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Adream Foundation 真愛夢想
真愛夢想2019年報發布會現場演講稿整理
演講: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發起人、理事長 潘江雪
就在第一所夢想中心落成不久,我帶著這個心願去和美國的公益組織交流。在紐約去往自由女神像的船上,我意外遇到了一位金融機構的朋友。我興致勃勃地跟他介紹我做的鄉村教育的新鮮事兒。一周後,我收到一封了郵件,並非來自於我那位朋友。
信上說:你可能不記得我,但我記得你,在遊船上,我聽你講到作為金融機構的人,為藏區的孩子做教育的事情,而且想做教師培訓。我很感動,但也很擔心。孩子教育和師資培訓是很專業的事情,如果你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下面有個連結,我打開一看是華東師範大學與課程教學研究所。他就是崔允漷——是課程所的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4個月後,崔允漷教授和我一起來到阿壩州,回訪剛剛經歷了汶川地震的馬爾康夢想中心。那天從成都出發,歷經20個小時艱苦跋涉,我們走進了川北高原這間顏色亮麗、溫暖漂亮的夢想中心,在那裡,崔教授問我:你們在大山裡建了這麼漂亮的一個空間,可你知道怎麼才能讓它成為一間教室呢?要有課程!課程是教育價值觀的載體。我恍然大悟。
於是崔老師成為了我們的首席課程顧問,幫助我們研發夢想課程,從教、學、評一體化、到夢想力研發,多個維度系統推進兒童素養教育變革。從那以後,我們的夢想中心就從一間鄉村圖書館,轉型成中國兒童素質教育的實驗室。
素養教育的效果怎麼樣呢?
5年後,馬爾康的一群5年級的孩子,在30多門的夢想課程裡選擇一門叫「去遠方」的課程,他們用一個學期學會了自己製作旅行方案,在我們的資助下,第一次自己走出家鄉。孩子們不但見識了祖國的首都,還帶去了家鄉特產,掙到了人生的第一筆收入,其中的500元做了班費,600元給貧困同學做補助金,剩下的1000元,他們決定捐回給真愛夢想,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孩子們—— 看,不經意間,愛的種子在孩子們心裡發芽了。
3年前,我再次和真愛的捐贈人們一起,重回夢開始的地方,四川省阿壩州的馬爾康。前往馬爾康那一天,又逢茂縣發生山體高位塌方。車隊從成都出發,過汶川,溯流而上。經過10小時翻山越嶺,終於穿過鷓鴣山隧道,山那邊是熟悉的梭磨河,我們在馬爾康市中心穿城而過。這次,我要去探訪的小主人公來自碉樓聳立的松崗鎮,這位藏族少年在那一年上7年級,上了7年夢想課程,他叫王富強。
那被小富強惦記著的、這門有趣的夢想課程到底是一門什麼課程呢?讓我們看一段視頻了解一下。
《去遠方》是一門項目制的行動學習課程。在16課時裡面,孩子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一次完整的旅行計劃,包括設定目標、規劃路線、製作預算。每年暑假,我們還會從全國各個班級提交的旅行方案中,選出最有說服力的,通過網絡眾籌的方式,讓孩子們實現「去遠方」的夢想。6年間,這門課程課程讓數十萬名孩子受益,體會到了夢想成真的味道。
我們來看看這張雷達圖,這是專業評估機構在對開展夢想課程一個學期後的綜合素養測評結果。
如圖所示,在所有九項綜合素養中,藍色曲線顯示的是上過一個學期夢想課程的同學,他們的表現都顯著的高於紅色對照組,也就是從來沒有上過夢想課程的孩子們。其中表現最為顯著的是使用多元工具與環境共生、獨立思考、自我認知和人生規劃、終生學習這五項。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要有「綜合素養」?是不是又是有錢人搞出來的東西?學習好不好看成績不就行了嗎?
其實早在1983年,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智能是不同的,至少可以分成八個範疇。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同學擅長讀書考試,有的同學進了校籃球隊,有的同學繪畫和音樂得了獎。如今電視臺有很多選秀節目大受歡迎,我想這就是那些年學校沒有給你圓的夢,電視臺和網絡直播給你提供了舞臺!
今天的孩子要面向未來人機相處、生物技術帶來百歲以上高齡生存,以及星際移民的挑戰,到底什麼素養才是最核心的呢?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發布了,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成了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這就是素養教育的指向,與大家熟知的「素質教育」相比,我們說的素養教育不僅關注你學什麼內容,更關注到學生深層次能力的表現。提出了面向未來,應該培養孩子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所以,素養教育不是富人的專利,無論是城市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素養教育是每個孩子的權利,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應有的樣子。
那麼我國的教育做得怎麼樣呢?
讓我們來看看PISA的報告。這可不是我們吃的PIZZA。這個PISA是一個由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全世界15歲學生,學習水平的測試計劃,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生學習評價項目。
2018年,60萬名15歲的來自79個國家和經濟體的學生參加了測評。中國大陸的學生(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個領域都獲得了全球最高分數,所以要熱烈祝賀一下我國在基礎教育的巨大成功!
但是,PISA的數據也告訴我們,中國學生的最高分是用全世界最長時間的學習換來的,所以總體上說,我們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重複練習、偏難訓練、超長時間學習增加學生負擔,一度被認為是影響中國學生創造力的主要因素。
PISA結果還同步顯示了中國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和生活滿意度均較低。那也就是說,學生在學校裡過得並不開心。這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他的學習後勁。
而芬蘭,同樣是跟中國取得了相似的成績,但是他的學習時間卻最低的,是學習效率最高的國家。
芬蘭的孩子每周的學習時間比我國學生平均少了21個小時,那麼芬蘭學生用這些時間都做了什麼呢?玩耍,運動,遠足,去社區圖書館或者博物館,在社區做志願者……你看這些活動大多數都是走出校園的戶外活動。
這不,這次疫情讓我們的孩子宅家都胖了。總書記在4月21日在陝西走訪學校時說:要同學們,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大家只有保持好身心健康,然後用多種機會去發展不同的能力,學習才會充滿動力。
所以,真愛夢想選擇最容易被忽視的、卻是非常重要的三個維度,建立真愛夢想的兒童素養模型,構建我們的課程體系:大家聽仔細了啊,下面進入到「補課的高能燒腦模塊」:
求真 中國學生特別需要【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它意味著「思考和選擇」。讓孩子們學會提出問題和假設,尋找事實和證據,推理分析和實驗,來驗證最初的問題和假設,建立系統思維和科學精神。這次疫情中,如何甄別信息的真偽,如何科學有效地防治新冠疫情,這些都需要「求真」的能力和素養。
有愛 代表著要孩子們學會「聯結與付出」。建立人與人的【聯結Connection】:學會傾聽、溝通與表達。你說你愛家人朋友、愛家鄉、愛祖國,那就意味著你願意為家人朋友、社區、國家的福祉而付出時間、心力、行動和金錢,成為你所愛的一部分,為它貢獻。有愛就是為你所愛,「甘願受,歡喜做」啊!
追夢 實現夢想需要「夢想力」。它代表著「探索和行動」。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既需要想像力和好奇心,又需要創造性「Creativity」地去行動。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還需要自律和協作Collaboration。就如同那些勇敢走出家鄉的山區同學一樣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我們認為:好的教育,要從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出發,創設合適的情景和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真正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真愛夢想會建造一間讓孩子覺得安全、舒適的學習空間。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夢想課程會多達40門,這就是為了創設更多的接近真實生活的場景和多樣的機會,在課堂裡實現「因材施教」「各美其美」,這其實是最難做到,也是更高質量的教育公平。
《真愛之聲》欄目已經在蘋果播客以及喜馬拉雅電臺上線,同時可通過新華網、澎湃新聞與今日頭條客戶端閱讀,也可以通過小雅nano音箱、小米音箱語音點播來收聽我們的節目。
謝謝你收聽今天的節目,這就是本期《真愛之聲》,如果你覺得節目有意思,歡迎轉發到你的微博、QQ同學群、微信朋友圈和家庭群裡。
我是潘江雪。
真愛之聲,咱們下期再見。
點擊」閱讀原文「,回顧往期精彩內容
真愛之聲
主播:潘江雪
監製:陳馨
主筆:潘江雪、老路
顧問:陳馨
責編:仝海燕、趙騰飛、白益雯
圖片、視頻來源:網絡(侵刪)
推廣:馮傑、李亦寧、邱愷琦、湯斐文
出品:善意工作室
閱讀原文
原標題:《走遠路—夢想始發 | 真愛夢想第七十三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