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人生真正的「快樂」?

2020-12-14 騰訊網

對人生感到迷茫、快樂感的缺失不但是絕大部分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共同點,也是很多現代人的困惑。

他們常常感到迷茫:為什麼我總是不快樂?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以下的TED演講者Emily Esfahani Smith通過學習和研究積極心理學,對人生的快樂和意義有深入的感悟。

TED演講: 生活不僅僅是快樂,構成有意義的人生需要四大支柱

對於Emily在演講中提及的積極心理學,很多人可能感到比較陌生。

積極心理學是興起於20世紀末的一門心理學學科。對比此之前的傳統心理學,它更注重於研究個體的積極體驗和積極的人格特質,並揭示這些因素會對我們的生活、心理成長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過消極的情緒體驗,比如失去重要的事物和親友時,滿心的期待被打破時,總是感到失落、痛心,沉浸在悲傷中。

而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理性地思考人生中的「得失」,從過去的經歷中發掘出寶貴的精神財富,珍惜眼前,並帶著這種積極的心態開展未來的生活。

因此,積極心理學在國外受到很大的重視,對大眾心身健康及精神心理障礙的預防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在積極心理學的基礎上,簡單回顧一下Emily在演講中總結的、構成有意義的人生的四大支柱:歸屬感、人生目的、超驗及講故事。

歸屬感。人類是群居性動物,對同類擁有強烈的情感需求。歸屬感是我們內心強大的力量,它能幫助構成我們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抵抗外界的壓力。因此,缺乏歸屬感對個體的心身健康極為不利,有研究表明,這可增加個體患抑鬱症的風險。

那我們該去哪裡尋找歸屬感呢?Emily說:「真正的歸屬感來源於愛,它時時刻刻縈繞在你身邊。這是個選擇,你可以選擇跟誰培養歸屬感。」

我非常認同。愛是歸屬感的前提,我們可以在自己所愛的群體中尋找歸屬感。

人生目的。若沒有人生目的,生活容易變得雜亂無章,得過且過,缺乏成就感,也更容易陷入抑鬱情緒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有了人生目的後,我們擁有明確的方向和源源不斷的動力,才不至於在紛繁嘈雜的聲音中迷失了方向。

超驗。Emily說的「超驗」指超出一切經驗、時間、空間等存在形式,不能用因果、屬性、存在、不存在等範疇進行思考的一種體驗。其實,這類似於暫時把日常所有的繁瑣和煩惱拋諸腦後,專注於某件事情中而達到忘我的狀態,有人也稱之為「心流」(flow)。

如果曾有一些事物、一些人能令我們體驗過這種忘我狀態,我們對人生的意義和幸福會有更實在的感受。

講故事。Emily所說的「講故事」,類似於對我們過去重大經歷的高度總結和心得,這與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上的自我開放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自我開放技術指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在適當的情況下,向來訪者適當地分享自己的相關親身經驗,希望藉此進一步建立信任感,並令來訪者對相關話題有更積極的思考。

當我們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用積極的情緒和認知回憶自己的經歷,並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重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能擁有新的感悟,也能讓聽眾有所啟發,得到收穫。

所以,抑鬱症康復者如果能現身說法,分享自己曾經的患病經歷和走向康復的心得體會,這會對其他抑鬱症患者有很大幫助。分享者也可因此再一次加深對自己人生的領悟,從幫助他人的行動中收穫成就感,降低復發風險。這是團體心理治療的其中一種重要形式。

但切記,不是所有人都合適向別人「講故事」。如果個體對自己過往的經歷沒有積極的反思和體會,反而充滿了後悔、怨恨,那這個「故事」就會像祥林嫂的嘮叨一樣令別人厭煩。

這不僅會給別人帶來負性情緒、可能激活別人的心理創傷,也會不斷揭開自己的傷疤,反覆激活自己的心理創傷。講得通俗一些,這叫散播「負能量」。

所以,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

像Emily說的,很多人都認為人活著的目的最重要是「快樂」。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既然這麼短暫,便應及時行樂,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

就連現在的幼兒、兒童、青少年教育也往往講究「快樂」、「自由」,快樂教育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同。

有意識地讓孩子的學習行為與快樂的情緒相結合,這並沒有錯;但如果在生活、學習中過於強調「快樂體驗」,這很容易讓孩子認為「快樂」就是活著的目的,就是生活的本質,長大後容易形成貪圖享樂的「三觀」。

我認為,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追求「快樂」,而在於追求「幸福」。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塔爾賓·夏哈爾教授,曾經對「幸福」下過定義,認為「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全然體驗」。

我認為,這就是幸福的境界。

快樂是由我們當下的精神狀態來決定的,吃到美食時能感到快樂,看到一則笑話時能感到快樂,這是一種短暫的情緒。但幸福是一種持久的思想,一份持久的情緒,接著變成一種持久的行動。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毒品成癮的患者,我問他:「你這麼年輕,前途還不可限量,為什麼選擇濫用毒品呢?」

他說:「人生的目的,不就『快樂』二字嗎?我吸毒的時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我說:「追求快樂這並沒有錯,但吸毒帶給你的只是短暫的快樂,快樂過後就會陷入無盡的後悔、內疚、自責中,它會給你帶來無盡的後悔、內疚與自責,對你的人生及家人都帶來痛苦。」

他點頭表示認可。

我接著說:「還有,濫用毒品可以給你帶來快樂,但它對你的人生並沒有意義,甚至有害無利。你並不能從中感到幸福,相反會痛苦。人生的目的應在於追求幸福,並非轉瞬即逝的快樂。」

這位患者恍然大悟,後來他通過脫癮治療重新回歸社會。我相信他能重新審視並決定自己的人生意義,當再次遇到毒品的誘惑時,他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將幫助他對毒品說「不」。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著名心理醫生布萊恩·魏斯曾寫過一本書《前世今生》,他在書中講述了他利用「前世回溯」催眠療法,這讓一名有恐懼症的患者「看到」了「前世」,找到導致其病症的原因,最後康復。因此魏斯教授認為「人是有靈魂的」。

人到底有沒有靈魂?我們的科學目前無法得出答案,但相信有靈魂的人往往將人生的意義看作一場「修行」。尤其是對於很多信奉佛教的人而言,其活著的目的是為了行善積德,到本世終結之時能有一個好的輪迴。

如果用中國的古語來說的話,這就叫做「成人達己,成己為人」。只有成就和幫助他人,才能同時發展和完善自己;也只有不斷完善和發展壯大自己,才能更好地回饋社會和幫助他人。

與西方社會某部分極端的「利己文化」相比,我更加認同中華傳統文化裡的這種「利他主義」價值觀。這也是我追求人生意義的指路明燈。

我非常榮幸能夠從事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的臨床診療工作,利用突破性的臨床心理幹預技術令他們高效康復,引導他們將患病經歷轉化為人生財富,甚至是家庭財富。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成就感、幸福感和人生的使命感,真正做到了「成人達己,成己為人」。

願讀者們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為之付出努力,並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本文來源公號:廣州晴日心身專科門診部,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感悟性人生,我活著我快樂;感受式人生,我快樂我活著
    在感悟人生中,認為人活著就是要體驗到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在感受人生中,認為活著就是要滿足感官的當下快感而享受快樂。在感受中,我們或是一味追求和滿足快感,而使心情的快樂變得單一、單調,有時甚至是灰色的圖案,常會因不快樂而消極、嘆息。
  • 如何追尋快樂人生?一堂哲學課撼動了上億人的心
    一位網友Meir Kay上傳了一則短片【A Valuable Lesson For A Happier Life】,一個如何追尋快樂人生的課程,短短十天的時間,點擊閱讀量上億人。教授說「罐子就像是人生」高爾夫球代表著重要的事情,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健康、你的熱情;小石頭代表著其他重要的事情,包括你的車子、你的工作、你的房子;沙子就是其他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小事。
  • 人生擁有三件事便可真正快樂:有愛的人,有喜歡的事業,有夢想
    2.當我真正追求夢想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多姿多彩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paulo coelho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3.我們強大的道德是通過奮鬥獲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蔣方舟:用很長時間找尋真正的自我和快樂
    用很長時間找尋真正的自我和快樂我從12歲開始寫專欄,每天給報紙寫一篇文章,我不得不寫,因為那個時候父母都沒有工作,我成為唯一養活家裡的人。看著母親每日為錢奔波,我就非常想落淚。那麼,我從12歲開始過著怎樣的生活?每天3點鐘起床寫專欄,7點鐘準備去上學,很多年都過著沒有童年的生活。
  • 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實現自信和快樂?
    近期看到了很多關於如何讓自己變得自信大方;在陌生人面前,緊張的不能說話,如何自信的表達;我很自卑,總是被別人拿出去比較,還經常被別人說成失敗者;不擅長與別人交流,做什麼事情總覺得自己做不好,害怕與別人交流,不自信,好迷茫,怎麼辦?
  • 如何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學習不快樂那麼我們如何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我們可以利用黃金圈思維來問孩子三個問題:(見下圖)痛苦的樣子如果不快樂的學習,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實現心中的理想只有對學習徹底認識,真正懂得學習的重要性的孩子才能深刻領悟。領悟以後才能很好地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當這一切都改變了,在學習上就會取得很好地成就,從而真正認識到學習的快樂。
  • 生活就是痛並快樂,這才是美好而了不起的人生!
    生活就是痛並快樂,這才是美好而了不起的人生!生活是什麼呢?生活是天亮了,早起,去工作,撐起今天最起碼的柴米油鹽,擔起今天最在領域的世界,活躍與現實標明的理想必備,今天又是一個通往美好的階梯。吃完了早餐,要趕一段有距離的路程,行人不少,煙火也格外吸引現象,尋常那家餐廳已經滿了人,東邊那個拐角堵了車,前面一個陌生人嘆著氣,我悄悄移了移視線,現實太多常態的畫面。
  • 不解釋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強大
    人生,最忌會的是抱怨,最不值的是解釋,只要默默地堅持做好自己就夠了!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廢話去吧!事情看透了,你就明白了,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了,你就明白了該如何相處,只要用點心,其餘只要接受就好。
  • 我國電力行業如何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打開APP 我國電力行業如何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 盧彬 發表於 2020-04-01 11:14:08 面對環保減排壓力和國際環境的變化,我國電力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出海」?
  • 自律,能幫我們實現人生成就,也會讓我們丟失內心的快樂
    也有另外一句話,在人群中被口口相傳:自律的人生才自由。可所有人的感受,都是這樣嗎?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前兩期開始時,網友都被一位30歲的超級自律的女藝人圈粉,因為作為演員的她,在一個音樂表演秀的舞臺上,她的表現實在可圈可點。這些來自觀眾的認可,跟她一直以來的自律密不可分。
  • 流水線人生的快樂,最好不要去想像
    刑法學教授羅翔說:「越能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越是一種最大的快樂。」世界國的人們經歷過最大的痛苦早在出生之前的基因改造上就已完成,其實從未經歷過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痛苦,快樂也是基於滿足原始本能的快樂,與人性尊嚴沒多大關係,故而他們對痛苦的忍耐值很低,稍微遇上點什麼事就要靠嗦麻來度過,本質上還是在逃避現實。
  • 讀了《金剛經》,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快樂
    佛家的觀點認為,人在修行中覺悟,就會產生一種不可思議的感應,從清淨心生出來喜悅,是一種真正的快樂,任何欲望上的滿足都比不上這種自然流露出來的愉悅感,並且綿綿不斷,這時清淨心就猶如一隻快樂的泉眼,能生出無窮無盡的真正快樂,佛家稱之為「法喜充滿」。我生長在農村,是見過泉眼的人。
  • 如何主宰自己的命運,實現人生的逆襲?建議每個人收藏
    心理學家表示,我們有些人生來就有「強烈的內在控制傾向」。這些人相信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命運。對他們來說,每次挫折都是容易解決的問題——讓他們實現自己最終的目標。他們不在乎被人拒之門外,因為他們相信這會讓自己更接近成功的大門。還有些人生來就有「強烈的外在控制傾向」。他們相信,他們在生活中的地位已經確定無疑。
  • 《人生不設限》:如何讓你的人生開掛?
    性別限制,這可能是我們人生面對的第二個限制。你是女人,所以應該留長髮,不能裸上身,可以穿裙子,要撫育子女,照顧老人;你是男人,所以應該養家餬口,挑起全家重擔,可以光著膀子,但是不能軟弱不能哭泣。這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化過程中,受許多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或限制。
  • 掌握「記憶筆記法」,去實現人生目標吧
    確井孝介先生所寫的《跟著考霸記筆記》一書,正是基於自己摸索出的一套以「熟記」為主的學習方法,通過記憶筆記的方式,用詳細的筆記實錄,清晰地告訴人們如何通過記筆記成為考霸。②聚焦目標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記憶的效果最佳,那麼就要集中學習真正重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先確定好自己的記憶目標,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記憶的準確性。
  •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工作佔據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在不犧牲個人生活的前提下獲得事業成功,是每一位職業人都面臨過的困惑。在生活和事業的天平上,放棄了任何一方都會導致人生的缺憾與失衡。只有同時獲得生活幸福和事業成功,才能夠實現在高層次上的平衡。就我們個人而言,平衡是我們自身不同角色之間的平衡。
  • 在廣西設計周上解鎖暴富人生,原來有錢人的快樂是這樣的!
    在廣西設計周上解鎖暴富人生,原來有錢人的快樂是這樣的! 「有錢人的快樂」之遊戲人生 小時候就嚮往著 能有一臺屬於自己的遊戲機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嘻嘻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是每個人的本事但不是只有開心才笑其它的情況也可以笑比如傷心的時候無助的時候尷尬的時候等等嗯是吧這種感覺你也有吧長大後你真正明白了笑有時真的很怕你永遠不知道笑的背後藏著什麼尷尬?心酸?累?刀?
  • 真正的幸福讓人享受,滋養自己的天性,假裝快樂讓人感到不自在
    快樂、憤怒、悲傷和幸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的情緒表現,而幸福喜樂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內心的幸福,輕鬆自如真正的快樂和快樂,真正的幸福讓人享受,而假裝幸福是一種背負著負擔和壓力,讓人不舒服的虛假幸福。追求,放開痛苦。
  • 《快樂人生》:大叔重組搖滾樂隊,追夢不問年齡只問熱愛
    今天要說的這部《快樂人生》(又名《愉快的人生》)是由韓國導演李俊益執導的一部音樂電影,也是他導演的「音樂三部曲」之一。這部電影在2007年上映後也獲得了第54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的提名。這是一部典型的音樂劇情片,講述了三個大叔追求年輕時的音樂夢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