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會達摩之謎

2020-12-22 我想說的人和事

達摩生於南印度。南朝期間,他曾來華生活了大約50年之久,廣收門徒,傳授禪道,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據一些古籍記載,他來華初期曾受到南朝梁武帝的接見。但由於有關達摩的生平記載非常少,對這段歷史的真實性就引發了後世學者的爭論。

達摩畫像

一種觀點認為,歷史上並無此事。近代學者胡適曾考證,根據唐初文獻記載,達摩「初達宋境南越」,這裡的「宋境南越」指的是南朝中的劉宋王朝,所以達摩來華時間最遲應在劉宋滅亡(公元479年)以前。

可是梁朝是在公元502年才建立的,因此從時間上看,他根本不可能在來華初期就與梁武帝見面。而另一種觀點認為,「宋境南越」泛指的是中國南方地區,所以「初達宋境南越」其實指的是「達摩最初抵達中國的南方境內」,所以,歷史上的記載是真實的,究竟哪種說法符合歷史事實呢?這還需要後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考證。

相關焦點

  • 達摩傳法|道場寺18年,誤判梁武帝,陷身於險境,顯神通疾走
    達摩三十歲,他的模樣跟一千五百年後今天在中國流傳達摩祖師的雕像相似:健壯的體格,囂張的鬍鬚圍繞著嘴,凸額深目,皮膚黝黑』只有頭上的圓形禿頂面積較小。般若多羅對徒弟說:「達摩,你已經悟道了。你知道我們禪法應該傳到什麼地方嗎?是遙遠的震旦國(古印度對中國的一種稱呼)。那裡的人心會跟禪相應,三百年後,禪法會傳遍震旦。」
  • 中國禪宗祖庭達摩,一生傳奇無數,可究竟活了多少歲你知道嗎
    香至王在印度曾是國王的名字,這也就是說達摩為皇子。至於他出生於哪一年,這就是個謎了,沒有人知道,就連死亡的日期也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公元536年,有的則說是528年,甚至還有其他版本。達摩原名菩提多羅,姓剎帝利,是後來因為出家了,所以又改名為菩提達摩。他對於大乘佛法最為傾心,師父是當時的佛家至尊般若多羅。
  • 十月初五,中國禪宗初祖達摩聖誕
    ——佛教禪宗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傳法偈2020年11月19日,農曆十月初五,是中國禪宗第一代祖師達摩聖誕日。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佛教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中國禪宗的初祖。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與寶志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 達摩在南朝待不下去的真相是什麼?他真的比梁武帝的境界高嗎?
    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是這位有名的「菩薩皇帝」梁武帝,和我國佛教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會面開始的。這兩位在我國佛教史,乃至整個歷史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物的這次會面,也是禪宗歷史上的一次著名公案。達摩老師傅是印度人,他在梁武帝當皇帝的那一年,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慧可斷臂和達摩面壁
    這些羅漢相傳是唐代楊惠之所作,但經美術史家多方的考證,認為是宋代的作品。羅漢,當地人俗稱為「達摩」,是一件很優秀的作品。達摩,在西土29祖師中排列最後。後被禪宗奉為東土祖師的第一代祖師。據傳他是南印度人,南朝梁代的時候,從印度航海到廣州,後輾轉到梁代都城金陵(今南京)見梁武帝蕭衍。梁武帝是佛教的忠實信徒,在位時,建寺造像,剃度僧人,寫經求法都很積極。
  • 達摩為何從印度漂洋過海到嵩山?
    終於在西南季風重新起伏之時,達摩向驃國王請辭,回到位於三角洲上的船隊上,繼續向東南前進。△來自shutterstock此時的扶南王國正在遭受北方真臘人的襲擾,行將滅亡,達摩敏銳地觀察到這點後便馬上選擇離開。達摩同樣不會想到,在五百年之後,真臘人會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一個大乘佛教的帝國——吳哥王朝。
  • 老照片的故事|三塊達摩石現高僧三種狀態:面壁、另類、一葦渡江
    一個外來的僧人,能夠對中華一千多年來的佛學和武學,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真是一個奇蹟!我有三塊奇石,展示達摩的三種狀態,體現達摩的三種境界,成為我達摩收藏中的最愛。達摩面壁達摩面壁(圖一)。這個故事流傳最廣,可謂婦孺皆知。說的是,達摩在少林寺旁的一個石洞裡,面壁九年,終於開悟。
  • 佛教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
    關於達摩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北魏人楊街之在《洛陽伽藍記》中言及熙平元年(公元516年)魏孝明帝的母親靈太后建永寧寺:「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遊中土,見金盤鉉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嘆,實是神功。自雲年一百五十歲,歷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無,合掌連日」。
  • 世界英雄小傳之凱撒和梁武帝
    世界英雄小傳之凱撒和梁武帝梁武帝,乃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建國國君。當時自魏晉以來,有能力的大將軍往往行踐祚之事,就是有軍功了就想廢主自立,就是在這種風氣下,梁主蕭衍推翻了齊東昏侯的暴政。當時,佛教頗引進中國,梁武帝覺得治理國家沒有什麼好的方法,於是借用佛教,看看能否帶來奇效,畢竟佛教乃印度國教,到了中國水土不服,梁武帝也因此丟了性命。
  • 為什麼說達摩的這首偈語,隱藏著禪宗衣缽傳承的使命與軌跡?
    眾所周知,南北朝的時候,菩提達摩來華,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因為從此,中國佛教多了一個宗派,即中國禪宗。日下可憐雙象馬,兩株嫩桂久昌昌」關於這首讖語,《祖堂集》的解釋是,達摩一人通過水路到達中國的廣州,然後北上到當時的洛陽,但是他的傳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順利(梁武帝本身沒有開悟,因此並沒有待見他),沒辦法,只好再次渡江北上,最終到少林寺弘法,最後的「久昌昌」三字,「久」音同九,暗指他將會在這裡面壁九年的意思。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三:達摩祖師
    菩提達摩,簡稱「達摩」,生辰不詳,南印度人,婆羅門族,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大約在公元520-526年之間,達摩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從這裡北行至魏,到處以禪法教人。達摩抵魏,在嵩山少林寺修習禪定,時人稱他為壁觀婆羅門。相傳達摩祖師和梁武帝有這樣一段對話。梁武帝因為信奉佛教,即為後建寺、寫經、供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負地問達摩祖師:「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渡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達摩卻說:「並無功德。」武帝又問:「何以無功德?」達摩說:「此但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行,雖有非實。」武帝接著問:「如何是真功德?」
  • 是因果還是巧合,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被餓死,歷史總有驚人相似之處
    師父就是師父,你哪輩子什麼時候會產生情慾念頭,什麼時候會遇到災難,上天早作安排,給你們這一生一步一步的走下去。」蕭衍此時終於明白了夢境之意,便安排酒宴,又讓人偷偷的馬上轉移糧草與兵器。宴會上蕭衍對鄭植說:「新帝真是要為我加官進爵?還是要你來刺探我有不臣之心?若是我真有不臣之心,你此時動手,正是良機!」此話一出,鄭植被嚇的打了個激靈,一頭的汗水冒了出來,急忙否認。蕭衍說道:「最近,確實有些風言風語,來貶低我,使我失信與皇上,但是日月可鑑,天地為證,我絕非逆臣賊子。」
  • 打卡南京幕府山,賞花觀景探訪達摩洞,聆聽古老傳說
    在周末時找一悠閒之處,放鬆一下是很需要的。領略風光,放鬆心情,何樂而不為呢!一直在想,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要再去幕府山走一走,它離上海很近,在南京市鼓樓區,坐高鐵或者是自駕遊都很方便。幕府山,一座經歷了六朝煙水浸潤、十八烽火洗禮的金陵名山,五峰並峙,連綿擁翠,瀕長江而立,鎮守南京之北。
  • 陰陽師人魚之謎全線索一覽 人魚之謎永生之海線索位置
    陰陽師永生之海線索在哪?陰陽師10月21日開啟了永生之海h5活動,這個活動是比較少見的解密活動,想要獲得活動獎勵的話就需要找出16條線索,那麼大家知道這16條線索在活動地圖的哪些位置嗎?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了全線索一覽。 陰陽師人魚之謎探秘永生之海線索位置匯總
  • 雄才大略的梁武帝,沉迷佛教四次捨身入寺,終被圍困活活餓死
    梁武帝,姓蕭名衍,公元502年建立梁朝。他晚年曾先後四次捨身入寺,開創了中國歷代皇帝佞佛之風。什麼叫「捨身」呢?所謂捨身,一是舍財富,就是把個人所有資產全部施捨給寺廟;一是舍自身,也就是自願進入寺廟為僧眾執役。
  • 和尚原本是吃肉的,但傳入中國後卻不吃肉了,原因在於梁武帝
    這要說到一個皇帝,那就是梁武帝。梁武帝,其實我們比較熟悉,他出身於蘭陵蕭氏。從小就是個天才神童,他工於書畫,精於文字,長於謀略,是個文武全才之人。夏四月丙戌,皇太子以下奉贖,仍於同泰寺解講,設法會,大赦,改元。」公元547年,「(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上釋御服,服法衣,行清淨大舍,名曰『羯磨』。……乙巳,帝升光嚴殿講堂,坐師子座,講金字三慧經,捨身。夏四月庚午,群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僧眾默許。」
  • 手遊有姿勢:談談「喜感達摩蛋」的背後歷史文化
    《陰陽師》中的達摩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御行(黑)達摩、奉為(白)達摩和招福(紅)達摩,其中招福達摩最為常見。那麼問題出來了:為什麼這些五顏六色的達摩會叫著一個禪師的名字,同時又化成了一個個搖搖晃晃的不倒翁呢? 答案似乎很簡單:在日語中,不倒翁(だるま)的漢字正是達磨(達摩),也就是說在日語中達摩與不倒翁是同義的。然而這個回答似乎很容易牽涉出新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不倒翁會與達摩同義?