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來趣寫詩人,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2020-12-14 角釋一談

今天我們來講講李白的另一段佳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他的大概譯文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而後段的意思是: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但我們今天是趣寫詩人,讓我們進入現代文化來趣寫下,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的意思。

來自李白的日記(純屬虛構,切勿當真)

江西遇紫煙

這一天太陽很大,正當中午。

在江西廬山的地方,有一位遠道而來的詩人去一處山上的寺廟求神拜佛。

門關著,李白敲了敲門。沒有人理會,站了片刻之後發現寺廟門下竟有一串鑰匙,李白拿了起來,打開了寺廟大門。走了進去。

裡面只有一個香爐,香爐裡的香還未燒盡,說明了有人剛來過不久,會是誰呢?李白也不理會了,跟著走到佛前拿起了香點燃祭拜了起來,拜完後正要離去。突然聽到了一聲,咳咳。

李白回頭一看,有一女子在香爐裡緩緩飄起。

李白抽出手中寶劍大聲吆喝道:「誰?」

女子回道:郎君聽我講來小籬笆村有個姓張的大戶人家,是村裡最富的財主。雖然家有良田百頃,吃喝不愁富甲一方,可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張員外到了四十歲時還是沒有一男半女。眼看著偌大的家業無人繼承,如果死了,族裡的其他人來分自己的絕戶產。每每想到這事,張財主都是無比的傷心鬱悶。

也許是老天可憐他,就在他準備聽天由命的時候,他的夫人竟然懷孕了。後來給家裡添了一個千金。雖然惋惜不是個兒子,卻也依然非常的疼愛,給閨女取名:紫煙。轉眼間紫煙到了二八芳齡,不但容貌生得楚楚動人,而且愛好詩詞,更是能寫一手的好字。作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張員外期盼著那天給姑娘找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自己的這點家業一併做了嫁妝。可惜天不佑人,婉兒在一次踏青時不慎失足落水,年紀輕輕就命喪黃泉,可憐!可嘆!

「我這上輩子都是造了什麼孽,註定讓我這輩子孤老終生,也許就是我的命吧!」張員外除了悲痛,可還覺得女兒還沒享受人世之福就撒手人寰,很是可憐!張員外於是就找來了道士做法,讓女兒守在這寺廟裡

在女兒下葬的時候陪葬了許多的俾女,還有一頂大紅的花轎和數不完的嫁妝,最重要的是還陪葬了一個老婆婆。道士作法把這個老婆婆作為媒婆,放在墳墓裡一起埋葬。當然,這些個都是紙糊的。

這年的夏天,天氣是出奇的炎熱,鄰村的一個姓柳的窮書生捧著本書,無精打採地來到村口樹林子裡避暑用功。突然,一股冷風襲來,柳書生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

想接著看,記得關注喔,每天更新

相關焦點

  •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的情懷是旅遊薰陶出來的
    廬山01「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相信很多人都記得這首《望廬山瀑布》,廬山是非常美,非常容易讓人引起感嘆的。相信每一個人在面對名山大川的時候,總是會情不自禁的心生感慨,也會被大自然的壯麗所折服。不管是李白這樣的詩人還是目不識丁的人,總是會想組織語言去形容去表達對大自然的敬佩。只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像李白一樣能夠寫出那優秀的詩篇。
  • 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香爐究竟是什麼?是一個圍繞這中國很多小孩子的一個問題。初學之時,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在廬山上會有一個大香爐呢?其實,這香爐並不是真正的香爐,而是廬山上一座被叫做香爐的山峰。樂史《太平寰宇記》上記載「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
  • 李白《望廬山瀑布》中有個字搞錯了:「掛前川」應為「掛長川」
    其中,較為緊要的是「掛長川」「掛前川」之異和偽作之爭。大量的文獻顯示該詩的早期版本均為「掛長川」,而偽作之說卻沒有任何的實據支撐。就詩作本身的藝術性而論,「掛長川」也明顯優於「掛前川」。關鍵詞:大數據 李白 望廬山瀑布 異文掛前川 掛長川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長川。
  • 同樣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的這首詩,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下了大量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詩篇。無論是《望天門山》中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還是《渡荊門送別》中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亦或是《早發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條瀑布不是人間之物,一首小詩也要反覆修改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在學習一首詩之前,最好先把它「復原」一下。比如,這首詩到底是誰寫的?原來的題目叫什麼?如果要解答的話,單看「日照香爐生紫煙」這句話,還真是解不了!你看,「遙看瀑布掛前川」,好像是站在瀑布正對面啊!但再看「疑是銀河落九天」,有一個「落」字,是從上往下傾瀉的感覺,那是不是站在正下方仰視瀑布呢?
  • 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都寫了廬山詩,你最愛哪首
    古往今來,不少詩人為它駐足停留、寫下詩篇,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與廬山的自然風光一起,構成了其亙古永恆的美。蘇軾、李白、白居易、陶淵明等詩人都曾留下千古聞名的廬山詩,你覺得哪首最好?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李白蘇軾900多年難分高下,詩詞大會康震王立群這番討論,很透徹
    李白是"天上謫仙人",他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蘇軾是"東坡居士",他於黃州臨皋亭詩酒吟歡。唐詩之美在情辭,宋詩之美在氣骨。李白代表盛唐詩,大氣磅礴,一瀉千裡;蘇軾代表宋詩,婉轉而富有理趣。接著王立群老師,也表示贊同來一起看一下李白和蘇軾在同一地點寫的兩首詩,就能發現其中的不一樣:《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古詩譯文賞析1-望廬山瀑布
    李白是七言絕句的聖手。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得好:"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隻眼前景,口頭語,而弦外有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本文從"難"處著眼,特選兩首李白之作,均為體現其藝術風格的代表作。第一首《望廬山瀑布》極富浪漫主義想像,情懷豪邁,詩句奔放,瀑布形象雄奇瑰麗。第二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雖寫"離別",但詩意卻隨著江水蕩漾,表達的友情既真率又含蓄深厚。
  • 你和李白一起看過廬山瀑布?縱觀李白一生大唐盛世的詩仙有多浪漫
    近日,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上了熱搜,大家卻都想起了李白寫給廬山的那首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網友紛紛感嘆李白的寫詩能力,稱這根本就不是誇張手法,這就是寫實手法,原來我們誤會他了,李白根本就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不是浪漫主義詩人。
  • 「詩仙」李白的經典七言絕句,美到讓人沉醉!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李白的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等。一、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 關於廬山的詩,你除了《望廬山瀑布》,還知道別的嗎?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詩人追尋春的腳步,來到了廬山大林峰大林寺,在人間四月已經蹤跡不見的春天,已經悄悄地藏在了這裡!那盛開的桃花就是明證。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我來限於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 李白採用誇張技法的五首詩作,文辭如行雲流水,想像似天馬行空
    下面精選李白採用誇張技法的五首詩作,文辭如行雲流水,想像似天馬行空,先一起欣賞!1、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50歲左右隱居廬山,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前兩句從大處著筆,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 王維是人才,杜甫是地才,江湖術士李白為什麼會被稱為天才
    王維是居士,杜甫是嚴正的讀書人,李白則是喜歡講神仙、武俠的江湖術士,三個人基本代表了盛唐時唐詩的最高境界。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杜甫對李白崇拜得不得了,王維雖然和李白不對付,也不得不承認李白的才學。
  • 品讀李白的這十句話,揭示不一樣的人生哲理
    說起李白,我們每個人都極其熟悉,從小我們就開始學習李白的詩句,他的詩句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對於他,我們每個人都再熟悉不過了。今天呢,我們就一起來重溫李白,看看李白的詩句。品讀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