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目前的情況是都在給孩子學英語,0歲開始啟蒙的大有人在,畢竟身處非英語母語國家,早點學,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效果翻倍,比以後費很大功夫的學語法、背單詞要節約太多時間。
但,語文也很重要啊!!
所以一旦感到學有餘力,我還是要把我孩子的語文學習放在首位(數學上則更多靠孩子的自驅力)。
目前我孩子的語文水平是:識字2500+、可以自由閱讀《卡梅拉》這類的書籍、背誦古詩100首。
雖然說不上我孩子是滿腹經綸,但是應對一二年級已經不成問題。而且排除功利性的應試教育來說,我能感受到我孩子的閱讀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非常強。所以儘管他比起很多語文牛娃還差一些,但目前我不太擔心未來的語文學習。
在規劃我孩子的語文學習時,大概前面已經有英語學習做鋪墊,我的思路很清晰。主要是:
一個核心:抓校內基礎;
兩個延伸:延伸閱讀數量與質量
三個細節:寫、讀、背誦
接下來的乾貨我也按照這幾步具體來寫,不僅告訴大家怎麼是對的,還要提供方法和資源,所以很良心。
我的路線,大概率適合普娃,學貫古今,語言能力超強的牛娃可以自動忽略了。
一個核心:抓校內基礎。
我們先看看新課標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再看如何抓校內基礎。下面是新課標1-6年級小學階段語文要完成的任務。
按照這個要求,學前對應一年級,我提煉出的重點是:漢語拼音+識字+良好的閱讀習慣+寫字
漢語拼音:很多媽媽猶豫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漢語拼音,和英語的拼讀會不會混。和很多粉絲討論後我總結出規律——
如果已經在大班階段還沒有學習自然拼讀,且準備學習漢語拼音,那麼不要學拼讀了,先把拼音掌握好;
如果孩子還小,那麼先學拼讀。我和很多媽媽的經驗是學過自然拼讀的娃,掌握特別快,對於拼的意識要強於英語0基礎的娃;
學前拼音至少過一遍,並非老師不認真教,而是如果零基礎入學,上課時跟不上就需要課外時間練習。回家之後會疲於應對。
拼音最好不要自己教,選擇幼兒園或者幼小銜接,亦或是網上的課程。很多讀音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除非家長全部備課再教,但比較耗費精力。
注意拼寫規律,孩子經常錯的地方包括j、q、x後面跟的ü兩個點要去掉,在拼音中找到韻母時不要跟著音調等規則,是小孩子常出錯的地方。
我孩子的拼音是跟著網課學的,課後作業每次按時完成,從未落下,大量練習,加上自拼的基礎,所以掌握起來很快。注意拼音的書寫方式和英語字母不同。
識字+閱讀:整個小學要學會2500字,這是課內標準,但根據我的經驗,學前掌握800字只能是應付學習,至少1500字才能達到充分應對。這不是製造焦慮,因為識字少會導致無法自主流利閱讀,而閱讀少的後果就很嚴重了。不會讀題、讀題後無法準確理解,細節記不住。各種課程上的馬虎或看似糊塗的問題,總結下來都是識字量不夠和閱讀力不強,最典型的表現為第一次讀題之後做不出,再讀兩遍就能寫出答案。
識字方法:我孩子的識字方法為生活日常+閱讀+網課+字典。
小寶寶識字可以抓住識字敏感期,通過廣告牌和路牌識字。而閱讀力提升方面,在孩子讀一本書前,家長要有意識地提問,比如: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是誰?它做了什麼?結果是怎樣的?之類的問題。帶著目的去理解和追尋細節,時間久了孩子會養成習慣。
其實學前大部分媽媽都很重視識字,但閱讀力卻經常忽略,因為大家普遍覺得識字了就會讀書了,但很多孩子即使認識字也依然願意大人讀書,這是因為閱讀對ta來說依然是困難的事情。英語中有SR測試,但中文沒有,媽媽們可以買一些中文閱讀理解的書,給寶寶讀讀或者做一下,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
查字典在大班下學期學習拼音的時候可以提前教會孩子,這一點上我獲益匪淺,不認識的字我孩子會主動去查,同時就學會了字的讀音、組詞和筆畫順序,如果孩子有興趣,這真的是最簡單的自學方法。國內小學普遍用的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比較權威,但不帶筆畫順序,大家可以輔助買一本小學生筆順筆畫的字典。
寫字:大家總誇我孩子的字好看,其實我們並沒有專門學過書法,用的也是某寶上隨便買的描紅。練字沒有提上日程。但據我所知,小學一年級的娃學習書法的概率非常高,大部分都是因為老師要求。所以我認為雖然寫字這件事上,很多家長沒有太高的追求,藝術性上暫且不談,但工整和速度,還是要有保證。速度上25秒10個字應該需要達到。
如何做?
書寫姿勢一定要正確(我的血淚),一旦形成肌肉記憶太難改了,比如我孩子的握筆姿勢,我已經糾正不過來了……寫字前先教會孩子觀察字的結構,大小。剛寫字的孩子字都比較大,家長不用著急,整體結構合理即可;不求寫得多漂亮的家長,也要讓孩子熟悉寫字的感覺,可以提前練習控筆。寫字不應該早於5歲,但個人經驗,5歲半也就是大班下學期,應該需要開始寫字了。否則上學後書寫質量與數量都無法保證。不要描印刷體字帖,選擇手寫體字帖。特別是一年級常用字字帖會比較實用;寫字比較枯燥,激發興趣很關鍵。不愛寫字的小朋友可以寫點好玩的,比如小日記、抄一首簡單的小詩,家長裱起來,娃會很有成就感!如果不是特別雞娃特別狠的家長,看到這就會發現,就算是為校內語文基礎學習做準備,都已經夠娃忙上很久,所以當娃「學無餘力」的時候,這些足夠了。閱讀應該佔用每天至少半個小時。
所以說很多媽媽問我學前要不要學大語文,我回答的都是「學有餘力時,加入大語文」。大語文很重要,屬於錦上添花,可以打牢基礎再去學大語文。
兩個延伸——閱讀數量與質量
寫完校內基礎已經是接近3000字,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看到這裡呢!
其實閱讀有多重要已經被各種平臺反覆普及,無需贅述。只是來說說我自己的體會。
高考的時候作文對我來說很難,語文成績非常不好看。可忙碌的高中生活已經容不得我再空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輸出的前提是足夠的輸入,這與英語學習一樣,大概語言的學習規律都是相同的吧。
所以在學前乃至小學階段,都是閱讀的最好時間,重要的是,無論我們識字、親子閱讀,都是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和自主閱讀的能力。讓他們在閒暇時間不去打遊戲、不去無所事事,而是有意願去拿起書,探索世界。
中文閱讀不是英語分級,很多時候不需要刷出數量,質量很關鍵。
考察孩子閱讀力的方法有幾個:
閱讀一本書後,家長提問細節是否能回答出來?能否大概複述?是不是只喜歡看圖畫?當孩子閱讀力不強時,給大家幾個好辦法:
已經識字的孩子選擇從簡單的短句開始讀起。和英語分級一樣,簡單的書籍用來激發興趣和樹立信心;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有段時間我孩子沉迷於關於宇宙星球的視頻中,簡單的刺激讓他對此類的書籍不感興趣。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我提醒我孩子,就算視頻也有很多不確定的知識,而書上的知識更加權威,我們可以先看書,然後再去看視頻中說的到底對不對。比如關於木星到底有多少個衛星?在《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中,木星有69顆衛星。而在《行星 一本太陽系旅行指南》中,木星至少有67顆衛星。數量的不同讓言仔產生了疑惑,為此我們又上網查到了木星有79顆衛星。
雖然至今我們也沒確定答案(誰知道準確答案請留步!),但用閱讀去探索的方式卻產生了效果,並且在閱讀中,我強調了「至少」兩個字的含義,說明木星的衛星不少於67顆,那麼69顆或79顆都在67顆之上,說明《行星》這本書比較嚴謹,同時也說明宇宙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持續探索的未知邊界,很多科學數據仍處在動態變化中。
舉這個小例子是想說,閱讀的質量同樣重要,單純的數量不是硬指標,而把書讀厚再讀薄才是關鍵。
三個學習細節
其實前面寫了很多我為孩子規劃的學習重點,這三個細節也僅僅是作為學習的補充。
寫:寫字、寫句子、寫小作文。特別低齡的寶寶可以忽略這個細節,進入大班後可以在教孩子寫字的同時鼓勵孩子寫喜歡的句子與日記。只有寫出來,才能把讀過的書和感悟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哪怕句子中拼音與漢字夾雜,語言童趣天真且邏輯不清,都需要鼓勵。再用造句的形式讓孩子明白書寫的規律。這一點我參照了大貓分級的練習冊中的題目,把字詞打亂,讓孩子寫出正確的順序。可以當做親子遊戲來玩哦。
讀:故事類與非虛構類並重。目前各個知名書單中,幾乎沒有非虛構類的身影,但未來的議論文、說明文寫作,對於知識面和邏輯性的要求又非常高,所以非虛構類也應該是閱讀重點。
除了書籍,我還有意識地選擇一些閱讀理解的短篇文章,有意識地考察閱讀力,大家去各個電商平臺上搜就能找到好多。
背誦:古詩、千字文、成語關於背誦,其實我的想法有一點點個人化,普遍上來說,背誦是非常強調「童子功」的一項技能。兒童時期記憶力好,對韻律敏感,在反覆的背誦中感知語言的節奏、語感,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到底需不需要理解以後再背呢?一部分專家說不需要,而我認為是需要部分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所以在認同背誦童子功的基礎上,我會給孩子詳細講解古詩、古文的意義,並且用遊戲和情景對應的方式來背誦與加強記憶。
比如《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詩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句,我會在和孩子看荷花的時候,不經意地說出來,再引導他背誦全詩。
我還在某寶上找到了古詩卡片(種類很多大家不是非要買成一樣的),然後玩「抽籤背古詩」的遊戲,抽到哪一個,對方說出題目,背誦出來得到獎勵粘貼進入下一次,背不出來就要受到懲罰,最後分出輸贏。
我知道很多知名小學會在一年級背誦大量古文古詩,學前如果家長有精力,就把這些背誦潤物細無聲地安排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壓力和束縛地學習,才能讓孩子走得更遠,愛上背誦。另外關於成語、俗語的使用,在低幼階段的學習非常有必要。對成語字的解釋和應用,是在對未來大量文言文的學習與背誦做準備。
很多前輩給出的經驗是,小學時要多接觸古詩成語,不然小升初的古文會學到想哭……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4000多字,可以說每一個字都是真誠的經驗之談。當然隨著孩子的成長,我也會及時做出調整。這個規劃並非所有年齡段都適用,但每個媽媽都可以從目標倒推過程,從以上乾貨中找到自己的路線與方向。
語文這件事,應早做規劃,因為它是長久之計,非一朝一夕既能達成。不只是為應試做規劃,作為中國人,我們更應該透過語文的學習,去領略漢字與漢語的魅力,了解屬於我們的文化,讓精神立足的根基再牢固一點。
語文又不易大火猛攻,細水長流才最有效,低齡階段,培養感覺最關鍵。兒童時期的語感與閱讀習慣,會影響終生。可能這才算是真正的「童子功」。
說來說去都是老母親不易,不能快不能慢,怎麼學才是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