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娛產業觀
八月,是國漫值得狂歡的一個月。
8月15日,打磨四年的國產遊改漫《大話之少年遊》舉行了首映,這部由國內知名CG團隊大呈印象操刀,一線聲優配音,網易CEO丁磊與全體玩家共同擔當「出品人」的遊改漫動畫在「大話西遊」品牌的18周年之際上映。首播當日,全平臺播放量突破380萬,這也為國漫的逆襲打開了新的一頁——藉助遊戲成熟IP打開市場。
國漫發展似乎進入了全新一頁。在B站近期公布的七月上架漫畫評分中,不難發現國漫的評分、口碑正在碾壓日漫,使得很多國漫愛好者高呼「國漫崛起」的口號。《元龍》、《凡人修仙傳》以及《霧山五行》的出現,讓不少熱愛追番的人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狂歡。
(自製圖:B站7月上架漫畫中,國漫、日漫綜合評分對比圖)
動漫二字,對於很多八零後、九零後來說,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這其中日漫尤為典型。即便是時至今日,日漫仍然在動漫界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在一百年的時間內,日漫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從一戰期間剛剛出現的動畫,到二戰失利之後日本東映動畫製作公司的成立,成為日本動畫的一個轉折點。再到後來,由於「日本動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出現,使得曾經一蹶不振的日本動畫重新又展露了頭角。
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動漫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而日漫最初佔領國內市場的,不是現下最火的《鬼滅之刃》、也不是熱血澎湃的《海賊王》,而是井上雄彥憑此一炮而紅的《灌籃高手》,和暢銷全球,累計銷售量多達一億六千多萬本的鳥山明作品《七龍珠》,以及少女日漫中成為九十年代女性漫畫巔峰作品的《美少女戰士》,和做夢都要住進他們溫馨一家的《櫻桃小丸子》。
這些日漫之所以能夠在國內風靡起來,離不開以下原因:
(1)時代的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動漫迎來的它的黃金時代。對於中國大陸的孩子來說,他們也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正因為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大陸引進了不少日漫,並對其進行了國語配音。雖然聽起來有些奇怪,但是卻讓很多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那個對於漫畫分級還沒有清楚認識的年代,很多人對在點播臺或者是某衛視的兒童頻道,守著動漫播出的日子歷歷在目。
(2)誰也躲不掉的中二病
中二病,源自於日本網絡語ちゅうにびょう,用來形容活在自我世界中或者做出令自我滿足的特別言行的人。正因為這樣的「青春期舉止」大多發生在中學二年級,所以被稱作了中二病。
這樣的「病症」在大多數的青少年身上或多或少的出現過,而日本的大多數動漫,都滿足了青少年的幻想。比如大戰外星人、比如做一名海盜、比如成為校園風光的一名運動員,這些都能夠在風靡國內的動漫中找到原型。這些青少年在這樣的動漫中,自己懵懂的青春激素得以釋放。在這些動漫中,找到了迷失的自己。
(3)日本動漫的治癒
當前在世界範圍來看,能夠與日漫像抗衡的大概就是美國漫畫了。但是與美國漫畫所崇尚的英雄主義,抑或是湯姆、傑瑞無釐頭的搞笑不同,日漫更多的則是直擊人心的內容。而這一傳統,不論是全盛時代的日漫帝國,還是當下逐漸式微的日漫帝國,都是缺一不可的東西。《夏目友人帳》中被「亞撒西」包裹的夏目貴志成為了其中的代表人物。
日漫的溫暖,能夠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突然留下了眼淚,突然地感受到暖流在心中流動,突然鼓舞起了觀眾的決心。而這些都是當時的美國漫畫,以及國產漫畫難以匹及的地方。
相較於日漫的爆發力,國漫的發展歷程可以用艱辛二字來形容。
在大眾的認知裡,開創國漫的先河莫過於《寶蓮燈》、《葫蘆娃》、《黑貓警長》、《舒克貝塔》這些作品。但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動畫就已經有了萌芽。得益於萬氏兄弟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以及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當時的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動畫電影製作公司。甚至之後,馬克宣等老一輩的動畫製作人,用盡一切力量打造出了《大鬧天宮》、《三個和尚》這些斬獲國內外多項大獎的作品。
然而,乘勝追擊的場面並沒有出現。國漫反而在當時迎來了一個困境——國內優質動漫製作人才的稀缺,以及日美優秀動漫力量的強勢入侵。
在此之後,國漫迎來了相當一段長時間的低迷期。而在此期間,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代表的低幼作品如雨後春筍般開始出現。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口味,國內大多數動畫製作人紛紛向這一方面發展,甚至還推出了相關大電影之類的作品。雖然內容低智、無趣,但就是這樣的作品卻一度被認為是中國動漫發展史的一座裡程碑。
這段低迷的時期,最終在最近這幾年而被打破。
《大聖歸來》在2015年橫空出世,此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將這一轉折推向了小高潮。2019年10月,《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億元的票房成績榮登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僅次於《戰狼2》。
正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讓曾經對國漫失望的人看到了希望。借著這個力度,《白蛇 緣起》、《羅小黑戰記》等等紛紛登上了國漫的歷史舞臺,並且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高速發展下的國漫蝶變
從電影領域來說,與《喜洋洋與灰太狼》《熊來了》這些低智動畫相比,國產動漫有著飛一般的優勢,他們不再是毫無意義的劇本堆砌。
不論是《大聖歸來》還是《大護法》,他們作品都擁有了完整的劇情。在《大聖歸來》中,看似被擊敗的大聖,因為看到握著齊天大聖的江流兒,而一改以往的玩世不恭。戰衣穿在神聖的那一刻,金箍棒從耳朵中拿出來的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觀眾為之振奮。
同樣的反轉在《大護法》中也是不可多得的。在很多人看來「壞」到不行的花生人,其實只是在強權統治下,變得麻木的傀儡。所謂的「惡人」小姜和隱婆其實才是敢於反抗的鬥士。至於最為陰險狡詐的,並不是叫做吉安的人類,也不是冷血殺手羅單,反而是一開始人畜無害的小鳴。劇情的反轉再反轉,讓很多觀眾為之叫好。其社會意義,在不少成年人看來尤為深刻。
在電影版的國漫走出了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外,番劇版的國漫製作水平也日益精湛。
比如,前段時間好傳動畫與RC老師合作出品的《大理寺日誌》,以唐朝大理寺為背景,展開的一系列日常與宮鬥,成為了這部作品的亮點。主角為貓的人形化身,更是成為了這部作品的亮點之一。在b站評分中,這部作品獲得了9.8分的高分。但是,這並不是因為它是一部國漫,就獲得了這樣高的成績。而是因為他的製作真的堪稱完美。劇本設計也好、人物設定也罷。日常的喜怒哀樂,還是主線的展開這部作品都是上乘之作。尤其是最後一集的打鬥環節,行雲流水得讓人感嘆。除此之外,節目組的用心更體現在結尾的定格動畫,雖然耗時耗力,但是能夠這樣推廣定格動畫,讓很多人開始關注,對於主創團隊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收穫。
比如最近剛剛上映,僅僅播出三集就完結第一季的《霧山五行》,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以林默導演為主的製作團隊經歷了資金不足、創作艱難等多重問題之後,終於得以上映。精良的水墨畫、較為新穎的內容設計,使得《霧山五行》成為了今年吹爆的國漫之一。
2、與日漫日益縮小的差距,及擴大的差異
國漫確實打破了很多人的認識,與日漫的差距逐漸在縮小。根據bangumi網站的某些排行來說,大多數2020年的國漫的熱度打敗了日漫,開始瓜分動漫中日漫佔據的位置。國漫的觀眾與日漫的觀眾逐漸達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甚至在國內國漫的影響力遠高於日漫。
(bangumi網站排行榜:諸多國漫上榜)
但是國漫與日漫相比,二者作品題材、風格及發展路線上差異卻在擴大。
雖然大體上來說,日漫與國漫的觀眾大多以九零後、零零後為主。但是從國漫大火的幾部作品來看,諸如《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白蛇緣起》等等,都是借鑑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而這樣的作品一經上映,就不會擔心受眾小這個問題。
除了關注主創團隊的粉絲之外,被這些作品吸引的並不完全取決於劇情設計的多麼精良,畫面的精美,而是這個角色對於大家都很熟悉,這也為成爆款奠定了群眾基礎。小眾一點的作品,諸如《羅小黑戰記》雖然獲得了高票房、好評如潮,但是對於從未接觸過的人來說,就顯得尤為陌生。
從B站七月新番的榜單中可以看到,在榜上的大多都是仙俠、降妖類型的題材。而日漫的作品則以多種題材呈現出來。而未來能夠更好地駕馭多種題材的作品,開拓多元動漫類型,是國內團隊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在以B站為首的二次元網站上,國漫正以扶搖之勢快速崛起,隨著平臺逐漸由小眾飯圈走入大眾視野,破圈程度達到新高。
B站在納斯達克上市時,董事長及CEO陳睿曾經表示,國產原創動畫在B站愈發流行,並且表示其覆蓋的人群相比2016年翻了三倍。無獨有偶,在2019年-2020年B站國創動畫作品發布會上,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也表示,2019年國創區上線104部作品,首次追平日本番劇供應量。
國漫能有這樣的局勢,得益於兩個部分。一是主創團隊的認真製作,二是以b站為首的主要平臺,為國漫開啟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
2019年,B站將番劇頻道改為了追番,國漫也自此有了入口。此後,國漫區的作品也或多或少的在推薦的界面出現,讓一些未曾涉足動漫的人開啟了追番的旅程。另外,bilibili 近來引入的作品大多是由漫改、網文改為主要形式。這種形式的作品已經有一定的粉絲基數,粉絲前來觀看導致播放量高升,再通過平臺的包裝推薦,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環。
除了二次元平臺的高速發展為國漫崛起帶來了新勢能外,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國漫發展過程中,大眾的接受度變得越來越高,但是要求也變得越來越苛刻。低智無趣的作品不再能夠讓觀眾興奮起來了,隨之出現的國漫作品反倒成了一個轉折點。
當一個動漫製作廠商被寄予厚望之後,就會被越來越多的觀眾關注,其出品的作品也會被越來越關注。正如之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小眾動漫《羅小黑戰記》憑藉大電影的上映,成功的站在了大眾的視線中,也成為了諸多影迷們催更的對象。
而日漫的式微也讓國漫的崛起尤為顯眼。
正如狄更斯的《雙城記》所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90年代輝煌後,日本動漫走上了下坡路。《銀魂》《海賊王》等巔峰時期的作品逐漸走向完結,日漫進入了一個相對青黃不接的狀態。雖然《鬼滅之刃》在b站有著9.8分的高分,在國內外《鬼滅之刃》的熱度仍然不減,但與《銀魂》等熱血巨作的差距高下立見。
隨著國漫的不斷崛起,國漫優質IP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韓國、日本、歐美等市場,從出海國漫鼻祖《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作品,到近年出海大獲口碑的《大聖歸來》《從前有座靈劍山》《狐妖小紅娘》等,國漫在海外市場已初步嶄露頭角。
如近日,在騰訊視頻召開的動漫年度發布會上,重磅推出了國漫改編動畫——《鏢人》。作為一部純正的中國武俠漫畫,真正讓它走進到大眾視野的其實是日本。在很多中國觀眾還不知道這部作品時,它就已經得到了日本漫畫界的高度認可,而且還三度登上日本NHK電視臺。
誠然,國漫走出國門,是國漫愛好者最想看到的。但是由於文化差異的不同,卻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對國漫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正因為當下,國產動漫的作品,諸如《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番劇《大理寺日誌》是以中國神話故事或者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這對於沒有了解的外國人來說,也成為了文化壁壘。而這也是諸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優質動漫IP,在國內收穫了眾多好評,在國外卻反響平平的原因。
面對以上局面,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國漫團隊,考慮過通過開發熱門遊戲IP的形式,彌補國漫在地緣性上的不足,如圍繞已有根基的遊戲開發關聯動漫作品,從而使人物角色、漫畫作品能夠快速打破國界,打開自己的知名度。例如由網易經典國風RPG《大話西遊》衍生的IP動畫《大話之少年遊》,在千萬玩家的翹首以盼中引爆了暑期檔的動漫市場。
國漫真的崛起了嗎?如果說國漫從《喜羊羊與灰太狼》過渡到《大聖歸來》的話,的確算是崛起的,劇情及人設都是全新的挑戰。要是說突破,國漫自然當之無愧。除了之前在國內外創下高票房、高評價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外,還有其他不被關注的作品成為了國漫作品中的黑馬。尤其是在國內還未濺起水花,卻得到日本漫畫界高度認可的《鏢人》,對於國漫是一個全新的突破。過硬的質量、跌宕起伏的劇情設計、硬朗帥氣的畫風,都是當下國漫與日漫相比嚴重缺失的一部分。這一部作品的出現,讓國漫市場逐漸完善起來。
但是,倘若任何一部國漫作品一經上映,就被標榜上「崛起」二字,未免會讓很多動漫愛好者看衰國漫。畢竟,與動漫帝國日本相比,國漫未來的道路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我們期待國漫真正崛起的那一天。(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