲勞
為了備戰一場比賽,很多人加大跑量,但是量提高了,往往也會讓身體很疲勞。雖然有超量恢復這一說法,但是我們如果在身體疲勞情況下堅持跑步,硬撐著跑完,不僅身體狀態不好,精神也很差,而且沒有滿足感。
6.受傷
如果在膝關節、腿部或身體其他部位受傷的情況下,請不要跑步,這樣會加重病情,引起傷口感染或者撕裂。建議在傷口完全癒合之後,再開始運動。
最後再送大家一句毒雞湯: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跑一次步不能解決的,
如果有,那就跑兩次!
今晚,跑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