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蘇57是一款爭議非常多的五代機(我國標準四代機),追捧者對其優異的機動性能讚賞有加,也有一些軍迷對其費拉不堪的隱身性能嗤之以鼻,甚至認為這種戰機算不上真正的五代機。即便是吹牛成性的俄羅斯媒體那邊,雖然仍然把蘇57吹爆為吊打F22、F35的世界第一戰機,但是對於該機的隱身性能也非常的「實事求是」,畢竟蘇57的隱身性能確實相當一般,不那麼好忽悠,比如那直通通的進氣道(雖然使用了超級大黃蜂上類似的葉片屏蔽裝置)、座艙前外露的光電設備、以及機腹碩大的深溝都是肉眼可見的破環隱身。
雖然當今各型五代機雷達反射面積數據都是頂級機密,但是通過模型計算還是大體上能窺探一二,一般認為蘇57在當今各型五代機中隱身性能排名墊底,其前向RCS在0.4-0.5平米左右,較F22、F35、殲20差距較大。
基於此,有些軍迷認為蘇57的前向RCS與陣風這種對機頭方向進行過隱身優化的四代半戰機相當,所以得出結論蘇57算不上五代機,頂多算作4.75代。其實即便蘇57的前向RCS值與陣風、殲10C、超級大黃蜂等進行過隱身優化的四代半相當,但是真正使用時其隱身性能仍然要強於一眾四代半,畢竟這些四代半戰機都要外掛大量的副油箱和彈藥,其雷達反射面積要比武器內置的蘇57大得多。
客觀的說,蘇57在整體布局上遵循了基本的隱身設計原則,比如機翼、機身平滑過渡,減少容易造成電磁波反射的尖角和平面、採用外傾雙垂尾、機翼外緣的平行設計、使用吸波塗料等。,這樣的隱身設計比半路出家進行修改的四代半戰機要好的多。但是受制於各種原因,俄羅斯在蘇57的隱身設計上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根據模擬計算,蘇57前、後向的隱身性能尚可,但是側面隱身性能較差,這說明蘇57在隱身設計上重點優化威脅最大的前後方向,而側向隱身設計就顧不上了。
蘇57在隱身性能上的這種取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80:20」準則,這種準則簡單的說就是前面80%的收益用20%的成本就可達到,但是後面那20%收益卻要付出80%的成本,相信大家都對這個準則有切膚體驗,比如學習成績的提升。俄羅斯從自身技術積累和財政能力出發,選擇了用較少的成本達到湊合能用的水平,但是放棄繼續投入大量資源對最後(也是最能體現性能高低)的性能進行挖掘,這種取捨說的好聽點就是追求性價比,而不是追求絕對性能。
無論軍迷的褒貶是否客觀,筆者覺得蘇57是當前俄羅斯能夠拿出的最好、最合理的五代機型號,因為武器裝備的研製不是軍迷腦中的天馬行空,必須要考慮到技術、資金、生產、裝備、維護的方方面面,這就像我們普通人娶老婆一個道理,白富美誰都喜歡,但是不是誰都能娶的上、養的起。而充分利用蘇27系列研製成果、生產設施、使用經驗和維護保障體系的蘇57,正是對於當期俄羅斯來說最適合的選擇---雖然並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