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槍:解密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十二支原型手槍,部分槍枝跨越百年時空

2020-12-16 瀟湘晨報

在影視劇裡,你也許見過李雲龍用過的「駁殼槍」,美國西部遊俠用的「左輪手槍」,以及諜戰劇中,那些特工們用的「白朗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你見過這些原型槍嗎?

在貴州省博物館,就收藏著這樣一批老式手槍。

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清點文物

這12支手槍全是原型槍,有德國的「毛瑟」槍,美國的「白朗寧」,也有日本制的「南部」十四式手槍和西班牙的「無敵」式自動手槍……幾乎全是歷史上的名槍,有的槍型甚至經歷過一戰和二戰,跨越百年時空。

近日,多名槍枝徵集者,詳細披露了這批老槍的來源及徵集過程。

意外來電:「我們這裡有一批手槍!」

「我們這裡,有一批手槍要處理。」

2017年5月的一天,貴州省博物館突然接到貴州省體育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原省軍體校)的一個電話,稱他們那裡有一批由貴州駐軍移交給省軍體校保管的一批老舊軍(警)用制式手槍,現已報備貴陽市公安局,按照公安部的規定,將進行統一銷毀,詢問可否由博物館徵集作為文物收藏。

工作人員正在向記者展示文物

省射管中心稱,這12支手槍全部來自二戰前後在槍械設計和製造技術上領先的國家——德國、美國、日本等,有的槍型已經歷經一戰二戰,有上百年的歷史。

「這批老槍很有歷史價值,一旦銷毀,就再也找不到了。」時任貴州省博物館副館長的陳維他獲知消息,安排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翁仁康前去開展這批槍的徵集工作,並特邀貴陽日報傳媒集團原主任記者餘岸木作為志願者參與徵集。

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餘岸木熱愛軍事歷史,了解許多武器裝備知識,他敏銳地感到了這批槍的珍貴文物價值。

工作人員把文物推進倉庫進行展示及記錄

他當時向省博物館提出:槍枝徵集不同於其他文物,必須到公安機關報備,並提出申請,同時還要到貴州省軍區軍械修理所,對槍進行去功能處理,才能收集,這個過程可能比較長。

塵封多年:12支名槍令老兵驚嘆

據了解,貴州出現的這批歷史老槍,當時也引起了省外博物館的興趣,有的甚至直接聯繫貴州,想將其買下來作為館藏文物。

為能將這批歷史名槍留在貴州,貴州省博物館開始逐級上報、完善手續。

但國家對槍械管理相當嚴格,何況是12支尚能打得響的手槍。

2017年5月起,餘岸木和翁仁康先後向省委政法委、貴州省公安廳、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區公安分局、觀山湖區公安分局申報,接著向貴州省軍區保障局提出申請,最終,省軍區軍械修理所將這批槍去功能處理後移交博物館收藏。

德國制「盧格」手槍

當年的10月份,經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同意,餘岸木和翁仁康一行在分局民警陪同下,一道前去看槍。

在省射管中心,當工作人員打開保險箱,將塵封幾十年的12支手槍端出來後,餘岸木和翁仁康驚喜地發現:這批老槍中,既有德國的「毛瑟」槍、美國的「白朗寧」,也有日本制的「南部」十四式手槍和西班牙的「無敵」式自動手槍,全是歷史名槍!

「其中一些槍,我也只是在電影裡見過,如故事片《平原遊擊隊》中李向陽用過的那種『毛瑟』槍,中國軍民俗稱『駁殼槍』,我是第一次見到實物。可惜的是,當時站在一旁的公安民警,不讓任何人去觸碰。」憶及這批手槍,曾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的翁仁康說,他至今仍為自己能在退休前,完成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而感到高興。

奔波近四月:連蓋8個公章 老槍終成文物

原來,這批槍是上世紀50年代,駐黔部隊用於培訓原軍體校(隸屬貴州省軍區,後被轉隸貴州省體委,現更名為貴州省體育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射擊運動員的訓練用手槍。

後來,因為機構改革,這12支槍移交給省體育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負責收藏管理。隨著社會發展,在射擊運動配備了運動專用槍械後,這批老槍被存放在庫房裡,保管至今。

西班牙制「無敵」式手槍

「這12支槍去功能處理的當天,貴陽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專門派了一輛防爆車去槍械庫取槍。在防暴特警的隨車看護下,這批槍被送至省軍區軍械修理所。」餘岸木說,當時,幾個工人將電焊槍從槍管裡伸進去,對每支槍的撞針進行處理,花了將近1個小時,這批槍去掉了使用功能,仍很好地保證了槍的完整性,不影響觀瞻。

最終,這批浸染烽火硝煙的老槍在這裡完成了最後一道程序、蓋了最後一個作為館藏文物收藏的公章後,正式移交省博物館。

「來回奔波近4個月,蓋了8個公章,最終讓這批老槍從武器變成了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翁仁康說,在這期間,省博物館得到了很多單位的配合、支持。

美國制「柯爾特」M1911式手槍

據悉,省博物館徵集的這12支歷史名槍,當年在全國同行中都曾引起小小的轟動。為保管好這批文物,時任省博物館副館長、現任館長李飛特意安排保管部專門訂購了一個保險柜來保存這批槍。

「保管部的設備很好,幾年過去了,當時槍拿來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什麼樣子。」翁仁康說。

跨越百年:這些手槍 全是原型槍

據餘岸木介紹,這批老槍來到貴州省博物館後,相關專家對這批槍槍身上的外文字母、生產時間、型號、槍號進行了驗證,最終確認這些槍是原型槍,不是仿製品。

6月21日,在經過層層安檢後,記者在省博物館見到了這批歷史名槍:德制M1896式7.63毫米的「毛瑟」手槍、日本制「南部」十四式手槍、美國制「白朗寧」手槍……因保管完好,大部分槍枝依然錚錚發亮,看不到一點鏽跡。

德國制「毛瑟」手槍

「這12支手槍中,最有名的,當數德國制的M1896年式7.63毫米的『毛瑟』手槍,該型槍歷經一戰和二戰,跨越了百年時空。」餘岸木說,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國民革命軍曾經引進了大批德式武器,裝備了三個師,其中就包括「毛瑟」槍。這種手槍被引入中國後,成了當時中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在連、營、團級指揮員中佩用的一型手槍,官兵們還將該槍冠以「盒子炮」、「駁殼槍」等別稱。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用過的「盒子炮」,就是這種「毛瑟」槍。裝備了包括「毛瑟」手槍在內的德式武器的中國軍隊,抗戰時期,在「八·一三」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武漢會戰、臺兒莊大戰等戰役中,給兇殘的日寇以沉重打擊。

「在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上海兵工廠、太原兵工廠和八路軍總部建於太行山深處的黃崖洞兵工廠,新四軍設於江蘇蘇北鹽城的兵工廠,也都曾批量仿製過『毛瑟』手槍裝備部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貢獻。」餘岸木說。

此外,在這批老槍中,有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這種槍於1934年起在日本南部銃製造所開始生產,是二戰前日本批量生產的一款半自動手槍。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該型手槍在日軍中曾大量使用;另一種日本槍是「南部」九四式手槍,採用的是塑料材質握把,這種袖珍型手槍,當時主要裝備日本空軍飛行員和坦克部隊士兵。

來源推測:從國外引進 在戰場上繳獲

那麼,這批手槍為何出現在貴州?此前,它們又在哪些部隊呆過?又有誰使用過它們?……

省博物館的翁仁康曾委託省射管中心一名科長去找過一些老同志,試圖解開這個謎,但終因時間跨度太長、人員變換多,已無從考證。

「雖然使用過這批槍的部隊官兵已無從知曉,但從已知的情況來推測,這12支槍很可能是從國外引進,或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戰場上繳獲,浸染過戰火的硝煙。」餘岸木說。

日本制「南部」手槍

陳維他認為,徵集到的這批槍枝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經濟、軍事發展狀況,也對國際國內戰爭產生了影響,有著重要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這些槍輾轉來到貴州後,有關部門將其劃歸到軍體校射擊隊,作為射擊運動訓練代用槍,為貴州培養射擊運動員、為國爭光打下良好基礎。如我省的射擊運動員張衛剛曾奪得過亞運會冠軍,他的這枚亞運金牌後來捐贈給了省博物館收藏。

美國制「白朗寧」手槍

「貴州是紅色基因大省,省博物館收藏了不少老舊軍用制式步槍、機槍,但手槍卻收藏得很少。這12支手槍的到來,填補了貴州省博物館在近現代史上槍械類的收藏空白。」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說:「博物館肩負著發掘過去、記錄當下、引領未來的使命。貴州省博物館有著全省最好的文物保管環境,庫房與展廳均恆溫恆溼,並開展日常巡查與養護,因此我們鼓勵相關單位與個人,將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情感的珍貴實物捐獻給博物館,以使後人在100年甚至1000年之後仍能與之對話。」

美國制「柯爾特」轉輪手槍

這位負責人說,下一步,省博物館將在進一步充實該批藏品的相關信息、完善入庫手續的同時,做好保護工作,並在適當的時機向觀眾集中展示這批老槍,讓人們一睹百年老槍的真容。

這些歷史名槍 你了解多少?

槍,是最常用的單兵武器,槍械設計凝聚人類的智慧。

被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這12支軍用手槍,從最初的設計定型到批量生產使用,橫跨了一個世紀。

那麼,對於這些歷史名槍,你了解多少?

德國制M1896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槍

在世界上一些國家早期使用的軍用自動手槍中,較為成功且知名度較大的,當屬「毛瑟」手槍。

最早的「毛瑟」手槍,是由在德國毛瑟兵工廠工作的費德勒三兄弟設計的。1896年,這種式樣新穎、性能優良的手槍,以該兵工廠廠主彼得·保羅·毛瑟的名義申請了專利,並開始量產。

「毛瑟」手槍安有專門的握把,且木製槍盒可連接於握把上,兼作槍託使用,有效射程可達六七十米,以威力大火力強而著稱於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實用的軍用自動手槍。其中1932年式的「毛瑟」手槍,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部隊後廣泛使用的衝鋒手槍。

德國制P08式9毫米「盧格」手槍

該手槍系德國槍械工程師喬治·盧格於1900年在「博查特」手槍基礎上,設計研製的一型肘節式閉鎖機構7.62毫米自動手槍,有效射程50米。1908年,「盧格」手槍開始裝備德國軍隊,直到1938年撤裝。該型號手槍在德軍服役長達30年之久。

日本制「南部」十四式手槍

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口徑為7.65毫米,由日本槍械工程師南部麒次郎設計。1934年於南部銃製造所開始生產,系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批量生產的一種半自動手槍,有效射程50米。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楊源/文 鄭雄增/圖

【來源:貴陽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警察博物館系列直播吸引超千萬網友在線打卡
    時間:1月5日 地點:濟南警察博物館★濟南警察博物館建成於2014年1月,陳列著自1902年濟南建立警察機構以來的警察史料,收藏的地契、槍枝等有關文物、藏品6000餘件,珍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檔案史料,銘記了濟南公安事業不斷發展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歷程。
  • 【槍】二戰風雲 全球僅存27支的「濱田式手槍」
    時不時能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有人拿陸川導演、姜文主演的《尋槍》和本片作比較,個人認為兩者無論主旨還是風格都相差太大,沒什麼可比性。生產期間,濱田式手槍在細節上做出了許多改動,例如套筒上防滑紋的數量、銘文的編排、扳機護圈的形狀等。濱田式手槍的製造標準很高,槍枝表面都做了發藍處理,部分零件經熱處理後呈紅棕色,還有少數零件被拋光——真不愧是戰前以高檔民用槍聞名的濱田槍店。濱田槍店的規模畢竟太小,只能生產零部件;而零部件的後期加工以及整槍的組裝和驗收都由名古屋兵工廠旗下的鳥居松製作所負責。
  • 黑澤明電影《野良犬》《尋槍》和《PTU》之間的聯繫
    這部電影上映於1949年,講了一位東京警察手槍被偷之後奮力追兇的故事。聽上去好像是個簡單的警匪片的故事,但是黑澤明大神卻在類型片中做到了藝術片的表達。《野良犬》講了一個警察尋槍的故事,2002年陸川執導的《尋槍》也是一個警察尋槍的故事,還有2003年杜琪峯執導的《PTU》依舊是一個警察尋槍的故事。那麼這三部電影之間有沒有聯繫呢?從目前的報導來看,無論是陸川還是杜琪峯都沒有說過自己的創作和黑澤明有什麼關係。
  • 英國新冠肺炎全國封城,5支價值超10萬英鎊的007限量版手槍被盜了
    《007之擇日而亡 Die Another Day》最近,倫敦警方發布了一條通告,呼籲公眾留意以下下五支手槍,他們曾在《007》系列電影中出場,但在最近被一夥盜賊偷走。大都會博物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就在英國因新冠肺炎宣布全國封城的3月23日晚上,有人報警稱英國倫敦恩菲爾德市奧爾德斯布魯克大道的一棟房屋中發生了盜竊案,當警察趕到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已經逃離現場。犯罪嫌疑人開著一輛銀色的汽車,據目擊者稱是「三名帶有東歐口音的白人男子」。
  • 去貴州省博物館,聽文物講貴州的故事
    延續28世播州楊氏的覆滅 這是興衰更替的七百年 也是燦爛輝煌的七百年 侗族挑花飄帶裙(圖源貴州省博物館) 【為人之母】 「自從嫁為人婦,我便和丈夫共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 5支《007》邦德槍枝被盜,這是要盜版007啊
    5支曾在《007》系列電影中使用過的槍枝,於本周一晚上在倫敦被盜,警方呼籲民眾提供更多信息。  據報導,該房屋的鄰居描述,三名帶有東歐口音的白人男人進入房屋,偷走了詹姆斯·邦德在《007》系列電影中使用過的5支槍枝,估計價值超過1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7萬元)。
  • 它為何能被貴州省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從歷史悠遠的鎮館之寶,到精美絕倫的瓷器、古籍、書畫,在貴州省博物館收藏的數萬件文物中,如今又有了一種特殊的藏品——線上雲展。
  • 品味悠長,肆拾玖坊.宗師酒被貴州省仁懷市博物館收藏
    前不久,由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鵬程酒廠出品,肆拾玖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的——肆拾玖坊宗師酒,被仁懷市博物館收藏。  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鵬程酒廠位於赤水河畔茅臺古鎮,以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釀造天然美酒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 打開敦煌機關解謎盒,體味跨越時空的傳奇之旅
    這段跨越時空的傳奇之旅,等你來加入!  歲末之際,在眾多解謎產品中,這一款「敦煌機關解謎盒」顯得格外古風盎然。  不僅具有唯美外觀,而且極富創意的機關,以謎中謎的方式讓玩家完美體驗沉浸式解謎。  敦煌》正版授權、博物館解謎大師團隊設計、新經典策劃出品。雙層雙機關,歷時三年,打造「一個謎盒,暗藏兩個時空「的立體迷宮。
  • 金星軍事博物館:用潛望鏡看風景!讓你瞬間穿越時空親臨殘酷戰爭
    由於展館專業人士的獨特設計與展出,這裡跟之前參觀過的其他軍事博物館不太一樣。這讓我猶如小孩子們進入了人巧克力工廠。這裡展出的重型和輕型機槍,迫擊炮,火箭發射器,手槍和步槍,瞬間成為我在愛荷華州最喜歡的博物館。
  • 杜月笙有一把神秘手槍,隨身攜帶卻無人認出,只因它長得太離奇!
    在上海公安博物館之中,收藏著全世界17個國家的200多支手槍,是世界上收藏槍械最多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很多槍枝愛好者們必來打卡的勝地。
  • 這件東漢「車馬手辦」 如何成為貴州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的?
    這件東漢「車馬手辦」 如何成為貴州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的?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應騰)如果把隨葬品理解為古人的「手辦」,那麼這一輛從東漢駛來的「越野型」馬車,逼真地再現了來自東漢地方官制的「威武霸氣」,穩坐貴州省博物館
  • 燃速之旅:跨越時空的對話
    2020年12月5日,「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儀式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高級顧問楊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羅軍民;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主任、研究館員王雪峰;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秦春暉;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軒轅大學校長賈可以及藝術家代表等參加開展儀式,北京汽車博物館黨組書記
  • 第一百萬支西格!西格紹爾公布P320紀念手槍,Stgw57變身科幻武器
    P320的百萬產量目標其實在去年就已經達成,直到最近西格紹爾的定製工坊才製造出了這一獨特的展示用手槍。這支定製的P320手槍握把上帶有手工切割的花崗巖裝飾,這是因為美國西格紹爾公司的所在地新罕布夏州盛產花崗巖,被稱為「花崗巖州」。套筒上還帶有14克拉黃金裝飾,並有「1,000,000th」字樣。
  • 《人民日報》「指路」貴州省博物館
    貴州省博物館揭開神秘面紗 勾勒多彩風情(華夏博物之旅)貴州省博物館籌建於1953年,老館位於貴陽市雲巖區北京路。  銀帽重2050克,由帽架、帽箍、帽身、帽羽頂、帽尾羽五部分組成。帽上大量出現鳥、羽造型,皆同當地鳳鳥崇拜的傳統相關。  黃平苗族銀花帽上,間有蝴蝶、螳螂嬉戲的造型,它們同鳳鳥一起矗立在花簇,或翔或踞,形態逼真,給人以銀光閃爍、生機勃勃的印象。
  • 丹麻派出所收繳小口徑手槍1支子彈52發
    2020年11月16日早晨,丹麻派出所民警在打掃庭院衛生時,發現一用報紙包裹的可疑物品,所長李世章十分警覺的打開包裹,裡面放有小口徑手槍1支,子彈52發,初步斷定為轄區群眾私藏的槍枝彈藥,怕被追究責任悄悄上繳到派出所。
  • 美國公司在網站免費公布3D列印槍枝圖紙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不久任何人只需上網下載設計模型圖,便能DIY列印出一把手槍。目前,美國一家公司計劃免費網上發布槍枝設計圖。美國分布式防禦公司將於今年底進行3D印表機製造出的槍枝,該公司表示,這項計劃將改變我們對於槍枝控制和使用的理解。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登陸網際網路站下載槍枝設計圖進行3D列印製造出槍枝。分布式防禦公司現已設計出兩種塑料槍枝3D設計圖,但目前需要進行一系列測試,來確保這種價格低廉3D列印手槍的安全性。
  • 重返中生代 貴州省博物館首個恐龍主題展亮相
    這也是貴州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首個以恐龍為主題的展覽。小朋友參觀恐龍骨架在開館首日的開幕式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為小體驗官、恐龍愛好者們帶來了「一起來一場不可思議的恐龍課」講座。貴州省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部門的相關領導、嘉賓也出席儀式,關注此次展覽。
  • 5把007系列電影手槍被盜半年了,至今只找回一把,而且損毀嚴重
    遺憾的是,半年過去了,警方迄今為止只找回一把被人遺棄在田野間已經嚴重生鏽的黃色美洲駝(Llama )手槍。被盜的5支007手槍的主人是一個名叫約翰·雷諾茲(John Reynolds)的軍械愛好者,他收藏的這5支手槍雖然已經停用,但仍然可以正常使用。警方在9月21日公布的監控錄像顯示,案發當時有一輛銀色監視車停在盜竊發生前的街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