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被捕後,嶽家軍12位將領中竟有9人證明他謀反

2020-12-22 騰訊網

嶽飛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在南宋對抗金軍的戰鬥中,嶽飛和其手下的嶽家軍戰果輝煌,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那首慷慨激揚的《滿江紅》,道出了他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只可惜他最後卻被趙構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在奸臣秦檜的主導下被處死。

當時韓世忠問秦檜,嶽飛有什麼罪名時,秦檜一句「莫須有」讓韓世忠無語辯解。

在趙構和秦檜眼中,嶽飛有三大罪:

一,武將妄議立儲,死罪。

二,擁兵自重,違抗聖旨,死罪。

三,違逆聖意,妄圖迎二聖還朝,有圖謀另立朝廷之嫌,死罪。

為了做實嶽飛謀反罪名,在趙構的授意下,秦檜真的找到了很多「證人證言」。

比如嶽家軍十二營主將中,就有九位主將參與將揭發舉報嶽飛謀反。

如王俊,王貴,姚政,傅選,董先,徐慶,龐榮,李興,李道等嶽家軍9位將領的證詞非常關鍵,讓嶽飛百口莫辯,最終蒙冤而死。

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都疑惑,嶽飛作為嶽家軍的主帥,為什麼最後時刻,卻得了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他的部下全跳出來與他作對,嶽飛真的有謀反之心麼?

當然,大多數人是迫於奸臣的壓力違心作證的。

比如王俊,他當時是受秦檜威逼利誘、萬般無奈之下誣告嶽飛的,因為秦檜想以謀反的罪名殺害嶽飛,但需要嶽飛部下有人告發,所以就逼迫王俊作偽證。

要弄清9位將領集體作證這個問題,還得從嶽家軍的組成說起。

嶽家軍並不是嶽飛一人的軍隊,而是大宋的軍隊,只不過嶽飛作為統帥,善於統領軍隊,使這支軍隊發揮了最大作用,才被民間冠以「嶽家軍」之稱。

再者,嶽家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除了嶽飛自己的嫡系人馬外,還包含其它十幾支其他隊伍,因此不能指望這些將領對嶽飛有多大的忠誠度。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更何況一支軍隊呢?

在嶽飛被害時,嶽家軍群龍無首,將領們各懷心思,為嶽飛抱不平,就相當於謀反。

在古代,謀反是十惡不赦之罪,牽連九族的,若非不得已,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險?

況且,宋朝時崇尚孔孟思想,奉行忠君愛國的思想,嶽飛雖然手握重兵,對軍隊有絕對的權力,但讓軍隊為了嶽飛一人而造反,這是很不現實的。

綜上所述,嶽飛的命運也是在當時歷史大背景下的一種必然。

嶽飛從小被母親背刺精忠報國的座右銘,將抗金救國,收復失地作為畢生的夢想,可以說,嶽飛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

他的精忠報國的精神,已經給中國人留下了永遠的榜樣。所以,嶽飛永遠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英雄。

相關焦點

  • 嶽飛入獄後,嶽家軍12位將領中為何有9人舉報他謀反?原因很現實
    此時宋廷則開始著力打擊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著重於抗金的將領嶽飛。當嶽飛從抗金前線返回時,就立即被捕下獄。當時韓世忠問秦檜,嶽飛有什麼罪名時,秦檜一句「莫須有」讓韓世忠無語辯解。當然,秦檜說是說莫須有,但還是給嶽飛扣了「三宗罪」的。
  • 嶽飛手下12位將領,為何有9人指認他謀反?莫非史書寫錯了?
    然而歷史的背後,往往有許多細節被人忽視,比如嶽飛手下的12位將領中有9人指認嶽飛謀反,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難不成是史書寫錯了?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嶽家軍的編制,嶽家軍的十餘萬人共分為12路,各路主將和所部稱號分別為: 嶽飛的背嵬軍、張憲的前軍、龐榮的右軍、王貴的中軍、牛皋的左軍、王經的後軍、董先的踏白軍、李道的選鋒軍、趙秉淵的勝捷軍、李山的破敵軍、姚政的遊奕軍、橫江軍。
  • 嶽飛死前一個月,嶽家軍將領集體上書,向皇帝舉報嶽飛罪狀
    秦檜答:莫須有。 可見就連秦檜,都知道殺嶽飛是完全不合理的,甚至都搜羅不出罪證來指控嶽飛。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幾乎找不出任何破綻的嶽飛,卻在臨死前被人告密,稱嶽飛有造反之意。而造反者就是嶽飛十幾年來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嶽家軍十幾個高級將領。
  • 嶽飛心腹為何要出賣他?難道「撼山易,憾嶽家軍難」只是個空名?
    嶽家軍畫像只可惜奸臣當道,在宋高宗趙構和姦臣秦檜的密謀下,嶽飛被人誣告謀反,嶽飛及其子嶽雲、部將張憲被捕入獄。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誣告嶽飛謀反的人卻是嶽家軍主幹、嶽飛心腹——王貴和王俊。今天咱們就一同回到千年之前,詳細了解「風波亭事件」始末,看看嶽飛心腹為何會勾結奸臣出賣其主?嶽家軍的各路統帥
  • 盤點嶽家軍各將領的最後結局
    當時除了嶽家軍外,宋朝主要的軍事力量還有張俊的張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嶽飛的嶽家軍,楊沂中的楊家軍,劉光世的劉家軍等。嶽家軍的創始人正是嶽飛,部隊開始以朝廷撥隸為主,後來陸續收編了各地的抗金力量,實力逐漸壯大。其主要將領包括:張憲、王貴、牛皋、楊再興、嶽雲、傅慶、梁興等人。下面將盤點嶽家軍主要將領的最後結局。
  • 他以300嶽家軍對陣12萬金兵,只為保護嶽飛,卻與嶽飛有殺弟之仇
    與訓練有素的嶽家軍相比,曹成一方雖然人數佔優,可真的打起來,可以用摧枯拉朽來形容嶽家軍的戰果。不過嶽飛並未對這些人趕盡殺絕,因為他知道此時的宋朝正需要補充兵力,以此來對抗南下的金人。所以雖然雙方實力懸殊,嶽飛對曹成等人還是以勸降為主。多次勸說未果後,嶽飛才命部下帶兵殲敵。
  • 嶽飛被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殺害時,10萬嶽家軍在哪裡?都在冷眼觀看
    嶽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他是南宋抗金名將,有著極強的軍事天賦,同時,他又才華橫溢,是一位書法家、詩人。嶽飛劇照宋室南遷以後,有四名將領在抵抗金兵的過程中戰功卓著,他們分別是嶽飛、張俊、劉光世和韓世忠,他們四人對南宋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重大作用,所以被稱為「中興四將」。
  • 宋高宗害死嶽飛後,嶽家軍為何沒有譁變,起兵為嶽飛報仇?
    最終嶽飛、嶽雲、張憲遇害,不過很多人感到奇怪,嶽家軍為何沒人站出來,為嶽飛報仇呢?南宋初年,由於戰爭形勢的變化,先後出現了三支著名的軍隊,分別是嶽飛率領的嶽家軍,韓世忠率領的韓家軍,以及張俊的張家軍。這三支軍隊,以嶽家軍的戰鬥力最強,實力最為雄厚,堪稱是南宋王朝的擎天柱。不過,嶽飛被捕、遇害過程中,嶽家軍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嶽飛伸冤,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內鬼,嶽家軍裡陷害嶽飛的都有誰
    此後一千多年,我們都知道誣陷殺害嶽飛的兇手是宋高宗趙構、宰相秦檜,以及楊存中、張俊、万俟、何鑄、羅汝楫等人,但還有一些幫兇往往被我們忽略了,比如號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嶽家軍裡就有不少陷害嶽飛的內鬼。
  • 嶽家軍六大降將:第三位令嶽飛遭遇慘敗,榜首擒殺敵將十四人
    在《說嶽全傳》中,降將也是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嶽家軍中不少將領都是嶽飛在戰鬥過程中收服的猛將。而在這個群體中,表現最突出的有六人,可惜的是只有二人跟隨大軍直搗黃龍,凱旋而歸。其餘四人雖然戰功卓著,但沒能得以善終。
  • 張憲和嶽飛是什麼關係,他武力和嶽雲誰更勝一籌?
    張憲是嶽家軍的重要將領,隨嶽飛多次大敗金兵,朝廷命嶽飛班師之時張憲還守鎮江。後來嶽飛被秦檜誣陷,張憲也被捕入獄,與嶽飛父子同時被害。在戲曲、小說中,張憲是與嶽雲齊名的白袍小將,而且還是嶽飛的女婿,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將張所之子。
  • 嶽飛手下竟有三位大將背叛他?他們才是嶽飛死亡的直接推手!
    現在很多人說嶽飛之死是因為嶽飛過於剛直以致不知變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和同僚關係不好。還有說是因為他老是囔囔著「迎還二聖」所以趙構一心想要除掉他云云!還有人說他養私家軍犯了皇帝大忌,當然得死!
  • 詳解戰無不勝的嶽家軍的組成
    南宋初年,在宋金民族鬥爭的烽火烈焰之中,逐漸鍛鍊出幾支抗金大軍,其中最主要的有張俊的張家軍,韓世忠的韓家軍,嶽飛的嶽家軍,楊沂中的楊家軍,劉光世的劉家軍等,尤其是嶽飛所部嶽家軍,驍勇善戰,紀律嚴明,控扼荊襄戰略要地,成為南宋朝廷立國江南的屏障,在抗金鬥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他是嶽飛手下得力大將,殺死嶽飛弟弟嶽翻,以命護嶽飛安全
    但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嶽飛則不同以上諸位。面對著自己親弟弟嶽翻被陣斬的血海深仇,竟能放下仇恨接受降將。兄弟如手足,兄弟被殺,亦如斷臂之恨。家仇如此,在有足夠權力去決定仇家命運時,嶽飛選擇了放下。放下家仇,為了國家大計。將軍額上能跑馬,成大事者必有氣量。
  • 嶽飛的手下有哪些大將背叛了他?這些手下為什麼要背叛嶽飛?
    而對於嶽飛的崛起,趙構雖然是看重的,但是他一直也在觀察金人的態度,金人說和他就想和,金人說打他就派人抵抗,但又不敢打疼金人,因為他害怕因此而失去與金人和談的機會。總體而言,趙構其實就是個主和派,從這一點來說,也註定了嶽飛不太可能有機會實現收復中原的抱負。
  • 嶽家軍是私軍嗎?
    不信再看:西漢周亞夫的細柳營,軍隊上下「只知有將令,而不知有王令」。可以說,從先秦時代開始,軍無二令就已經是治軍的常識。那麼,嶽家軍只聽從主帥嶽飛的命令,又有什麼錯呢?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三、嶽家軍的建制還有些人說,「嶽家軍」以「嶽」為號,所以就是嶽飛的私軍。
  • 《說嶽》五大狼牙棒將領:兩位是金軍猛將,一位是嶽家軍悍將
    由於其獨特的構造和外觀,在視覺上能給人強烈的刺激和震撼,所以,也被視為猛將們的常用兵器。《水滸傳》中赫赫有名的霹靂火秦明,就是靠著一條狼牙棒成了名揚四海的著名武將。而在《說嶽全傳》中,使用狼牙棒的將領共有五人。其中,一人被高寵挑飛,一人喪命於牛皋鐧下,一人成了嶽雲的錘下亡魂。
  • 功成名就後,這4位歷史級名將,為何會被帝王「兔死狗烹」
    秦國因為施行軍功爵制,所以像白起這樣出身一般的將領,有了施展拳腳的舞臺。秦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次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以阻秦東進。這個時候,秦國丞相魏冉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兩國,白起不負眾望,最終在伊闕成功擊敗了韓魏聯軍,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 千秋罵名,跪在嶽飛墓前的都是誰?
    談到大名鼎鼎的嶽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精忠報國,一心為民,誓要北伐中原,收復山河,然而他的一腔熱血被趙構、秦檜等人陷害了。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河南省湯陰縣人。
  • 嶽家軍中有哪些人最後成了叛徒?他們的結局如何?
    嶽家軍本來就是一支忠義的隊伍,由於秦檜等奸臣的操縱和陷害,該軍隊最終為高宗瓦解。 在嶽家軍內部,曾有三位將領後來走上叛變道路,他們分別是王貴、王俊和傅選。這三人曾經都是嶽家軍內部數一數二的將軍,都曾深為嶽飛信任。不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三人卻成為了誣陷嶽飛的主要參與者,世事難料,原來一個戰壕裡吃飯的戰友,卻淪為了奸臣的鷹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