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K社」介紹過的高分美食紀錄片,少說也有十幾部了。
有尋找本土滋味的「尋味系列」。
《尋味順德》雙皮奶
有囊括天南海北美食、力求追根溯源的「風味系列」。
《風味人間第二季》
當然,也不乏街頭美食兄弟「烤串&火鍋」的專題紀錄片。
《沸騰吧火鍋》
甚至還安利過以水果為主角的顏值大片《水果傳》。
不過仔細想想,竟然少有美食紀錄片奔著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而去。
可沒想到。
近期竟然有部紀錄片圓上了我們這個遺憾——
《江湖菜館》
在聊這部紀錄片之前,先得問大家一個問題。
提起「江湖菜」,你會想到什麼呢?
像從前看過的影視劇中,入店的大俠動輒說:「小二上十斤白酒、兩斤牛肉 」那樣嗎?
別說。
過去與現在,江湖菜的本質還真差不多。
現今「江湖菜」的概念源自市井,講究的是信手拈來,煎炒率性。
最大的特點就仨字——
土、粗、雜。
前兩個字「鄉土」與「粗獷」不難理解。
指的就是城市犄角旮旯的菜館中散發出的江湖氣息。
縈繞著濃烈煙火焦香的街頭館子
倔守著各自的性格,組成了這片草莽江湖
那「雜」又指什麼呢?
這是描述江湖菜的做法,北料南烹,南料北烹,中菜西做,西菜中做是常見手法。
具體怎麼做沒有定數,端看廚師的愛好。
但沒想到,這些無敵隨性的烹調手法,竟然收穫了無數食客的味蕾。
於是,這部《江湖菜館》應運而生。
一部去探尋城市中那些有名沒名,但味道一流的小館子們的美食紀錄片。
第一站,它們就前往有名的吃貨聚集地——
長沙。
先是潛伏進水風井F4阿姨們開了幾十年的缽子菜小店中。
順道學習了阿姨們馴服食客味蕾的秘方。
先燒熱油溫,辣椒一入油鍋,糊辣香撲鼻而來,再加入本地鮮紅椒,小火翻炒軟爛,逼出鮮椒香味。
而真正的絕殺,在於最後這一把瀏陽豆豉。
接著,又轉戰八一橋,花20塊品嘗李師傅的下崗牌臭豆腐。
炸好的臭豆腐,外酥裡嫩。
再配上秘制醬汁,這味道... ...
不怪乎食客形容,是歷史上最好吃的臭豆腐。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以為江湖菜主打的都是平價美味。
因為接下來製作組的鏡頭就對準了一種美食——
「愛馬仕小龍蝦」。
講真,長沙的小龍蝦店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說是小龍蝦的修羅場也不為過。
但只有一家「天寶兄弟」被稱為小龍蝦的愛馬仕。
為何?
來,什麼口味、秘方都先暫且不提,只看這家剝蝦的陣勢,就能明白。
足足甩開同業幾條街。
顧客現點,十幾個剝蝦的阿姨當場抽蝦線開背做好大全套,再送入後廚下鍋烹製。
來這兒的老饕,吃的就是這份鮮活。
這裡是長沙最貴的蝦子
也是長沙最值得吃的蝦子
長沙的美食,遠不止於上面這些。
不過,第一集長沙篇並有貪心的求大求全,而是以家常缽子菜開局,結束於頂級口感的小龍蝦。
因為在《江湖菜館》中,鏡頭記錄的不只是美食。
還有每個老闆身上,獨具一份的江湖氣。
比如缽缽菜的老闆娘,經常會「懟」那些用碗底油湯泡飯吃的年輕人。
你長了一身肉還吃這個油湯啊
年輕人不好多吃的,會變三高
儘管知道老闆是出自好意,可食客小哥還是被懟的一臉委屈。
不過因為太好吃,他並沒有停下筷子,硬是頂著嘮叨頑強的繼續,倔強!
還有「下崗牌臭豆腐」的老闆李叔。
隱藏身份其實是臭豆腐的頂級rapper。
不僅單押、雙押隨口就來,叫賣的時候興致來了,還會reader一下淡黃的長裙。
至於賣小龍蝦的天寶兄弟,也不是「沒有故事的男老闆」。
因為店鋪在長沙小有名氣,光排隊就能排到令人崩潰。
自然也吸引了不少明星。
可老闆幾乎一個都不認識。
於是差點釀成夫妻慘案。
當時老闆娘還在追「現男友」,巧了,維嘉與李現竟然來店裡吃小龍蝦。
這種情況下,不說打折,好歹給「現男友」點免排隊的特權吧。
可老闆,偏不。
除了第一集這幾位特立獨行的大神。
後面幾集出現的老闆,更是各個都是人才。
有肥腸店的老闆,每到夏天就不開門。
問及原因,倒也不複雜,因為他要休「高溫假」。
還有燒烤夜市的老闆,只接受提前預定,不接臨時散客。
攤子上甚至沒有菜單,點單全靠手寫。
然而即使老闆如此任性,可憑藉著好味道仍然屹立不倒,開了十幾年店。
在這些老闆中,最受大家爭議的可能就屬廣西一家賣「老友粉」的老店了。(王鷗曾在《我家那閨女》中強推的老友粉,是真滴好吃!)
因為老闆有三不接。
不接路上走,還沒到店的客人的單子。
不接催單,不能等的可以退錢下次再來。
不接改味。
也就是說,假如點單時要的不辣,出鍋後客人不能自行添加辣椒。
老闆將之形容為對一碗粉味道的執著追求。
不過從彈幕來看,大多數觀眾內心還是持否定態度。
但其實,我反倒認為... ...
有如此多江湖規矩的店,仍然食客如雲,令大家趨之若鶩,寧願排兩個小時隊也要吃上一碗完美的粉。
多少,也是店家的實力。
最後。
這部《江湖菜館》目前在豆瓣評分8.3。
比起動輒破9的美食紀錄片來說,顯得不那麼突出。
尤其荒腔走板的旁白,更是令很多人愛之愛極,恨之恨極。
可它就像江湖菜一樣。
粗看不起眼,細品之下就能察覺出十二分樂趣來。
並不是很成熟的鏡頭之下,卻敏銳的捕捉到美食的特點與食客的反映。
沒有強行為美食賦予人類的價值觀。
也並不會像一些紀錄片那樣,將老闆拔高到一定的境界,或過分突出他們的辛勞。
只是簡簡單單的講美食,分享一段有趣的故事。
至多在末尾感慨上一句。
在這個江湖菜館中。
願漂泊的人都有酒喝,願堅持的人都有回應。
ps.
從順德的「鞭屍牛展」到廣西南寧的老友粉店,許多美食紀錄片中老店都或多或少有些自己的規矩。
假如。
一家店味道極其贊,注意,是味道極其贊。
但是老闆規矩很多,比如排隊叫號後一定要人都到齊才能進店,或不給菜單只能按照老闆的心意點菜。
你還會選擇去吃這家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