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1號,德雲社就要正式迎來開箱大典了,德雲女孩們早就等不及,想要到現場聽先生們說相聲。畢竟這一年大家都有些不順當,德雲社自封箱之後就再無演出,今年開箱和封箱的時間又緊挨著,因此粉絲們都有些擔心演員們的工作強度和心理壓力。最讓人感到揪心的是,郭麒麟、秦霄賢等人的行程檔期恐怕會與開箱演出「撞車」。
然而郭德綱堅持在12月1日舉行開箱大典,必然是經過周密考慮的。中國很多傳統曲藝都走向了蕭條甚至失傳的道路,說相聲的人雖然很多,但是這個行業始終都不是很景氣。除了那些主流人士經常可以出入各大晚會之外,其他小輩演員若是沒有名家師父帶領出去演出,估計連填飽肚子都成問題。
在德雲社成立後的十年中,小劇場演出根本就不賺錢,財務方面一直都是入不敷出,郭德綱需要四處打工去養活這幫兒徒,把德雲社撐下去。那時候郭德綱還沒有拜師侯耀文,也不被主流演員接受,經常要在白眼下低三下四地尋求生存。其實那時候郭德綱若是放棄說相聲,轉行做別的也能過得很好,但是他沒有。
那麼守著小劇場演出明明沒錢賺,連續十年都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郭德綱又憑什麼認為這條路可行呢?其實德雲社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始終都沒起來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頭上沒有名家師承,二是因為小劇場的場地有很大的弊端。相聲演員不拜名師就是「不入流」,演出的時候往外發宣傳單寫「郭德綱專場」,誰認識你是誰啊!
不過郭德綱還是花了十年的時間周旋於各個小劇場,每次累積下了一定的客流量了,場地老闆就開始「見錢眼開」想要漲租金,這種情況下德雲社就得再換一個便宜的地方重新開始。不斷地換場地雖然耽誤了德雲社賺錢,但是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有個叫「郭德綱」的演員說相聲特別有意思。
老郭堅持了十年,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成功,卻堅信自己走的這條路可行。當初好多人都容不下也瞧不起他,就連拜師都是一波三折,最終還是侯耀文力排眾議收郭德綱為徒,自此老郭才終於打開了知名度。有了師父的關照,不管他走到哪,別人都給三分薄面。也正是在他成功拜師的這一年,和于謙形成了固定搭檔組合,電臺也開始播放德雲社的相聲段子。
小劇場演出不賺錢,十年裡入不敷出,郭德綱為何認為這條路可行?
很多人都覺得德雲社是一夜之間崛起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在這之前的十年中德雲社經歷了怎樣的風雨飄搖,郭德綱又承受過多少白眼和輕視。老郭因何堅持小劇場演出十年時間?只能說是因為他遵從了本心吧!誰都沒有前後眼,無法知曉過去和未來,所有成功人士骨子裡都有一份別人無法撼動的執著勁兒。沒有那十年的義無反顧,又哪裡會有「一夜爆紅」呢?各位小夥伴,你覺得德雲社將來會成為相聲界的主流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