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現實的輝映,《基地三部曲》:阿西莫夫的一部科幻神作

2020-12-22 蕭硯歌

說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是科幻小說裡的神作,並不誇張。這部小說融歷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於一體,以超拔的想像和波瀾壯闊的情節描繪了一幅銀河帝國跨越千年的衰亡與復興畫卷,激發出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及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艾薩克·阿西莫夫

1942年,年僅22歲的阿西莫夫,想要寫一篇以銀河帝國衰亡史為題材的短篇小說,他為此徵詢了美國科幻文學的先驅約翰·坎貝爾的意見。

坎貝爾當即否定了這個想法,認為短篇小說容納不了如此廣闊的內容,並建議阿西莫夫借鑑《羅馬帝國衰亡史》,寫一部銀河帝國興亡的歷史小說。

但阿西莫夫感到寫一部歷史小說必然枯燥無味,而且自己不一定能完成,只能試著先寫一個故事,至於以後則聽其自然。

阿西莫夫很快寫完了《基地》第一篇故事:講述了銀河系邊緣的星球上,一群科學家在預計到銀河帝國必然滅亡的情況下,如何努力保存和維護人類已經獲得的知識。

這樣的結尾當然不能令人滿意,需要一個續篇。一個月後,阿西莫夫在美國另一位科幻作家弗雷德裡克·波爾的提點下,很快完成了《基地》的第二個故事,並在7年之內,1949年之前寫完了《基地三部曲》的全部故事。

「基地三部曲」包括《基地》、《基地與帝國》及《第二基地》三部,由5部短篇與4部中篇組成。

短篇分別為《基地》的 「心理史學家」、「百科全書編者」、「市長」、「行商」、「商業王侯」。中篇為《基地與帝國》「將軍」與「騾」;《第二基地》「騾的尋找」與「基地的尋找」。

阿西莫夫通過這部長篇系列小說,描述未來宇宙中一個龐大的銀河帝國的崩潰和重生,來探討人類及其未來的發展邏輯。他對現實世界和人類社會整體發展的關注和其作品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使這部巨著成為科幻文學史上的巨著。

01 謝頓「基地計劃」的提出

在未來,人類靠星際殖民擴張,統治了整個銀河系,建立了一個統治超過2500萬顆住人星球,疆域跨越10萬光年的帝國——第一銀河帝國。

帝國在經歷了一萬多年的輝煌後,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謝頓發現它進入了不可逆轉的衰亡階段。

謝頓利用自己創造的「心理歷史學」,預見了未來銀河帝國將在300年內毀滅,並會經歷一段長達3萬年充滿無知野蠻和戰爭的漫長黑暗時期,直至第二銀河帝國的出現。

為縮短蠻荒時期,在1000年內重建和平與文明,謝頓提出了「基地計劃」,並勸說帝國執政官在銀河系的邊緣,建立兩個稱之為「基地」的科學家殖民星球。

兩個基地代表著兩個研究機構,一個是代表自然科學的第一基地,另一個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第二基地——第一基地是公開的,第二基地是秘密的。小說的故事就從這裡正式開始。

《基地三部曲》圍繞這兩個基地的建立、發展和壯大的過程,講述了基地領導人在帝國衰亡進程中一次次克服危機,保全「基地計劃」的故事。

最後,兩個基地聯合起來,以其各自高度發展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創造了比第一銀河帝國更為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為完成第二帝國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02 小說的主題及現實啟示

先弄清楚一個問題。謝頓的基地計劃,為何要把科學家集中在銀河系的邊陲「端點星」上?

有兩個原因:

其一,帝國中心區域長期受到政治紛爭和戰亂的破壞,只有在遠離帝國中心的地方,人類的科學知識才能得到保存並繼續發展。

其二,「端點星」礦產貧乏,若要使「基地」生存並快速發展下去,科學家只能更快速地發展自然科學,提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這將促進自然科學及其用技術的高度發展。

與此同時,第二基地繼續秘密地發展和完善心理歷史學和社會科學,尤其是發展涉及人類思維潛力的科學。

謝頓期望這兩個基地平行發展並最終結合在一起,以創造比第一銀河帝國更高級的文明。這也是小說的最大主題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必須結合起來,才會產生更加文明的人類生態。

另外,小說中擁有先進社會科學的第二基地,戰勝了擁有高度發展的自然科學的第一基地,這其實就表明,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集合了人類精神文明與思想的社會科學。

事實也的確如此。就現實世界來說,人類在每一種科學技術上的提高,都有著自己的思想來歷,它是人類思想、智力偉大的探索的結果。

比如,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坐在辦公桌前的「思想實驗」結果——「相對論」理論,哪會有今日物理的飛速發展?如果沒有德國近代哲學家萊布尼茨數理邏輯的思想,又怎會有今天的計算機技術?……

現實距離科幻是遙遠的,但科幻可以激活人的想像,引導人以更廣闊的視野,反思人的現實處境。現實又是貼近科幻的,科幻可以讓人洞察現存世界的變化。

《基地三部曲》就是科幻小說中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小說描寫的是雖是銀河宇宙,隱喻的卻是我們現存的世界。

當阿西莫夫開始創作基地故事時,全球正燃燒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熊熊烈火。阿西莫夫透過二戰來思考人類社會是否會走向終結,處於戰爭裡的人類社會野蠻、混亂時間是否可以縮短,又該如何做才能讓人類在最短的時間裡重建與復興。

在這部科幻巨作中,阿西莫夫探討了人類及其未來可能的發展邏輯,反映了西方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疾苦,反映了人類崇尚科學但同時又害怕科學的心理,寄予了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和理想。

03 基地權力交替背後的現實思考

基地權力的交替過程:科學家——政治家(宗教)——商業王侯——「騾」

帝國衰亡的同時,第一基地逐漸興盛起來。但基地成立五十年之後,第一次危機來臨了,鄰近星球安那克雷恩企圖併吞「端點星」。市長哈丁運用萌芽狀態的強權政治手段,挑起星球間的衝突,從而避免了基地被安那克雷恩星球奴役的命運。

這次危機暗示了基地的權力,從科學家手中逐漸過渡到政治家手裡。但是,形勢依然嚴峻,安那克雷恩王國吞併基地的野心不死,而「端點星」因星球上資源貧乏,他們無法通過戰爭的手段來維護獨立,而且他們的哲學思想也決定了他們不願進行戰爭。

這時,政治家開始著手建立起一種新的「宗教」。他們的「神」就是他們的科學——核能;他們的「神父」,就是為別的星球訓練的核能知識技師。

但這批神父對科學技術一知半解,只是盲目崇拜,他們把基地視為他們所信仰的宗教發源的聖地。

基地通過這種新的「宗教」,不僅遏制了鄰國的野心,而且向其他各星球「傳教」,擴大影響,進一步鞏固了基地的地位。

但宗教信仰並非萬能。一旦基地利用宗教作為政治工具的真相大白後,應該怎麼辦?

「商業王侯」梅羅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宗教失效的地方利用經濟貿易來驅動。他發動了一場「經濟戰爭」,阻止了戰爭的爆發。

基地渡過了這次危機,標誌著基地由政治家統治制過渡到了商業王侯的執政階段。

然後,「騾」出現了。

「騾」是一位異人,有著改變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他的出現,破壞了基地的大部分計劃。在他的操縱下,第一基地影響日衰,開始走下坡路。最後,「騾」徵服了包括第一基地在內的整個帝國。

但「騾」也知道只有征服第二基地,才能真成為統治整個銀河系,而且第一基地留下來的人為了自己的目的,也要找到第二基地。

第二基地的人員是一群手無寸鐵的歷史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他們沒有第一基地那樣先進的應用科學,要生存下去,只能保守基地的一切秘密。

第二基地派出了間諜,使「騾」誤信第二基地是在一個遙遠的星球上,然後把「騾」引向那裡孤立起來,最後瓦解了他的勢力。

「騾」失勢後,第一基地又成了宇宙的統治者。但是,他們的政治家擔心第二基地也會徵服他們,因而企圖找到第二基地一舉毀滅之。

第二基地使用計謀,使那群政治家們相信,所謂第二基地,只是第一基地中一小撮科學家而已。他們犧牲了50多個科學家,卻保存了第二基地所在地的秘密;他們努力發展文化,默默地引導人類沿謝頓所指引的道路前進,最後終於完成了復興銀河帝國的歷史重任。

以上基地的不同故事,揭示了基地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各種危機。但每一種危機的解決都促進了銀河帝國重新崛起,同時又隱含著另一種新危機。阿西莫夫似乎試圖通過他的故事來表明他對歷史的現實沉思:

一代人解決危機的方法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代人必須解決的難題;每一種革新一旦淪為僵化的傳統後就必須加以打破。這也是一副極現實的歷史動態變化圖:

任何歷史的進步都是對先前傳統的突破,而任何災難、危險,只要做好了充分的技術與精神準備,都完全能夠得以解決。

因此,《基地三部曲》既不是預言書,更不是懺悔錄,只不過是一個當代人的憂慮和思考:

既然文明由人類來創造,人就一定能在文明的發展中靠自己的精神、思想、理性來發現和挽回自身所造成的過錯。

更有可能的是,前車之鑑完全可以成為懸在人類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讓人警醒,或是防火於未燃,或是避免重蹈覆轍。

寫在最後:

科幻小說本質上是人類對未來社會一種積極的邏輯推斷。阿西莫夫曾經在《終極抉擇》中預言人類未來會可能面臨的五類災變,其中第五類就是文明的衰敗。不過,在他看來:

「我們眼下發生的災變沒有一種是不可避免的……沒有哪一種我們在它面前毫無辦法。只要我們保持理性,多施仁義……只要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敵人……是貧窮、愚昧和自然法則的冷酷無情,那麼,我們就能夠解決我們面臨的一切難題。我們大有選擇的餘地,可以根本不讓任何災變發生。」

《基地三部曲》正好就是對這種樂觀主義精神形象化的闡釋,它時刻提醒人類不要失去理性精神,從而使人類意識到威脅時,不必擔憂文明的衰敗和人類的消亡。

這也是《基地三部曲》這部科幻小說的現實精神的真正價值。

相關焦點

  •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基地》引爆2012科幻年
    阿西莫夫科幻大師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代表作《銀河帝國·基地》被引進出版1992年4月6日,享譽全球的美國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逝世,享年72歲。今年是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他的經典著作《銀河帝國·基地》被引進出版,引爆中國2012科幻小說年。本期周刊全面解讀阿西莫夫,以此來紀念這位開啟了一代人科幻想像的大師。
  • 他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從未登上太空,卻創造了銀河帝國
    他獲得了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和2次軌道獎,他的《基地》《銀河帝國》《我,機器人》《永恆的終結》《神們自己》等作品深刻影響了現代科幻的面貌。不過在1935年,年輕的阿西莫夫還要在求學路上經歷好幾次挫折。在被哥倫比亞學院拒之門外後,阿西莫夫申請了紐約城市大學的免費項目,卻也遭拒絕。
  • 阿西莫夫:科幻、科普、神秘主義?
    當年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訂有「克拉克/阿西莫夫條約」: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學作家(「科學作家」在中國習慣被稱為「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學作家。
  • 科幻大師阿西莫夫以想像力持續影響世界
    2018年1月2日,是美國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的98歲誕辰紀念日。他的代表作《銀河帝國》首部曲《銀河帝國:基地》在2017年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閱讀書目,也讓更多中國小讀者認識了這位用想像力和智慧改變了世界的作家。
  • 人類想像力的終極,科幻界的聖經,一部未來帝國盛衰史
    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想像力的極限,人類歷史上最有趣迷人的故事,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的歷史!艾薩克·阿西莫夫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列為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 《銀河帝國三部曲》 《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 科幻200年 | 阿西莫夫科幻世界中的猶太思維
    他在那年出版了第一本科幻小說《天空的卵石》,此作之前就作為他正在準備的「基地」系列而在雜誌上發表過,文筆極成熟,不過當時還未滿30歲的阿西莫夫還不是完全自信。小說一上來就寫到主人公、一個名叫約瑟·舒瓦茨的60歲的裁縫,在未來的某一天從輻射過度的地球上突然消失了:看到「約瑟·舒瓦茨」這個姓名,就可知他十之八九是猶太人。似乎,像所有初試身手的寫作者一樣,阿西莫夫寫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
  • 科幻三宗師之一阿西莫夫:科學不能解釋一切
    當年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訂有「克拉克/阿西莫夫條約」: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學作家(「科學作家」在中國習慣被稱為「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學作家。
  • 科幻小說三巨頭之一,作品被譽為科幻聖經,他這十句格言引人深思
    提起科幻小說巨頭,艾薩克·阿西莫夫一定榜上有名,阿西莫夫是著名的美國科幻小說作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阿西莫夫與羅伯特·海因萊因、亞瑟·克拉克並稱為科幻小說三巨頭。
  • 歷史的災難與未來的可能:阿西莫夫科幻世界中的猶太思維
    他在那年出版了第一本科幻小說《天空的卵石》,此作之前就作為他正在準備的「基地」系列而在雜誌上發表過,文筆極成熟,不過當時還未滿30歲的阿西莫夫還不是完全自信。小說一上來就寫到主人公、一個名叫約瑟·舒瓦茨的60歲的裁縫,在未來的某一天從輻射過度的地球上突然消失了:看到「約瑟·舒瓦茨」這個姓名,就可知他十之八九是猶太人。似乎,像所有初試身手的寫作者一樣,阿西莫夫寫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
  • 科幻|阿西莫夫與「機器人三定律」
    更早之前就預見了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對抗的,還應是世界科幻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他的作品《我,機器人》《鋼穴》《裸陽》《曙光中的機器人》《機器人與帝國》早在60年前就設想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出現,以及人類如何應對的策略。當然,在小說中寫出機器人這個詞不是阿西莫夫,而是捷克科幻作家卡爾恰佩克,他於1921年在名為《羅素姆萬能機器人》的戲劇作品中創造了「robot」(機器人)這個名詞。
  • 比《三體》電影更令人期待的科幻巨作,有且只有一部
    1966年的《神奇旅程》中阿西莫夫與製片方的編劇爭執不斷,最後演職員表中根本沒有他的名字;1999年的《機器人管家》被好萊塢徹底庸俗化為一部溫情糖水片;2004年的《我,機器人》則僅僅是一部得到授權後重新創作的冠名之作。
  • 有生之年系列,科幻大作《基地》終於要出,而《三體》又要拍了
    1、《基地》劇集。蘋果流媒體平臺接下來的一部重頭大作就是這部《基地》,這部投資不菲的科幻大劇這兩天剛剛曝光了首款預告,終於向我們展示了這部「失蹤」許久的大作的真面目。許多科幻大作家都會擁有自己的「死了能當枕頭」的代表大作,這對於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漫遊》系列,對於丹·西蒙斯是《海伯利安》,對於阿西莫夫就是《基地》系列,這些大作並不一定都是最長的,但是一定是構思最宏偉最龐大的。
  • 阿西莫夫20周年祭 《銀河帝國:基地》出新版
    阿西莫夫一生寫了500多部作品,其中100多部為科幻小說。  《銀河帝國:基地》出新版  本報訊 (記者姜妍)今日是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的20周年忌日,終其一生,他最引以為豪的作品便是《銀河帝國》系列。
  • 科幻200年 | 從阿西莫夫到菲利普·迪克
    這也是為什麼在科幻小說家當中,類似阿西莫夫的工業黨一點也不少見。比阿西莫夫更甚的,美國有羅伯特·海因萊因,英國有H.G.威爾斯,中國有劉慈欣,俄國有一群威爾斯的擁躉(如阿列克謝·託爾斯泰)。有學者認為,阿西莫夫的作品是「啟蒙未來的西部牛仔政治」,有那麼點意思。此類「牛仔人格」於文學小說家中較為罕見。
  • 阿西莫夫同名科幻巨作改編《基地》公布中字預告
    說起科幻小說,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但你也許不知道,英國的阿瑟·克拉克、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被稱為世界科幻「三巨頭」。6月23日,據媒體報導,好萊塢盼望了幾十年的《基地》中文預告播出(視頻地址),劇本根據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三部曲改編。《基地》是美國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於1951年的科幻小說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
  • 阿西莫夫誕辰百年:人類的遠望探頭
    優秀的科幻作品中所包含的是某種超越時代的精神,只有通過與時代的反覆關聯,才能發掘出其中的現實意義。今年是阿西莫夫誕辰100周年,如何在問題重重的當下重溫其作品、正確認識他的遺產,值得學界深思。中國當前對阿西莫夫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討論他如何尊重科學,或者他的作品如何更好地普及了科學知識、科學精神這樣的話語上,更重要的是,他所擔憂和警惕的問題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 「銀河帝國」構築者|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asimov_網易訂閱
    當時,「基地三部曲」已經是公認的優秀現代科幻作品,阿西莫夫也剛在出版商的說服下續寫了「基地系列」第四部《基地邊緣》(Foundation's Edge)。  阿西莫夫曾說,「基地系列」的創作受到了史學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影響,與諸多科幻作品不同的是,阿西莫夫在故事中不僅想像了未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還更加關注社會轉變的過程,以及被裹挾其中的人如何適應。
  • 比《三體》更牛的科幻小說,好萊塢終於要對這個超級IP下手了
    是的,美國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著名的科幻小說《基地》將要被拍成美劇了。你還記得在科幻作家劉慈欣《三體》說要拍成影視劇的時候國內的哀嚎嗎?《三體》這科幻小說,基本算得上是國人的驕傲。如果說劉慈欣是「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話,那麼阿西莫夫,則是美國科幻界的「太史公」。細數他的成就,確實是比劉慈欣高太多。
  • 4本裡程碑式的科幻巨著推薦,每一本都值得一看
    書推薦第132期:說起科幻小說的腦洞,當真是令人佩服,但是科幻小說並不是瞎編亂造,許多有見地的科幻小說作者,已經對人類未來發展做出了合理的預測,百年前科幻小說家寫下的東西,如今很多都成為了現實,那麼未來,我們會不會也能出現許多科幻小說中才有的事情呢?
  • 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大家都看過嗎?
    科幻小說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在全球有著非常廣泛的讀者,歷史至今也誕生了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家,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劉慈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科幻小說大家都有看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